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世紀末,臺灣民主風浪中的衝浪者!自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3年,我因洗腎的關係,在牽手溫柔的扶持下,蹣跚地行走到二峰圳下游,那片長滿很會畫圖的不同水草。隨著水流的速度,自在地隨陽光方向生長,並依賴太陽神變化的心緒,共構出不同的水漾圖案。每次來這兒看不同季節的水草圖,心情就平靜很多。
日夜不斷奮鬥,把自己後半生發願想讓東港溪從污染變清澈。八年來,已創造10公里支流段,從嚴重污染,變成魚游水清,漸漸還給河川原有的面貌。但自己不夠愛自己,忽視著日漸嚴重的糖尿病,直到3年前,因水腫嚴重,且陷入昏迷,才知道自己糖尿指數飆高到很恐怖的數字。因此醫生要我打胰島素,打了半年後,才改吃降血糖藥。
長期抗拒吃藥的我,一下子身體承受那麼多藥物,腎臟似乎承受不住了,於是2年前宣布罷工。好長的罷工呀!為了存活下去,只好和人工腎臟機成為生命朋友,每週約會三次。約會期間,我才有機會看電視(因為在家中我15年前決定拒看電視)。我恢復從前看電視的習慣,先看新聞。看著看著,覺得很悲哀,就決定轉換旅遊頻道。
何處悲哀呢?我發現臺灣的確是民主自由了,但卻道德認知還停留在19世紀,只是用21世紀的科技包裝起來而已。於是,我日夜的想,為何臺灣民主了,政治領導階層卻選擇走向沉淪?
與其檢討別人,不如先檢討自己!畢竟獨裁轉民主得那一刻,我參與了地方政治的「百廢待舉時期」,太多地方政策出自我手中。於是我決定開始寫回憶錄,驚訝地發現自己容易「憤怒」、「情緒多變」、「嚴厲而不夠柔軟」,原因出在童年、青年、壯年時期;但相對的,我也學會「同理心」、「互助利他」的習慣,融入在我的工作之中。
於是,我把這些回憶錄重整為素材,挑選其中較有意義的部分,改寫為本篇連載短文集。我從沒寫過散文或小說,論說文倒是滿滿地塞在電腦檔案中。因此,這算是我人生第一次的文學創作。但我也不想堆砌華麗的詞藻,決定以說故事的口語,書寫為文字,引領閱讀的您,產生和我腦海中一樣的畫面,跟著我走回1968年,然後隨時間的軌跡,一路看盡臺灣的變化,除了瞭解「臺灣民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而且也更明瞭臺灣地方政治在向上提升的努力,以及後代向下沉淪的耗盡民主祖產過程。
其實,就是一本寫臺灣重工業興起的時代,培養出一位「憤青」,憤怒地走過戒嚴、解嚴、民主激烈風浪(三月野百合學運、反軍人干政、獨台會案、廢除刑法100條、總統直選、反核四運動),到作者遠離台北想去認識真正的臺灣,在東臺灣起了「反水泥東移」風浪,然後挫敗淚灑洄瀾,過著糊裡糊塗的生活;最後來到臺灣尾,愛上大武山,定居於潮州鎮,參與地方政治,再度披起戰袍迎戰反水庫、南方水戰、921大地震救災,及至莫拉克風災參與重建工作。充分感受到為何「過高屏溪是國境之南」的江湖道理。以及近十年反省並融合了民主自由精神及江湖道理,逐步解決東港溪水質污染問。以說故事的口吻所寫的故事書。
本篇各短文所使用的照片,是個人所拍攝的照片、正片以及父母留下給我的許多黑白照片相簿;其他可更明白詮釋那個時代的故事照片,除非作者同意授權,我才敢使用。我不知道方格子這兒是否同意在照片(沒被授權)說明中,直接連結照片來源網站的方式?畢竟,我還有其他許多重要的工作,沒有時間去洽談影像授權事宜。因此,某些文章可能缺乏正確歷史照片,只能放個意象照,讓閱讀的您發揮聯想能力吧!
祝大家閱讀愉快!
