成為自己的再生父母(4)支持自己的決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小時候,什麼都不懂,父母告訴我們要多聽別人的意見,長大後才發現原來標準是變動的,做的決定考量都有其時空背景,複雜的情境,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評價。

生活當中總避不了那些的酸言酸語、唱衰,甚至聲量大的,好似他說的就是對的。這種聲量大,彷彿是我們小時候的那些權威、長輩,讓我們不得不折服。

久而久之,當自己做決定的當下開始猶豫不決,開始那麼不確定是否正確,想要尋求他人的認可,理解,想要找出最清明或是卻正確的答案,才能夠真正做決定,或者避免被別人說「你怎麼會這樣做這樣想呢?」

練習向內看,真實的看見。

我所想要的再生父母,不是權威的,絕對正確的,不會出錯的。事實上我們就是從那每一次決定中,去看見自己所希望的,去發現事情是彈性、多面向的,這樣的看見,不是仰賴「外在」的誰,因為外在的人會變動,外在的環境與價值也會不同,而是去向內看見自己核心的價值,成長背景、喜好、性格,每次做決定的時候,就是一次比一次清楚的看見,為甚麼我做了這個決定。

或許這個為什麼還是來自於過去的制約,道德的框架與標準,但這樣的看見也同樣很重要。

我想真實看見,而非只有表現的自我安慰「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看見了然後呢?

看見了,然後支持自己,如先前說的無條件的愛,愛你所做的決定、或是因為決定的受傷,但依舊愛你、懂你,然後以成長型的想法知道每一次決定,都是讓自己成為更負責任且更懂自己的人。

或許因為信任了朋友,因為付出而受了傷,就不要再猛貼自己怎麼視人不明,怎會如此傻,而是看見了自己付出的背後動機、渴望,與這份渴望連結,對話,好好安撫自己的受傷,然後一點一點地去探問好奇,先與自己站在一起的理解,然後也看見了這過程自己有做「對」了什麼,會不會換成其他情境,其他的人,這樣做法是對的,沒問題的,不以絕對的對錯去評價行為,而產生「當時真傻早知道。」

安安穩穩接住自己後,確立了自己足夠的穩定,再一步步地告訴自己,不以防衛的姿態看這世界,但是有什麼是自己未來能多做一點的,多想一點的,來讓事情的進展不至於讓自己受傷。

不找歸咎的點,不把自己猛烈的攻擊,讓受傷的自己其實在內心更是嚎啕大哭。好好的以一個成熟父母的姿態,接住自己,肯定自己,然後知道不適下次不做點什麼,而是多一點什麼思考,多一些怎樣的動作,就可以多一些自己的保護。

成為自己最穩固最安定的支持而非鞭策者

每一次決定前,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哪裡覺得不太妥當,不那麼確定的,多個幾分鐘的對話,每一次決定後,知道自己已在當下做了最好的決定,若有遺憾,那也肯定因為做了決定,知道更好的未來的方向如何努力。

重點是回到自身,而非盲目的尋求外在各種權威的答案與認同。可以以找答案,可以學習,這些都只是養分,同樣吸收了那些文章、方法的人,最後統整做出決定也未必相同,因為加入自己的感受想法需求,就是會有不同的決定。

這個世界很大,很多元,大家的決定與需要也是,所以成為自己最穩固的支持,看見自己是如此獨特,讓自己想法感受見解,成為自己做決定仰賴的「權威」。

父母般的慈愛與寬容

我想要的父母,是在我做決定時給予信任與支持,能在我傷心痛苦時,給與慈愛寬容,我想努力地把想這份慈愛、寬容去溫暖不安的自己,告訴自己盡力,告訴自己他正確決定不代表不會傷心與痛苦。

