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校長的話:素養教育,一場販賣焦慮的軍備競賽

更新於 2024/09/2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地瓜校長,你知道嗎?我們這邊中小學的孩子有很多都有憂鬱傾向甚至有過自殺的念頭。我不知道你們台北是怎麼樣,但我們這邊真的有好多心理有狀況的孩子!
這是前幾天一個所謂「非山非市」學校的輔導老師跟我說的一段話,回台北的路上,這一句話不斷迴盪在心裡深處,再對比滑手機一直出現的各種「素養教育」資訊轟炸,這種反差讓我感到非常的不自在。
在各種的主流教育論述,大概都會出現以下熟悉的「關鍵」詞:「孩子面對未來的六大關鍵能力」、「未來人才的關鍵素養」、「在AI時代不被淘汰的關鍵核心」等,聽起來大部分都圍繞在個人的外在效能與效率,卻很少去談孩子的內在認同與心靈健康的重要性。
人的心理就像一台車的引擎,當引擎壞了,你有再厲害的配件,外觀改得再帥都沒用。而引擎才是最重要也是最難修復的核心。
回顧自己純藝術的學習成長歷程,深深覺得「有用」這兩個字害死了很多人。「學這個以後要幹嘛?」、「學那個沒有用,未來會餓死!」之類的話常出現在周遭熱心的「親戚五十」的好意裡。
再加上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尋找社會所認同的價值來「證實」自己的選擇是有意義的。所以我們做每一件事情都必須要「有用」,必須讓自己的「未來」更好,因此大家都非常擅長用膚淺的「外在價值」傷害真實的「內在動機」。
然而大部分的人都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當一個人探索到自己心之所向,不是為了外來的目標與動機,那種自發性投入的「心流」體驗、那所帶來心靈上的籌賞與認同,那個超越物質現實的當下,才是成為我們主觀經驗與心理滿足的源頭(愛與關係亦然)。
因為只有我們主觀經驗到的事物才是真的,它才是我們人生的一切,畢竟我們所意識到的一切皆是我們主觀詮釋的結果。
這次疫情給人類的教訓,其實就是面對外在未知巨變的「應變調適能力」,因為很多我們認知上理所當然的事完全變調,面對這樣的改變,人類引以為傲的文明也遠比我們想像的脆弱許多。而這樣的應變能力卻不是來自我們一直奉如圭臬的效益與效率,而是來自於上述的內在經驗的穩定與韌性,一種「反脆弱」的文明樣態。
「我們一直想著未來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但到頭來卻像沒有真正活過一樣」 —美國哲學家 愛默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主流的教育價值裡還有一個很奇怪的信念—就是「未來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一部份」。
每個人都拼了命在累積那個你我永遠不會理解的「未來」。
父母教孩子,現在養成好習慣,對他們的將來會有幫助(我是為你好)。
老師跟孩子說,現在的課程雖然無趣,但講來可以幫助他們找到好工作。
老闆也告訴資淺的員工,要有耐心,要努力工作,將來就能晉升。
但我們最後往往發現,一輩子辛苦地為了未來努力後,人生就真的沒有未來了。
資訊爆炸的年代,仔細去觀察就會發現我們被多少「販賣未來的焦慮」給轟炸?因為這種焦慮,我們又耗掉了多少時間追逐解方以撫平這種焦慮?然後又因為新的論述出現再次追逐下一個焦慮的解方?
