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推演宇宙|艮卦:大憂大定,寧靜致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是否常常疲於奔命,覺得自己勞碌命,停不下來,靜不下來,又抑或有不好的壞習慣,一直戒不掉,讓易經艮卦的智慧,幫助你變得更好。
艮卦,由上下兩個艮卦組成,意象是崇山峻嶺,雖風景怡人,路長且阻,消耗體力且危險,恐傷及己身
艮卦,兩座山的卦,告訴我們前方有美麗的風景,登高才能望遠,但有崎嶇的山路與危險,要知其所止,在對的天氣,早上去登山,中午以後山上的天氣會有劇烈變化,早起去爬山,這樣既能登到山頂欣賞美景,又不至於把自己搞得狼狽,豐富了人生也照顧好自己,兩全其美。有些人想爬,心太狠,但沒有考慮自己的身體吃不吃得消,有些人見到山很欣賞,連爬都不爬,心更狠,使得自己的人生一點樂趣都沒有,過與不及都不好。
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授之以艮。艮卦,更像是風雨中的寧靜,不要知動不知靜,能震不能艮。該動要動,但是靜要靜到什麼地步?像山一樣,說不動就不動。我們常說軍令如山,不動如山,誰能夠撼動。如佛家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應作如是觀,不斷被各種變化驚擾憂愁的人們,要知道艮其背,暫時放棄五蘊的打擾(眼耳鼻舌身意),讓自己的心先安住下來,能安住自己的心是神人。通常年紀越輕,越容易被各種變化搞得怵目驚心,經過各種修行,便能老僧入定。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大憂大定,修行的最高境界
人要止的時候,不要去看會讓人起心動念的東西,靜坐,閉目,才能夠真正的忘我。老子所講的,我的大患就是我的身體,只要有這個身體就不免在錯誤的時機起心動念,慾望一來就招架不住,所以必須要止欲而修淨,避免招致禍患。
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身體好,心理寧靜,其道光明。要讓自己轉移目標,故意去看沒有動的東西,艮其背,故意讓自己看不到想看的東西,久而久之,會開始忘卻慾望,就不會起心動念了。
哀,莫大於心死,心死了以後就會因循苟且,懶惰,不求上進,小毛病累積久了沒有感覺,這時候就需要震醒,但是一年四季都要震嗎?春夏秋不能不震,但是冬天要懂得藏的功夫,就是要艮,以一個季節的靜,來支持三個季節的動。休息才能夠走更遠的路,屈才能伸更長。
兼山(重重的高山擋在那裡),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君子要守份,盡責任,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孔子周遊列國有理想,沒有放棄,但是兼山,困難重重,因知天命而不改其色,死前來不及完成目標,止其所止。死後對於中國文化長遠的影響,很偉大,是成是敗,很難界說,遠超過孔子當年的目標。當你看山是山的時候,要經過看山不是山,才能回頭看山是山。
止其所止,止在適合你天命的那個地方
世道紛亂,要如何修行以從容面對?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知止只是一個開頭,讓自身放棄隨著外面的混亂起伏,達到一種定性,有定性了以後,心才能慢慢靜下來,做到心靜(而非外面靜)才是真功夫,有了心靜的功夫,才能讓自己處於安心祥和的狀態,此時才能深思熟慮如何做事情的決策,經此深思熟慮,做事才能做到有成果。
老子說要做到不爭,不爭就沒人跟你爭。修行,就是把良心從背面拿到前面來。老想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總是被眼睛勾起不必要的慾望,不斷地去做相對應,不合乎大道的做法,終究會害了自己。艮卦講的是,動靜不失其時,實踐自身的修行,讓我們開始研究艮卦的每一爻。
八重卦(相同上下卦組成) 裡面只有艮卦可以無咎,可見修行的重要。
初六:艮其趾,無咎。能夠及時地把想動的腳指頭抑止下來,利永貞,戒得越多次,就越難戒掉。艮其趾,未失正也。再起心動念的時候,馬上把邪的去掉,把正的保持著,只要沒有違反正道,就保持中道了。人人都有偏道的傾向,因為一陰一陽之謂道,起心動念是很正常的,但是要能抑止邪念。將好習慣保持下來,把壞習慣消滅在雛型階段。
