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與感覺,2022閱讀報告與看過的書籍們(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一直難產的最後一篇,就算架構早早寫好,還是想要拖到月底的感覺好罪惡。

2022閱讀書目(下)

難歸類的故事

什麼是文學?最近覺得是文字紀錄的藝術,不論他的藝術感是來自用字遣詞刻畫出的意境,還是聲韻音調拼湊出的畫面都是文學的一種。有點難定義什麼是純文學作品,不過我也確實比較少看不含歷史背景、不含理論知識,娛樂成分比較多的正常小說(嗯,對,比較常看不正常小說)。


《異鄉人》

法國作家阿爾貝·卡繆的經典作品。看完的當下有點茫然,覺得我有點不太懂得欣賞這篇以第一人稱寫成,資訊卻片段不全、用字冗贅不太精準的小說。是看完翻譯的說明之後,才理解作者想呈現一個什麼樣的意境。

故事分成上好兩個部分,前半部從主角莫梭參與母親的喪禮開始,後頭接著一連串看起來有點無意義的生活瑣事,到他對著朋友的(他自己以為的)仇人開槍,畫下句點。第二部是冗長的審判過程及結果。這部以第一人稱撰寫,不論從主角對母親、女友的態度,還是對生活的感受,都呈現一種無所謂的、局外人的狀態,我自己認為這是一種對生活漫不經心的態度。然後從他對資訊的闡述方式,以及拼湊語句的能力,能感覺出他是個邏輯能力偏低、文化水準不高、用詞不精確、思維直接的二愣子。

這樣的人格特質在他後來因殺人站上刑事法庭時,處於十分不利的位置。整個審判過程不論是在法官、陪審團面前,還是面對自己的辯護律師,他都難以表達自己像極了局外人的感受。但這重要嗎?覺得對大多數會讀卡謬的書的讀者來說,確實不重要,因為這種耿直卻淺薄表達、感受,在需要思維縝密的推論審判與細膩的陪審團情緒引導面前,都無足輕重。

在理解主角的人格特質並反覆回想劇情後,才漸漸體會也許這部小說最厲害的地方,是讓讀者體會一位愣頭青的心境(感覺我會被罵)。


《網內人》

這本是《13.67》作者陳浩基寫的長篇推理小說。前者以警察為主角,比較多再描繪一段香港警界史,相較之下這部《網內人》是更具娛樂性的推理故事。

故事的主軸是女主角阿怡的妹妹因為網路霸凌的事件自殺,但阿怡因為懷疑案情不單純而尋求管道查明真相,因緣際會下認識了神秘的偵探阿涅,開啟整個事件的調查。這二位角色的背景、價值觀形成強烈的對比,在調查過程中常會因為觀念不同而產生衝突,但彼此的成長牽動劇情前進,比起單純的敘事邏輯,可以感受到本書也很著重情緒邏輯的描寫。

在劇情上我覺得有兩個題材讓我覺得很值得注意,一個是關於網路霸凌及資訊安全,另一個是前衛的科技運用。網路霸凌的事件讓我想到前幾個月看到鏡週刊「臺灣數位性暴力」的報導「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這是這幾年網路應用上很重要的議題,覺得許多內容值得給更多人關注,像是越來越多元的詐騙途徑、更年輕化與針對性別的數位霸凌,書中也將這個議題置入成為事件重要的元素。而科技運用的部分大多隨著偵探阿涅的辦案手法,在設定上也為他增添了一種金手指超強裝備的意味,作者藉由這些辦案手法解釋什麼是MITM(Wifi中間人攻擊)、如何使用手機充電埠盜取數據、使用WPS漏洞入侵Wifi等等十分有趣。

還有一個讓我覺得喜歡的部分與《13.67》一樣,作者很會應用香港既有的場景描繪一座城市的社會狀態,如女主角阿怡與父母蝸居在香港的公共房屋(類似臺灣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而公共房屋因為供不應求,申請者可能要等上好幾年才獲得接納。當主角家因家庭成員減少被政府強制收回現有的租屋處,下一個住處卻不知道要等到何時,對比上同學住在山坡邊的豪華寓所,便可一觀其貧富差距造成的生活環境差異。

