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From Learning to Outcome 高品質輸出的4個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文/ 田育瑄 Shelley


最近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常在想,形成一般人跟專業人士的差別是什麼?

是設定目標嗎?

與其說設定目標,不如說達成目標中間的混亂令人卻步,但還是可解決。


是專業度不夠嗎?

市面上有許多課程教你如何言之有物、舉一反三,只要一鍵Enter就可以把想學習的內容納入囊中。


我發現,重點就是這個「納入囊中」

通常就收藏起來了,收藏一陣子就像寶物一樣放著XDDD(遙望我書櫃裡的書、爆滿的手機資料夾與課程平台的購物車...),或是只是寫在筆記本上,雖然有輸出,但總覺得品質遠遠不夠。


最近在檢討自己的「輸出策略」,發現過往的輸入:輸出大概比例是5:5。

讀到《最高學以致用法》說:

一般人的輸入:輸出大概比例是7:3,想成為更專業的專家達人,就要練習輸入:輸出3:7


那我還要調整一下比例,原來輸出不夠。

再進一步想,過去我有學習,也已經有優質平台合作的輸出,我會寫成專欄文章、有針對國際職涯的youtube/IG/FB頻道、有中英文演講,最近也有合作中的國際人才培育線上課程,與永續、區塊鏈的專題教學內容,但是個人而言,為什麼總覺得做很多,產出過程卻沒有累積出系統

我發現必須有更高品質、更貼近讀者的「輸出策略」。不是有寫就好,也不是寫的專業就好,而是有規劃的寫進心裡,引發行動。

寫進讀者的心,也要寫進自己的心,才能用內容搭建穩固的橋樑。


反思以後,覺得 #高品質的輸出策略 可以結合下面四個心法:

以終為始,寫出你的主題最終的成果:

用「主題」拆解你的累積,吸引嚮往的讀者,你會變得立體,而不只是附庸市場的話題。

穩定輸出,為你真心喜歡的主題,每天願意高品質輸入與輸出:

就算輸出100~200個字也可以,不用一開始就寫到一篇,累積你的成果動力。

讓人有感,真誠溝通:

分享你有感的、覺得有用的、有趣的,加上你的觀點,通常也會吸引到跟你有相似價值觀的人。

系統管理,像寫書一樣發展一個「知識框架」(像 #目錄大綱 那樣)

把你已經學會的開一個大主題寫成QA系列文,還沒學會的就去學習再補進去,就是你的知識系統;

除了筆記,可以思考如何優化工作上的用途,比如用簡報呈現,以後要查找相關主題進行分享,整理好的簡報靈感就可以直接剪過來用。


最後,

想問問你,

你心目中覺得優秀、專業、表現總是讓你發出哇!好用心、好厲害的人,腦中立刻浮現的誰呢?

是因為他擁有什麼樣的「特質」呢?

又或是因為他的哪些「輸出」讓你覺得有專業感?

這或許就是你心中對於「標竿」的嚮往。

歡迎你與我分享你心目中的標竿:)


