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死的感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家麵包很好吃喔!尤其是吐司。」路過某間麵包店時,朋友開心的說。
「但我不喜歡吃麵包或是吐司。」對於不喜歡的東西可以很明確的回答,介於喜歡和不喜歡的話就會帶有猶豫不決的語氣,吐司和麵包我真的不喜歡。
「為什麼?很好吃耶!我去買給你吃!」朋友一股腦的衝到店裡買了店家主打的吐司,海報上寫著如雲朵般鬆軟。
為了證實是否屬實,比起一直抗拒,還是嚐嚐好了。
相較一般的吐司確實比較鬆軟,非常容易入口,不過吐司的尾韻還是有筋,我討厭這種微甜中帶有麵粉味的咀嚼,這家的吐司多了濃厚的奶味,如果麵粉在嘴裡待太久,奶香轉為一股奶臭,加上麵粉和口水中和後的酸感,嗯......。
「是不錯啦,但我還是不太喜歡。」我尷尬地笑著,把吐司撕成小碎片,慢慢的吃著,小碎片很快就可以吞進去。
雖然很感激朋友的熱情,不過我不喜歡的事物通常不是因為一開始就有成見,而是反覆的感覺後,才知道自己到底是喜歡還是不喜歡,於是跟朋友解釋了自己對於麵包製品的排斥緣由。
大概到大學階段,其實很常吃麵包和吐司,老實說他就是個相對便宜而且容易處理的食物。小時候家裡會準備用來當點心、早餐等等,大人忙碌時、小孩子肚子餓時,很快就可以解決,長大後則因為貧窮,一串45元的吐司可以吃一週,只要換果醬的口味就可以解決吃膩的問題。講到這裡也許大家認為是吃到怕了。
不,吐司烤得脆脆的我還是可以接受,凡是麵粉製品只要是脆的狀態,就會減少一種澱粉帶來的酸味,但是三明治、漢堡、熱壓吐司......在麵包中間夾料的那種食物,讓麵包變濕後,那種口感真令人受不了。我永遠忘不了高中時為了方便,在早餐店買櫃檯前擺著的三明治,不知道是蛋壞掉,還是美乃滋的問題,半濕狀態的吐司夾著這兩樣如此平凡的東西,放到嘴裡竟然又軟爛又臭,自此之後能避開三明治這種食物就會盡量避開。也許是那種濕軟口感總是會引發不好的記憶,所以只要會導致麵包濕掉的組合都會避免。
那麼乾的狀態為什麼不可以呢?前面也提到我不喜歡麵包帶來的尾韻,還有喉嚨偏小的人必須將食物咀嚼的細碎,避免噎到,其實在咀嚼的過程中就常常有噎到的感覺。唯一比較不會抗拒的麵包類型,是加了很多蓬鬆劑的台式甜麵包,蓬鬆劑因為不健康,所以也很少吃啦,而且台式甜麵包大多又油又甜。
綜合上述,吐司是極力避免的麵包類,夾東西的也會盡量避開,一般的麵包多少會吃,如果以中式麵點來看,饅頭也會避開,包子也不太喜歡,中式大餅也要看皮的種類,蛋糕的海綿體如果太緊密或是不夠甜,也會有噎到的感覺和奇怪的麵粉味,但通常這種都是失敗的蛋糕。餅乾大多都是用低筋麵粉製作,那種咀嚼感就會少很多,只要不要被粉末嗆到就好。
對於中式餅類的挑惕,該怎麼說呢,我不是很喜歡傳統大餅那種厚實的餅皮,倒是很愛被超薄酥皮嗆到或是噎到的感覺,像是大甲的奶油酥餅或是豐原的綠豆椪。
#閒筆 #細節感受
avatar-img
2會員
6內容數
散文、雜說、日常自我思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一直很喜歡台式麵包,主要原因是它的口感偏軟,吃起來讓人覺得舒適而滿足。雖然有人說歐式麵包更健康,因為它的製作方式比較天然,含糖量和油脂也較低,但坦白說,我對歐式麵包的興趣不大。主要是因為它的口感太乾,吃起來不夠香軟,甚至有時候還會覺得難以下嚥。 當然,我不否認歐式麵包可能在營養價值上佔了
Thumbnail
有些麵包給我們帶來的煩惱,可能不只是在「碳水化合物」,還有「脂肪」含量,比如「菠蘿麵包」。 喜歡菠蘿麵包的舉手🙋‍♀️🙋‍♂️ 瑞塔塔實在很難定義自己該歸類在喜歡那邊,還是不喜歡那邊,如果是沒有包餡,又不考慮太會掉屑...我想我是喜歡的。 菠蘿麵包最常搭配的餡料是奶酥和芋頭
Thumbnail
食物不論賣相如何,在每個人口中都有不同的感受和差距。生活中印象和現實的差距,你也有感受到嗎?