覺得如果喜歡科技應用,或喜歡看正義必勝的爽文推理故事,很推薦這部《網內人》。


《少年仔》

這本應該可以算是不正常小說?故事圍繞著一位社會學研究者許春茂的田調過程。他在知名社會學教授下當研究助理,遲遲無法訂定研究方向,直到某天教授隨口一句:「你不如研究看看黑道如何?」他便一腳跨進那個和自己不同的社會環境,並深陷其中(但這位教授的專業領域是移工,除了都屬社會學研究的題材,這專業跟黑道根本沒啥關係。雖然不太影響劇情,還是忍不住想要吐槽)。

作為研究生的他進入這個充滿刺青、拼酒、認兄弟的黑暗社會,探尋這些少年仔踏入江湖的故事,而同時身為同志的他,在與這群沈浮於黑道底層的兄弟們相處後,也發現自己似乎更有理解這些誠實的肉體反應。我確實是抱著看BL小說的心態翻開這本書,但結果卻讓我心累的以為自己又在看田野調查,明明是想看同性談戀愛的故事,卻看了更多戀物傾向的人格社交模式、因為現代工商社會導致的家庭失能,以及將人格成長的風險轉嫁至社會各種案例。這本書另一個特色是,有很大的篇幅是以「臺語」方式書寫,覺得很新鮮。然後這是比較難得指出電子版的書籍。


《遺跡訪詭錄》

這是一群熱愛遺跡的人組成「遺跡之下」志工團體,四處探訪、打理遺跡為背景的故事。上個世紀臺灣經歷日本殖民,前有明清時代的地方官員來臺治理,更早有荷蘭、西班牙等國家到訪,這些時代留下了許多有別於今日的建築空間,有些「幸運地」被賦予文資身份、有些則由私人經營活化,但更多是在無人管理的情況下成為廢墟,消失在人們的記憶裡。

這個志工團自主經營,定期打理遺跡,有時也會接到委託,收少少的補助幫忙整理。故事的起頭是新成員君涵的加入,此後出現許多不可思議的現象,之後劇情走向都圍繞著幫君涵調查阿公過去的神秘老診所。覺得書中最有趣的部分是在描述遺跡迷之間的默契,尋找標的、進入建築、打理的過程之中應該要遵守的倫理或潛規則。



教學實務


《如何撰寫畢業論文》

這本書最初版是在1977年的義大利,由符號學家安伯多.艾可(Umberto Eco)所寫的畢業論文指導手冊。書中先是介紹義大利面臨到的高等教育問題,在義大利大學畢業門檻是必須完成學術研究論文,在過去是嚴謹學術養成的高等菁英教育,但1970年代後期的教育改制後開始廣設大學,使之成為普及教育。雖然這項改革可以降低就讀大學的門檻,卻也變相使高等教育的畢業證書成為就職的必要條件。然而學術研究本身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如果有探訪他國的必要,或是獲取較難取得的資源,更需要許多金錢輔助。然而學生背景參差不齊、教學資源不足,一個教授必須帶領50位以上的學生,更有教育品質不佳、學術基礎訓練不扎實的問題。

這本書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版,比較像是減輕教授指導負擔的論文生產指導手冊。而讀這本書的契機是因為在掙扎要不要讀研究所的想法,我覺得讀研究所是取得學位的方式,但「研究」卻應該更謹慎的被視為一種職業或是專業,所以掙扎的點大概比較像是有沒有想轉職。這本書可以讓我以比較簡單的方式知道一篇論文如何生成。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論文題目與時間分配的關係,去年在一場學術研討會上聽到王秀娟教授對場上論文的評論,認為一篇好的論文不應該是打高空式的理論集成,而是該縮小範圍觀察其標的的特性,避免落入標籤化的陷阱。這與書中提到如何訂定論文方向十分吻合。在如何搜尋參考書目時,作者介紹自己製作筆記卡片的方式,有條理的整理參考書目及找尋論文靈感,同時也是整理思緒及知識架構的好方法。


