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自己的內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有調查研究發現,一九五0年代的法國,人們平均每天步行七公里,如今都不過三百公尺。現代人除了在家裡做點家事或前去開車,幾乎身體不再移動,有人形容,我們運送自己的身體,但是身體卻不再運送我們。

對現代人來說,身體的移動是在刻意去運動才會發生的事,但通常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只有漫遊者讓身體再度派上用場,一步接著一步,每一步都有其重要性,但也沒有一定要到達的目的地,重點就只是移動。

步行放慢了世界的速度,才能重新獲得世界,進入另一個時空,在那裡不再形色匆匆,隨時自在地休息與品味風景。

只要一上路,就從日常生活的繁瑣中解脫,不管是幾個小時或幾天或幾星期,都能深入自己的內在,聆聽風的呢喃,大地的無聲之歌,走在現實與夢境的邊界。

走路是獨處的一種方式,可以療癒被訊息過度轟炸的現代人。藉由在廣大的空間步行能夠與心中浩瀚的宇宙融為一體,邊界會消失。

也有人形容長時間的行走會像是潛入世界另一個層次,另一個時空。即使走過村莊,路過城鎮,遠遠看著其他人的生活,平靜地走著自己的路,彷彿自己是來自於另一個銀河系。

在台灣,走路是這些年很夯的風潮,幾乎所有名人都在走路,其中,最早開始走,走得也最多樣化的,應該是作家劉克襄。

上個世紀末,他就開始踏查台灣的古道,之後也開啟了這二、三十年古道旅行的風氣。

這幾年他在里山行走,也就是市區邊緣的村落鄉鎮及淺山丘陵間行走。他刻意利用每天班次非常少,有時少到一天只有早晚二個班次的地方客運當作交通客工具,他享受這種不方便跟麻煩所帶來不一樣的生活情趣。因為不便,所以會更珍惜交通工具的存在,也因為簡樸,所以能夠更加注意他人生活的艱難。

他走在串連一個村落跟村落的鄉道上,如果是泥土路那是五星級的享受,可惜這些鄉村林野經常被寬敞的公路切割的片片斷斷,又有時這些山徑被人占領,濫墾,阻斷了翻山越嶺的機會。

劉克襄形容,他試著以石虎的角度,嘗試穿越山野的可能性,並且享受著靠兩條腿走路的快樂。他走的這些淺山鄉徑,很少發現便利商店,偶有柑仔店多半都經營超過半個世紀,往往只剩下一位老婆婆坐在沒有顧客的店裡。他形容:「這些店面正逐一消失,跟石虎一樣面臨滅絕,因而每一間的相逢,都顯得無比珍貴。」

龍應台出了一本走路的書,這是她2017年移居屏東潮州鎮,行走在鄉間的自然思索。

我喜歡書名――走路,獨處的實踐。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獨處,其實並沒。那些宅在家中深居簡出的人,也許他永遠在「連線中」或「正在鍵入……」,不管是深山獨處或孤島離索,若是網路隨身,那就是與滾滾紅塵一同上路了。

只有走路,正在走路時,就不會是把心分給他人的時候,就不會是掛在網上,深陷其中的時候,即是在熙熙攘攘擁擠的市集,只要是走路,也是帶著「自己」在喧鬧中以冷靜聽、靜觀、靜思,更何況是行走山中野路,明月照亮青苔,溪水攪動碎星。龍應台如是說。

因此,只要走路,就一定是我的身體和我的「自己」單獨有約。走路是獨處的實踐。在一年裡,無論如何忙碌,決定每天走路,而且走路時,全神貫注,心無罣礙。

從堤岸邊回來,她在一扇窗前停住腳步。

「一隻貓從屋裡突然躍上窗台,往外凝視。

錫葉騰在白牆上沿著竹子攀爬,陽光把葉子和竹子投映在牆上,飄忽葉影與濃綠的葉片交織,風動、葉影和葉片在光裡虛實搖晃。

貓睜大眼睛,注視這風,這光、這葉、這藤、這竹、這忽靜忽動、忽明忽滅。」

她在溪邊過了四公里,才找到一個全黑沒有路燈的地方。然坐在黑暗裡,細細看 黑:

「耳朵習慣了累以後,就聽見遠處的海濤澎湃。

嗅覺在黑暗中更分明地辨別了七里香的聞香方向。

眼睛習慣了黑之後,就看見椰子樹上的天空,星星如此繁密卻又粒粒清晰,彷彿有人用盆子裝了星星,翻過來把所有的星星往椰子樹亂倒一通。」

當我們慢下來,就會看見很多東西,溪畔草地的草,當你不認識它們的時候,就叫它草,當人們不認識而且不喜歡的時候,就叫它雜草,但是假如我們跟龍應台一樣,願意慢下來,凡是一旦知道它的名字,就改變了你跟它在宇宙裡的關係。