這樣的慈愛與寬容,會讓自己在這不是那麼完美的世界中,少一些控制,多一些自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ish的沙龍
12會員
32內容數
成為自己的再生父母,好好的陪伴自己重新長大。
Fish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9/25
先謝謝朋友寄來這本我一直想看的書,真的好看易懂。 還沒有看書前,憑著對這本書的書評,自己依樣畫葫了的寫了未來日記,這樣的未來日記對我來說,很受用。 寫下了今天在某個層面,或某件事情會是美好的一天,然後一開始竟也有那麼一點點的巧合往自己期待的方向走。 從科學角度看,可能是因為書寫了,所以你會刻意
2023/09/25
先謝謝朋友寄來這本我一直想看的書,真的好看易懂。 還沒有看書前,憑著對這本書的書評,自己依樣畫葫了的寫了未來日記,這樣的未來日記對我來說,很受用。 寫下了今天在某個層面,或某件事情會是美好的一天,然後一開始竟也有那麼一點點的巧合往自己期待的方向走。 從科學角度看,可能是因為書寫了,所以你會刻意
2022/09/26
在這裡我們是團隊合作,我們跟孩子說:「孩子們每天都是在看老師如何合作的。」對於孩子我們有所閱讀過的書籍文章教學經驗,試著理解包容學生,但回到教師群的互相對待,仍是退回到我們被傳統經驗所教養的狀態。 對孩子談論情緒,但在彼此互動中只求功效,不談論情緒,甚至厭惡彼此在工作中所產生的負面感受,我們教孩子談
2022/09/26
在這裡我們是團隊合作,我們跟孩子說:「孩子們每天都是在看老師如何合作的。」對於孩子我們有所閱讀過的書籍文章教學經驗,試著理解包容學生,但回到教師群的互相對待,仍是退回到我們被傳統經驗所教養的狀態。 對孩子談論情緒,但在彼此互動中只求功效,不談論情緒,甚至厭惡彼此在工作中所產生的負面感受,我們教孩子談
2022/06/23
那天在實驗教育youtube聽到一段話"被好好照顧的人,自然會長出照顧它人的力量,如何讓更多的孩子長成自己的樣子,就從鼓勵老師們長成自己的樣子。" 校長打電話給我先問問我的想法,然後我們一起聊到我個人教學經歷、特質、以及初到這所學校的狀況,以及考量整個教學團隊的運作。 願我的實驗教育旅程一切順利。
2022/06/23
那天在實驗教育youtube聽到一段話"被好好照顧的人,自然會長出照顧它人的力量,如何讓更多的孩子長成自己的樣子,就從鼓勵老師們長成自己的樣子。" 校長打電話給我先問問我的想法,然後我們一起聊到我個人教學經歷、特質、以及初到這所學校的狀況,以及考量整個教學團隊的運作。 願我的實驗教育旅程一切順利。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分化不全的家庭 很多人小時候經驗到較大的情緒張力,弱小的孩子,漸漸的學會讀空氣的情緒、擔心大人的想法、揹負起別人的期待,因為這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輔導中常看到一些孩子,生活在父母衝突裡,擔起和事佬的角色,想辦法逗父母開心,製造事端轉移父母注意,他們常在學校擔心父母是否正在衝突,而無法專心上課;另外一些
Thumbnail
分化不全的家庭 很多人小時候經驗到較大的情緒張力,弱小的孩子,漸漸的學會讀空氣的情緒、擔心大人的想法、揹負起別人的期待,因為這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輔導中常看到一些孩子,生活在父母衝突裡,擔起和事佬的角色,想辦法逗父母開心,製造事端轉移父母注意,他們常在學校擔心父母是否正在衝突,而無法專心上課;另外一些
Thumbnail
2/6 (一) 第十九堂:接納自己有時無法判斷什麼是正確的決定 晚上聽到音頻的時候, 實在太共時了! 不知道為什麼, 中午煮午餐給孩子吃的時候, 突然想起了我的老爸, 心裡有滿滿的思念跟難過, 想著當初如果老爸可以甦醒, 那麼現在會不會生活就不同了呢? 可是這些都無從想像, 當時的狀態, 只能立即全
Thumbnail