《富小孩與窮小孩:富小孩與窮小孩:給現代青少年的24堂財務思維課》

這本比較像給父母或是國小老師設計「財務思維課」的指導手冊,從商品怎麼來開始教導學生理解社會與經濟運作的方式,到誰決定了東西的價格以及如何認識未來想做的工作,以課堂上的情境及同學間的對話,呈現活潑的教育模式。

但我覺得書籍介紹寫的有點誇大,這本書也不會教小朋友如何理財,而且理解經濟運作應該是每位公民必備的基本能力,而不應該只是為了建立財務思維。



2022讀墨全站及個人閱讀報告

raw-image

終於到這一篇文的重點了,讀墨電子書每年都會統計全站及個人的閱讀報告,內容包含閱讀時間、類型等等,在書籍統計的部分,和紙本書販售通路最大的差異是紙本通路只能知道「銷售」排行,而電子書平台卻能知道實際「閱讀數量」的排行。我覺得看購書與閱讀的差異是蠻有趣的事情,也有了想分享看報告的心得與看法的念頭。

完整的閱讀報告可以看以下連結,或至讀墨領取



閱讀時數與完讀率

前兩年因為疫情無法出國出門,許多觀光休閒娛樂業者面臨經營危機,而電子書卻反而因此增加了許多使用量。讀墨統計2013年開始經營至去(2022)年11月,用戶量達到105萬人次,相較前一年成長22%,總閱讀時間5億2,308萬分鐘,成長18%(前年的總閱讀成長量為49%),如果回除推算去年的總閱讀時間約7,979萬分鐘,假設這105萬名用戶有相同的使用頻率,那去年每人的閱讀時間大概只有76分鐘。而我的總閱讀量在全站的排名為762名約0.07%,閱讀時間約為2萬6,500分鐘大約佔總體的0.03%,以762X0.03%大約等於23%。也就是說如果很不專業的只看自己的數據,可以推論大約不到0.1%(約1,000人)的用戶貢獻了1/4的閱讀時間,其實也大概可以解讀活用戶並不多,或是電子書(或閱讀)作為主要娛樂並不普及。

但畢竟閱讀確實非娛樂主流,先別說本有閱讀習慣的人多是喜好紙本書,單就閱讀這件事本身就有很多競爭——在經歷一整天的工作摧殘後,比起看書可能更想追劇、看youtube、滑IG。

raw-image

去年統計用戶的總藏書量747.8萬冊,讀完139.3萬冊書籍,完讀率約18.6%大約等於每5.4本書就會有1本被讀完。而我去年在讀墨的增加書籍為134本讀完63本,完讀率約1/2,但這些包含了漫畫、小說。如果只以一般書籍計算,加上紙本書,去年大約增加95本、讀完31本,完讀率約1/3。自己評估有好好克制了,其實去年閱讀的書籍不是只有去年購入的,還包含很多囤積、排隊的書單。覺得使用電子書對我的閱讀習慣養成有蠻大的幫助,尤其在利用零碎時間上,不需要為厚重的書籍找一個空間擺放,就不需要特別靜下心來翻書,手機從口袋拿出來就可以接續閱讀,忘了前面的內容再往前翻即可。不分時間地點的便利性是這兩年累積閱讀量的主要原因,有時讀著進入心流反而會不小心坐過站。

不過隨著完讀數量增加,也會提高購書欲望,有時想要亂花錢,或因為被介紹吸引就不小心手滑下單。最近為了控制自己的待讀數量不要暴漲,調整了Notion的書籍管理的版面,並增加了「購入日」與「完讀日期」的欄位做對照,希望可以提醒自己還有很多債要還。

