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生活一定是由愛所召喚,並依知識而行的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些年因為寫了一些親職教養的書,所以常有機會應邀跟家長與老師演講,往往很多人會問:「你最期待孩子擁有什麼樣的能力或素養?」

身為貪心也憂心的父母,我們當然希望給予孩子十八般武藝,好面對變化莫測的未來,但是我們顯然無法預測未來什麼行業或技能最夯,或許該靜下心來思考,什麼是值得過的美好生活?

我認為不管什麼面貌的未來,美好的生活一定是由愛所召喚,並依知識而行的人生。是的,愛與知識正是我這一輩子的追求,其實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描述,愛的召喚,就是源自內心對世界的關懷,也就是慈悲心的展現,而知識是智慧的基礎,也是我們能將善意正確實踐的方法。

我們過去的教育都太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傳授,但是在行動上網知識垂手可得的時代,以及人工智慧一日千里的發展讓特定技能的賞味期愈來愈短,為了適應現在與迎向未來,現在的教育透過新課綱的制定,從能力升級為「核心素養」。

所謂素養,不只包括知識、能力、更強調態度與價值,也就是希望孩子成為有積極主動的意願,以及與人溝通的團隊精神,進而參與社會的終身學習者。

新課綱從課程設計到考試方式及最終的升學選材,全都有大幅的變更,焦慮的父母不必急著送孩子去補習,因為「核心素養」裡最關鍵也最難「教」的,其實是由「感動」所引發的「愛」,因為愛,我們願意去行動,去改變,也願意去學習行動所需的知識與技能,也因為愛,能激發出生活的熱情,遇到挫折時比較有力量去克服。

能讓我們因感動而激發而效法的力量,往往是來自真實的生活經驗….

點燃學習動機

PTS教育夏惠汶創辦人說:「從今天起,你不許教孩子。如果學生都沒有準備要學,為什麼你要教他呢?」

教育也許可以用「買賣」這麼庸俗的行為來比喻,買賣之所以成立,是有人賣,也要有人買,才算完成了一個交易,今天我們教育孩子,當然不是把課教完就算完成,而要看學生有沒有準備要學,有沒有接收到或學會,才能算完成一場有效的教學。

因此,PTS主張,老師的任務不是教,而是營造學習的氛圍,當學生不想學的時候,老師要透過對話與陪伴,想辦法「引誘」他,的確,當一個人真正自己願意學時,就會長出力量與找到方法。

我們在教育現場也一再看到,當孩子放棄學習時,不是因為不想學,而是大人把學習變得無聊,僵化、令人窒息。

這個道理人人都知道,也人人都同意,但是難就難在如何把學習變得有趣,以及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意義,因此,在談教材教案之前,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了解學習是如何發生的?如何協助孩子了解自己,察覺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找到每個人獨特的渴望與驅動力,然後才能設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與步驟,並透過專案學習與人合作互動中,像打怪闖關般,一級一級增進自己的實力。

108課綱在高中這個階段有很大的變革,其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習的選擇權還給學生,很多師長擔心他們在人生中不會選擇,但是假如學生從小被安排,不需要選擇,當然也就不會選擇,這也是他們必須學會的課題,更是我們必須給他們的學習機會。

新課綱阻斷階級流動?

108年課綱由於不只是課本內容的變動,連課程時數與科目也大幅更動,再加上大學入學方式也一併調整,引起許多人的焦慮。

教育是培養人才的方法,國家未來競爭力也繫於如何教育現在的孩子,而時代不斷在變化,所需要的人才也大不相同,無法用三、五十年前的觀念來應付未來的挑戰,永不止息的教育改革,似乎已成無可奈何的現實。

這次課綱的教學內容從過去強調知識的背誦,轉變到素養,這一點大家應該都沒意見,因為在這隨時隨地都可以無限上綱的時代,知識的記憶,已沒什麼價值,因此強調素養,也就是從應具備的知識,到能將知識運用出來的能力,以及願意在生活中實踐的態度。

