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一 03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4.7.10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演祖謂郭功輔曰:

「人之性情,固無常守,隨化日遷。

自古佛法,雖隆替有數,而興衰之理未有不由教化而成。

昔江西南嶽諸祖之利物也,扇以淳風,節以清淨,被以道德,教以禮義,

使學者收視聽,塞邪僻,絕嗜欲,忘利養。

所以日遷善遠過,道成德備而不自知,今之人不如古之人遠矣。

必欲參究此道,要須確志勿易,以悟為期。

然後禍患得喪,付之造物,不可苟免。豈可預憂其不成而不為之耶?

纔有絲毫顧慮萌於胸中,不獨今生不了,以至千生萬劫,無有成就之時。」

《坦然菴集》


【演蓮法師譯文】

法演禪師郭功輔居士說:

「人的性情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教化逐漸有所遷改。

自古以來佛法雖有時興隆有時衰替,這固然有它的定數,但促使興衰的主要原因,無不是由人的教化而造成。

從前江西馬祖道一南嶽希遷等諸位祖師,他們教化的方法,總是勸導人們保持誠實淳樸的風尚,堅守清靜無染的節操,或施之於道德感化,或加之以禮義教育,

使學者能自覺地收攝眼耳等六根,不在色聲等六塵境界上妄生分別,杜塞那些偏邪怪僻的念頭,戒絕不良的嗜好欲望,忘卻世間的名聞利養。

由是便能日復一日地遷善改過,而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潛移默化,到了道業已成,德行已備,連自己還不覺得呢!現在的人在施行教化方面遠不如古人。

既然明師難遇,想要參究此無上佛道,只有靠自己立下堅確的志向,絕不半途改弦易轍,一定要修證達到覺悟的境界為期限。

而在此修行的過程中,無論遇到有任何禍患得失的事,都只能順其自然,聽天由命。因為有些定業所感召的果報是在所難免的,我們豈可以預先擔心所學不得成就,便不肯勉力去修學呢?

如果有絲毫的顧慮之情在心中萌生,不要說這一生不能了悟,即使歷經千生萬劫,心中的顧慮不除,也是不可能有成就的時候。

raw-image

良因贊曰:

修行要成功,在於滴水穿石的功夫;

也就是在善知識的引領下,認定法門後,先深入相應的經論。

並下死功夫,數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地依教修行。

而此「確志勿易」的基礎,

就在於學習師長們的「淳風、清淨、道德、禮義」。

倘若尚無師長可引導,就先以古德為師吧!

