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 | 再思考 | 如何不輕易被論證所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再思考」這本書,主要筆記內容來自於第十章「如何避免謬誤」,從前面的章節我們已經了解什麼樣的論證才是好論證,那麼在能力不足,無法判斷時,要怎麼樣以較簡單的方式避免自己被論證所誤導呢?本章提出了日常常見的謬誤,讓讀者認知到可能被論證欺騙的點,讓讀者能夠有所警覺。

筆記內容

語意不清的言論會讓論證的強度受損,甚至容易被誤解。作者指出兩類的言論相當模糊不清,令人搞不清楚說話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

含糊:指定義不清的用語。例如:「去那棵很高的的樹旁邊等我。」一眼望去,每棵樹都很高阿,「很高的樹」到底是哪顆阿?

模稜兩可:一個詞彙有兩種不同的意思。例如以前常見的腦筋急轉彎問題:「鑰匙掉了怎麼辦?」,聽者可以解釋為「鑰匙掉了怎麼辦?」或是「要死掉了怎麼辦?」(此項情境個人認為在英語中較為常見。)

作者提出一個常見的誤導型論證,其主要概念就是「由主題A的前提,導出主題B的結論。」說白些就是將兩個不相關(沒有因果關係)的主題湊在一起說。例如:他的數學不好,國語一定也很差,國語與數學這兩項學科的差異性相當大,透過數學不好,推導出國語不好的結論其實相當牽強。

此種類型的說明方式有兩種相當常見的用法,如以下所述:

人身攻擊—某人有相當不好(通常指令人噁心、輕蔑、恐懼或是引發負面感情)的特徵,他說的話必然是假的。例如在校園可能較常見的,成績較差的學生與成績較好的學生各執一詞,通常師長相信的會是成績較好的學生所說的話,成績較差的學生會被認為較不可信。

當一項論證由此種形式呈現時,其出錯頻率相當高,接收者應帶著疑慮檢視。檢視方向主要為(1)驗證其前提是否為真以及(2)前提與結論的關聯性是否夠高。

以「他的數學不好,國語一定也很差。」這項論述來說,第一項要查的點就是「他的數學不好」這項前提是真的嗎?其次為「數學不好」與「國語不好」兩者間的關聯性是否夠高?

訴諸權威—專家說這個產品好,它就是好。這個範例常見於商品廣告,現今許多保健食品或是營養類食品,都會尋找醫生或是營養師團隊背書,就是利用了這一項謬誤。

同樣的,這類論述也有一些檢視方式可以幫助我們確認其可靠性。(1)該話語是否真的由專家提出?(2)該專家的領域是否與該主題相關?(3)是否有其他相同領域且彼此沒有利害關係的專家持有相同意見?

以最後一點來說,只要是對於幫商品站台的醫生或營養師,由於其與廠商有利害關係,因此其話語通通都要打個折扣,畢竟身為消費者,你不知道是專家收了廠商的錢說了這些話,還是這些商品真的是這樣好?

章節心得

雖然這一章提出的概念還蠻簡單的,但真的是現實生活中常見的。人身攻擊這一點其實就是「無禮」的一種形式。每當台灣要選舉時,總會冒出一些黑料,通常與個人行為有關,想要以個人行為上升到這個人沒有能力或是將風向導到這個人有問題,意圖讓不要選這位候選人。

但個人認為,以小選民來說,需要注重的是該候選人對此攻擊的應對(提出反擊證據)或是乾脆承認,最好是不要隨攻擊方起舞,畢竟以小選民來說,我們無法得知事情的真相(難以判斷前提是否正確),我們只能看到攻擊方與被攻擊方的回應來進行判斷。

訴諸權威除了商品廣告,在許多談話性節目也經常看見,可以藉由本書提出的三項法則來做簡單判斷,第一項在談話性節目中應該都是專家親口所說,沒有疑慮,其二要檢視的是專家領域是否有符合,最後則是利害關係檢視。但我認為只要有第三項利害關係在,論證常常會變得可靠度較低,因為專家上節目了,通常就會有其利害關係,不論是為名或是為利。雖然可信度變得難以釐清,但是多思考,還是有助於減少被騙、被帶風向的情況。


