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六本書,研究[快樂是什麼]?

2023/01/3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在研究"快樂"是什麼? 人為什麼不快樂? 不快樂的後遺症有什麼呢?
要如何快樂,甚至更快樂? 人生最终目標是"圓滿 "。什麼是" 圓滿"呢? 又要如何達到此境界?
為了快樂這議題,我讀了六本書。四本是西方心理學者所著,一本是東方佛家人所著,一本則從運動角度產生快樂。老實說讀了這些書,我總共寫下了高達35頁的筆記,但我覺得若打了太多字來傳達理念,會讓閱讀者變得不快樂,所以我想了想,儘量濃縮看看。
問我讀了那麼多資料後,總結「快樂是什麼?」我認為快樂絕對跟「心境認知」有關。舉例而言:樂觀的人,遇上好事情滿懷希望認定有普遍性,好心情殘留意念中較久,而且樂觀的人碰不如意的事情,覺得那是偶而發生的,當下壞心情去得快,如過往雲煙。而悲觀的人,就剛好相反,會直覺地老是碰上壞事情,會覺得它有普及性,有針對性的衝著他而來,更慘的是這股不好的感受纒繞心懷一直干擾著,久久不散。
*****************************
書名:「真實的快樂」/ 作者 Martin Seligman PhD, 遠流(2003年)
書名:「真正的快樂」/ 作者聖嚴法師,法鼓山文化(2009年)
書名:「更快樂」/ 作者Tai Ben-Shahar, 天下出版(2012年)
書名:「邁向圓滿」/ 作者Martin Seligman PhD, 遠流(2012年)
書名:「你快樂,所以你成功」/ 作者 Emma, Seppala PhD, 時報出版(2017)
書名:「真正的快樂處方」/ 安德斯 韓森, 究竟出版(2020年)
*****************************
Seligman博士在「真實的快樂」(2003年)這本書中強調要找到「生命的意義」,擁有「自己的美德」,找出自己的「長處」,賦於它的「意義」。舉例而言,陳樹菊女生具有「人道與愛的美德,找到自己「淡泊慾望的長處」,賦於它「捐錢助人的意義」,所以她說她連做夢也在笑的無比快樂。
Seligman博士延續前本「真實的快樂」後,再經過近十年研究正向心理學領域後,再出版了「邁向圓滿」這本書(2012年)中再將「快樂」提昇到「幸福」,目的是做到「生命的圓滿(Flourish)」。再完整的用五個元素組合成圓滿境界:「正向情緒」+「全力投入」+「意義」+「正向人際關係」+「成就」
由此可以看出「快樂」要有朋友的「人際關係」,以及自我成長的「全力投入得到成就」。這本書結合了「恆毅力」作者安琪拉‧達克沃斯博士的研究主軸,認為「快樂需要對自己專長自律性練習」,也就是說快樂不全是灑脫性的觀照而已。
Ben-Shaha博士在「更快樂」這本書(2012年)中的重要結論也是「活在當下」,他認為快樂就是能「從生活中體會到樂趣和意義的感受」。他說一個人最快樂的時刻,是發生在「自願努力完成」某項「難難有意義的工作」時當下的情境。
Seppala博士在「你快樂,所以您成功」(2017年)這本書中強調「利他、同理與悲慈」,希望人要「活在當下」,勿過度認同感受,也不要易屈服務情緒洪流,請寬容善待自己,專注自己長處,產生「心流」忘我之快樂感
佛教也很強調「快樂」的重要,聖嚴法師(博士)在「真正的快樂」(2009年)這本言,說明了佛教觀點「行菩薩道,廣度眾生,離苦得樂,是解脫是奉獻。不為自己欲求而奉獻,不計算回饋是為最快樂的人」。佛教教義有「八苦」,樂是苦的開端,也是變成苦的原因,要少欲知足。我自己是奉行「知足、感恩、歡喜做、甘願受」的理念,來面對人我間的計較與虞詐,或許阿Q,若無法能改變他人,反而改變自己的心態較容易。
運動也可以讓人快樂。韓森博土在「真正的快樂處方」(2020年)這本書說明了他研究以數以千計的論文,肯定地說運動可以讓人更快樂。既便您僅只是每天散步30分鐘以上,也是有一定效果。書中提出很多科學證據,人類的DNA是延續祖先為生存體系而有一套內在平衝機制,例如「杏仁核」(加油系統、預警系統)與「海馬迴」(剎門系統)間交互作用,以及運動可以讓「鉤束」輸送較多血量產生較多的多巴胺,產生快樂感覺。
以上我看的六本書,有從心理科學角度、有從宗教角度、有從生理角度切入「快樂」議題 ,共同點是「情緒判別與梳理」、「認知自我能力侷限但又可以透過練習達到較高的快樂感」、「肯定自己找到自己的長處與強化意義」、「利他行為-多點慈悲心」。
我自己覺得這幾本書似乎有一個共同問題!作者們都是知名大學著名學者,會不會有生存歷程的認知上受環境與地理侷限呢?這幾本書的作者們都說「財富更多不會更快樂!」(例如以美國GDP再成長,但憂鬱人口比例而反提高來論證),但是我想要表達的是如果財富在一定程度以下者,會不會就不具幸福感?(這是引用保健因子與激勵因子雙因子理論)。當然,我們也可以「顏回」、「陳樹菊」等人有高尚情操者,自然視金錢為糞土,自然就不受外在因素左右,但這類人數較少,就不具備易簡單推廣的普及性。
他們未曾在貧窮國家待過?他們的研究樣本沒有取樣於落後第三世界中,當人們連飯都吃不飽,或者當地常常面臨到弱肉強食姦淫擄掠的人生悲歌情況?不曉得這些人民的快樂(幸福感)是什麼? 可否也適用這些理論呢?
我也不知道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本身在投資行為上,有理論基礎及多年的實務經驗。雖然讀過的財經書籍至少有二百本以上,但仍然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風險永遠是投資人首要考慮的因素。希望彼此有緣的人,在投資之路上能夠得到應有的報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