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人生:吳雅蓉的《一個樸素的道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從小就聽過這句話,但過了很久之後,身邊遇到越來越多身障人士,才突然領悟:「如果不是自己毀傷的呢?」只是同樣又從書本讀到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慢慢地我也才瞭解到,生活在傳統華人文化之下,很容易被道德綁架。如果就連一個身形完好的人都過得如此小心翼翼,那麼身障人士需要提起多大的勇氣面對世界?

《一個樸素的道理》是吳雅蓉坐著觀看世界的紀錄,她也許一直以來都是那位在教室角落、靜靜看著班上同學們起鬨的好學生。長大之後遇到颱風天、到異國遊學、甚至只是書本關於殘疾的紀錄,吳雅蓉都用平和的語調說故事。〈老子曰〉裡,她用「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句話細數古籍關於腳部位的說法,以及不同殘疾的稱呼,同時提出疑惑:「若是『足』的本身遭逢了某些困難或麻煩問題時,該如何是好?」(頁108、116)同時援引古今中外關於殘疾的故事,包括春秋魯國的王駘、波赫士、大江健三郎的兒子等。

此外,在〈絮叨〉一文,她從白居易的〈道州民〉說起侏儒在過去常被視為娛樂或禮物,甚至是「怪誕秀」表演的主角。前幾年迪士尼預定推出新版《白雪公主》時,也曾因為小矮人依舊住在洞穴引起爭議,所幸迪士尼事後解釋他們會打破刻板印象,並且跟侏儒症社群討論該如何呈現不同樣貌的侏儒症患者。隨著對障礙者的認識加深,我們也慢慢從稱呼開始學習與他們相處。記得自己還在念國高中的時候,還會聽到handicapped或retarded等說法,不知道什麼時後開始都改成physically or mentally challenged這種更委婉的名字。

只是,我們習慣透過勵志故事激勵自己,而主角通常是身障或居於弱勢的族群,偶爾在現實生活遇到這類族群的時候,也想著應該要當面向他們加油打氣,卻忘記思考這是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吳雅蓉在〈絮叨〉的末尾提到身障者的日常相處模式:「大多數的障礙者只是行著自己的日常,既是日常,那就說些日常會對鄰人朋友說的問候……這樣就可以了。」(頁215)不禁想起,近期臺灣掀起的「行人地獄」風波,是否也有把他們納入討論呢?