對現代人來說,身體的移動是在刻意去運動才會發生的事,但通常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只有漫遊者讓身體再度派上用場,一步接著一步,每一步都有其重要性,但也沒有一定要到達的目的地,重點就只是移動。步行放慢了世界的速度,才能重新獲得世界,進入另一個時空,在那裡不再形色匆匆,隨時自在地休息與品味風景。只要一上路,就從日常生活的繁瑣中解脫,不管是幾個小時或幾天或幾星期,都能深入自己的內在,聆聽風的呢喃,大地的無聲之歌,走在現實與夢境的邊界。

對現代人來說,身體的移動是在刻意去運動才會發生的事,但通常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只有漫遊者讓身體再度派上用場,一步接著一步,每一步都有其重要性,但也沒有一定要到達的目的地,重點就只是移動。步行放慢了世界的速度,才能重新獲得世界,進入另一個時空,在那裡不再形色匆匆,隨時自在地休息與品味風景。只要一上路,就從日常生活的繁瑣中解脫,不管是幾個小時或幾天或幾星期,都能深入自己的內在,聆聽風的呢喃,大地的無聲之歌,走在現實與夢境的邊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7
英國愛丁堡大學曾經彙整了近年世界上有關學習成就的兩百多個研究來加以分析,發現影響學業成績最重要的因素是好奇心與勤奮盡責,這兩個在課堂上常被忽略的特質,我們最看重的智力不是唯一的關鍵。     所謂勤奮盡責意思是指能夠準時上課與完成作業。     好奇心是有效學習的動力,可惜的是,很多老師為了趕進
Thumbnail
2025/05/07
英國愛丁堡大學曾經彙整了近年世界上有關學習成就的兩百多個研究來加以分析,發現影響學業成績最重要的因素是好奇心與勤奮盡責,這兩個在課堂上常被忽略的特質,我們最看重的智力不是唯一的關鍵。     所謂勤奮盡責意思是指能夠準時上課與完成作業。     好奇心是有效學習的動力,可惜的是,很多老師為了趕進
Thumbnail
2025/05/06
  從孩子的學習領域,包括想像力創造力的培養以及探索世界的好奇心,都可以從引導孩子接近大自然來著手。   可是有許多家長會擔心地說,我對自然一竅不通,該怎麼辦?必須請老師來上課嗎?    寫《寂靜的春天》、也是世界環保運動啟蒙者,瑞秋卡森女士曾經說過:「假如我能向好心仙女祈求一個願望的
Thumbnail
2025/05/06
  從孩子的學習領域,包括想像力創造力的培養以及探索世界的好奇心,都可以從引導孩子接近大自然來著手。   可是有許多家長會擔心地說,我對自然一竅不通,該怎麼辦?必須請老師來上課嗎?    寫《寂靜的春天》、也是世界環保運動啟蒙者,瑞秋卡森女士曾經說過:「假如我能向好心仙女祈求一個願望的
Thumbnail
2025/05/05
希臘神話裡的智慧女神在羅馬神話裡稱為密涅瓦,她的身邊總有一隻貓頭鷹跟隨,因此貓頭鷹也成為智慧的象徵。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密涅瓦的貓頭鷹總要等到黃昏到來,才會展翅翱翔。」這裡的黃昏象徵著生命的晚年,也就是經歷了人生各種遭遇,累積許多經驗,才揮動翅膀出發,換句話說,隨著歲月成長,我們才能將
Thumbnail
2025/05/05
希臘神話裡的智慧女神在羅馬神話裡稱為密涅瓦,她的身邊總有一隻貓頭鷹跟隨,因此貓頭鷹也成為智慧的象徵。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密涅瓦的貓頭鷹總要等到黃昏到來,才會展翅翱翔。」這裡的黃昏象徵著生命的晚年,也就是經歷了人生各種遭遇,累積許多經驗,才揮動翅膀出發,換句話說,隨著歲月成長,我們才能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那條拼盡全力奔跑的道路,有沒有走錯,有沒有走歪,或是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奔跑,何時能給自己一個機會好好的問自己。……獨處時問問,找找最接近的答案是什麼。
Thumbnail
那條拼盡全力奔跑的道路,有沒有走錯,有沒有走歪,或是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奔跑,何時能給自己一個機會好好的問自己。……獨處時問問,找找最接近的答案是什麼。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Thumbnail
