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 | 再思考 | 為什麼要學會為觀點提出理由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再思考」這本書,主要筆記內容來自於第五章「為何要學如何提出論證?」,我們已經從前一章了解到論證就是要為你的觀點提出理由,那麼,我們為何要如此做呢?只說出結果不好嗎?

筆記內容

作者舉例出一般人極有可能被誤導及愚弄的例子來說明—人的不足之處,可能連自己都無法察覺。努力學會提出論證會增加我們的思考量,讓我們免於被他人的論證所愚弄,只有你了解了如何說,才更有可能覺察出他人論證中的漏洞。就像你去買一樣商品,若無相關知識,只能聽從銷售員天花亂墜的行銷詞彙,無法辨別他說的是真是假,只有學習到相關的知識,才更有利於辨別實情。以下為作者在此章提出的,人極有可能被誤導的例子。

蒙提霍爾問題(又稱為三門問題)

問題的情境是這樣的:你現在正在參加一個益智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會有三扇門讓你做選擇。兩扇門的門後是一隻羊,一扇門的門後是節目提供的汽車,只要你能夠選到門後是汽車的那扇門,你就可以將汽車開回家。

選擇的流程如下:一開始主持人會請你先選一扇門,之後主持人會為你開啟剩下兩扇門中,門後是羊的那一扇門,接著主持人會詢問你,「是否要改變選擇的門?」,到底換與不換,哪種選擇有更高的機率可以得獎呢?

答案是改變選擇,得獎的機率高。為什麼呢?因為三扇門中,門後有羊的機率為2/3,所以在一開始你有2/3的機率會選到後面是羊的門。之後主持人為你開了門後有羊的一扇門,剩下兩扇門。回顧到前提,你有2/3的機率選到後面是羊的那扇門,只要中了這2/3的機率,之後你換了門,那麼門後就會是汽車(你會將選擇從羊變為汽車)。那麼輸的情況呢?只有你在一開始就選中汽車的情況,選擇換門才會輸,也就是說機率是1/3。相較之下,當然是選擇換門,贏得汽車的機率較高。(簡單來說,換門,贏的機率為2/3,輸的機率為1/3;不換門的機率則相反,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維基百科—蒙提霍爾問題

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並為此尋找佐證

這裡以先前提過的「努力是否有用」來舉例。躺平鹹魚團的團員想要證明努力無法有任何改變,因此會去尋找努力很久且一事無成的例子(例如:老翁辛勤工作三十餘年,仍買不起房。),強化自己的觀念,以證明自己是正確的。反之,上進青年團員尋找的例子可能會是「上進青年刻苦努力,三十出頭名下已有多套房產。」來證明努力可以改變未來。這兩者並無對錯以及對立關係,只是顯示人會去尋找自己相信的事物,以印證自身的想法正確。這種情境難免會造成思考盲點,因此需要論證來幫助我們找出盲點並修正。

代表性捷思,類似於刻板印象

代表性捷思就是將某個群體的特徵套用到該群體的個體身上。你認識了一個客家人,你是否會直覺認為他很吝嗇呢?如果有,那麼你就受了代表性捷思的影響。雖然客家人可能有部分或是多數會有吝嗇的習性,但是並非全部都有。使用先前的躺平鹹魚團員來舉例,也許你對於鹹魚的看法會是「一定很廢,什麼事都做不好,除此之外,還窮。」但其實某隻鹹魚可能家裡有礦或是在某一領域專精,充其量是隻只想待在舒適圈的鹹魚。

每個人是不同的個體,其實無法依據其所屬的團體直接進行特徵斷定,但是一般人在聽到一個人的某部分特質(所屬團體),就會推斷其可能工作及行為(他會是怎麼樣的人),這都是代表性捷思法在起作用。雖然代表性捷思可以讓人快速思考,節省精力,但是個人認為並不太適用於個體。(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維基百科—代表性捷思法

華森選擇作業

問題的情境是這樣的,出題者會給予你一個規則以及四張卡片,請你翻開最少量的卡片,來決定規則是否正確。以下有兩個範例:

範例一:

規則為如果一張卡片為B,另一面則為2。四張卡片分別為「B」、「L」、「2」、「9」,卡片一面為英文,另一面為數字,請問要翻開哪幾張卡片來確定規則是否正確呢?

