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該問的不是ChatGPT「會不會」取代某個工作,而是會取代「幾成」!★

2023/03/0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附圖皆截圖自ChatGPT)
過去18天,我在方格子發表了22篇與ChatGPT有關的文章,至今超過2000個瀏覽數。在加入方格子的兩年多來,這樣的瀏覽數我平均得花半年、將近100篇文章才能達成,在此深深感謝大家的關注、支持、指教!
前幾天我和當年碩士班時的指導教授,臺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的邱泓文老師討論ChatGPT,老師給了我兩句發人深省的話。

「我們(資工人)把它當成工具,你把他當成人(來運用)。」

我想,這也正是我為什麼能夠屢屢出人意外,嘗試讓ChatGPT做到一般人沒有想過的事,包括天外飛來一筆讓他幫我「觀落陰」,我想這應該是全世界第一次。
之所以花時間做這些,除了是想要測試、示範,讓更多人知道ChatGPT能做的遠遠超乎大家想像,更重要的原因是老師的第二句話。

「我們一方面希望AI能有同理心、越來越像人,一方面卻又很怕他太像人。」

我想,資工人的努力方向是「盡可能提昇AI的功能」(讓他越來越接近人),而我身為退休精神科醫師,扮演的角色應該是「煞車」,努力研究、評估當他越來越像人之際,所可能造成的心理健康影響(尤其是負面的),讓資工人知道、也讓民眾知道(如同以下兩張截圖)。

當然,一定有很多人會說:ChatGPT根本不好聊,誰會和他聊天或愛上他(就是我!)?誰會像你一樣把他當成「人」來運用?
就算先不談大部分人還不懂得如何下指令讓他「懂得聊」,可以合理推論的是,雖然目前只有「極少數」人會願意將ChatGPT「當成一個人互動」、或者「用一個人所能做到的事來考慮如何運用他」,但是隨著AI進化,一定會有「越來越多人」這麼做,並且受到影響。
我們當然可以等到負面衝擊已經發生的時候再來做研究、想辦法,但也能現在就做一些事情。這正是我的初衷。當然,實在很好玩、很有成就感、還能提高收入養家也是不可否認的。
以下進入正題。
之前幾篇測試文章,我所使用的標題都偏向ChatGPT「會不會」取代某個工作,這也是目前大多數人所想到與進行討論時的切入點。然而,這個問法其實非常不精確,更是沒有建設性的問法。

精確的、有幫助的問法應該是:ChatGPT會取代「幾成」(每一個職業)?

比較容易理解的實例是:你是一家公司的老闆,手下有十名(從事以下我所列出的職業的)員工,如果善於運用ChatGPT,你能裁掉幾個(讓公司省下成本),還能維持原本的工作成效?
至於對員工來說,你應該了解、評估的則是,目前你所從事的工作,有「幾成」從業者會被ChatGPT取代。接著,你應該思考不會被取代的那幾成,究竟是因為擁有哪些特質或專長(絕對不是只要薪水低、會使用ChatGPT就夠了),並且努力讓自己具備,否則寧可趕緊轉職。
以下就是我在對ChatGPT經過大量(各種或正經、或打渾、或學術、或亂搞的)測試後,基於它所能做到的、所具備的能力,針對幾個職業一一進行說明。
當然,這不可能是精確的數字,因為ChatGPT每天都在持續進化中,況且使用者會不會、能不能讓它發揮全部功力也不一定,所以只是一個參考數字。
  • 碼農(只會寫程式、沒有軟體開發能力的資工人):九成以上會被取代。這應該已經差不多是共識了,所以就不多說了。
  • 記者:五成,因為還是要有出去跑新聞的人。不過如果只是把中央社、其他同業的新聞拿來重新編寫、修飾、刊出,則應該會有八、九成被取代。只要提供幾個新聞重點,ChatGPT十秒內就能寫出一篇新聞報導,還可以依照你的要求修改,你只要修改幾個不通順的用詞就能發新聞了。請看以下截圖。
  • 職涯諮詢師、人生教練:三~四成。因為個案前往求助的目的主要是釐清問題、協助決定這類偏向「理性」的內容。只要具備足夠的問題釐清、個人特質評估、基本心理學常識、了解各行各業的特性等能力,就能夠發揮一定程度的效果。而這些,ChatGPT一個都不缺,而且甚至「資訊量」比人類還要高出好幾的等級。請看以下連結。
  • 心理諮詢師:一~二成。這是個不太精確的名詞,我所指的並不是台灣醫療法規中的「心理諮詢師」這個類別,而是服務內容主要集中於提供基本的心理支持,讓個案表達、宣洩情緒,而沒有運用較深入的心理治療技巧的諮詢師。以上這些「能力」,ChatGPT已經可以做很大部份,而且表現還不錯。
  • 社工師:一成以下。相較於心理諮詢師大多只需要提供短期、幾次的支持性會談,社工師需要和個案與家屬建立關係,而且很多時候是長期的需求,必須進行「連續性」、「全盤性」的考慮,這是ChatGPT目前的最大弱點。
  • 臨床心理師:小於1%。ChatGPT目前還很難模擬、表現出較深入的心理治療技巧。而且要選擇運用哪種技巧,很多時候得依靠面對個案時臨場觀察,很難只憑「文字」進行分析。當然,如果日後ChatGPT能結合面部表情、身體姿態分析,屆時這個職業會被取代的比例也將隨之提高。
  • 精神科醫師:小於0.1%。換句話說,就是「並不是零」,有少數精神科醫師會因為ChatGPT的出現而被「淘汰」。這部份比較複雜,簡單來說就是只會用診斷量表問症狀、只會開藥、不懂得或不願意和個案談話的醫師。
綜上所述,大家應該可以發現,會被取代的比例高低,最重要的關鍵因素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越需要互動、建立人與人的關係的職業,就越不容易被取代。
或者換個比較容易理解的說法:越是只需要靠「理性」就能處理的工作,被取代的比例就越高,工作內容有越高比例牽涉到「感性」的,被取代的比例就越低。
希望本文能提供各位一些腦力激盪的機會,好好思考AI(不會只有ChatGPT)的功能逐步進化以後,對人類社會可能帶來的影響,以及我們該如何面對、應對這樣的劇烈變化。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351 字、6 則留言,僅發佈於賴仕涵的思考王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207會員
854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