在這樣永無止盡追逐的迴圈下,我們卻鮮少靜下心來專注在自己與自己的關係,隔絕外來的所有刺激,進入那個只屬於自己的世界—那個沒有未來沒有過去,沒有功能沒有焦慮,只有眼前那個需要全神貫注面對的挑戰與深度體驗。
請別誤會,我並非否定「素養教育」的新課綱改革,這絕對是一個從長期以來製造業的教育思維過渡到數位時代的必要轉型,內容也與時俱進的定錨國家教育發展政策與內涵。
但我們也知道台灣數十年來「考試領導教學」的思維,早已扎根在學校教育與大眾的深層記憶中,成為一種難以改變的慣性與文化,大部分的家長還是難以擺脫「考高分才有好學校,好學校才有好前途」的迷思中(雖然早已不是)。
不過這樣整體急迫的焦慮感,也是人類歷史上因應時代變遷所導致教育轉型必要之痛,所以這也才有各種針對市場需求來販賣焦慮的各種商品與服務,家長們也理所當然地一窩蜂地幫自己的孩子進行各種的軍備競賽,深怕孩子少了一個素養裝備就無法面對未來的挑戰。
我只是想從教育現場的真實來提醒大家,也提醒自己,一切的幸福與快樂都來自於一個健康的心理。用愛協助孩子找到內在認同,千萬不要為了滿足自身的焦慮而因小失大,造成孩子永遠無法彌補的傷害。

蘇仰志的素養誌

當我們努力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孩子會看著我們的背影長大的
這是我給自己的期許,只有我們用心地活著才是孩子最好的教科書,自己做不到的也千萬別要求孩子做到。所有的教育根源都是都是來自於家庭,而「家庭教育」最忌諱的就是用製造業外包邏輯,因為沒有人可以替代這個獨一無二的角色。
身為一位忙碌的創業者,我特別珍惜與家人的相處時間,盡可能地不要有目的性的享受當下,也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與焦慮,畢竟「教育無他,唯愛與陪伴」,以下簡單分享我自己有關藝術的非典型經驗:
  1. 盡可能探索各種感官體驗,身體感官記憶會內化到孩子生命裡。
  2. 協助孩子認識感受自己的身體,從呼吸心跳、外表、器官功能、皮膚、肌肉、運動方式,時常練習裸體注視鏡子中自己,感受身體的能量的流動。
  3. 盡可能參與各類藝文活動展演,過程中開啟各種形式的對話(雜食是開啟想像力的重要基礎) 。
  4. 常常找樂子一起動手做,最好能持續保持長期主義(煮菜/烘培/手沖咖啡/種花/創作/演戲/跳舞/拍照錄影/做實驗)。
  5. 在生活場景中經常一起做點不太乖的事(稍微超出世俗規範確無傷大雅的事),比如說一起在家裸體用身體畫畫,在公共場合大聲唱歌,拍一個自以為的搞笑影片上傳分享,小小惡作劇一下生母,學習街頭塗鴉在牆壁等。
  6. 在社區走讀(微型生涯探索),生活的環境就像一本大書,聊聊街邊店家的經營模式與品牌策略,警衛伯伯大山大海的故事,公園裡各族群人的現象考察,參與社區守望相助以及公益活動等。
  7. 盡可能帶孩子了解你的工作與生活,知道你的價值觀與到底在忙什麼。
  8. 一定要多在大自然撒野,跟家人三五好友上山下海露營野炊的群體社交活動。
  9. 定期一起完成一件需要時間與技巧的大作,有難度的樂高,有難度的拼圖。
  10. 跟家人與他朋友們一起組團隊,一起做一個小型的售票策展。(創業機制)
對我來說,素養教育是一種有靈魂的自我探索。經驗每個當下的真實,由內而外,從自身對土地對文化的認同,去找到屬於每個生命更超然的意義與使命。

此外,本月校刊我們也邀請幾位非典型的代表人物,聊聊他們對這期主題《素養誌》的不同觀點與洞見:
  • 影音和圖片盛行造成知識淺薄和碎片化,新世代需要什麼「數位素養」?
  • TikTok襲來「媒體素養」守得住嗎,媒體人談教育現場為何難以落實?
  • 台灣人每天都在談國際觀,「國際素養」能不能從跟移工交朋友開始?
  • 全球最夯的創新大學Minerva是怎麼教「素養」,為何只能學、不能教?
