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在大直高中講網路哲學,看了學生在筆記上的提問,內心震撼無比。
十年前我在台南上課,拿智慧型手機的人不多,而且高中才開始持有。但已足以讓他們趁老師不管,揪人躲在桌子底下打手遊。
那時我意識到,網路本已普及,而手機帶來的影響,更是長期趨勢。無論它帶來的是好是壞,都是應該教的東西。
於是我找了幾本書來看,有一類強調網路讓人變笨,或數位分心症候群。另一類則是說,手機正在破壞人際溝通模式,某些文化似乎正在消失。
我大吃一驚。如同人類進入農耕就忘了游獵,進入城市就忘了農耕,有時回到遠古模式或許更輕鬆自在,但人們無法轉換環境的主要原因,並非是喪失了狩獵或種田技能,而是因為他們根本無法想像,那樣要怎麼生活。
三四年前我去台中上課,學生們都有智慧型手機,多半是從國中開始。在教網路科技時,有人會說,好像真的已經無法脫離手機了。
重點是「好像」。這代表他們還記得沒有手機的日子,還做為一種成長記憶而存在,還記得當初怎麼看書、散步、找朋友玩,只是回不去了。
今天我在台北上課,大部分學生在國小就有手機,所有人都承認,自己具備其中一者:容易分心、難以閱讀長文,或只記搜尋方式而非內容本身。不僅如此,有人直接說無法想像沒有手機的生活,甚至好奇地問:以前沒有手機時會發生哪些事。
這是我從來沒有遇過的情況。「好像」階段已經要過去了,對更年輕的人而言,沒有手機用的日子,已經是放在博物館考古區展示的東西了。有些成長記憶註定越來越少、不復承傳。
我終於見證了這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