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 :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緣起性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佛說 :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緣起性空。

【觀身不淨】:

人一生一世總是為這身體受盡苦惱,為了吃飯就得拼命賺錢,冬天怕受寒,夏天又怕受熱,我們是這身體一輩子的奴隸。

所以說:人總是把身體當作主人對待,卻忽略了你的內心才是你真正的主人,身體只不過是讓你新陳代謝排泄廢棄物的工具,它隨時都會損壞而停止工作死亡,所以我們必須了解此身體是不淨的、是無常的,為了擺脫自己被身體控制主宰,應由觀身不淨,讓自己的內心成為主人決定一切。

【觀受是苦】:

這裡所講的受不只是單純感受而已,而是內心因貪而有所求的執念,這份執著使我們一直承受無止盡的痛苦,最後成為身心靈的負擔。

所以說:為了讓自己身心靈能合而為一,必須看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些物質上的虛榮享受,才不會因為總是受到外界的吸引而升起攀緣的虛求妄想,否則觀受是苦,自己便會越求越貪,越貪內心就會越痛苦,越痛苦就會越墮落。

【觀心無常】:

人的內心其實是整天無時不刻地轉動,因為內心是一顆難以安定的靈魂,所以整天無時不刻都在承受外緣的引誘刺激,最後甚至受到控制束縛而難以達到安定。何謂無常,即是一切因緣而生,因緣而死的過程。

所以佛陀希望人們要時時觀察尋找出,自己的內心為何無法平靜安定的理由。就是自己的內心常因過於沉迷或癡心妄念,才導致對一切外界因緣所產生的變化,無法真正徹底擺脫的執念或誘惑,因此為了讓內心減少刺激所需承受過多負面的影響,我們必須了解正視人世間的所有一切外在萬物,都是會如同過眼雲煙一般虛幻不實,唯有看透紅顏俗事都是自己內心修行的過程,如此才能讓自己的內心達到平靜安定。

【觀法無我】:

在宇宙萬法中,人都是隨著因緣互相依存,我們的身體是五蘊(色、受、想、行、識)及四大(地、水、火、風)組合的身心軀體,人的軀體一旦四大不調,五蘊即刻離散,生命即便滅亡。

因此心經在開宗明義即說『觀自在菩薩,行身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人的內心絕不可執著為真我,要觀我無我、修行無法,『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什麼是空?是「無」?還是「有」?其實「有」也是「無」。因為世界一切萬法都是從無至有,又從有至無一直不斷循環就如同無常一般生生不息,所以宇宙人生所存在的道理自然就像人世間萬法一樣,『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所以說:『觀法』就是指觀察照應自己的內行在做人處事的修為,或學習做人處事的修行上,是否時時刻刻都能擺脫『無我』的執著。否則內心的修行如果無法時時做到『觀自在菩薩』,就無法使一切似有似無的『諸法空相』,度化自己的心靈及軀體,在一切人世間的苦厄之中真正解脫。因此,『世間法就應該如同佛法一樣』,都要觀照自己是否具備如菩薩般的智慧及慈悲的菩提心,而不執著於任何世間法,最後達到無執念的我(如般若波羅蜜)。

【緣起性空】

所謂『緣起性空』是在說明宇宙萬物的一切因、緣、果、報法則。

所謂『緣起』是指世界上沒有獨存性的事物,也沒有常住不變的事物,一切都是在因緣和合中所生起的。

所謂『性空』是指因緣和合所生起的假象就是空的本性,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所以人的本性(五蘊)究竟是空或不空,自然是生起因緣果報最大因素,這就是“真空生妙有”的意義。

當初佛陀在菩提樹下成佛,是因為觀照『緣起』的真諦而成立地佛。所以「緣起」並非佛陀所「創造」,佛陀只是覺醒了「緣起」這個自然的法則,再將此宇宙人生的真理對眾生宣説開示。在《中阿含經》云「若此有則彼有,若此生則彼生,若此無則彼無,若此滅則彼滅」,這便是對『緣起』的定義。

所以『緣起、性空』,就是指一切諸法都是由世間的果報產生後,才會漸漸升起因緣關係。簡單地説,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現象的生起都是相對的,都是互相存在的關係和條件。如果沒有這個關係和條件,任何事物和現象都無法生起。