在城市的喧囂中,散步是一種與自己對話的方式。當城市的車水馬龍逐漸遠去,只腳步留下聲音和心跳聲共舞,在近午的靜謐中,我踏上了我那曬太陽的旅程。 每一步,都是對過去的追憶,也是對未來的期許。河堤上的風吹來,吹散了我心中的忙碌和焦慮,帶走了我身上的塵埃,讓我重新守護生命的美好。 路邊的花草,微微綻放出
Thumbnail
在城市的喧囂中,散步是一種與自己對話的方式。當城市的車水馬龍逐漸遠去,只腳步留下聲音和心跳聲共舞,在近午的靜謐中,我踏上了我那曬太陽的旅程。 每一步,都是對過去的追憶,也是對未來的期許。河堤上的風吹來,吹散了我心中的忙碌和焦慮,帶走了我身上的塵埃,讓我重新守護生命的美好。 路邊的花草,微微綻放出
Thumbnail
將走路視為一種修行,讓身體回歸到最本真的狀態,這便是身體與心靈的對話。這種體驗與爬山、騎單車十分相似,肉體上的疲勞常常與心靈上的自我對話交織不斷。「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在這裡的目的是什麼?」、「這樣做的意義在哪裡?」、「我是誰?」⋯⋯ 幾年前隨著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的經驗,讓我更深刻地體會
Thumbnail
將走路視為一種修行,讓身體回歸到最本真的狀態,這便是身體與心靈的對話。這種體驗與爬山、騎單車十分相似,肉體上的疲勞常常與心靈上的自我對話交織不斷。「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在這裡的目的是什麼?」、「這樣做的意義在哪裡?」、「我是誰?」⋯⋯ 幾年前隨著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的經驗,讓我更深刻地體會
Thumbnail
居家離半平厝公園(即崇倫公園)不過百公尺之遙,十多年來却不曾好好利用。去年夏天才開始每日定時定量步行。先是在興大田徑場運動,走一圈不過400公尺就累極了;此後每週增加一圈,最終每天可以行走6000步至8000步。體力明顯轉好。
Thumbnail
居家離半平厝公園(即崇倫公園)不過百公尺之遙,十多年來却不曾好好利用。去年夏天才開始每日定時定量步行。先是在興大田徑場運動,走一圈不過400公尺就累極了;此後每週增加一圈,最終每天可以行走6000步至8000步。體力明顯轉好。
Thumbnail
#67 安靜的當下, 我聽得見風聲、鳥語蟲鳴,還有我自己的腳步聲,甚至是心跳聲。
Thumbnail
#67 安靜的當下, 我聽得見風聲、鳥語蟲鳴,還有我自己的腳步聲,甚至是心跳聲。
Thumbnail
獨自旅行不只自由,更是與內在自我好好對話的珍貴機會。本篇分享我在獨自旅行中安排的自省時光。
Thumbnail
獨自旅行不只自由,更是與內在自我好好對話的珍貴機會。本篇分享我在獨自旅行中安排的自省時光。
Thumbnail
走路是一種特別的閒暇活動,能夠讓人重新思考自己的內心世界。在城市裡悠閒地走路,觀察周圍的環境,可以讓人放慢腳步,享受自由的感覺。這種活動不需要太多的準備,也不需要太多的物質,只需靜心聆聽城市的聲音,並且獨自感受其中的美好。這是一種深度的心靈體驗。
Thumbnail
走路是一種特別的閒暇活動,能夠讓人重新思考自己的內心世界。在城市裡悠閒地走路,觀察周圍的環境,可以讓人放慢腳步,享受自由的感覺。這種活動不需要太多的準備,也不需要太多的物質,只需靜心聆聽城市的聲音,並且獨自感受其中的美好。這是一種深度的心靈體驗。
Thumbnail
那一天,我像之前一樣,公車多搭一站,到下一站下車,下車後走山路回家。我叫它「山路」,也是有舖柏油,車子可以走的馬路。繞著山裏,要走50分鐘,時間可以的話,我喜歡走這段路。   路上少有人家,沒人在走路,除非像我這樣健行的人,忘了有沒遇到過?偶而有車子經過。那天走啊走,注意腳下,不去想什麼時候可以
Thumbnail
那一天,我像之前一樣,公車多搭一站,到下一站下車,下車後走山路回家。我叫它「山路」,也是有舖柏油,車子可以走的馬路。繞著山裏,要走50分鐘,時間可以的話,我喜歡走這段路。   路上少有人家,沒人在走路,除非像我這樣健行的人,忘了有沒遇到過?偶而有車子經過。那天走啊走,注意腳下,不去想什麼時候可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