  • 當然也別忘了:《獨角獸系列》的最終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5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雜學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要再看抖音了,這會讓你變得淺薄!」、「現在年輕人都不看長文了。」、「IG那種碎片化的圖卡,我實在看不下去⋯⋯」這些對話常在30歲以上的群族中出現。但是,我認為「適度的淺薄」對整個社會是件好事,也是新一代年輕人的優勢⋯⋯
我不死心地追問離我較近的一位同學:「可以告訴我會什麼不想走教育這條路嗎?」他遲疑了一下說:「就沒什麼前景啊,畢業出去要麻不是流浪教師,要麻像你這樣空有熱血卻苦哈哈的賺不到錢!」語畢,全場哄堂大笑,我也抓著頭尷尬的跟著傻笑⋯⋯
本文談了各種經營模式,而創業者最關心的就是,線上課程平台若想實現快速成長,並獲得高額利潤的回報,最終一定要走向獨佔或寡佔市場才有機會,就像台灣的網站購物電商平台那樣,究竟,課程平台如何才會變成一筆好生意呢?
當航空業、旅遊業、線下零售商、餐廳與各大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都在一片哀嚎聲中,2020年的教育新創產業融資卻逆勢成長。本篇介紹幾家估值超過或接近10億美元的教育新創公司,及在此垂直產業(vertical market)內投資較活躍的(專投種子輪、A輪為主)早期創投基金⋯⋯
「但你要知道,我們這種公立大學要做履歷數位化是可以。不過,要個十年吧。」 你沒聽錯,一間美國四大資工系的頂尖學府,要數位化內部的系統,竟然還要花上十年⋯⋯這就是我們教育新創在面對的挑戰,每天都必須招架的高死亡率問題:十年,而我們沒有十年(可以等)
日本是亞洲第一個引進西方高等教育制度的國家,先後歷經明治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教育改革後,1980年代後在國力強盛與人口老化的背景下再進行了所謂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同樣面對少子化,日本的諸多大學改革政策與臺灣相似,又有什麼值得台灣參考和學習的地方呢?
「不要再看抖音了,這會讓你變得淺薄!」、「現在年輕人都不看長文了。」、「IG那種碎片化的圖卡,我實在看不下去⋯⋯」這些對話常在30歲以上的群族中出現。但是,我認為「適度的淺薄」對整個社會是件好事,也是新一代年輕人的優勢⋯⋯
我不死心地追問離我較近的一位同學:「可以告訴我會什麼不想走教育這條路嗎?」他遲疑了一下說:「就沒什麼前景啊,畢業出去要麻不是流浪教師,要麻像你這樣空有熱血卻苦哈哈的賺不到錢!」語畢,全場哄堂大笑,我也抓著頭尷尬的跟著傻笑⋯⋯
本文談了各種經營模式,而創業者最關心的就是,線上課程平台若想實現快速成長,並獲得高額利潤的回報,最終一定要走向獨佔或寡佔市場才有機會,就像台灣的網站購物電商平台那樣,究竟,課程平台如何才會變成一筆好生意呢?