取自Readmoo 2022 年度閱讀

取自Readmoo 2022 年度閱讀

raw-image

閱讀類型

在統計前百名的暢銷與閱讀時間排行上,文學小說、商管類書籍穩居一二。其他的名次變動我覺得與閱讀時間和書籍篇幅有很大的關聯,立志、成長類的書籍一般字數在10萬以下,而社會科學動輒20萬字以上,單本平均閱讀時間比較長是合理的,又以內容來說知識量較多的書籍需要時間理解、記憶,閱讀時間也可能比較長。覺得應該再加上「完讀數量」的統計,可能比較能理解讀者的閱讀喜好。

我自己統計去年增加的書中,性別、勞工、種族等佔1/3,都市、政策、經濟等發展史也大約佔1/3,完讀數量以後者佔比較多,這些都算在社會科學領域。從這些類型的統計比較中,可以大概知道自己對什麼比較有興趣,會被什麼吸引,也可以讓自己下次再購買前多想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會閱讀。

取自Readmoo 2022 年度閱讀

取自Readmoo 2022 年度閱讀

取自Readmoo 2022 年度閱讀

取自Readmoo 2022 年度閱讀

另一個讓我覺得有趣的部分是,讀墨針對使用戶的分布進行統計,其中25~44歲的用下總數超過一半,又以女性略多一些。在不同年齡與性別在閱讀上也有一些差異,讓我覺得意外的是女性偏好文學作品及漫畫、輕小說的比例比男性高了許多,而男性閱讀中有高比例的財經、世界格局。有點不確定這份統計是以購買量還是閱讀數計算,但相較女性閱讀的21本書我的藏書數是0,男性閱讀我反而有其中5本,覺得或許以性別區分閱讀偏好並不客觀。

取自Readmoo 2022 年度閱讀

取自Readmoo 2022 年度閱讀

取自Readmoo 2022 年度閱讀

取自Readmoo 2022 年度閱讀

閱讀時間

raw-image

在個人統計中,一週閱讀週間與週末的差異意外的近,而我最常閱讀的時間是中午休息,或許是覺得吃飯配書比看影片容易睡著。在閱讀報告的網站中有另一份統計顯示,不論時間使用電子書閱讀的比例皆在上升,在下班後使用平板或電子書閱讀器閱讀的人數成長速度差不多,但在上班時間高比例上升的則是桌機閱讀。利用中午閱讀的我可能也是其中之一的貢獻者,但後來想想,在「上班時間」使用桌機閱讀的另一個好處,大概是還能被當作是在「翻翻書查資料」!

raw-image
取自Readmoo 2022 年度閱讀 網站版

取自Readmoo 2022 年度閱讀 網站版

活動參與度

最後是讀墨每個月都會推出閱讀馬拉松活動,以不同主題匡列書單讓讀者閱讀並累積時數,同時推出該類書籍的折價活動,但比起降低書籍購買價格的「勸買」機制,「勸讀」是我覺得比較吸引人的部分。我一直覺得閱讀事一件蠻孤單的事情,看劇、聽音樂甚至出遊都可以與他人共享,而閱讀先不說難以與他人同步進行,就連選書都可能有很大的差異,而每個人有感觸的部分都需要經過內化,比較難像戲劇那般被普遍的討論。所以讀墨這種以活絡的閱讀社群經營以及各種活動來鼓勵大家閱讀,同時利用類似等級打怪與收集限量徽章的遊戲方式增加使用者的參與意願,都讓我感受出他們經營的用心。

而相較於一般銷售通路從購買金額累積會員等級或紅利點數,讀墨以電子化平台的優勢掌握更多數據,讀者能從閱讀時數、完讀數量或書籍評論等多元方式升等,也能更精準的讓使用者觸及更多不常閱讀卻可能有興趣的書籍。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結語

