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能培養孩子什麼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我以前有個夢想是成為一位老師;我一直把老師這個職業視為相當神聖的「志業」,後來,歷經千辛萬苦,我好不容易當了實習老師好一陣子之後,才驚覺領悟了 — 原來,一直以來值得敬佩的是「人」,而職業只是個領域的稱呼;每個專注為其視為志業工作的人,才是讓職業成為志業的原因,職人精神亦是因人而偉大

因為對教育這個領域有興趣,也至今仍深信好的教育可影響一個人一輩子,所以即便後來我選擇沒走在老師這條路上,我依然對在教育界奉獻的師長們充滿感謝;同時,我也常在想即便自己不直接從事教育工作,但或許還是有許多方式可以發揮對教育的影響力,例如:去圖書館當故事志工,亦或者寫出好的讀物內容投稿等,不過,當然成為老師站在教育的第一線上還是最直接的。

「教育」這個議題讓所有家長和老師都不斷地思考,我們這麼努力地想,不是為了把孩子越教越依賴,也不是為了把孩子訓練成考試機器,那麼,我們做了這麼多,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我想在進入正式主題前,談論一個觀點,那就是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都要不斷地提醒自己:「教育本身是為了成就孩子,不是成就自己」,這麼說可能有點抽象,舉例來說,老師的存在不是為了讓孩子喜歡你,而是為了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所以,我認為有些老師順著學生起鬨是不對的,有些家長干涉了孩子太多個人人生課題,也是不對的。

我覺得教育有很多面向可以切入思考,如下整理出我認為教育工作該培養孩子能力的三個切入點;我這邊不會說「三項該養成的能力」,因為這樣的說法比較狹隘,也怕誤導讀者以為就只有這三個面向。教育一直在翻轉,只要教育工作持續著的一天,永遠都有更多可能。


raw-image

1.自主思考能力

投身教育環境的時間裡(除了短暫當過實習教師,當學生的那段歲月光陰,你我應該也都有),我總覺得台灣小朋友很習慣被打分數,因為我自己也是從小也是看著成績單長大的孩子,記憶中小時候總會有幾位老師把成績的A、B、C或甲、乙、丙掛在嘴邊(即便不是這些,大概在我幼稚園時也會轉換成各類印章或獎勵貼紙)。

我不喜歡這體制,總覺得好像衡量一個孩子的「表現」只能用那些單一標準的測驗或作業!不過,為了爭取被看見的機會或者得到肯定,我曾也很努力地企圖在成績上找到自己的舞台,但是長大後我發現其實很多東西是不該被評價的,尤其是透過別人評價自己,更是不需要的

明明是鼓勵自由創作的繪畫課,或寫作課程,卻硬生生地從小被貼上等地的標籤,這些腦子裡的原創在萌生的時候就被果斷的評價給制止了,我想大概會有些孩子會因為沒得到師長肯定或拿了難看的分數覺得自己沒天份吧!

教育理當是鼓勵孩子自己思考,這觀念不斷地倡導創新的重要性,然而,沒有適合的發展環境,我想會無意間扼殺了許多「天才兒童」,孩子沒有去到自己該去的地方,我們把「人才」都變成「人力」是不是有點可惜呢?短時間的生產力製造了變現的產值,但一個國家需要的是永續發展,而孩子的腦則擁有無限可能,我覺得老師和孩子是互相學習的,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拋開分數的制約,成就一個多元社會中各種可能?

體制不完全是不對的,它是一個雛形,而非定型,我們需要有彈性,面對越來越聰明的孩子,我們不能再只守著舊觀念;不要只是單一面向地責怪社會沒有把孩子教成會思考的模樣,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學著反省自己是不是會自主思考的家長


2.良善品格的能力

教育對我來說是一個全面性的工作,即便可能教的是英文,但身為教育者不能放棄陶冶學生性情和品格的部分,因為這或許才是教育最困難之處

長大之後,我才明白「善良」不是與生俱來不變的性格,而是一種人生的選擇。我們除了告訴自己成為良善的,還必須很認真地和下一代訴說這回事。因為那份良善可以成為帶給社會進步的力量 ,懂得有智慧的善良是我認為最高端的教育成果。

成熟的大人在我眼中是能夠帶給別人溫暖,為弱小發聲,為正義伸張。有時候我覺得要對抗世界的不公平和不正義比起自己安穩過日子來得辛苦很多;幾米曾在創作中述說:「世界越險惡,我們越是要善良」。良善絕非無意義的,因為當我們願意選擇在海洋嚴重污染的時代從自身開始做垃圾減量,這即是善;因為當我們有足夠的智慧與知識去捍衛社會法律的公正,這亦是善,而這些善則需要未來會成為我們國家領袖的孩子們來發揚光大。


3.感受的能力

感受能力包含了「同理心」與感知外在人、事、物的能力。同理心有多重要,我想它屬於在第二點品格的部分多一些,就不再贅述了。這邊我想提一項較特別的「美感教育」(因為過去「美學教育」總是經常性地被忽略)。

