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靡雙週報〉第46期

2023/2/6:兔年第一刊,祝大家兔年事事吉祥如意!
主編:婠
副編:佳融

一、新聞時事:

收假好憂鬱?心理師5招對抗「假日症候群」減輕厭世感/自由時報 記者蔡昀容

春節十天連假接近尾聲,有些民眾出現煩躁、疲憊、失眠、焦慮、憂鬱等情緒,不想面對上班、課,宜蘭縣衛生局表示,這是常見的「假日症候群」,提供5個收心招數,減輕民眾憂悶。
  • 與親密的人彼此分享,聊聊春節做了什麼、年後規劃、關心近況等,感到支持得力。
  • 走一走、動一動,若感覺懶洋洋,不想去太遠的地方,可以跑步、伸展身體,能變得有精神。
  • 調整心態,回到內心朝更重要的目標前進,思考新一年的自我期待是什麼?做什麼事可以滿足內心需要?怎麼樣可以更好的照顧自己。
  • 漸進回歸,開始調整時差、安排正常睡眠、規律運動、規劃平日進行的事務,漸進式的適應上班、課生活。
  • 從簡單的開始做,上班、課的第1天,將待辦事項依輕重緩急區分好,先做簡單有把握的工作,讓自己遊刃有餘,回到平時節奏。

你有收假症候群嗎?連假收心4口訣教紓壓重回規律生活/聯合報 記者徐如宜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建議,假期結束也需要透過四個適當的方式進行收心,進而紓緩壓力、重回規律生活,避免「收假症候群」的發生。
第一招就是「清淡飲食」,連日假期不免稍微放縱了飲食,幾天的大魚大肉對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負擔,可於假期結束的前幾天回歸正常飲食習慣,將自己的身心調整至最好的狀態。
第二招是「預留時間」,快速的切換作息可能造成身心的不適,盡量不把活動安排到連續假期的最後一刻,預留假期結束前的一小段時間, 好好與自己對話,重新調整自己的思緒,準備好後再次出發。
第三個方式是「腹式呼吸」,閉上雙眼,將空氣緩慢充滿胸腔,感受自己吸進、吐出的呼吸,只要5分鐘也能有效的放鬆肌肉、降低壓力,釐清自己的想法及情緒後,就能做好準備面對任何的挑戰。
第四個方式是「散步紓壓」,連續假期的行程安排往往相當緊湊,身體及心理容易出現疲勞的情狀,給自己半個小時的時間出外散步、小做伸展,可以讓身心都調適至放鬆狀態,調整收假狀態。

長假結束開工讓人心情更憂鬱!三方法遠離收假症候群/Heho健康 作者王芊淩

剛結束十天的春節連假,不少人剛回到工作崗位極度不適應,心情不美麗外甚至產生憂鬱、焦慮,小心極有可能是收假症候群(post-vacation symptoms)上身!心理專家提醒:「長假結束大多數人都會經歷情緒低落,只是當沮喪、憂鬱持續超過數週、數月就要警覺。」想要避免收假症候群長時間影響心理狀態,不妨及早替自己安排新計劃,可以從三方向提升假期後幸福感:
  1. 紀錄你的假期生活
  2. 安排生活中小目標
  3. 嘗試新的活動
此外,回歸正常生活最重要保持足夠的睡眠,18歲以上成年人一天平均睡滿7小時,回歸均衡的飲食避免假期高糖、高油的飲食,同時可以搭配運動,藉由運動能緩解焦慮、憂鬱的情緒。

二、議題討論:

今年小年夜教育部於粉專發文,宣導結婚女性應有選擇何時回娘家的自由,應打破「初二才可以回娘家」之傳統習俗,該文雖於臉書上獲得3.7萬人點讚,卻也在PTT版上引發激烈論戰。許多留言反對教育部此種說法,有的嚴厲以文化崩壞抨擊之;有的認為現今限制女性初二回娘家的情形已不多見,教育部該篇發文毋寧是在塑造女性弱勢、可憐的形象;亦有的雖認同傳統禮俗難容於自由化的工商社會,然而也提醒教育部似乎過於草率的逕從特定的「進步價值」及兩性對立切入議題。
經由此事件小編不禁回憶起於2019年上映的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其中幾幕描繪了社會對女性所加諸之期待,轉化為禁錮自由意志之鎖,使其無法脫逃性別窠臼,壓力由此而生並嚴重影響其心理健康。確實,正如一些網友所言,每個家庭皆有各異的互動模式,在此議題上並非通論的無法透過溝通取得最佳解決方式。然而,女性承受外在及內在壓抑,籠罩在不友善的氛圍下,溝通能否有效發揮實質作用,小編悲觀的認為似稍微困難。又縱使社會能夠自發性的從教育、文化改變,吾人恐怕仍無法憑此便自廂情願的認為不再需要仰賴政府各部門推展性別平權(尤其當社會、環境因素亦是精神疾病之肇因時),蓋各地域在性別意識推動上總有著不同的步調。
以近期發生的事件作為啟點,除了前述女性年節回娘家在目前社會上之爭議外,事實上農曆年節雖為一年中停下工作、與家人共度的節日,但對不同的群體而言,基於不同因素例如:過量社交、面對成長創傷或家族壓力等,都可能使其產生疲憊、痛苦、孤獨、失敗及焦慮等情緒,此種情形有稱為假期憂鬱(Holiday Depression/Holiday Blues)。以下節選公視新聞網今年之專題報導淺談在傳統節日中產生的假期憂鬱。

【專題】一個人的年夜飯,你也獨自過年嗎?,陳宥蓁,公視新聞網,2023年1月。

此專題分為六部分,於第一部分採訪心理師蔡曉雯,先介紹了春節社交恐懼,再簡以案例分析春節社交恐懼之原因,最後提出二點減壓之方式:(1)不譴責自己,接納當下的感受(2)採用開放式問句,尊重關係界線。專題第二至第六部分則是分別採訪了街頭藝人、高齡獨居者、獨居母親、同時具有媳婦及女兒雙重身分的女性及移工,其個自在年節的生活安排及期待。
延伸資料:
家族聚會讓人有壓力、焦慮?心理師:過節不一定快樂,你能做好7件事照顧自己,留佩萱,風傳媒,2018年2月。
大家都在過聖誕節、跨年,我卻開心不起來!為什麼有人會有「節慶憂鬱」?《 七七心理學 》EP 056|志祺七七
Holiday Stress, Anna Greenberg, Jennifer Berktold, Greenberg Quinlan Rosner, Dec.12.2006.
---
〈瘋靡雙週報〉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
▹服務對象:精神疾病經驗者的家人或朋友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13:30–20:30
▹電話專線:02-2230-8830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