因此我們要享受快樂的人生,便須培植好因好緣。如果沒有植下善因善緣,一旦遭逢不好的果報,也要懂得如何改善因緣,而不是一味在果報上計較、逃避。所以,瞭解因緣果報的關係,可使我們懂得如何去改善逆緣、培植好緣、廣結善緣、隨順因緣。 若能以正觀緣起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自然能遠離貪慾、憎恨、愚痴三毒煩惱。睿辰2023021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睿辰的沙龍
0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佛說 :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緣起性空。 【觀身不淨】: 人一生一世總是為這身體受盡苦惱,為了吃飯就得拼命賺錢,冬天怕受寒,夏天又怕受熱,我們是這身體一輩子的奴隸。 所以說:人總是把身體當作主人對待,卻忽略了你的內心才是你真正的主人,身體只不過是讓你新陳代謝排泄廢棄物的工具,它隨
Thumbnail
佛說 :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緣起性空。 【觀身不淨】: 人一生一世總是為這身體受盡苦惱,為了吃飯就得拼命賺錢,冬天怕受寒,夏天又怕受熱,我們是這身體一輩子的奴隸。 所以說:人總是把身體當作主人對待,卻忽略了你的內心才是你真正的主人,身體只不過是讓你新陳代謝排泄廢棄物的工具,它隨
Thumbnail
空,大概是佛教語彙裡最難理解的字了吧。在凡事皆談有的世界裡談一無所有的空,本來就很荒唐,更別說把空當作畢生修行的最終目標,那更是可笑至極。
Thumbnail
空,大概是佛教語彙裡最難理解的字了吧。在凡事皆談有的世界裡談一無所有的空,本來就很荒唐,更別說把空當作畢生修行的最終目標,那更是可笑至極。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哲學家叔本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意識。」前陣子看精舍部落格的文章,有著類似的說法,但談的是人心,內容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方寸之心,走不出自己被人傷害的心,到哪裡都是囚徒!」 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解脫。要學佛菩薩,當一個思想光明之人,要學習感恩和看淡一切,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哲學家叔本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意識。」前陣子看精舍部落格的文章,有著類似的說法,但談的是人心,內容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方寸之心,走不出自己被人傷害的心,到哪裡都是囚徒!」 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解脫。要學佛菩薩,當一個思想光明之人,要學習感恩和看淡一切,
Thumbnail
你是身體嗎?如果是,為何連呼吸都不能由「你」自由控制? 你在身體外面嗎?如果是,為何可以感覺到肚子餓? 你是記憶嗎?如果是,為何記憶有時會變來變去,有時還自己造假? 你是情緒嗎?如果是,為何來去無蹤,莫名其妙? 你是感受嗎?如果是,為何不能持續存在? 你在哪裡? 你在嗎?
Thumbnail
你是身體嗎?如果是,為何連呼吸都不能由「你」自由控制? 你在身體外面嗎?如果是,為何可以感覺到肚子餓? 你是記憶嗎?如果是,為何記憶有時會變來變去,有時還自己造假? 你是情緒嗎?如果是,為何來去無蹤,莫名其妙? 你是感受嗎?如果是,為何不能持續存在? 你在哪裡? 你在嗎?
Thumbnail
從智慧角度講,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知足常樂者,一種是永不滿足者...
Thumbnail
從智慧角度講,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知足常樂者,一種是永不滿足者...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這一段是說明佛法「苦、集、滅、道」四諦的道理,這是解脫道的核心思想。 五陰無我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這一段是說明佛法「苦、集、滅、道」四諦的道理,這是解脫道的核心思想。 五陰無我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自心歸依覺」就是覺悟,不執著「我執」能夠「平等布施」,就能「慧足」、「福足」名「兩足尊」。眾生因認為還有個「我」,所以汲汲營營於欲望的追求與滿足。 最近對於「我相」與「人相」有很深的感觸。 一、我相 二、人相 以下引用網路文章: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自心歸依覺」就是覺悟,不執著「我執」能夠「平等布施」,就能「慧足」、「福足」名「兩足尊」。眾生因認為還有個「我」,所以汲汲營營於欲望的追求與滿足。 最近對於「我相」與「人相」有很深的感觸。 一、我相 二、人相 以下引用網路文章: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