很不直覺對吧?我的直覺反應是翻開B以及2來判斷規則是否正確,但其實這是錯誤的。以邏輯概念來思考,要證明規則正確,就要證明前提(P)可以導出結論(Q),在此規則中,前提為B,結果為2。

要證明規則正確,要使用的方式有兩種,一為若P則Q,二為非Q則非P,此為邏輯推導上的規則。因此翻開B(P)若反面為2(Q)則規則成立;翻開9(非Q),若反面不為B(非P),則規則成立。所以要驗證規則,要翻開的牌會是B與9才對。

範例一此種與日常生活無關的規則驗證容易讓人想錯,幸好若是套用到日常生活的例子,選錯的可能性會大大減少,以下請看範例二。

範例二:

規則為如果下雨(P)就要帶傘(Q),四張卡片分別為「下雨」、「晴天」、「帶傘」、「空手」,卡片的一面為天氣,另一面為狀態,請問要翻開那些卡片來確定規則正確?

這個例子就比較直覺了,選擇「下雨」(P)與「空手」(非Q)就可以確認規則是否正確。檢查「下雨」非常符合直覺,若為「帶傘」則符合規則。若「空手」的背面為「下雨」,就可以證明規則錯誤,反之則符合規則。

在此例子中,直覺並沒有讓我選擇「帶傘」,因為「晴天」也可以「帶傘」。相較於範例一,實際的例子真的比較不會選擇錯誤。(想要詳細了解的讀者可以參考維基百科—華生選擇任務

章節心得

其實這個章節的前三個例子—蒙提霍爾問題、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代表性捷思,在先前閱讀過的書本中約略有提及,第四個華生選擇作業則是全新接觸。實話實說,前面三項雖然我先前已經有讀過,但是再次看見仍然會選錯,仍然會產生直覺但不完善的想法,並以此為主。因此真的可以理解作者說的,論證的重要性。

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有利於更為廣泛的吸收新知。同時也必須要多多鍛鍊自己,去思考支持結果的原因是否合理,減少直覺性的捷思法帶來的錯誤結果。

參考資料

raw-image



作 者:華特・西諾—阿姆斯壯

原文作者:Walter Sinnott-Armstrong

譯者:吳妍儀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9/03/14

第五章:為何要學如何提出論證?