屏東縣來義鄉二峰圳圳道水草區(喜樂發發吾聚落到古樓村之間) 攝影:周克任(2012)
avatar-img
83會員
80內容數
一位廿世紀末的「憤青」,捲入了臺灣民主激烈變化的風浪裡,發起了野百合學運、反軍人干政,參與了廢除刑法100條、反核四街頭運動,繼而成為民勁黨的政策幕僚。在其中不斷的衝浪、溺水、如同在地獄鬼門關前爬回人間。作者從臺灣頭的基隆移居至臺灣尾的屏東潮州,真的脫離那令人混亂的鬥爭世界?還是捲入下一場地方政治風暴?是否一生皆如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如未經過這些陣痛,就不會有今日臺灣的民主與自由。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Thumbnail
三、四十年前的立法院經歷過一個暴力頻傳年代,當時我懶得去理他們到底在吵甚麼,媒體怎麼說我就怎麼看,民進黨就是一副耍流氓的樣。那是我思想懶惰的年代。 而當年的國會再怎麼亂卻總是「自家人」在吵,對抗威權的衝撞打鬧。而今的立法院恐怕不只讓我們複習那民主的難題,還要抵禦那邪惡的境外勢力;「多數尊重少數」、
Thumbnail
因為環境險惡所激發出與自然共存的智慧、由於地處偏遠意外保留的文化遺產與珍貴物種,還有面對財團撐腰的專業知識輾壓,卻不惜一切努力而誕生出的公民意識;它不只讓讀者對「惡地」有了更多的想像,同時也在人文、公民及文化等領域,有了深刻的啟發。
Thumbnail
近日“台灣民主”在網路上成為熱門話題,覺得好像可以借這個機會介紹一本好書,大家出版的《臺灣總統選舉:臺灣認同的成長與爭奪》,作者小笠原欣幸是東京外國語大學綜合國際學研究院教授。 這是一本學術著作,作者系統性地分析1996到2020的七屆總統大選,對年紀和我一樣或比我大的讀者朋友而言,內容都是自己親
Thumbnail
臺灣選舉延續了民主之路。未來路況或更顛簸,選舉結果呈現臺灣政治多樣性,地方勢力對政治構成影響。傳統藍綠立場受到挑戰,新興勢力開始受到民眾注目,民進黨未來如何行銷政績展現形同重要課題。
我是來自異鄉的過客 來到東海岸的都城  是海水的潮聲 喚我來  是海鳥的飛翔 帶我來 恬靜安閒的背後 沒有喧嚷         沒有雜鬧         只有宜人的夜 夜裡 睡眠沉熟 我悄然而行 怕驚醒 這都城的夢 學庸76.01.31 記至陳志明家中有感
Thumbnail
週六就是 2024 臺灣的總統兼立法委員大選日子,最近網路上看到的很多都是跟大選有關的 PO 文,前兩天看到一個分享覺得很貼切,寫著君子看見臺灣,小人看賤臺灣。臺灣的民主本該是所有臺灣人的驕傲,也是亞洲重要的資產,但可悲的是看過了香港的民主消失經歷,現在正在進行 ING 的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如未經過這些陣痛,就不會有今日臺灣的民主與自由。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Thumbnail
三、四十年前的立法院經歷過一個暴力頻傳年代,當時我懶得去理他們到底在吵甚麼,媒體怎麼說我就怎麼看,民進黨就是一副耍流氓的樣。那是我思想懶惰的年代。 而當年的國會再怎麼亂卻總是「自家人」在吵,對抗威權的衝撞打鬧。而今的立法院恐怕不只讓我們複習那民主的難題,還要抵禦那邪惡的境外勢力;「多數尊重少數」、
Thumbnail
因為環境險惡所激發出與自然共存的智慧、由於地處偏遠意外保留的文化遺產與珍貴物種,還有面對財團撐腰的專業知識輾壓,卻不惜一切努力而誕生出的公民意識;它不只讓讀者對「惡地」有了更多的想像,同時也在人文、公民及文化等領域,有了深刻的啟發。
Thumbnail
近日“台灣民主”在網路上成為熱門話題,覺得好像可以借這個機會介紹一本好書,大家出版的《臺灣總統選舉:臺灣認同的成長與爭奪》,作者小笠原欣幸是東京外國語大學綜合國際學研究院教授。 這是一本學術著作,作者系統性地分析1996到2020的七屆總統大選,對年紀和我一樣或比我大的讀者朋友而言,內容都是自己親
Thumbnail
臺灣選舉延續了民主之路。未來路況或更顛簸,選舉結果呈現臺灣政治多樣性,地方勢力對政治構成影響。傳統藍綠立場受到挑戰,新興勢力開始受到民眾注目,民進黨未來如何行銷政績展現形同重要課題。
我是來自異鄉的過客 來到東海岸的都城  是海水的潮聲 喚我來  是海鳥的飛翔 帶我來 恬靜安閒的背後 沒有喧嚷         沒有雜鬧         只有宜人的夜 夜裡 睡眠沉熟 我悄然而行 怕驚醒 這都城的夢 學庸76.01.31 記至陳志明家中有感
Thumbnail
週六就是 2024 臺灣的總統兼立法委員大選日子,最近網路上看到的很多都是跟大選有關的 PO 文,前兩天看到一個分享覺得很貼切,寫著君子看見臺灣,小人看賤臺灣。臺灣的民主本該是所有臺灣人的驕傲,也是亞洲重要的資產,但可悲的是看過了香港的民主消失經歷,現在正在進行 ING 的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