參考資料

再思考

再思考



作者:華特・西諾—阿姆斯壯

原文作者:Walter Sinnott-Armstrong

譯者:吳妍儀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9/03/14

第十章:如何避免謬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佩姬觀點的沙龍
20會員
67內容數
這個專欄主要是紀錄佩姬個人的學習歷程及觀點分享,學習及分享的素材主要來自於與兒子共讀的童書、經由彭蒙惠英語學習時得到的新知、過去閱讀過的書籍在現實生活中的感悟以及新閱讀的書籍筆記。內容可能會有些過於雜亂,但可以確保的是隨著每次發布文章我都會有所成長,也希望這些內容可以幫助到閱讀此專題的你。
佩姬觀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5/13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一場關於積極的練習」這本書,本書匯集了15本振奮人心力量的書籍,有點像是每本書籍的重點整理。我把這本書二次整理後,分享給各位讀者。這篇文章主要介紹的是卷六—「鑽石寶地」,原作者為美國的拉賽爾.康維爾。
Thumbnail
2023/05/13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一場關於積極的練習」這本書,本書匯集了15本振奮人心力量的書籍,有點像是每本書籍的重點整理。我把這本書二次整理後,分享給各位讀者。這篇文章主要介紹的是卷六—「鑽石寶地」,原作者為美國的拉賽爾.康維爾。
Thumbnail
2023/05/06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一場關於積極的練習」這本書,本書匯集了15本振奮人心力量的書籍,有點像是每本書籍的重點整理。我把這本書二次整理後,分享給各位讀者。這篇文章主要介紹的是卷五—「向你挑戰」,原作者為美國的威廉.丹佛。
Thumbnail
2023/05/06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一場關於積極的練習」這本書,本書匯集了15本振奮人心力量的書籍,有點像是每本書籍的重點整理。我把這本書二次整理後,分享給各位讀者。這篇文章主要介紹的是卷五—「向你挑戰」,原作者為美國的威廉.丹佛。
Thumbnail
2023/04/29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一場關於積極的練習」這本書,本書匯集了15本振奮人心力量的書籍,有點像是每本書籍的重點整理。我把這本書二次整理後,分享給各位讀者。這篇文章主要介紹的是卷四—「激發無限的潛力」,原作者為美國的安東尼.羅賓。
Thumbnail
2023/04/29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一場關於積極的練習」這本書,本書匯集了15本振奮人心力量的書籍,有點像是每本書籍的重點整理。我把這本書二次整理後,分享給各位讀者。這篇文章主要介紹的是卷四—「激發無限的潛力」,原作者為美國的安東尼.羅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偏見會讓我們沒有認知到事情的樣貌,就做出有誤的行動和決策 因為人會用自己習慣的樣貌,來看待世界,可是這並不是世界的真實樣貌,這會導致我們對世界認知產生很大的偏誤,而且當真實世界與腦中想像產生了衝突時,會感到很大的不舒服。 我們大腦所告訴我們的,可能是錯誤訊息,大腦可能假傳聖旨、欺下瞞上,讓我們做
Thumbnail
偏見會讓我們沒有認知到事情的樣貌,就做出有誤的行動和決策 因為人會用自己習慣的樣貌,來看待世界,可是這並不是世界的真實樣貌,這會導致我們對世界認知產生很大的偏誤,而且當真實世界與腦中想像產生了衝突時,會感到很大的不舒服。 我們大腦所告訴我們的,可能是錯誤訊息,大腦可能假傳聖旨、欺下瞞上,讓我們做
Thumbnail
「有腦子卻不用,等於沒腦子」這句話雖難以入耳,但一語中的。 作者認為人普遍覺得思考很麻煩,就以就會直覺式的避開思考,甚至盲從迷信所謂的權威,而遺忘了每個人都該知道的常識。我們應該都要以正確的態度去面對權威,避免陷入思維陷阱,才不會導致概念不清,而拒絕不確定性的存在。許多事就是充滿不確定性,我們該直