知識可以透過紙筆的測驗檢視,可是技能與態度如何落實?經專家學者漫長的研究與討論,才有現在讓家長一個頭兩個大的高中學習歷程檔案以及新的大學甄選標準。

也就是理想上,今後高中生就可以像大學生一樣,除了最基本的必修課之外,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選修課程,誇張一點的說,以前朝夕相處的「同班同學」應該逐漸成為歷史,因為每個學生應該要有自己獨特的修課紀錄,包括自己在社團或其他場域學來的多元表現紀錄。

因此學生可以在課程鬆綁的前提下,用更多的時間依著自己的興趣與熱情,發展自己學習的路徑。這些目標我想大家也都同意,但是對於資源有限的偏鄉小校,如何提供學生多元發展的學習管道呢?這也是很多重視教育平等的人所擔心的。

政府也設法投入更多資源,但是有沒有效果,還得看第一線辦學的老師與校長能不能夠付出更多額外的心力才能創造出機會。

隨著全球化競爭,自動化科技及人工智慧的發展,未來能勝任比較好一點的工作,所需具備的能力跟以前絕對不同,因此古代那種即使家境貧困,憑藉一套教科書與參考書,一個人默默苦讀而翻身的傳奇故事,今後恐怕會愈來愈少,全世界所有頂尖大學招到的學生幾乎都來自高收入與高學習資源的家庭,即便想各種方法調整,效果還是很有限。