六二:艮小腿,但是腳趾已經先動了,所以成效不佳,九三要用心來艮也艮不住。不承其隨,其心不快,未退聽也。軟弱的心無法自主,只能隨著初六去動,習慣以後,比剛開始就改正,還要難得多。要改掉壞習慣,要狠下心來,不能朝令夕改,不斷反覆,這樣效果就不好了。
九三:艮其限,上下溝通不良,列(裂)其贏,厲薰心,很像火在烤你的心,血脈不通,此時心會很焦急。隨時隨地用理智來指導你的感情,有情緒,馬上用智慧來最一個適當的引導,危薰心也,心很焦慮,宜先止住情緒,在緩圖慢慢定下來,靜下來,這是非常難以做到的事情,但是普通人和有修行的人的分界。
六四:艮其身,人無法控制外界,只能修行自身,用自己的心來修自己的身,可以適應環境到不受外面的誘惑跟影響。止諸躬也,只有獨善其身而已。沒有吉,只有無咎。但是仍被很多人誘惑,在安人方面,還是沒有做到。
六五:一個人當到帝王的時候動口不動手,發好施令,艮其嘴,言有序,悔亡(悔恨消失),不該講的話不要講,該講的話要及時。寧可多吃飯,不要多講話,避免闖禍,要慎言,講話要謹慎。艮其嘴,以中正也,非理不言,適當的時候說合理的話。不可以開口就講,別人對你的信念就打折了,向心力也打折了。
上九:艮卦的卦主,可止一切。敦艮,吉。把一切不該做的事停止,修到一切都是正向的沒有偏的,就會吉。剛開始起心動念就要馬上把他管住,一關一關的突破,慎始後終,敦艮吉也。同樣的動作,要跟時機搭配起來,即時作出合理的動作,即時作出合理的動作,要隨時調整,這個就是修行。艮卦,告訴我們,每一件事都要做到止於至善,要做到那個合理的點,但是修行必須循序漸進,這就是漸卦,期待下回分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5會員
128內容數
帶你用上帝視角,針對市面上具有高度價值的影片/論文/書籍,用東方取象,與西方邏輯辯證的角度同時出發,跟著我一起來探討宇宙萬事萬物的本質,隨時隨地都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思維旅行。作者在台積電 / 聯發科等科技產業有累計10年的資歷,近期對於人工智慧,東方易經,西方辯證邏輯,還有佛法向內求有深度興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年初三,祝大家玩的愉快。人在飯店,沉澱了一整天的遊山玩水,與大自然做深度的接觸,突然有感而發,想分享一下一些人生智慧。
今天大年初二,來讀易經震卦,隨時居安思危,修身養性,當天將大任的時候,才有辦法把握住,而當天威震怒時,才有辦法保住性命 震卦的理念是關於震動和改變的。在皇帝問鼎定鼎之後,長子會接手領導地位,他的出生將會引起天下震動。家族有了傳人後,人們會被震醒,體會人生和生活的真正價值。當遇到大事時,只能靠謹言慎行
大年初三,祝大家玩的愉快。人在飯店,沉澱了一整天的遊山玩水,與大自然做深度的接觸,突然有感而發,想分享一下一些人生智慧。
今天大年初二,來讀易經震卦,隨時居安思危,修身養性,當天將大任的時候,才有辦法把握住,而當天威震怒時,才有辦法保住性命 震卦的理念是關於震動和改變的。在皇帝問鼎定鼎之後,長子會接手領導地位,他的出生將會引起天下震動。家族有了傳人後,人們會被震醒,體會人生和生活的真正價值。當遇到大事時,只能靠謹言慎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曾經在研發組時,老闆要漢克常到實驗室走動。 他說這是走動式管理(Walking Management)。 好處是靠近部屬,增加自己的曝光率。 除了即時解答問題,也可以看到潛在弊端。 實驗室重視的,是紀律和安全。 這樣才能交出可信賴的測試結果。 而且,隨時能讓老闆們有滿意的視察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易經的基本原理 《易經》,又稱《周易》,是中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哲學經典之一。它由「經」和「傳」兩部分構成,其中「經」是六十四卦與其卦辭和爻辭的內容,而「傳」則為後人對經文的解釋與闡述。易經的核心思想是「變」,即宇宙萬物在陰陽交替中運行不息,呈現出一種動態的平衡。 易經以陰陽為基礎,運用八
在淡水就讀大專期間,教授們三不五時就會耳提面命的要求我們 : 學管理者要找時間研習易經,畢業後出社會工作才能當一個稱職得管理者或老闆。班上有位同學 2 年級開始每天到圖書館埋首深入研習易經,後來邀約相處不錯、很談得來的我們幾位同學加入一起討論 ,從此以後,任何舞會、夜遊、旅遊、麻將桌等場合完全看不到
Thumbnail