Thumbnail
「有腦子卻不用,等於沒腦子」這句話雖難以入耳,但一語中的。 作者認為人普遍覺得思考很麻煩,就以就會直覺式的避開思考,甚至盲從迷信所謂的權威,而遺忘了每個人都該知道的常識。我們應該都要以正確的態度去面對權威,避免陷入思維陷阱,才不會導致概念不清,而拒絕不確定性的存在。許多事就是充滿不確定性,我們該直
Thumbnail
做事欠思考,就容易發生慘劇。 尤其是爭執的兩方。 一方以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口氣不佳,以為直率卻缺乏溝通,方法又拙劣。 一方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好棒棒,發現被別人指出錯誤,面子掛不住,就大反撲。
Thumbnail
做事欠思考,就容易發生慘劇。 尤其是爭執的兩方。 一方以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口氣不佳,以為直率卻缺乏溝通,方法又拙劣。 一方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好棒棒,發現被別人指出錯誤,面子掛不住,就大反撲。
Thumbnail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再思考」這本書,主要筆記內容來自於第十一章「如何反駁論證」,當面對一個令人懷疑的論證,要如何合理的反駁它,指出它的不合理之處,引出更多的論證及隱藏的想法呢?如何透過合理的反駁取得更多的資訊?本章告訴你如何執行。這是「再思考」這本書的最後一章筆記,有興趣的讀者千萬不要錯過喔!
Thumbnail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再思考」這本書,主要筆記內容來自於第十一章「如何反駁論證」,當面對一個令人懷疑的論證,要如何合理的反駁它,指出它的不合理之處,引出更多的論證及隱藏的想法呢?如何透過合理的反駁取得更多的資訊?本章告訴你如何執行。這是「再思考」這本書的最後一章筆記,有興趣的讀者千萬不要錯過喔!
Thumbnail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再思考」這本書,主要筆記內容來自於第十章「如何避免謬誤」,從前面的章節我們已經了解什麼樣的論證才是好論證,那麼在能力不足,無法判斷時,要怎麼樣以較簡單的方式避免自己被論證所誤導呢?本章提出了日常常見的謬誤,讓讀者認知到可能被論證欺騙的點,讓讀者能夠有所警覺。
Thumbnail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再思考」這本書,主要筆記內容來自於第十章「如何避免謬誤」,從前面的章節我們已經了解什麼樣的論證才是好論證,那麼在能力不足,無法判斷時,要怎麼樣以較簡單的方式避免自己被論證所誤導呢?本章提出了日常常見的謬誤,讓讀者認知到可能被論證欺騙的點,讓讀者能夠有所警覺。
Thumbnail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再思考」這本書,主要筆記內容來自於第九章「如何評估論證」,我們已經了解符合邏輯規則的就是有效論證,那麼要如何評估有效論證的好壞呢?本章從好論證的大原則開始說明,之後以不同的論證形式進行探討,什麼樣的論證較能稱之為好論證。
Thumbnail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再思考」這本書,主要筆記內容來自於第九章「如何評估論證」,我們已經了解符合邏輯規則的就是有效論證,那麼要如何評估有效論證的好壞呢?本章從好論證的大原則開始說明,之後以不同的論證形式進行探討,什麼樣的論證較能稱之為好論證。
Thumbnail
最近也看了另一本很讚的作品--《底層邏輯》,這是一本由企業顧問劉潤所著的商業思維書籍,主要介紹了在不同領域和情境中運用底層邏輯的方法和技巧。
Thumbnail
最近也看了另一本很讚的作品--《底層邏輯》,這是一本由企業顧問劉潤所著的商業思維書籍,主要介紹了在不同領域和情境中運用底層邏輯的方法和技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