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書】我不是作家,但沒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0219275181224544&id=1660030768
陳雪─寫出只有你可以寫的作品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218257215336033&set=a.1480552508020
陳雪─寫出來並且寫下去

  陳雪說:在〈寫出只有你可以寫的作品〉裡說:「寫出只有你可以寫的作品,這就是肯定自己最好的方式。」我覺得這一篇應該與她在半年前的〈寫出來並且寫下去〉一起讀。這兩篇我不知道有沒有發表在它處,但一起讀的脈絡是比較連貫通順的。

  她也說:「那些寫得不順,寫不出來,以及看起來像是沒有在寫作的時刻,只要你還心懷夢想,你可以銘記那每一個時光,靜心等待可以寫作的時刻到來。」我想,這應該是長期且持續保持寫作節奏的人才能領悟的。現實生活裡,還是有很多人會想:怎麼銘記?怎麼靜心?我沒有可以銘記的東西,我也無法在煩躁的生活裡靜下心來,遑論持續寫作,但我仍然熱愛寫作,並且想寫。

  要檢驗自己是不是真心熱愛寫作,其實不難。對於一項需要付出努力才能有回報的活動(如馬拉松、烹飪、彈琴、繪畫、寫作......),付出努力的時候會消耗精神體力,但基於對它的喜愛,大腦會在過程中分泌腦內啡(Endorphin)這個透過神經傳導的物質,她的效果等於天然止痛藥,也有良好抗憂鬱的效果,這也能解釋為什麼一個人真心沉浸寫作時,精神上會感到愉悅,並為了愉悅感而持續書寫。

  因此陳雪寫的是一種覺悟、一種心靈的指引,是願意接近(或處在)寫作軌道上的人,在文字乾涸的時候不自責、不焦慮的處方,而非推遲不寫的藉口。如果有人說他想寫作、他也確實能寫,但就是沒有任何產出,偶爾寫了,卻讀著沒有獨特體悟、沒有生活韻味,那麼或許他對寫作並未投入熱情,只是想蹭文青的氣息罷了。

  職場浮沉十餘年,因為生活與家庭因素,我的文章產量極少,往往都是忽然獲得一個很長時間的空白,在那個天時地利人和下,才會偶然寫出一些浮光掠影。所以我未曾積極關注任何投稿、文學獎,作家講座......我就是把文字當成自療;簡單地說,我把寫作留置在「寫出來並且寫下去」一直到「寫出只有你可以寫的作品」這個過程的起點─「寫出來」,至於寫下去這件事,我還在顛簸的路上,但至少沒棄它而去,算是我固守的底線。

  在寫作的過程中,我的確獲得愉悅感,並認知我能讀能寫願意寫,只是人生畢竟有取捨,有些時候我們必須做出選擇,對於必須花費大量時間投入,而不一定有回饋的事物,能不能讓我們放棄生活中更重要的活動?想清楚並與現實達成平衡,在許可並有限的狀況下閱讀及寫作,才不會困在枯竭狀態的自責迴圈裡。

  所以我也從來不求「寫出只有我可以寫的作品」。正確說法是,我的文字就是我的作品,能寫的時候我就用力寫,韶光困頓的時候我就簡單寫。如果我夠努力前進,我的每個文字就會有我的味道。每個人都可以寫母親、寫鄉愁、寫歡欣、寫苦痛,但讀者的共鳴有時候不在處於同樣的時空、經驗、記憶,而是彼此心中透出的感嘆、矛盾、無語之語。讀者的評價是讓自己省視文字,讓自己離動人更進一步,而不是從此告訴自己:我沒有天份 我不適合寫作。

  我不停告訴自己,寫作可以慢可以拖可以久,但不要停,只要照自己的步調就好。也不要只用獎只用名只用出書來認定來證明自己能寫。我也承認透過類似的激勵反饋迴圈,在寫作的道路上能最有效率鞭策自己,不過,得獎出書只是手段,而不是定寫作之路的驟死賽,只要願意持續不輟地書寫,無論被貼上「作者」還是「作家」的標籤,都已不影響寫作本身。我當然不是作家,只是一個偶爾記得寫寫什麼的作者,但沒關係。我會寫出來,也會想辦法寫下去,即使最終沒辦法寫出「只有我可以寫的作品」,也沒關係。