說到了解自己,我們常常會不知道如何下手,要描述似乎很難一言以蔽之。使用易經的的八卦概念是一種很有趣的方式~ 自我評估八種型態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兩儀指的是,一切二分、相對的事物,兩種樣子。是非、黑白、大小、剛柔等等。 我們可以先大方向的將自己分成「我是這樣的人」和「我不是這樣的人」。這時
Thumbnail
己卯: 地雷復 卦 己坐於卯木之上,己為平原之土,卯為春天之萌草,但己土覆蓋在卯木之上,如春草被土壓住難以萌發,需有極大之信念和毅力,才能破土而出。 象徵己卯此柱若遇挫折,務必要奮發圖強,才可衝出重圍,突破困境,其展現猶如地雷復卦中陰陽重生、萬物復甦的景象。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收攝五根根本的方法是什麼?是你對外境完全沒有攀緣心。為什麼你對外境沒有攀緣心?因為你平常靜坐修止觀習慣了。習慣之後,自然而然就能夠在山林道場當中悠游自在地用功,而不會去攀緣。因為我們五根攀緣,它會養成慣性。就像一個人生病,病得越久越難醫,道理是一樣的。世間的人到處攀緣,所以就會有很多的煩惱產生出來。
Thumbnail
攀緣心,在《楞嚴經》講到兩個內涵: 第一個,是業力的問題。 你一旦動攀緣心,一定會帶動生死業力。所以一個人攀緣心愈重,生死業力就愈重,他會循業發現。當你起攀緣心的時候,就會隨順你的業力--有些人你很喜歡、有些人你不喜歡。這跟過去的業力有關係,宿業所變現的景像你沒辦法改變。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曾經在研發組時,老闆要漢克常到實驗室走動。 他說這是走動式管理(Walking Management)。 好處是靠近部屬,增加自己的曝光率。 除了即時解答問題,也可以看到潛在弊端。 實驗室重視的,是紀律和安全。 這樣才能交出可信賴的測試結果。 而且,隨時能讓老闆們有滿意的視察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易經的基本原理 《易經》,又稱《周易》,是中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哲學經典之一。它由「經」和「傳」兩部分構成,其中「經」是六十四卦與其卦辭和爻辭的內容,而「傳」則為後人對經文的解釋與闡述。易經的核心思想是「變」,即宇宙萬物在陰陽交替中運行不息,呈現出一種動態的平衡。 易經以陰陽為基礎,運用八
在淡水就讀大專期間,教授們三不五時就會耳提面命的要求我們 : 學管理者要找時間研習易經,畢業後出社會工作才能當一個稱職得管理者或老闆。班上有位同學 2 年級開始每天到圖書館埋首深入研習易經,後來邀約相處不錯、很談得來的我們幾位同學加入一起討論 ,從此以後,任何舞會、夜遊、旅遊、麻將桌等場合完全看不到
Thumbnail
說到了解自己,我們常常會不知道如何下手,要描述似乎很難一言以蔽之。使用易經的的八卦概念是一種很有趣的方式~ 自我評估八種型態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兩儀指的是,一切二分、相對的事物,兩種樣子。是非、黑白、大小、剛柔等等。 我們可以先大方向的將自己分成「我是這樣的人」和「我不是這樣的人」。這時
Thumbnail
己卯: 地雷復 卦 己坐於卯木之上,己為平原之土,卯為春天之萌草,但己土覆蓋在卯木之上,如春草被土壓住難以萌發,需有極大之信念和毅力,才能破土而出。 象徵己卯此柱若遇挫折,務必要奮發圖強,才可衝出重圍,突破困境,其展現猶如地雷復卦中陰陽重生、萬物復甦的景象。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收攝五根根本的方法是什麼?是你對外境完全沒有攀緣心。為什麼你對外境沒有攀緣心?因為你平常靜坐修止觀習慣了。習慣之後,自然而然就能夠在山林道場當中悠游自在地用功,而不會去攀緣。因為我們五根攀緣,它會養成慣性。就像一個人生病,病得越久越難醫,道理是一樣的。世間的人到處攀緣,所以就會有很多的煩惱產生出來。
Thumbnail
攀緣心,在《楞嚴經》講到兩個內涵: 第一個,是業力的問題。 你一旦動攀緣心,一定會帶動生死業力。所以一個人攀緣心愈重,生死業力就愈重,他會循業發現。當你起攀緣心的時候,就會隨順你的業力--有些人你很喜歡、有些人你不喜歡。這跟過去的業力有關係,宿業所變現的景像你沒辦法改變。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