如此則道業成就,往生淨土,是可以期待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廣欽老和尚語錄:良因法師 著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 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父母只是讓我們借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傳某師與傳某師在客堂談及
Thumbnail
廣欽老和尚語錄:良因法師 著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 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父母只是讓我們借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傳某師與傳某師在客堂談及
Thumbnail
2015.8.4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曰: 「道德仁義,不獨古人有之,今人亦有之。 以其智識不明,學問不廣,根器不淨,志氣狹劣,行之不力, 遂被聲色所移,使不自覺。 蓋因妄想情念,積習濃厚,不能頓除,所以不到古人地位耳。」 《與耿龍學書》 【演蓮法師譯文】 高菴善悟禪師說: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8.4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曰: 「道德仁義,不獨古人有之,今人亦有之。 以其智識不明,學問不廣,根器不淨,志氣狹劣,行之不力, 遂被聲色所移,使不自覺。 蓋因妄想情念,積習濃厚,不能頓除,所以不到古人地位耳。」 《與耿龍學書》 【演蓮法師譯文】 高菴善悟禪師說: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6.6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曰: 「為道不憂,則操心不遠。處身常逸,則用志不大。 古人歷艱難,嘗險阻,然後享終身之安。 蓋事難則志銳,刻苦則慮深,遂能轉禍為福,轉物為道。 多見學者,逐物而忘道,背明而投暗。 於是飾己之不能,而欺人以為智。強人之不逮,而侮人以為高。 《與秀紫芝書》
Thumbnail
2015.6.6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曰: 「為道不憂,則操心不遠。處身常逸,則用志不大。 古人歷艱難,嘗險阻,然後享終身之安。 蓋事難則志銳,刻苦則慮深,遂能轉禍為福,轉物為道。 多見學者,逐物而忘道,背明而投暗。 於是飾己之不能,而欺人以為智。強人之不逮,而侮人以為高。 《與秀紫芝書》
Thumbnail
2014.12.17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道學行義,純誠厚德,有古人之風。安重寡言,尤為士大夫尊敬。 嘗曰:「眾人之所忽,聖人之所謹。 況為叢林主,助宣佛化,非行解相應,詎可為之。」 要在時時檢責,勿使聲名利養,有萌於心。 儻法令有所未孚,衲子有所未服,當退思修德,以待方來。 《記聞》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4.12.17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道學行義,純誠厚德,有古人之風。安重寡言,尤為士大夫尊敬。 嘗曰:「眾人之所忽,聖人之所謹。 況為叢林主,助宣佛化,非行解相應,詎可為之。」 要在時時檢責,勿使聲名利養,有萌於心。 儻法令有所未孚,衲子有所未服,當退思修德,以待方來。 《記聞》 良因贊曰: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0.5 良因法師 隨筆 黃龍曰: 「古之天地日月,猶今之天地日月,古之萬物性情,猶今之萬物性情。 天地日月固無易也;萬物性情固無變也。道何為而獨變乎? 嗟其未至者,厭故悅新,捨此取彼,猶適越者, 不之南而之北,誠可謂異於人矣。 然徒勞其心、苦其身,其志愈勤,其道愈遠矣。」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0.5 良因法師 隨筆 黃龍曰: 「古之天地日月,猶今之天地日月,古之萬物性情,猶今之萬物性情。 天地日月固無易也;萬物性情固無變也。道何為而獨變乎? 嗟其未至者,厭故悅新,捨此取彼,猶適越者, 不之南而之北,誠可謂異於人矣。 然徒勞其心、苦其身,其志愈勤,其道愈遠矣。」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13 良因法師 隨筆 白雲曰: 「道之隆替豈常耶?在人宏之耳。 故曰:『操則存,捨則亡』。 然非道去人,而人去道也。 古之人處山林,隱朝市,不牽於名利,不惑於聲色,遂能清振一時,美流萬世。 豈古之可為,今之不可為也。 由教之未至,行之不力耳。 《答功輔書》 【演蓮法師譯文】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13 良因法師 隨筆 白雲曰: 「道之隆替豈常耶?在人宏之耳。 故曰:『操則存,捨則亡』。 然非道去人,而人去道也。 古之人處山林,隱朝市,不牽於名利,不惑於聲色,遂能清振一時,美流萬世。 豈古之可為,今之不可為也。 由教之未至,行之不力耳。 《答功輔書》 【演蓮法師譯文】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10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謂郭功輔曰: 「人之性情,固無常守,隨化日遷。 自古佛法,雖隆替有數,而興衰之理未有不由教化而成。 昔江西南嶽諸祖之利物也,扇以淳風,節以清淨,被以道德,教以禮義, 使學者收視聽,塞邪僻,絕嗜欲,忘利養。 必欲參究此道,要須確志勿易,以悟為期。 《坦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10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謂郭功輔曰: 「人之性情,固無常守,隨化日遷。 自古佛法,雖隆替有數,而興衰之理未有不由教化而成。 昔江西南嶽諸祖之利物也,扇以淳風,節以清淨,被以道德,教以禮義, 使學者收視聽,塞邪僻,絕嗜欲,忘利養。 必欲參究此道,要須確志勿易,以悟為期。 《坦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28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利生傳道,務在得人。而知人之難,聖哲所病。 聽其言而未保其行,求其行而恐遺其才。 自非素與交遊,備詳本末,探其志行,觀其器能,然後守道藏用者,可得而知。 沽名飾貌者,不容其偽。縱其潛密,亦見淵源。 夫觀探詳聽之理,固非一朝一夕之所能。 《圓悟書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28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利生傳道,務在得人。而知人之難,聖哲所病。 聽其言而未保其行,求其行而恐遺其才。 自非素與交遊,備詳本末,探其志行,觀其器能,然後守道藏用者,可得而知。 沽名飾貌者,不容其偽。縱其潛密,亦見淵源。 夫觀探詳聽之理,固非一朝一夕之所能。 《圓悟書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21 良因法師 隨筆 五祖演和尚曰: 「今時叢林學道之士,聲名不揚,匪為人之所信者, 蓋為梵行不清白,為人不諦當。 輒或苟求名聞利養,乃廣衒其華飾,遂被識者所譏。 故蔽其要妙,雖有道德如佛祖,聞見疑而不信矣。 爾輩他日若有把茅蓋頭,當以此而自勉。」 《佛鑒與佛果書》 【演蓮法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21 良因法師 隨筆 五祖演和尚曰: 「今時叢林學道之士,聲名不揚,匪為人之所信者, 蓋為梵行不清白,為人不諦當。 輒或苟求名聞利養,乃廣衒其華飾,遂被識者所譏。 故蔽其要妙,雖有道德如佛祖,聞見疑而不信矣。 爾輩他日若有把茅蓋頭,當以此而自勉。」 《佛鑒與佛果書》 【演蓮法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23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衲子守心城,奉戒律,日夜思之,朝夕行之。 行無越思,思無越行。 有其始而成其終,猶耕者之有畔,其過鮮矣。 【演蓮法師譯文】 法演禪師說: 做到行解相應,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這樣自始至終保持不變,必有成就。猶如耕田一樣,中邊俱到,就不會有荒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23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衲子守心城,奉戒律,日夜思之,朝夕行之。 行無越思,思無越行。 有其始而成其終,猶耕者之有畔,其過鮮矣。 【演蓮法師譯文】 法演禪師說: 做到行解相應,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這樣自始至終保持不變,必有成就。猶如耕田一樣,中邊俱到,就不會有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