結果好像還是變成在推廣讀墨的使用(會不會有廣告的疑慮啊?)。第一次做整年度的閱讀回顧有點累,而且中間一度想要棄坑,果然不能累積到最後才做,應該要跟設計一樣每週有進度,免得最後必須連續熬夜三天⋯⋯不是啦,是覺得應該要縮減篇幅,增加發文頻率才是,不然我寫得很累,看的人也會很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bookarchery-avatar-img
2023/03/17
謝謝你的好書分享,很精彩。有些領域不知道,你介紹的很有意思,會納入購買書單跟閱讀清單裡。
杏蟹小魚-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3/19
謝謝閱讀與喜歡,我也是在整理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讀了很多不同領域的書~
張瑋凌-avatar-img
2023/03/02
目前都看得津津有味 根本導讀字典
杏蟹小魚-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3/03
謝謝喜歡~ 希望大家都能喜歡閱讀~~ 然後發現發布的有點趕,錯誤蠻多的,有再改一些錯字跟補充內容XDD
avatar-img
金大建築全體
154會員
696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金大建築全體的其他內容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原本只有報名兩本,所以沒有請主講人楓雨多留時間給我,結果題綱列一列太多本,也來不及確認設備就上場了,幸好有準備的書都有聊到,只是只有天爺的有講完整,對後面的作者比較不好意思,所以補我寫過心得的超連結在這裡。我分享的內容提要如下。
Thumbnail
原本只有報名兩本,所以沒有請主講人楓雨多留時間給我,結果題綱列一列太多本,也來不及確認設備就上場了,幸好有準備的書都有聊到,只是只有天爺的有講完整,對後面的作者比較不好意思,所以補我寫過心得的超連結在這裡。我分享的內容提要如下。
Thumbnail
這本書前半本非常冗,非常平淡沒有起伏,這位「匿名小說家」遲遲不失蹤;好不容易半本書過去了,才終於失蹤了,故事也如傳聞中的開始精彩起來。幸好看完後並沒有覺得浪費時間,確實很值得一讀。 雖然是個很機車的故事,但劇情設計非常天才,天才到讓人懷疑作者既然這麼有才華,為什麼前半本會寫得這麼拖沓累贅?
Thumbnail
這本書前半本非常冗,非常平淡沒有起伏,這位「匿名小說家」遲遲不失蹤;好不容易半本書過去了,才終於失蹤了,故事也如傳聞中的開始精彩起來。幸好看完後並沒有覺得浪費時間,確實很值得一讀。 雖然是個很機車的故事,但劇情設計非常天才,天才到讓人懷疑作者既然這麼有才華,為什麼前半本會寫得這麼拖沓累贅?
Thumbnail
覺得閱讀事一件蠻孤單的事情,看劇、聽音樂甚至出遊都可以與他人共享,而閱讀先不說難以與他人同步進行,每個人有感觸的部分都需要經過內化,比較難像戲劇那般被普遍的討論。所以讀墨這種以創作活絡的閱讀社群來鼓勵大家閱,同時利用類似等級打怪與收集限量徽章的遊戲方式增加使用者的參與意願都讓我感受出他們經營的用心。
Thumbnail
覺得閱讀事一件蠻孤單的事情,看劇、聽音樂甚至出遊都可以與他人共享,而閱讀先不說難以與他人同步進行,每個人有感觸的部分都需要經過內化,比較難像戲劇那般被普遍的討論。所以讀墨這種以創作活絡的閱讀社群來鼓勵大家閱,同時利用類似等級打怪與收集限量徽章的遊戲方式增加使用者的參與意願都讓我感受出他們經營的用心。
Thumbnail
閱讀本身是非常個人的事。其中,個人的好惡更是主觀,沒有任何對錯。因此,以下要簡介的這本書,我要給予的並不是負評,僅是我的個人想法,供參,也歡迎大家提出不同想法。
