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網路會是怎樣的人生 --- 留一段時間給自己

2023/11/1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關於跟自己獨處,對於現代人來說是越來越困難的事了,先別提是不是要培養其他的生活習慣或興趣,光是要能夠放下「科技產品」像是手機、IPad或是任何可以連結網路的用具,就是非常讓人難以做到的部分,哪怕是家人們一同吃飯後,也可能接下來就是變成各自滑各自手機的時刻,難道彼此之間真的沒有事情可以分享或閒聊嗎?也許有、也許還真的是沒有,因為都已經在日常生活裡透過社群媒體交流完畢了,這沒有什麼真正的好不好;但肯定的是絕對不會完全有助於拉近彼此之間的關係。

作者在開頭舉了一個在馬來西亞熱帶森林深處,有一個聚落的故事,故事的小孩後來離開了家裡,前往外面有別於家鄉的世界,然而她離開了看起來很沒有什麼的原生環境,可是越在外面生存就越好像也不太知道,自己到底是看到了更多、還是失去了更多?就現實情況來說,她應該是親眼所見了許多、那些在書裡、在電視裏、或是聽長輩介紹世界萬物的實際狀態,然而或許正是因為來自於一個較為原始的生活環境,其內心養成的情況跟已開發國家有著很大的差別,反而在更多新的經驗衝擊下,卻不見得讓她有著更多的夢想、更多的想像,卻覺得自己好像有著說不出的匱乏。看到這個內容時想到之前在工作時認識一位大哥,有天在網路上看到他分享自己的小孩要上大學了,而他覺得非常高興,然而卻無法感受這是什麼時代的概念跟心情?不要說上大學,就連上有名的研究所都覺得那也還好,而居然現在還會有人覺得家裡小孩上大學了是非常讓人覺得開心的事,甚至在想會不會其實那位大哥還有在門前放鞭炮呢?沒有不敬的意思;但這就是不同世代背景下,人們不同的心理狀態吧?

書本的第一章就先談關於「印刷術」這件事的發明跟由來,作為知識傳播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頭,畢竟在沒有印刷術的產生之前,人們也只能靠著手寫或是口耳相傳的方式來交流及分享,況且如果從前的一場大火,就是直接把前人們手寫的智慧通通燒毀,那麼還會有機會知道以前的名言錦句還是那些發生過的經典故事嗎?不過要說印刷術的盛行也不是發明之後就馬上有著很好的成效,可是網路跟科技產品的發明就不同了,從世界上開始有飛機、開始有手機跟網路之後,發展速度快的嚇人,所謂的嚇人是指可能原本的還很好用,新一代的又被研究出來了,而這樣對於人們來說是好事嗎?是需要的嗎?當科技跟交通變成其實只是一種達到目的的時候,那麼快速完成目的之後,是可以帶來什麼其他的好處嗎?看起來好像很有效率、甚至是更有效率的完成事情,但一切並不盡然。

第二章的部分直接提到了關於「注意力障礙」的部分,剛好最近在網路上也開始出現許多相關的內容,不論是對於小朋友在注意力上的能耐、還是大人們自己也慢慢的無法有長時間的專注度,其實有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來自於科技的進步,也就是說不只是網路造成的副作用;就連看書這件事、印刷術的發明,對於大腦來說都不完全是一件好的事情;但作者並不是要譴責或是完全放棄科技,而是覺得應該要累積更多的「現實經驗」因為如果只是用看的、用聽的、用想像的,那都無法讓身體還有大腦,留下最直接跟深刻的印象,因為它們全部都是假的,真的就是你/妳有直接操作過的,所以像是透過VR、透過螢幕投射,在家裡舒服的看著牆壁或是投影機模擬戶外騎車,但事實上這樣的經驗完全無法刻在身體跟腦海裏,還不如直接到戶外去親自操作跟體驗來的實在。

在這本書裡學到了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關於一心多用這件事,用比較專業一點點的術語叫「多工處理」以為自己有這樣的能力,可以看起來「同時」在處理許多事情時,事實上人類就不是電腦,可以裝好幾個核心,真的同時處理很多事情,只是可以有能力快速切換注意力到不同事情上而已,而能力出眾的人就能做到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然而這個章節想表達的是因為一直切換,導致根本無法好好聚焦在一件事上,而當這樣的模式養成一個習慣之後,要類推到其他狀況上也就會慢慢都變成差不多的樣子,因為大腦已經被教育成無法長時間的去專注在一件事情上,那麼這到底是好是壞呢?來談一個最簡單的狀況吧,就是你/妳能在不調整刺激的情況下,維持做一件事情多久?現在的社會因為充滿了刺激,而在這樣時代長大的孩子,如果過早且過多接收到科技產品的刺激,那麼刺激程度不夠時,自然就無法抓住他/她的專注力,這應該是很容易可以理解的,所以一直有在說、不是排斥科技,而是不該讓科技造成更多的失能甚至退化。

書本的第七章談到了記憶這件事,科技帶來的方便之一就是人們不再需要大量用腦袋去記事情,可是這時候的科技角色變成一個照妖鏡,意思是只要有做存檔備份,那麼事實是怎樣就是怎樣,因為關於記憶這件事是會有很大的可能、在面對不同對象、甚至隨著每一次的訴說而內容的真實性變的不太一樣。然而因為有科技輔助,記憶這件事反而也是帶來不少壞處,因為人們過於仰賴查詢,因此自己不記得不知道也不會怎樣,甚至在跟別人討論過程中還可以趁機查詢,然後藉此展現自己看似博學多聞或是證實自己是對的;但這樣的內容有意思嗎?想要用書中一個段落做收尾,「如果記憶是一件好事,那麼就當做播下一個種子、一個觀念吧。」不該懶得用腦、捨不得用腦,因為大腦還有很多無限可能,所以好好善用它、也將在未來的日子裏,慢慢去感受到之前播種下的美好。

作者分享到自己決定做個實驗,也就是讓自己在一個月內,不要使用網路這件事,如果要大家一個月不要用網路,除非有其必要或是沒有這樣的機會,不然又有多少人可以達到呢?先前看過一個說法是「你/妳自己的事情、發生的點點滴滴,其實有99%都跟別人沒有關係」那麼既然沒有關係又怎麼會引起共鳴跟得到回應呢?或許從這個觀點去思考,是值得開始好好放下手機的時候了。

分享就到這裡囉,如果喜歡內容的話,歡迎留言回饋及分享。最重要的是,有興趣的話就去找書來看囉。

6.6K會員
173內容數
相信運動是好的、相信閱讀是好的、相信開放心態是好的,在這邊會分享關於運動、教育跟心理的相關內容,歡迎一起來聊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