美感來自生活的培養,如果我們每天所見所聞都缺乏了美學,那麼久而久之我們也將喪失對「美」的品味和鑑賞能力。

我們不一定要去到美術館才可以做起訓練美感的功課,在此想分享一支有關美化教科書的影片(如上),我特別欣賞陳慕天在演講中說到:「去美術館可能會存在貧富差距,但教科書是每位老師都會叫你放在桌上的。」扼殺孩子的想像好比殺掉他們的未來!而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見孩子是有自覺的,他們看著新創作的課本說:「讓思想更自由!讓空間更開放!」我們的孩子在面對缺乏美感的設計從不喜歡到麻木無感,而這些孩子長大之後的決策,可能將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發展(例如之後國家的路燈和道路好不好看就靠他們了)。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作品,還希望您不吝在文章最下方幫我拍個手,或給予任何回饋,這對我的創作來說都是極大的鼓勵,謝謝您的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ly Chen 的沙龍
226會員
234內容數
|The Stories of Our Kitchen| 雖然我能懂一個人做料理的優雅,不過,我偏愛為所愛之人洗手作羹湯的感動。 即便我隻身一人也能好好吃飯品茶,然而,我更著迷和所愛之人分享美食與咖啡的濃情。 如果問我,生活是什麼?我會說:「柴米油鹽醬醋茶,像極了最極致的親密」。
Lily Chen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01
Hi,大家好!我是Lily。很開心每年的年底有個和大家問候的機會。 「何其有幸」今年是第三年發行公益月曆了。 這同時也意味著我已平安地度過骨髓移植後的第三年,我是一位因罕見疾病而移植的病友。 感謝這一路我所遇見的人,感謝我之所以能夠重生,是因為有了社會及許多人的幫助。
Thumbnail
2024/12/01
Hi,大家好!我是Lily。很開心每年的年底有個和大家問候的機會。 「何其有幸」今年是第三年發行公益月曆了。 這同時也意味著我已平安地度過骨髓移植後的第三年,我是一位因罕見疾病而移植的病友。 感謝這一路我所遇見的人,感謝我之所以能夠重生,是因為有了社會及許多人的幫助。
Thumbnail
2023/12/11
我覺得像「花」這麼美好的事物,天天都出現在我們的身邊,然而我們只要願意去發現、去感受那份幸福,其實,現在所身處的世界就很幸福了!回想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注意到身邊的花花草草?!我覺得應該是從生病後吧!因為會想,如果有一天死掉的話,就看不見了!
Thumbnail
2023/12/11
我覺得像「花」這麼美好的事物,天天都出現在我們的身邊,然而我們只要願意去發現、去感受那份幸福,其實,現在所身處的世界就很幸福了!回想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注意到身邊的花花草草?!我覺得應該是從生病後吧!因為會想,如果有一天死掉的話,就看不見了!
Thumbnail
2023/09/02
「每一個過著極簡生活的人,無一不是神采奕奕,這是因為他們對自己有很深的了解。減少選擇,了解自己,自信也會跟著來。」作者所言甚是。自從我在生活中開始練習把生活過得簡單一點後,我覺得自己的判斷力提高了,應該說三心二意或不敢拒絕的情況少了。我想這是因為我知道日子是自己的......
Thumbnail
2023/09/02
「每一個過著極簡生活的人,無一不是神采奕奕,這是因為他們對自己有很深的了解。減少選擇,了解自己,自信也會跟著來。」作者所言甚是。自從我在生活中開始練習把生活過得簡單一點後,我覺得自己的判斷力提高了,應該說三心二意或不敢拒絕的情況少了。我想這是因為我知道日子是自己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自從人類社會出現學校這種集中式的教育機構之後,老師的使命與學校的目標就沒有改變過,直到最近這幾年。 在無所不在的網路世界形成之前,學校是一個人獲得有系統知識的唯一地方,老師的責任就是循序漸進,教導學生面對這個複雜世界所需要的技能。 但是,在網路資訊無窮盡與隨時隨地可以上網的時代,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
Thumbnail
自從人類社會出現學校這種集中式的教育機構之後,老師的使命與學校的目標就沒有改變過,直到最近這幾年。 在無所不在的網路世界形成之前,學校是一個人獲得有系統知識的唯一地方,老師的責任就是循序漸進,教導學生面對這個複雜世界所需要的技能。 但是,在網路資訊無窮盡與隨時隨地可以上網的時代,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
Thumbnail
這些年因為寫了一些親職教養的書,所以常有機會應邀跟家長與老師演講,往往很多人會問:「你最期待孩子擁有什麼樣的能力或素養?」 身為貪心也憂心的父母,我們當然希望給予孩子十八般武藝,好面對變化莫測的未來,但是我們顯然無法預測未來什麼行業或技能最夯,或許該靜下心來思考,什麼是值得過的美好生活? 我認為不管
Thumbnail