維基百科—蒙提霍爾問題

維基百科—代表性捷思法

維基百科—華生選擇任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佩姬觀點的沙龍
20會員
66內容數
這個專欄主要是紀錄佩姬個人的學習歷程及觀點分享,學習及分享的素材主要來自於與兒子共讀的童書、經由彭蒙惠英語學習時得到的新知、過去閱讀過的書籍在現實生活中的感悟以及新閱讀的書籍筆記。內容可能會有些過於雜亂,但可以確保的是隨著每次發布文章我都會有所成長,也希望這些內容可以幫助到閱讀此專題的你。
佩姬觀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5/13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一場關於積極的練習」這本書,本書匯集了15本振奮人心力量的書籍,有點像是每本書籍的重點整理。我把這本書二次整理後,分享給各位讀者。這篇文章主要介紹的是卷六—「鑽石寶地」,原作者為美國的拉賽爾.康維爾。
Thumbnail
2023/05/13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一場關於積極的練習」這本書,本書匯集了15本振奮人心力量的書籍,有點像是每本書籍的重點整理。我把這本書二次整理後,分享給各位讀者。這篇文章主要介紹的是卷六—「鑽石寶地」,原作者為美國的拉賽爾.康維爾。
Thumbnail
2023/05/06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一場關於積極的練習」這本書,本書匯集了15本振奮人心力量的書籍,有點像是每本書籍的重點整理。我把這本書二次整理後,分享給各位讀者。這篇文章主要介紹的是卷五—「向你挑戰」,原作者為美國的威廉.丹佛。
Thumbnail
2023/05/06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一場關於積極的練習」這本書,本書匯集了15本振奮人心力量的書籍,有點像是每本書籍的重點整理。我把這本書二次整理後,分享給各位讀者。這篇文章主要介紹的是卷五—「向你挑戰」,原作者為美國的威廉.丹佛。
Thumbnail
2023/04/29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一場關於積極的練習」這本書,本書匯集了15本振奮人心力量的書籍,有點像是每本書籍的重點整理。我把這本書二次整理後,分享給各位讀者。這篇文章主要介紹的是卷四—「激發無限的潛力」,原作者為美國的安東尼.羅賓。
Thumbnail
2023/04/29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一場關於積極的練習」這本書,本書匯集了15本振奮人心力量的書籍,有點像是每本書籍的重點整理。我把這本書二次整理後,分享給各位讀者。這篇文章主要介紹的是卷四—「激發無限的潛力」,原作者為美國的安東尼.羅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金融時報主筆哈福特提出一個很簡單的方法,讓我們有機會搞清楚什麼才是真相——養成一個習慣,假設自己可能是錯的,並尋找證據證明自己的錯誤。 他的講法比較簡單,我這幾年到中小學講如何培養思辨能力的主題時(因為小學四年級國語課本的課文有收錄我一篇談媒體識讀的文章,這篇文章是從「看新聞學思考」這本書的自序改
Thumbnail
金融時報主筆哈福特提出一個很簡單的方法,讓我們有機會搞清楚什麼才是真相——養成一個習慣,假設自己可能是錯的,並尋找證據證明自己的錯誤。 他的講法比較簡單,我這幾年到中小學講如何培養思辨能力的主題時(因為小學四年級國語課本的課文有收錄我一篇談媒體識讀的文章,這篇文章是從「看新聞學思考」這本書的自序改
Thumbnail
學會如何控制情緒,冷靜地處理情緒,讓你不做被洗腦的聰明人。
Thumbnail
學會如何控制情緒,冷靜地處理情緒,讓你不做被洗腦的聰明人。
Thumbnail
我一開始沒想過 有那麼多事情違反常理 我會發現是因為 我每次無聊在思考事情邏輯的時候 我發現...我好像 跟其他人想法 不是略有不同 是...不同 所以 我想來一項一項列出來 記錄下來 到底有多少邏輯 跟一般"常理"不同 我自己也很好奇 1. 想提升工作技能 未必代表"只"提升工作能力 我覺得這是一
Thumbnail
我一開始沒想過 有那麼多事情違反常理 我會發現是因為 我每次無聊在思考事情邏輯的時候 我發現...我好像 跟其他人想法 不是略有不同 是...不同 所以 我想來一項一項列出來 記錄下來 到底有多少邏輯 跟一般"常理"不同 我自己也很好奇 1. 想提升工作技能 未必代表"只"提升工作能力 我覺得這是一
Thumbnail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再思考」這本書,主要筆記內容來自於第十章「如何避免謬誤」,從前面的章節我們已經了解什麼樣的論證才是好論證,那麼在能力不足,無法判斷時,要怎麼樣以較簡單的方式避免自己被論證所誤導呢?本章提出了日常常見的謬誤,讓讀者認知到可能被論證欺騙的點,讓讀者能夠有所警覺。
Thumbnail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再思考」這本書,主要筆記內容來自於第十章「如何避免謬誤」,從前面的章節我們已經了解什麼樣的論證才是好論證,那麼在能力不足,無法判斷時,要怎麼樣以較簡單的方式避免自己被論證所誤導呢?本章提出了日常常見的謬誤,讓讀者認知到可能被論證欺騙的點,讓讀者能夠有所警覺。
Thumbnail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再思考」這本書,主要筆記內容來自於第六章「如何看到論證?」,我們已經從前一章了解自己可能受到種種因素而產生盲點,造成自身無法發現新的想法,那麼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這些新想法,修正自己的觀點呢?本章告訴你,從拆解語句中,發現論證的存在。
Thumbnail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再思考」這本書,主要筆記內容來自於第六章「如何看到論證?」,我們已經從前一章了解自己可能受到種種因素而產生盲點,造成自身無法發現新的想法,那麼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這些新想法,修正自己的觀點呢?本章告訴你,從拆解語句中,發現論證的存在。
Thumbnail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再思考」這本書,主要筆記內容來自於第五章「為何要學如何提出論證?」,我們已經從前一章了解到論證就是要為你的觀點提出理由,那麼,我們為何要如此做呢?只說出結果不好嗎?
Thumbnail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再思考」這本書,主要筆記內容來自於第五章「為何要學如何提出論證?」,我們已經從前一章了解到論證就是要為你的觀點提出理由,那麼,我們為何要如此做呢?只說出結果不好嗎?
Thumbnail
上一章提到「成為受方」與增加「受」的機會,在數學上有一個很著名的提問,稱為三門問題,或是「蒙提霍爾問題」(英文:Monty Hall problem)。 在這裡談這個話題是因為,選擇,習慣,受方,三者的關係與如何運作,咱們得好好的把它們看清楚來。
Thumbnail
上一章提到「成為受方」與增加「受」的機會,在數學上有一個很著名的提問,稱為三門問題,或是「蒙提霍爾問題」(英文:Monty Hall problem)。 在這裡談這個話題是因為,選擇,習慣,受方,三者的關係與如何運作,咱們得好好的把它們看清楚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