即便只用學科考試成績,依調查情況還是如此。如果依新課綱的精神。理論上應該可以鼓勵學生依熱情學習,反而比較能降低這種落差,我樂觀的期待。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5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史代納在第一所華德福學校開學前的演講提出的第二個教育圖像:[給予全新的愛] 「當今的社會人們用相同的語詞表述著相反的意念,這使得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變得更加困難,當我們試圖在實務上去解決教育和社會的問題時,我們必須從根本開始,不可能在舊有的教育和科學方法中誕生出新的成果,教育和科學探索本身必須改變。
Thumbnail
史代納在第一所華德福學校開學前的演講提出的第二個教育圖像:[給予全新的愛] 「當今的社會人們用相同的語詞表述著相反的意念,這使得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變得更加困難,當我們試圖在實務上去解決教育和社會的問題時,我們必須從根本開始,不可能在舊有的教育和科學方法中誕生出新的成果,教育和科學探索本身必須改變。
Thumbnail
這些年因為寫了一些親職教養的書,所以常有機會應邀跟家長與老師演講,往往很多人會問:「你最期待孩子擁有什麼樣的能力或素養?」 身為貪心也憂心的父母,我們當然希望給予孩子十八般武藝,好面對變化莫測的未來,但是我們顯然無法預測未來什麼行業或技能最夯,或許該靜下心來思考,什麼是值得過的美好生活? 我認為不管
Thumbnail
這些年因為寫了一些親職教養的書,所以常有機會應邀跟家長與老師演講,往往很多人會問:「你最期待孩子擁有什麼樣的能力或素養?」 身為貪心也憂心的父母,我們當然希望給予孩子十八般武藝,好面對變化莫測的未來,但是我們顯然無法預測未來什麼行業或技能最夯,或許該靜下心來思考,什麼是值得過的美好生活? 我認為不管
Thumbnail
「愛得不累,讓愛流動的學校」這是PTS教育夏惠汶創辦人辦學的起心動念,這句乍看之下有點奇怪的話,點出了從親子互動到教育現場的盲點,往往父母師長恨鐵不成鋼的要求與期待,孩子在情緒當下感受到的不是愛,而是那個「恨」,雖然父母愛孩子似乎天經地義,但是溝通的障礙阻絕了愛的流動。 那麼什麼是PTS?在創新教育
Thumbnail
「愛得不累,讓愛流動的學校」這是PTS教育夏惠汶創辦人辦學的起心動念,這句乍看之下有點奇怪的話,點出了從親子互動到教育現場的盲點,往往父母師長恨鐵不成鋼的要求與期待,孩子在情緒當下感受到的不是愛,而是那個「恨」,雖然父母愛孩子似乎天經地義,但是溝通的障礙阻絕了愛的流動。 那麼什麼是PTS?在創新教育
Thumbnail
孩子本身就是單純美好的化身,他的舉手投足,每一次呼與吸都是美、善和真的詮釋。 而將孩子引向焦慮與不安的往往是大人,是大人滯留還未掙脫出來,無法堅定為孩子指向光明處。
Thumbnail
孩子本身就是單純美好的化身,他的舉手投足,每一次呼與吸都是美、善和真的詮釋。 而將孩子引向焦慮與不安的往往是大人,是大人滯留還未掙脫出來,無法堅定為孩子指向光明處。
Thumbnail
『碰到教科書裡沒教過的問題時,你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哪個反應呢?』 1. 等待指示。 2. 因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就變得情緒化。 3. 靠自己的力量想辦法解決。 聽同事說, 導師班上的班長,家長竟要求不要孩子繼續當了! 說甚麼考試成績太爛,先把功課顧好再說! 我拍拍她說:「我也遇過!我也遇過呀! 現
Thumbnail
『碰到教科書裡沒教過的問題時,你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哪個反應呢?』 1. 等待指示。 2. 因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就變得情緒化。 3. 靠自己的力量想辦法解決。 聽同事說, 導師班上的班長,家長竟要求不要孩子繼續當了! 說甚麼考試成績太爛,先把功課顧好再說! 我拍拍她說:「我也遇過!我也遇過呀! 現
Thumbnail
前兩個禮拜幫國中生準備段考時,有個在班上吊車尾的孩子問我這個問題。他認為少子化的關係,以後的工作隨便找都有,何況現階段國中讀的各科裡的知識,能運用到未來裡的寥寥無幾,既然是這樣,為什麼現在還要讀這些冷冰冰的知識? 我簡單的用選擇和被選擇的比喻告訴他,若想要找到自己心裡滿意,也能滿足生活所需花費
Thumbnail
前兩個禮拜幫國中生準備段考時,有個在班上吊車尾的孩子問我這個問題。他認為少子化的關係,以後的工作隨便找都有,何況現階段國中讀的各科裡的知識,能運用到未來裡的寥寥無幾,既然是這樣,為什麼現在還要讀這些冷冰冰的知識? 我簡單的用選擇和被選擇的比喻告訴他,若想要找到自己心裡滿意,也能滿足生活所需花費
Thumbnail
「教育」這個議題讓所有家長和老師都不斷地思考,我們這麼努力地想,不是為了把孩子越教越依賴,也不是為了把孩子訓練成考試機器,那麼,我們做了這麼多,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我想在進入正式主題前,談論一個觀點,那就是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都要不斷地提醒自己:「教育本身是為了成就孩子,不是成就自己」.....
Thumbnail
「教育」這個議題讓所有家長和老師都不斷地思考,我們這麼努力地想,不是為了把孩子越教越依賴,也不是為了把孩子訓練成考試機器,那麼,我們做了這麼多,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我想在進入正式主題前,談論一個觀點,那就是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都要不斷地提醒自己:「教育本身是為了成就孩子,不是成就自己」.....
Thumbnail
回顧自己純藝術的學習成長歷程,深深覺得「有用」這兩個字害死了很多人。「學這個以後要幹嘛?」、「學那個沒有用,未來會餓死!」資訊爆炸的年代,仔細去觀察就會發現我們被多少「販賣未來的焦慮」給轟炸?
Thumbnail
回顧自己純藝術的學習成長歷程,深深覺得「有用」這兩個字害死了很多人。「學這個以後要幹嘛?」、「學那個沒有用,未來會餓死!」資訊爆炸的年代,仔細去觀察就會發現我們被多少「販賣未來的焦慮」給轟炸?
Thumbnail
堅持0.01的改變,讓每個孩子有機會去翻轉自己的未來 閱讀這本書一點也不意外的眼淚直流,一方面心疼孩子的習慣不方便,一方面感動有這樣的老師們跟校長願意為了孩子們堅持和努力。資源有限,創意無限,即便偏鄉有偏鄉的生存方式,但還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力與資源和金錢贊助支持。
Thumbnail
堅持0.01的改變,讓每個孩子有機會去翻轉自己的未來 閱讀這本書一點也不意外的眼淚直流,一方面心疼孩子的習慣不方便,一方面感動有這樣的老師們跟校長願意為了孩子們堅持和努力。資源有限,創意無限,即便偏鄉有偏鄉的生存方式,但還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力與資源和金錢贊助支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