這些年因為寫了一些親職教養的書,所以常有機會應邀跟家長與老師演講,往往很多人會問:「你最期待孩子擁有什麼樣的能力或素養?」 身為貪心也憂心的父母,我們當然希望給予孩子十八般武藝,好面對變化莫測的未來,但是我們顯然無法預測未來什麼行業或技能最夯,或許該靜下心來思考,什麼是值得過的美好生活? 我認為不管
Thumbnail
共學的那幾年 教養是有責任的,好好的孩子們一起體驗人生
Thumbnail
共學的那幾年 教養是有責任的,好好的孩子們一起體驗人生
Thumbnail
一個教育工作者,不沾先聖先賢的光,不蹭至聖先師的熱度,在學習教育上的影響力是由自己的一言一行實踐累積起來的。
Thumbnail
一個教育工作者,不沾先聖先賢的光,不蹭至聖先師的熱度,在學習教育上的影響力是由自己的一言一行實踐累積起來的。
Thumbnail
二月份開始,正式暫停「在學校任教」的任務,回到單純的「學生」身分。那我與「教」這個主題又有什麼關係?以後要在「教」這個主題可以放什麼呢?
Thumbnail
二月份開始,正式暫停「在學校任教」的任務,回到單純的「學生」身分。那我與「教」這個主題又有什麼關係?以後要在「教」這個主題可以放什麼呢?
Thumbnail
人生最該追求的一張標籤,就是自己的名字。 You are what you are, your name speaks for yourself.
Thumbnail
人生最該追求的一張標籤,就是自己的名字。 You are what you are, your name speaks for yourself.
Thumbnail
『碰到教科書裡沒教過的問題時,你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哪個反應呢?』 1. 等待指示。 2. 因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就變得情緒化。 3. 靠自己的力量想辦法解決。 聽同事說, 導師班上的班長,家長竟要求不要孩子繼續當了! 說甚麼考試成績太爛,先把功課顧好再說! 我拍拍她說:「我也遇過!我也遇過呀! 現
Thumbnail
『碰到教科書裡沒教過的問題時,你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哪個反應呢?』 1. 等待指示。 2. 因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就變得情緒化。 3. 靠自己的力量想辦法解決。 聽同事說, 導師班上的班長,家長竟要求不要孩子繼續當了! 說甚麼考試成績太爛,先把功課顧好再說! 我拍拍她說:「我也遇過!我也遇過呀! 現
Thumbnail
《教育芯理學》的芯老師,是我在經營podcast期間在IG上認識的朋友, 一開始就是被老師的許多教育經驗分享給吸引, 老師這個名詞,在我的記憶中,是一個具有威嚴且不太容易親近的名詞, 雖然有時應邀前往授課時,我還是很開心能被稱為老師, 但我知道,想成為一位可以傳授知識成為榜樣的老師,在我的腦海中,還
Thumbnail
《教育芯理學》的芯老師,是我在經營podcast期間在IG上認識的朋友, 一開始就是被老師的許多教育經驗分享給吸引, 老師這個名詞,在我的記憶中,是一個具有威嚴且不太容易親近的名詞, 雖然有時應邀前往授課時,我還是很開心能被稱為老師, 但我知道,想成為一位可以傳授知識成為榜樣的老師,在我的腦海中,還
Thumbnail
「教育」這個議題讓所有家長和老師都不斷地思考,我們這麼努力地想,不是為了把孩子越教越依賴,也不是為了把孩子訓練成考試機器,那麼,我們做了這麼多,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我想在進入正式主題前,談論一個觀點,那就是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都要不斷地提醒自己:「教育本身是為了成就孩子,不是成就自己」.....
Thumbnail
「教育」這個議題讓所有家長和老師都不斷地思考,我們這麼努力地想,不是為了把孩子越教越依賴,也不是為了把孩子訓練成考試機器,那麼,我們做了這麼多,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我想在進入正式主題前,談論一個觀點,那就是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都要不斷地提醒自己:「教育本身是為了成就孩子,不是成就自己」.....
Thumbnail
堅持0.01的改變,讓每個孩子有機會去翻轉自己的未來 閱讀這本書一點也不意外的眼淚直流,一方面心疼孩子的習慣不方便,一方面感動有這樣的老師們跟校長願意為了孩子們堅持和努力。資源有限,創意無限,即便偏鄉有偏鄉的生存方式,但還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力與資源和金錢贊助支持。
Thumbnail
堅持0.01的改變,讓每個孩子有機會去翻轉自己的未來 閱讀這本書一點也不意外的眼淚直流,一方面心疼孩子的習慣不方便,一方面感動有這樣的老師們跟校長願意為了孩子們堅持和努力。資源有限,創意無限,即便偏鄉有偏鄉的生存方式,但還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力與資源和金錢贊助支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