2/6 (一) 第十九堂:接納自己有時無法判斷什麼是正確的決定 晚上聽到音頻的時候, 實在太共時了! 不知道為什麼, 中午煮午餐給孩子吃的時候, 突然想起了我的老爸, 心裡有滿滿的思念跟難過, 想著當初如果老爸可以甦醒, 那麼現在會不會生活就不同了呢? 可是這些都無從想像, 當時的狀態, 只能立即全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小時候父母責罵自己時,自己總會覺得爸媽總是不了解自己,心中的委屈,令自己不由得生出「生在這個家根本就是個錯誤!」的想法。   每當這個想法充斥內心時,接下來的溝通就只剩下,吵架或冷戰。而這份委屈,只能隨著時間逐漸掩埋,但卻不曾消失,它總會在某些時刻被挖掘而出,像地雷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小時候父母責罵自己時,自己總會覺得爸媽總是不了解自己,心中的委屈,令自己不由得生出「生在這個家根本就是個錯誤!」的想法。   每當這個想法充斥內心時,接下來的溝通就只剩下,吵架或冷戰。而這份委屈,只能隨著時間逐漸掩埋,但卻不曾消失,它總會在某些時刻被挖掘而出,像地雷
Thumbnail
小時候,什麼都不懂,父母告訴我們要多聽別人的意見,長大後才發現原來標準是變動的,做的決定考量都有其時空背景,複雜的情境,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評價。 生活當中總避不了那些的酸言酸語、唱衰,甚至聲量大的,好似他說的就是對的。這種聲量大,彷彿是我們小時候的那些權威、長輩,讓我們不得不折服。
Thumbnail
小時候,什麼都不懂,父母告訴我們要多聽別人的意見,長大後才發現原來標準是變動的,做的決定考量都有其時空背景,複雜的情境,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評價。 生活當中總避不了那些的酸言酸語、唱衰,甚至聲量大的,好似他說的就是對的。這種聲量大,彷彿是我們小時候的那些權威、長輩,讓我們不得不折服。
Thumbnail
人生的主宰者只能是自己, 這是我認為的。 不論你是誰的誰, 我認為… 都沒有操控支配他人人生的權利, 我們可以是引導者.. 也可以是意見經驗的給予者.. 但絕不是干預決定的存在者。
Thumbnail
人生的主宰者只能是自己, 這是我認為的。 不論你是誰的誰, 我認為… 都沒有操控支配他人人生的權利, 我們可以是引導者.. 也可以是意見經驗的給予者.. 但絕不是干預決定的存在者。
Thumbnail
#你有多久沒回家了呢 #你是想回家還是想逃家 最近的演講談到生涯選擇的主題,最常遇到聽眾來問的第一名問題就是:「如果我的父母不支持我的決定怎麼辦?」 * 父母的想法和意見總是會左右當事人的心情,因為我們總是希望父母能夠支持自己的選擇,但往往事與願違。 * #我們一生都在追尋父母的認同 ⁡ ⁡ *
Thumbnail
#你有多久沒回家了呢 #你是想回家還是想逃家 最近的演講談到生涯選擇的主題,最常遇到聽眾來問的第一名問題就是:「如果我的父母不支持我的決定怎麼辦?」 * 父母的想法和意見總是會左右當事人的心情,因為我們總是希望父母能夠支持自己的選擇,但往往事與願違。 * #我們一生都在追尋父母的認同 ⁡ ⁡ *
Thumbnail
個案背景 那是非常非常認真的媽媽,而且還非常非常有能力 「任何問題,只要來了,我就非常清楚要這樣這樣這樣,接下來這樣就可以解決。」 「我是被練出來的,以前小的孩子有拿到重大傷殘手冊的,當時先生也忙,一個人處理兩個孩子,每週都在跑醫院....」 用和解協助無法勇敢的孩子 於是,陪著內在的他,
Thumbnail
個案背景 那是非常非常認真的媽媽,而且還非常非常有能力 「任何問題,只要來了,我就非常清楚要這樣這樣這樣,接下來這樣就可以解決。」 「我是被練出來的,以前小的孩子有拿到重大傷殘手冊的,當時先生也忙,一個人處理兩個孩子,每週都在跑醫院....」 用和解協助無法勇敢的孩子 於是,陪著內在的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