當航空業、旅遊業、線下零售商、餐廳與各大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都在一片哀嚎聲中,2020年的教育新創產業融資卻逆勢成長。本篇介紹幾家估值超過或接近10億美元的教育新創公司,及在此垂直產業(vertical market)內投資較活躍的(專投種子輪、A輪為主)早期創投基金⋯⋯
「但你要知道,我們這種公立大學要做履歷數位化是可以。不過,要個十年吧。」 你沒聽錯,一間美國四大資工系的頂尖學府,要數位化內部的系統,竟然還要花上十年⋯⋯這就是我們教育新創在面對的挑戰,每天都必須招架的高死亡率問題:十年,而我們沒有十年(可以等)
日本是亞洲第一個引進西方高等教育制度的國家,先後歷經明治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教育改革後,1980年代後在國力強盛與人口老化的背景下再進行了所謂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同樣面對少子化,日本的諸多大學改革政策與臺灣相似,又有什麼值得台灣參考和學習的地方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隨著台灣少子化的加劇,私立學校面臨著招生不足、經營困難的挑戰。2024年高一新生人數預計將降至18.1萬人,這將對教育市場,特別是私立學校,帶來深遠的影響 。面對這一變局,家長們必須重新考量孩子的教育路徑,靈活選擇適合的學校,確保孩子能在未來的職場中具備競爭力。
Thumbnail
你今天笑了沒有?作者用幽默方式分享了原本想增肥卻變了減肥、和體重過輕的尷尬與滑稽遭遇。
今天放學跟家長交談中,聊著聊著突然聊到有關孩子的問題,大女兒長期是留在屏東就讀,就給外婆外公及阿姨照顧,兒子則在小學一年級接來高雄就讀,才有緣能跟家長認識° 鄉下的阿公阿嬤都是以台語為交談的主要語言,有次群組傳來女兒的國語考試成績99分,乍看之下成績還不錯呀!細看後媽咪她真的快暈倒了,
Thumbnail
昨天聽了 周書正 老師的「台灣百年老笑話」演出,分享 1930 年代,古倫美亞(Columbia)唱片公司錄製的「 #捌曲盤 」(黑膠唱片)笑話集。 段子有三個:「 #絕無義之友 」、「 #青暝看花燈 」、「 #一女配三婿 」,因為版權關係(真是複雜),網路上都只有片段,今天能聽到現場
Thumbnail
我有多麼鍾愛這部電影的名字,專注而直接:《小武》。像意外拾得某位默默無名的畫家,那張始終收在抽屜裡,專屬於私人的小小素描;而擁有這樣的一張小畫,其實就足以引導我們渡過,漫漫一生。
Thumbnail
到底什麼是不務正業?專業化分工的時代,跨領域人才能生存嗎?跨領域是不務正業,那這樣不務正業是不是很爛? 事實上,每個人都在做專業化的工作,但都同時在應用跨領域的才能。我對本科沒興趣,但要怎麼說服長輩?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隨著台灣少子化的加劇,私立學校面臨著招生不足、經營困難的挑戰。2024年高一新生人數預計將降至18.1萬人,這將對教育市場,特別是私立學校,帶來深遠的影響 。面對這一變局,家長們必須重新考量孩子的教育路徑,靈活選擇適合的學校,確保孩子能在未來的職場中具備競爭力。
Thumbnail
你今天笑了沒有?作者用幽默方式分享了原本想增肥卻變了減肥、和體重過輕的尷尬與滑稽遭遇。
今天放學跟家長交談中,聊著聊著突然聊到有關孩子的問題,大女兒長期是留在屏東就讀,就給外婆外公及阿姨照顧,兒子則在小學一年級接來高雄就讀,才有緣能跟家長認識° 鄉下的阿公阿嬤都是以台語為交談的主要語言,有次群組傳來女兒的國語考試成績99分,乍看之下成績還不錯呀!細看後媽咪她真的快暈倒了,
Thumbnail
昨天聽了 周書正 老師的「台灣百年老笑話」演出,分享 1930 年代,古倫美亞(Columbia)唱片公司錄製的「 #捌曲盤 」(黑膠唱片)笑話集。 段子有三個:「 #絕無義之友 」、「 #青暝看花燈 」、「 #一女配三婿 」,因為版權關係(真是複雜),網路上都只有片段,今天能聽到現場
Thumbnail
我有多麼鍾愛這部電影的名字,專注而直接:《小武》。像意外拾得某位默默無名的畫家,那張始終收在抽屜裡,專屬於私人的小小素描;而擁有這樣的一張小畫,其實就足以引導我們渡過,漫漫一生。
Thumbnail
到底什麼是不務正業?專業化分工的時代,跨領域人才能生存嗎?跨領域是不務正業,那這樣不務正業是不是很爛? 事實上,每個人都在做專業化的工作,但都同時在應用跨領域的才能。我對本科沒興趣,但要怎麼說服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