Thumbnail
怎樣的美味食物讓人難以忘懷?若再嚐不到那樣的美味又會如何?
Thumbnail
蔬果做成的熱壓吐司,會保留什麼,又會捨去什麼呢?
Thumbnail
自從上次看到棉花糖吐司的作法後,看起來好像很簡單的樣子,剛好前幾天買的吐司還沒用完,就決定自己來試試看這個甜點!這次也首次跟小孩一起玩料理,原本還擔心小兒太小會不受控或沒耐心,但意外發現他很感興趣!尤其是把食材放到烤箱內,會一直想要去看看做好了沒! ◎材料準備◎ 最常見的棉花糖吐司,就是在厚片吐
Thumbnail
無麩質米吐司在台灣已經流行了一、二年,我聽過有關它的、最多的誤解就是:吃起來像發糕~
Thumbnail
今年初回台灣一趟,我帶了很多蔥麵包、菠蘿麵包跟鹽可頌回美國。因為經過四年半的觀察,這些普通的東西,台灣真的做得出奇地好!
Thumbnail
草莓,不甜。 那個起士,應我兒要求,從COSCO買回來真是個錯誤,一大塊要自己削的臭起士,要價五百元,為了消耗它,削到手酸,但說實在的,好吃。 放在起士土司旁的肉包是內湖737市場的搶手貨,好不容易買到。 肉饀吃起來有點像胡椒餅,特別的是它的外皮,像是口感紮實的麵包。 今日食材: 新鮮草莓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一直很喜歡台式麵包,主要原因是它的口感偏軟,吃起來讓人覺得舒適而滿足。雖然有人說歐式麵包更健康,因為它的製作方式比較天然,含糖量和油脂也較低,但坦白說,我對歐式麵包的興趣不大。主要是因為它的口感太乾,吃起來不夠香軟,甚至有時候還會覺得難以下嚥。 當然,我不否認歐式麵包可能在營養價值上佔了
Thumbnail
有些麵包給我們帶來的煩惱,可能不只是在「碳水化合物」,還有「脂肪」含量,比如「菠蘿麵包」。 喜歡菠蘿麵包的舉手🙋‍♀️🙋‍♂️ 瑞塔塔實在很難定義自己該歸類在喜歡那邊,還是不喜歡那邊,如果是沒有包餡,又不考慮太會掉屑...我想我是喜歡的。 菠蘿麵包最常搭配的餡料是奶酥和芋頭
Thumbnail
食物不論賣相如何,在每個人口中都有不同的感受和差距。生活中印象和現實的差距,你也有感受到嗎?
Thumbnail
怎樣的美味食物讓人難以忘懷?若再嚐不到那樣的美味又會如何?
Thumbnail
蔬果做成的熱壓吐司,會保留什麼,又會捨去什麼呢?
Thumbnail
自從上次看到棉花糖吐司的作法後,看起來好像很簡單的樣子,剛好前幾天買的吐司還沒用完,就決定自己來試試看這個甜點!這次也首次跟小孩一起玩料理,原本還擔心小兒太小會不受控或沒耐心,但意外發現他很感興趣!尤其是把食材放到烤箱內,會一直想要去看看做好了沒! ◎材料準備◎ 最常見的棉花糖吐司,就是在厚片吐
Thumbnail
無麩質米吐司在台灣已經流行了一、二年,我聽過有關它的、最多的誤解就是:吃起來像發糕~
Thumbnail
今年初回台灣一趟,我帶了很多蔥麵包、菠蘿麵包跟鹽可頌回美國。因為經過四年半的觀察,這些普通的東西,台灣真的做得出奇地好!
Thumbnail
草莓,不甜。 那個起士,應我兒要求,從COSCO買回來真是個錯誤,一大塊要自己削的臭起士,要價五百元,為了消耗它,削到手酸,但說實在的,好吃。 放在起士土司旁的肉包是內湖737市場的搶手貨,好不容易買到。 肉饀吃起來有點像胡椒餅,特別的是它的外皮,像是口感紮實的麵包。 今日食材: 新鮮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