世界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容納各種族群,而生命之所以豐富,也是因為有高低起伏。吳雅蓉以光明結束《一個樸素的道理》:「在凝視、穿行之際,在密層纏著限制的現實處境中,會有那麼些動靜,會有那麼些輝光,會有那麼些『發現了』的時刻,仍教人願意如此深信:式的,怎會那麼美。」(頁28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gus Yen的沙龍
50會員
200內容數
看完書之後,找不到人對話,那就跟書說說話吧。
Angus Y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3
隨著考古遺址的挖掘與發現,商朝真正的文化與社會跟學生時代課本的描述有很大的落差:人祭、人殉、迷信。
Thumbnail
2025/03/23
隨著考古遺址的挖掘與發現,商朝真正的文化與社會跟學生時代課本的描述有很大的落差:人祭、人殉、迷信。
Thumbnail
2024/10/03
「如果只能用600字的篇幅描述故鄉,你會從什麼地方下筆?」從記憶、家庭、時事、動植物等著手,吳鈞堯完成《一行波特萊爾》小品集。兩年前出版《臺灣小事》,在全書52篇文章中,他以金門為基底,延伸至臺灣、澎湖等地的「小事」,其實每件小事都是大事,深植我們的腦海裡。
Thumbnail
2024/10/03
「如果只能用600字的篇幅描述故鄉,你會從什麼地方下筆?」從記憶、家庭、時事、動植物等著手,吳鈞堯完成《一行波特萊爾》小品集。兩年前出版《臺灣小事》,在全書52篇文章中,他以金門為基底,延伸至臺灣、澎湖等地的「小事」,其實每件小事都是大事,深植我們的腦海裡。
Thumbnail
2024/10/03
「熱帶氣旋」四個字對於臺灣人來說應該都不陌生,夏季來臨之後便時常能在氣象預報聽到的名詞,最常走的路徑便是從臺灣東部登陸,偶爾有例外——本週的山陀兒。
Thumbnail
2024/10/03
「熱帶氣旋」四個字對於臺灣人來說應該都不陌生,夏季來臨之後便時常能在氣象預報聽到的名詞,最常走的路徑便是從臺灣東部登陸,偶爾有例外——本週的山陀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前情提要 本篇接續 人類的不完美與療癒每一世的創傷(上)│蒼鷺與少年 ‧ 宮崎駿 重點回顧: 新媽媽是父親對亡妻的移情 死亡是另一段新生的開始 -不談論死亡,反而使人害怕 -死亡其實離我們很近 -死亡是存在後的轉化 人類的不完美與療癒每一世的創傷(中)│蒼鷺與少年 ‧ 宮崎駿 重點回顧: 如果
Thumbnail
前情提要 本篇接續 人類的不完美與療癒每一世的創傷(上)│蒼鷺與少年 ‧ 宮崎駿 重點回顧: 新媽媽是父親對亡妻的移情 死亡是另一段新生的開始 -不談論死亡,反而使人害怕 -死亡其實離我們很近 -死亡是存在後的轉化 人類的不完美與療癒每一世的創傷(中)│蒼鷺與少年 ‧ 宮崎駿 重點回顧: 如果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在討論的,就是那些與我們印象中「不一樣」的人們。作者胡川安的父親胡得鏘先生是一名退休老師,機緣之下與朋友投入心智障礙者的關懷工作,特別關注憨兒的生活與境況,希望能夠讓他們回到社會,擁有讓自己生存的能力。而作者胡川安繼承父志,繼續為心智障礙者努力。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在討論的,就是那些與我們印象中「不一樣」的人們。作者胡川安的父親胡得鏘先生是一名退休老師,機緣之下與朋友投入心智障礙者的關懷工作,特別關注憨兒的生活與境況,希望能夠讓他們回到社會,擁有讓自己生存的能力。而作者胡川安繼承父志,繼續為心智障礙者努力。
Thumbnail
人要活很多年才知道感恩的,才知道萬事萬物包括放眼而來的翠色,附耳而至的清風,無一不是豪華的天寵。才知道生命中的每一剎那時間都是向永恆借來的片羽,才相信胸襟中的每一縷柔情都是無限天機,所流瀉的微光。 這一段話是張曉風老師所寫的,在大學時代,每一年新年打開新的行事曆,我都會在扉頁上工工整整地膽下這些字句
Thumbnail
人要活很多年才知道感恩的,才知道萬事萬物包括放眼而來的翠色,附耳而至的清風,無一不是豪華的天寵。才知道生命中的每一剎那時間都是向永恆借來的片羽,才相信胸襟中的每一縷柔情都是無限天機,所流瀉的微光。 這一段話是張曉風老師所寫的,在大學時代,每一年新年打開新的行事曆,我都會在扉頁上工工整整地膽下這些字句
Thumbnail
「希望我們看著鏡子的時候,有一瞬間是喜歡自己的。 只要一瞬間就好,那一個瞬間裡沒有別人。 那一瞬間,也許就能撐起我們長長的,千瘡百孔的人生。」
Thumbnail
「希望我們看著鏡子的時候,有一瞬間是喜歡自己的。 只要一瞬間就好,那一個瞬間裡沒有別人。 那一瞬間,也許就能撐起我們長長的,千瘡百孔的人生。」
Thumbnail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從小就聽過這句話,但過了很久之後,身邊遇到越來越多身障人士,才突然領悟:「如果不是自己毀傷的呢?」只是同樣又從書本讀到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慢慢地我也才瞭解到,生活在傳統華人文化之下,很容易被道德綁架。
Thumbnail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從小就聽過這句話,但過了很久之後,身邊遇到越來越多身障人士,才突然領悟:「如果不是自己毀傷的呢?」只是同樣又從書本讀到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慢慢地我也才瞭解到,生活在傳統華人文化之下,很容易被道德綁架。
Thumbnail
朋友從小一場病,從此落下小兒麻痺,身上要穿重甲防止脊椎變形,出入靠輪椅。 那天他貼了幾段文:殘障者的生活,就是不斷挫敗,跌倒了,爬起來,再跌倒,再爬起來。殘障者的生存價值,就是鼓勵四肢健全的人,「妳的人生,沒有他們悲慘,沒有理由放棄自己」 ,得到社會的認可,想忘掉殘障的印記」
Thumbnail
朋友從小一場病,從此落下小兒麻痺,身上要穿重甲防止脊椎變形,出入靠輪椅。 那天他貼了幾段文:殘障者的生活,就是不斷挫敗,跌倒了,爬起來,再跌倒,再爬起來。殘障者的生存價值,就是鼓勵四肢健全的人,「妳的人生,沒有他們悲慘,沒有理由放棄自己」 ,得到社會的認可,想忘掉殘障的印記」
Thumbnail
孝順,在時代潮流之下,逐漸不被那麼重視、甚至帶有貶義。孝,到底是什麼?是情緒勒索的理由嗎?是一種束縛嗎?為何華人社會如此看重?在現代的意義為何?筆者試用孝經來一同認識,孝的真義。 一、最基本的孝,從愛惜自己身體開始 相比之下,若是父母親先離世,孩子固然會感到哀戚,但他的痛,較不會像父母那樣的持久。
Thumbnail
孝順,在時代潮流之下,逐漸不被那麼重視、甚至帶有貶義。孝,到底是什麼?是情緒勒索的理由嗎?是一種束縛嗎?為何華人社會如此看重?在現代的意義為何?筆者試用孝經來一同認識,孝的真義。 一、最基本的孝,從愛惜自己身體開始 相比之下,若是父母親先離世,孩子固然會感到哀戚,但他的痛,較不會像父母那樣的持久。
Thumbnail
人生路上不乏殘酷與絕望,卻也處處蘊藏著微小的希望與溫情,然而,我們永遠不知道等在下一刻的是巴掌還是甜糖。
Thumbnail
人生路上不乏殘酷與絕望,卻也處處蘊藏著微小的希望與溫情,然而,我們永遠不知道等在下一刻的是巴掌還是甜糖。
Thumbnail
上回提及察覺及認知個人軟弱的第一步,從有意識地探索及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開始。 成長路上,看見自己的軟弱、經歷自己的軟弱、感受自己的軟弱,免不了痛楚。 這次讓我們探討「痛楚」的意義,「痛楚」對我們的溫柔。 === 記得一位生命教育的前輩說過,沒有人會喜歡「受傷」和「痛楚」, 然而「痛楚」的存在,其實
Thumbnail
上回提及察覺及認知個人軟弱的第一步,從有意識地探索及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開始。 成長路上,看見自己的軟弱、經歷自己的軟弱、感受自己的軟弱,免不了痛楚。 這次讓我們探討「痛楚」的意義,「痛楚」對我們的溫柔。 === 記得一位生命教育的前輩說過,沒有人會喜歡「受傷」和「痛楚」, 然而「痛楚」的存在,其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