  因為我只是享受寫作這件事而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遺我雙鯉魚
26會員
36內容數
年已不惑的單身女子,繭居生活中的思索
遺我雙鯉魚的其他內容
2025/01/19
  所謂舉重若輕,用最潔白如雲吸引人的文字走過對台灣最深刻至底的記憶與情愫,如此告白,是我至今仍無法做到的。如同村上春樹在《邊境.近境》 裡形容墨西哥人熱愛音樂的程度的敘述方式:「在這個奇妙的國家,就算所有的機器都死了,所有的理想和革命都死了,由於某種奇妙的理由,只有車上的音響不會死。」
Thumbnail
2025/01/19
  所謂舉重若輕,用最潔白如雲吸引人的文字走過對台灣最深刻至底的記憶與情愫,如此告白,是我至今仍無法做到的。如同村上春樹在《邊境.近境》 裡形容墨西哥人熱愛音樂的程度的敘述方式:「在這個奇妙的國家,就算所有的機器都死了,所有的理想和革命都死了,由於某種奇妙的理由,只有車上的音響不會死。」
Thumbnail
2024/12/22
  如果能允許孩子,先認同他們的認同(與不認同),才有可能讓孩子在未來發展中,學會把「自己」長好。當自己長成真正的自己,就能在任何時刻在挫折中順利復原,完成與自己和解的任務。      這條與自己和解的路,我走了四十幾年,至今才懂,但猶未晚也。   
Thumbnail
2024/12/22
  如果能允許孩子,先認同他們的認同(與不認同),才有可能讓孩子在未來發展中,學會把「自己」長好。當自己長成真正的自己,就能在任何時刻在挫折中順利復原,完成與自己和解的任務。      這條與自己和解的路,我走了四十幾年,至今才懂,但猶未晚也。   
Thumbnail
2024/11/09
   「離頁書寫」指的是:隨意翻開某本自己喜愛的書,隨意抄一句、一行當成文章第一句往下接著寫。從前我便有列寫作題目表的習慣,只是在寫作的當下,總會有看著題目表卻仍然沒有靈感的困窘感,此時使用離頁書寫,跳脫平時的寫作素材與角度,反而能刺激寫作靈感。   
Thumbnail
2024/11/09
   「離頁書寫」指的是:隨意翻開某本自己喜愛的書,隨意抄一句、一行當成文章第一句往下接著寫。從前我便有列寫作題目表的習慣,只是在寫作的當下,總會有看著題目表卻仍然沒有靈感的困窘感,此時使用離頁書寫,跳脫平時的寫作素材與角度,反而能刺激寫作靈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她以前曾被人說過沒有寫作才華,但還是一直堅持下去,我覺得要保持始終如一的心態是很難的。畢竟家裡可能需要幫忙,經濟上可能要早出晚歸,還要 我自己目前沒有看過陳雪老師寫的小說,但還是想要分享一下這本書。 整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很樸實無華的,不是那種天才型作者,一出生就擁有寫作才華,讓人更加親近。
Thumbnail
她以前曾被人說過沒有寫作才華,但還是一直堅持下去,我覺得要保持始終如一的心態是很難的。畢竟家裡可能需要幫忙,經濟上可能要早出晚歸,還要 我自己目前沒有看過陳雪老師寫的小說,但還是想要分享一下這本書。 整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很樸實無華的,不是那種天才型作者,一出生就擁有寫作才華,讓人更加親近。
Thumbnail
本書雖然側重在寫作的經驗分享,但是陳雪的經歷與體悟,我相信也能為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帶來慰藉與力量。對立志想成為作家的人、單純對寫作感到興趣的人,或是在其他領域正經歷撞牆期的創作者,都可以從《寫作課》中獲得不同的啟發。
Thumbnail
本書雖然側重在寫作的經驗分享,但是陳雪的經歷與體悟,我相信也能為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帶來慰藉與力量。對立志想成為作家的人、單純對寫作感到興趣的人,或是在其他領域正經歷撞牆期的創作者,都可以從《寫作課》中獲得不同的啟發。
Thumbnail
關於我對陳雪的《寫作課》讀後感(1) 在 這裡。 又是隔了好久才把這本書整個讀完。後半段的〈輯二:用最低的現實,成全最多的理想──給創作者的10個建議〉,寫得也相當動人。然而,或許是斷斷續續的讀,這次我沒有讀到流眼淚了。 陳雪很強調規律的寫作,我反思自己,明明想要每天抄寫勵志英語,卻沒有達成;明
