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不只是文學的文學史:《文學的40堂公開課》讀後感

2023/02/1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學,美麗又危險的謊言

自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以降,不少人相信文學和其他衍生形式(包括戲劇、史詩和抒情詩)都相當危險。尤其對孩子來說,文學讓我們脫離真實生活,並建構在謊言上——文學確實是美麗的謊言,也因此更加危險。
一杯茶,一本書,與我一同徜徉在文學的美好時光裡吧!

不只是文學課的文學史

《文學的40堂公開課》 Photo by城邦讀書花園
趁著10天年假,看完這本《文學的40堂公開課:從神話到當代暢銷書,文學如何影響我們、帶領我們理解這個世界》,作者是約翰.薩德蘭(John Sutherland),倫敦大學學院現代英語文學系名譽教授,曾經教授各個階段的學生課程。這本《文學的40堂公開課》看似一門關於文學的大眾通識課程,骨子裡更像是一門綜觀文學發展的文學史課程。總共劃分為40個章節,程度適合中學程度的學生以及初次接觸外國文學的讀者族群,每個章節9-10頁,閱讀門檻不高,節奏明快,讓人可以輕鬆完食。

該如何描述文學才好呢?

文學是人類表達和解釋周遭世界的心血結晶。我們不必全然同意書中的概念,因為最好的文學不只不會簡化人生,反而會拓展我們的心智和感受性,幫助我們理解複雜的事物。

為什麼要讀文學?

因為它能讓人生變得更豐富,沒有事物能與之比擬。文學讓我們更具人性。我們讀得愈深入,它愈能幫助我們。就我個人來說,從文字敘述出發,藉此觀察周遭環境,進而得出自己獨特的心得與見解。

以英國文學為本位的文學史

從第一章「何謂文學」,先為「文學」二字規範了定義;第二章「精采絕倫的開端:神話」(從無到有,找出規律);第三章「為國家下筆:史詩」(先有國家?還是先有史詩?);到第四章「身而為人:悲劇」(首推希臘三大悲劇:《伊底帕斯王》《阿伽門儂》《美迪亞》),我個人認為開頭這四章是支撐起本書主要大綱架構的部分。其他的內容大致可分為戲劇、小說,詩歌三大類型,文學這塊園地的制度方面的探討。
從喬叟到莎士比亞形塑了英國戲劇的誕生;平衡國家各教派勢力的『欽定版聖經』;從米爾頓與史賓賽談到了國家的崛起,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戰爭詩人,到大不列顛的解體與衰亡;從笛福、史威夫特和小說文體的發展與成熟,到珍‧奧斯汀、狄更斯、勃朗特姊妹,一直到吳爾芙的女性書寫(個人主義是小說作為文學形式的一項關鍵要素);詩歌從解放思想的玄學派(又名:多恩派,影響了日後的T‧S‧艾略特)、浪漫革命、王爾德等人的頹廢派、最後的桂冠詩人丁尼生(在《007之空降危機》裡,M有朗讀他的長詩《尤里西斯》其中一段),一路走到1920年代的現代主義與「失落的一代」(Lost Generation)。
即使獨立也離不開殖民母國文化的美國文學,以及在日不落國餘暉中的文學(印度的吉卜林和福斯特、非洲的康拉德)、拉丁美洲的「魔幻現實主義」派系。透過故事(文學的骨幹)和象徵(詩歌的本質)來解答。有趣的是,作者所認定英國偉大的史詩『貝奧武夫』,原故事的舞台位於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在5世紀晚期由遷居至英格蘭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帶入,是以古英語記載的傳說中最古老的一篇;我個人覺得,是具有文化混血性的一部史詩作品。
從誰「擁有」文學,探討印刷、出版和版權歸屬;文學與審查制度;文學改編成舞台劇,從平面文字躍昇成為影像化的電影與電視(從抱著書窩在角落裡,到融入群體一同欣賞表演);隨著經濟發展,閱讀大眾口味不斷改變,產生了暢銷書和迎合市場的芭樂書,不同種類的文學獎、文學展和讀書會等周邊……也迎來更多元、更多樣性,甚至是無疆界的文學態勢。

看完這本,發現還有更多本在等著自己……

什麼? 想學絕世武功是吧?......
出處 : https://wearn.tw/988112
看完這本《文學的40堂公開課》,對我來說就如同是本武功秘笈目錄一樣,除了為初學者指點明津,也為文學愛好者補漏不少遺珠之憾。如同建立一套體系,為每種文類尋找各自的定位,如地圖般向讀者們指示該如何按圖索驥。

伴你一生的文學……和未來

感謝印刷術等技術的進步,讓我們能夠快速取得廉價美觀的紙本書,讓知識得以快速傳播。隨著21世紀網路的發達,電子書也成為快速取得知識的主流,也連帶推動了不少以錄音、視覺和虛擬方式的非傳統媒體來傳播。不遠的未來裡,文學會以何種形式出現?文學會以什麼新的流通系統?未來的圖書館還能看到紙本書嗎?
新科技以圖像和多媒體的方式,逐漸取代了過去以文字取勝的紙本書,也增加了更多不同於以往的刺激性與流通性。甚至,過去處於被動的讀者,也將成為主動的參與者,建立起平等的文學對話——「關於書本的閒聊」——藉由原著衍生而出的同人小說等周邊商品而來,重新找到文學獨有的『凝聚力』。
我相信,文學是人類心靈創意的結晶,不論它形式如何變化,以何種方式改編,它讓人生變得更為豐富,而且永遠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屬於我們,也屬於我們的下一世代。
186會員
84內容數
「電影沒有好壞的區別,只有導演才有好壞的區別。」─ 楚浮(Francois Truffaut),1932 -1986年,法國『新浪潮』導演。有時我們寧可挑選好導演的壞電影看,也不看壞導演所製作表面上看起來是好的電影;而且,只有好導演才可能產生好電影。本系列將淺談我個人覺得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導演們。敬請追蹤期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