Thumbnail
閱讀本身是非常個人的事。其中,個人的好惡更是主觀,沒有任何對錯。因此,以下要簡介的這本書,我要給予的並不是負評,僅是我的個人想法,供參,也歡迎大家提出不同想法。
Thumbnail
友人詢問最近讀什麽書。我通常亂讀,並沒有系統、完整的閱讀規劃。通常是家裏有什麽書就讀什麽,或圖書館借到什麽讀什麽。 隨意閱讀不易建立完整的知識、思想架構,未必是良好的閱讀方式。然而我這個中年書蟲,閒來讀讀幾本書,主要是樂趣。既然今生今世無意立功立言,也就不必計較閱讀方式是否合宜適當了。
Thumbnail
友人詢問最近讀什麽書。我通常亂讀,並沒有系統、完整的閱讀規劃。通常是家裏有什麽書就讀什麽,或圖書館借到什麽讀什麽。 隨意閱讀不易建立完整的知識、思想架構,未必是良好的閱讀方式。然而我這個中年書蟲,閒來讀讀幾本書,主要是樂趣。既然今生今世無意立功立言,也就不必計較閱讀方式是否合宜適當了。
Thumbnail
一本小說,讓讀者劃線連連;不是心靈雞湯,而是哲學思維的好句子。
Thumbnail
一本小說,讓讀者劃線連連;不是心靈雞湯,而是哲學思維的好句子。
Thumbnail
主題閱讀 一月的閱讀主題是脅持事件,所以看了《白兔》和《不能贏的辯護》。 二月的閱讀主題是怪談,所以看了《筷:怪談競演奇物語》和《山羊獰笑的剎那》。 三月的閱讀主題是圖書館,所以看了《千年圖書館》和《午夜圖書館》。 四月的閱讀主題是反烏托幫,所以看了《薩哈公寓》和《1984》。 五月的閱讀主題是改變
Thumbnail
主題閱讀 一月的閱讀主題是脅持事件,所以看了《白兔》和《不能贏的辯護》。 二月的閱讀主題是怪談,所以看了《筷:怪談競演奇物語》和《山羊獰笑的剎那》。 三月的閱讀主題是圖書館,所以看了《千年圖書館》和《午夜圖書館》。 四月的閱讀主題是反烏托幫,所以看了《薩哈公寓》和《1984》。 五月的閱讀主題是改變
Thumbnail
主題閱讀 一月的閱讀主題是脅持事件,所以看了《白兔》和《不能贏的辯護》。 二月的閱讀主題是怪談,所以看了《筷:怪談競演奇物語》和《山羊獰笑的剎那》。 三月的閱讀主題是圖書館,所以看了《千年圖書館》和《午夜圖書館》。 (到底這個主題閱讀可以堅持多久呢?) 小說四本 千年圖書館 作者:北山猛邦 評分:
Thumbnail
主題閱讀 一月的閱讀主題是脅持事件,所以看了《白兔》和《不能贏的辯護》。 二月的閱讀主題是怪談,所以看了《筷:怪談競演奇物語》和《山羊獰笑的剎那》。 三月的閱讀主題是圖書館,所以看了《千年圖書館》和《午夜圖書館》。 (到底這個主題閱讀可以堅持多久呢?) 小說四本 千年圖書館 作者:北山猛邦 評分:
Thumbnail
看著一整年的閱讀記錄,還大致能想起讀那本書的時期發生的事呢。 分類: 事件、議題/國家/哲學、價值觀/情感書寫、個人經歷/ 心靈/小說/寫作/科普、知識/圖文書
Thumbnail
看著一整年的閱讀記錄,還大致能想起讀那本書的時期發生的事呢。 分類: 事件、議題/國家/哲學、價值觀/情感書寫、個人經歷/ 心靈/小說/寫作/科普、知識/圖文書
Thumbnail
看小說對我來說是一種娛樂,但最近很少看小說,以現在隨手一點就可以進入的影音世界的時代,文字的娛樂相形之下似乎遜色不少,直到此書使我改觀。 我在進入到閱讀的情境前,需要先跟作者的文字節奏同步,同步時間的快慢就是一道門檻,而此書第一頁開始,就把我抓進書中迷人的殺手世界,一段段平面化的文字在腦中形成一幕幕
Thumbnail
看小說對我來說是一種娛樂,但最近很少看小說,以現在隨手一點就可以進入的影音世界的時代,文字的娛樂相形之下似乎遜色不少,直到此書使我改觀。 我在進入到閱讀的情境前,需要先跟作者的文字節奏同步,同步時間的快慢就是一道門檻,而此書第一頁開始,就把我抓進書中迷人的殺手世界,一段段平面化的文字在腦中形成一幕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