#雪莉嚴選ShelleySelec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雪莉嚴選 Shelley Select的沙龍
19會員
20內容數
在這裡,我希望陪伴你聚焦專屬於你的個人與事業組織OKR,培養商業思維與國際視野,一步步養成獨立思考,到獨當一面的國際領袖人才。
2023/02/23
走了20幾分鐘腳有點痠,坐在路邊歇會兒。 眼前一片行道樹,葉片楓紅,因為下雨的關係落了滿地,樹上還有紅的、黃的未落下,被風吹起,顫動搖曳著。 另一棵樹枝頭沒有葉片,直挺挺的佇立著,濕漉漉的樹皮是唯一的保護。 阿~喜歡雨的味道。 裹在外套裡的我深吸一口,感到很幸福,每一棵樹都活出他的風采,真的很美。
Thumbnail
2023/02/23
走了20幾分鐘腳有點痠,坐在路邊歇會兒。 眼前一片行道樹,葉片楓紅,因為下雨的關係落了滿地,樹上還有紅的、黃的未落下,被風吹起,顫動搖曳著。 另一棵樹枝頭沒有葉片,直挺挺的佇立著,濕漉漉的樹皮是唯一的保護。 阿~喜歡雨的味道。 裹在外套裡的我深吸一口,感到很幸福,每一棵樹都活出他的風采,真的很美。
Thumbnail
2023/02/17
#每年妳都該問自己的7個關於工作的問題 Q1. 我是否在我的產業內培養出至少2段人脈關係(公司外)? Q2. 我是否培養出至少2段[與我想培養的技能相關]的人脈關係(公司內外都算)? Q3. 我需要具備什麼技能,以達到我未來5年想做的事? Q4. 我需要具備什麼經驗跟成功案例,以達到我未來5
Thumbnail
2023/02/17
#每年妳都該問自己的7個關於工作的問題 Q1. 我是否在我的產業內培養出至少2段人脈關係(公司外)? Q2. 我是否培養出至少2段[與我想培養的技能相關]的人脈關係(公司內外都算)? Q3. 我需要具備什麼技能,以達到我未來5年想做的事? Q4. 我需要具備什麼經驗跟成功案例,以達到我未來5
Thumbnail
2023/01/20
寫在2023小年夜,我盤點了一下,想與你分享對我受用無窮的20個職場好習慣🧧 1. 寫下2023年職涯OKR 不知道怎麼寫可以參考這篇:https://reurl.cc/06AgrA 3. 學煮一道健康新料理 每天有活力 4. 起床後先冥想10分鐘調整意識狀態 再開始一天 5. 紀錄夢境與感受,
Thumbnail
2023/01/20
寫在2023小年夜,我盤點了一下,想與你分享對我受用無窮的20個職場好習慣🧧 1. 寫下2023年職涯OKR 不知道怎麼寫可以參考這篇:https://reurl.cc/06AgrA 3. 學煮一道健康新料理 每天有活力 4. 起床後先冥想10分鐘調整意識狀態 再開始一天 5. 紀錄夢境與感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關於「如何把學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這個問題,我想我自己最好的答案就是:輸出。在這篇文章中提到三個階段的輸出,是我將學到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有效方法。如果你也有相似的疑問,或許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Thumbnail
關於「如何把學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這個問題,我想我自己最好的答案就是:輸出。在這篇文章中提到三個階段的輸出,是我將學到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有效方法。如果你也有相似的疑問,或許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Thumbnail
你是一個愛學習的人嗎?你希望人生能因為學習而有所改變嗎? 我想大部分會主動學習的人,都是渴望自我成長的! 但是你有沒有一個困擾?看了很多書、上了很多課,人生好像還是沒什麼改變?沒有得到想要的成長幅度? 這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因為,你沒有「輸出」! 一個人的成長曲線,跟輸出的多
Thumbnail
你是一個愛學習的人嗎?你希望人生能因為學習而有所改變嗎? 我想大部分會主動學習的人,都是渴望自我成長的! 但是你有沒有一個困擾?看了很多書、上了很多課,人生好像還是沒什麼改變?沒有得到想要的成長幅度? 這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因為,你沒有「輸出」! 一個人的成長曲線,跟輸出的多
Thumbnail
最近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常在想,形成一般人跟專業人士的差別是什麼? 是設定目標嗎?與其說設定目標,不如說達成目標中間的混亂令人卻步,但還是可解決。 是專業度不夠嗎?市面上有許多課程教你如何言之有物、舉一反三,只要一鍵Enter就可以把想學習的內容納入囊中。我發現重點在於...
Thumbnail
最近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常在想,形成一般人跟專業人士的差別是什麼? 是設定目標嗎?與其說設定目標,不如說達成目標中間的混亂令人卻步,但還是可解決。 是專業度不夠嗎?市面上有許多課程教你如何言之有物、舉一反三,只要一鍵Enter就可以把想學習的內容納入囊中。我發現重點在於...
Thumbnail
為何會選擇這一本書 1)因過往學習並不成巧,經常讀不進腦子。 2)於是嘗試尋找方法解決問題 3)在書中學習到輸入及輸出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自己。 因為來年會開始學士課程,這其實並不是我從小到大的夢想,因為一直對讀書不是有太大興趣,小時候平躺完成中五課程,就像平常人一樣投入工作。 直至2020年,因工
Thumbnail
為何會選擇這一本書 1)因過往學習並不成巧,經常讀不進腦子。 2)於是嘗試尋找方法解決問題 3)在書中學習到輸入及輸出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自己。 因為來年會開始學士課程,這其實並不是我從小到大的夢想,因為一直對讀書不是有太大興趣,小時候平躺完成中五課程,就像平常人一樣投入工作。 直至2020年,因工
Thumbnail
書名|高產出的本事 作者|劉奕酉 出版社|#樂金文化 我一直是個喜歡讀書的人,但是過去卻沒有一套有效的統整系統,來整理自己吸收過的知識。直到最近,才開始真正了解,其實讓自己能最有效輸入知識的方法,就是「輸出」。 因為人類大腦的特性使然,即便我們的學習量再大,但若沒有輸出的話,就沒辦法成為大腦的長期記
Thumbnail
書名|高產出的本事 作者|劉奕酉 出版社|#樂金文化 我一直是個喜歡讀書的人,但是過去卻沒有一套有效的統整系統,來整理自己吸收過的知識。直到最近,才開始真正了解,其實讓自己能最有效輸入知識的方法,就是「輸出」。 因為人類大腦的特性使然,即便我們的學習量再大,但若沒有輸出的話,就沒辦法成為大腦的長期記
Thumbnail
到底什麼叫做知識管理?又或者大家期待的知識管理,究竟想獲得什麼結果?過去我把「管理好筆記」跟「個人知識量」畫上等號,但隨著「筆記數量」增多,我發現自己的知識量並沒有等比例增多,在 2019 - 2022 這 3 年持續的寫作輸出後,我發現以前的觀念錯了,我該加強的能力應該是「小輸出」。
Thumbnail
到底什麼叫做知識管理?又或者大家期待的知識管理,究竟想獲得什麼結果?過去我把「管理好筆記」跟「個人知識量」畫上等號,但隨著「筆記數量」增多,我發現自己的知識量並沒有等比例增多,在 2019 - 2022 這 3 年持續的寫作輸出後,我發現以前的觀念錯了,我該加強的能力應該是「小輸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