Thumbnail
關於我對陳雪的《寫作課》讀後感(1) 在 這裡。 又是隔了好久才把這本書整個讀完。後半段的〈輯二:用最低的現實,成全最多的理想──給創作者的10個建議〉,寫得也相當動人。然而,或許是斷斷續續的讀,這次我沒有讀到流眼淚了。 陳雪很強調規律的寫作,我反思自己,明明想要每天抄寫勵志英語,卻沒有達成;明
Thumbnail
我自己也很喜歡陳雪,喜歡他的文字和態度(也很喜歡她分享的生活點滴),看完這本書也更了解這個人,其實每件作品都可以從作品更貼近作者,或者可以說是我們自己角度投射的了解,而這本陳雪將自己創作的方法,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分享,回應每個內心有創作想法的人非常樸實、腳踏實地、認真面對事物態度的心法。
Thumbnail
我自己也很喜歡陳雪,喜歡他的文字和態度(也很喜歡她分享的生活點滴),看完這本書也更了解這個人,其實每件作品都可以從作品更貼近作者,或者可以說是我們自己角度投射的了解,而這本陳雪將自己創作的方法,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分享,回應每個內心有創作想法的人非常樸實、腳踏實地、認真面對事物態度的心法。
Thumbnail
這本陳雪的《寫作課》是少數我想要擁有的一本書,我在它出版的那個月份就將它買了下來。隨著忙碌的生活,我還沒有閱讀完這本陳雪的《寫作課》,卻每每在夜深人靜時,睡前拿出這本書,翻個一兩頁,有時眼淚就這麼撲簌簌地落下來。 2023年7月初版的《寫作課》,如今八月中旬,我才讀完〈輯一:即使一無所有──我的創
Thumbnail
這本陳雪的《寫作課》是少數我想要擁有的一本書,我在它出版的那個月份就將它買了下來。隨著忙碌的生活,我還沒有閱讀完這本陳雪的《寫作課》,卻每每在夜深人靜時,睡前拿出這本書,翻個一兩頁,有時眼淚就這麼撲簌簌地落下來。 2023年7月初版的《寫作課》,如今八月中旬,我才讀完〈輯一:即使一無所有──我的創
Thumbnail
看完《寫作課》一書,內心對陳雪老師的勇氣和堅持、專心致志,佩服得五體投地和至高崇拜呀!  
Thumbnail
看完《寫作課》一書,內心對陳雪老師的勇氣和堅持、專心致志,佩服得五體投地和至高崇拜呀!  
Thumbnail
在七月的第一個星期,好好閱讀,看了兩本寫作相關的書,分別是竹村俊助的《流量寫作密碼》和陳雪的《寫作課:陳雪給創作者的12個心法》。
Thumbnail
在七月的第一個星期,好好閱讀,看了兩本寫作相關的書,分別是竹村俊助的《流量寫作密碼》和陳雪的《寫作課:陳雪給創作者的12個心法》。
Thumbnail
正確說法是,我的文字就是我的作品,能寫的時候我就用力寫,韶光困頓的時候我就簡單寫。如果我夠努力前進,我的每個文字就會有我的味道。每個人都可以寫母親、寫鄉愁、寫歡心、寫苦痛,但讀者的共鳴有時候不在處於同樣的時空、經驗、記憶,而是彼此心中透出的感嘆、矛盾、無語之語。
Thumbnail
正確說法是,我的文字就是我的作品,能寫的時候我就用力寫,韶光困頓的時候我就簡單寫。如果我夠努力前進,我的每個文字就會有我的味道。每個人都可以寫母親、寫鄉愁、寫歡心、寫苦痛,但讀者的共鳴有時候不在處於同樣的時空、經驗、記憶,而是彼此心中透出的感嘆、矛盾、無語之語。
Thumbnail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寫作和寫作業,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 但在我這裡,它們等於同一件事。只要和書寫有關,我就有各種莫名的偏執。這些偏執,跟潔癖差不多,整體上足以維持環境的整潔,感覺健康、有秩序,卻是用極大的心神消耗和內外底抗換來的。
Thumbnail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寫作和寫作業,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 但在我這裡,它們等於同一件事。只要和書寫有關,我就有各種莫名的偏執。這些偏執,跟潔癖差不多,整體上足以維持環境的整潔,感覺健康、有秩序,卻是用極大的心神消耗和內外底抗換來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