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From Learning to Outcome 高品質輸出的4個策略

2023/02/0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文/ 田育瑄 Shelley
最近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常在想,形成一般人跟專業人士的差別是什麼?
是設定目標嗎?
與其說設定目標,不如說達成目標中間的混亂令人卻步,但還是可解決。
是專業度不夠嗎?
市面上有許多課程教你如何言之有物、舉一反三,只要一鍵Enter就可以把想學習的內容納入囊中。
我發現,重點就是這個「納入囊中」
通常就收藏起來了,收藏一陣子就像寶物一樣放著XDDD(遙望我書櫃裡的書、爆滿的手機資料夾與課程平台的購物車...),或是只是寫在筆記本上,雖然有輸出,但總覺得品質遠遠不夠。
最近在檢討自己的「輸出策略」,發現過往的輸入:輸出大概比例是5:5。
讀到《最高學以致用法》說:
一般人的輸入:輸出大概比例是7:3,想成為更專業的專家達人,就要練習輸入:輸出3:7
那我還要調整一下比例,原來輸出不夠。
再進一步想,過去我有學習,也已經有優質平台合作的輸出,我會寫成專欄文章、有針對國際職涯的youtube/IG/FB頻道、有中英文演講,最近也有合作中的國際人才培育線上課程,與永續、區塊鏈的專題教學內容,但是個人而言,為什麼總覺得做很多,產出過程卻沒有累積出系統
我發現必須有更高品質、更貼近讀者的「輸出策略」。不是有寫就好,也不是寫的專業就好,而是有規劃的寫進心裡,引發行動。
寫進讀者的心,也要寫進自己的心,才能用內容搭建穩固的橋樑。
反思以後,覺得 #高品質的輸出策略 可以結合下面四個心法:

以終為始,寫出你的主題最終的成果:

用「主題」拆解你的累積,吸引嚮往的讀者,你會變得立體,而不只是附庸市場的話題。

穩定輸出,為你真心喜歡的主題,每天願意高品質輸入與輸出:

就算輸出100~200個字也可以,不用一開始就寫到一篇,累積你的成果動力。

讓人有感,真誠溝通:

分享你有感的、覺得有用的、有趣的,加上你的觀點,通常也會吸引到跟你有相似價值觀的人。

系統管理,像寫書一樣發展一個「知識框架」(像 #目錄大綱 那樣)

把你已經學會的開一個大主題寫成QA系列文,還沒學會的就去學習再補進去,就是你的知識系統;
除了筆記,可以思考如何優化工作上的用途,比如用簡報呈現,以後要查找相關主題進行分享,整理好的簡報靈感就可以直接剪過來用。
最後,
想問問你,
你心目中覺得優秀、專業、表現總是讓你發出哇!好用心、好厲害的人,腦中立刻浮現的誰呢?
是因為他擁有什麼樣的「特質」呢?
又或是因為他的哪些「輸出」讓你覺得有專業感?
這或許就是你心中對於「標竿」的嚮往。
歡迎你與我分享你心目中的標竿:)
#雪莉嚴選ShelleySelect
在這裡,我希望陪伴你聚焦專屬於你的個人與事業組織OKR,培養商業思維與國際視野,一步步養成獨立思考,到獨當一面的國際領袖人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