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唐詩|簡論《賦得古草原送別》的意涵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首《賦得古草原送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772-846)早年作品。白居易,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今陝西渭南縣人。生於唐.代宗大曆7年,卒於唐.武宗會昌6年。「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歷史上把它歸之為中唐重要的寫實詩人。其詩風平易近人,以反映民生疾苦的「諷喻詩」聞名後世。《長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詩史流傳不朽的叙事詩。在中唐詩壇與元稹齊名,並稱「元白」。

歷代詩評家對於《賦得古草原送別》都很推崇,如果真的作於16歲,應該是白居易流傳最早的一首詩。

據唐.張固的雜史小説《幽閒鼓吹》之記錄:「白尚書應舉 ,初至京,以詩謁顧著作况。顧睹姓名,熟識白公,曰:‘’ 米價方貴,居亦不易”,乃披卷首篇(即此詩),即嗟賞曰:“道得個語,居即易矣!”因為之延譽,聲名大振。」

根據我的老師台灣大學羅聯添教授考證,白居易是唐.德宗15年(799年)28歲時才赴長安城應考。而顧况擔任著作郎的時間甚早, 唐.德宗貞元5年(789年)已經離職貶官,所以他們倆是碰不到一起的。顯然張固的記錄,有些穿鑿附會。不過,這個故事仍然可以旁證:《賦得古草原送別》是白居易是一首深受時人歡迎的名篇。

詩題「賦得」表示:題目經過他人限定,甚至有可能衹是自己應考的練習。「古草原送別」是全詩要吟詠的主題。首句「離離」是草長得很長的樣子。「萋萋」則是茂盛之狀。「遠芳」、「晴翠」都是草的借稱。

全詩上半四句大致在叙述:古草原上繁茂青翠的野草,年年都會枯萎/繁茂,循環反覆。事實上野火無法燒光燒盡所有的草,因為春風一吹,它們又馬上恢復生命。

下半四句描寫草花的香氣瀰漫滿古道,艷陽下翠綠的草連接著荒落的舊城。當再次來到古草原,遍地茂盛的草,似乎也滿溢著離情。

這樣的一首五言律詩可謂寫得平易暢達,情景鮮明,假如真是白居易16歲的作品,那麼,就未必有什麼深刻的喻意。清.俞陛雲《詩境淺説》認為此詩「喻小人去之不盡」,就有些過度詮釋。這首詩既然是「賦得體」,有可能是白居易按題目作詩的一個測試,身為現代讀者,衹能説這首詩的表現技巧很到位,值得讚賞,也就不必作過度解讀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7K會員
1.3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4/05
「邊讓今朝憶蔡邕,無心裁曲臥春風。舍南有竹堪書字,老去溪頭作釣翁。」(唐.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九) 李賀這首短詩猶如一枚時光膠囊,將「歷史記憶」、「當下體驗」及「未來想像」壓縮在短短28個字之中。從表面的文字來看,詩人似在表達一種隱逸情懷,但細讀之下,我們會發現:其中蘊含著更為複雜的時光辯證。
Thumbnail
2025/04/05
「邊讓今朝憶蔡邕,無心裁曲臥春風。舍南有竹堪書字,老去溪頭作釣翁。」(唐.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九) 李賀這首短詩猶如一枚時光膠囊,將「歷史記憶」、「當下體驗」及「未來想像」壓縮在短短28個字之中。從表面的文字來看,詩人似在表達一種隱逸情懷,但細讀之下,我們會發現:其中蘊含著更為複雜的時光辯證。
Thumbnail
2025/02/22
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夏,杜甫來到成都,已經兩年多。承成都尹嚴武的資助,生活逐漸穩定。和村野父老往來,承鄰里村民見贈一籠櫻桃,杜甫非常開心,作了《野人送朱櫻》一首抒發他的欣喜及飄泊西南的複雜感受,此為杜甫七律的精品。
Thumbnail
2025/02/22
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夏,杜甫來到成都,已經兩年多。承成都尹嚴武的資助,生活逐漸穩定。和村野父老往來,承鄰里村民見贈一籠櫻桃,杜甫非常開心,作了《野人送朱櫻》一首抒發他的欣喜及飄泊西南的複雜感受,此為杜甫七律的精品。
Thumbnail
2025/02/11
最近因討論台灣中華郵政《麗人行》郵票,溯源至台北故宮博物院宋代畫家李公麟的《畫麗人行卷》,進而追本至詩聖杜甫的新樂府詩《麗人行》,這樣的巧合,無疑是經典的奇妙聚會。
Thumbnail
2025/02/11
最近因討論台灣中華郵政《麗人行》郵票,溯源至台北故宮博物院宋代畫家李公麟的《畫麗人行卷》,進而追本至詩聖杜甫的新樂府詩《麗人行》,這樣的巧合,無疑是經典的奇妙聚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首《賦得古草原送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772-846)早年作品。白居易,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今陝西渭南縣人。生於唐.代宗大曆7年,卒於唐.武宗會昌6年。「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歷史上把它歸之為中唐重
Thumbnail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首《賦得古草原送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772-846)早年作品。白居易,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今陝西渭南縣人。生於唐.代宗大曆7年,卒於唐.武宗會昌6年。「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歷史上把它歸之為中唐重
Thumbnail
白居易的《 賦得古原草送別 》,最有名的是下一句,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那年詩人一十六歲(貞元三年 公元787),進京求取功名。考前照例要以詩文交際權貴,他去謁見當時的  顧況  ,顧況看了他的名帖,半帶輕蔑的語氣調侃他的名字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然後施施然打開詩卷,第一首就是這首
Thumbnail
白居易的《 賦得古原草送別 》,最有名的是下一句,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那年詩人一十六歲(貞元三年 公元787),進京求取功名。考前照例要以詩文交際權貴,他去謁見當時的  顧況  ,顧況看了他的名帖,半帶輕蔑的語氣調侃他的名字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然後施施然打開詩卷,第一首就是這首
Thumbnail
白居易,主張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須取材於現實事件,反映時代的狀況,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在詩界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他看到當時社會的婚嫁有「嫌貧愛富」的現象,於是為這些遲遲未能婚嫁的貧女,發出不平之鳴,白居易所以能成為偉大的詩人,正是這種為民喉舌的憫人胸懷,千年之下,吾人寧無心有
Thumbnail
白居易,主張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須取材於現實事件,反映時代的狀況,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在詩界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他看到當時社會的婚嫁有「嫌貧愛富」的現象,於是為這些遲遲未能婚嫁的貧女,發出不平之鳴,白居易所以能成為偉大的詩人,正是這種為民喉舌的憫人胸懷,千年之下,吾人寧無心有
Thumbnail
 肆、唐宋竹枝詞之人文風情   唐宋文人或因漫遊,來到異地;或因為官,羈旅他鄉;或因政爭,而謫居貶所。時間不論長短,初至異鄉,不免心情惶懼。直到生活底定,開始深入當地社會,融入在地生活,並以詩文記錄異鄉風情。  初期的竹枝詞作者,在記錄異鄉風土與羈旅情懷時,大半以「外來者」自居;面對全新環境,迥異往
Thumbnail
 肆、唐宋竹枝詞之人文風情   唐宋文人或因漫遊,來到異地;或因為官,羈旅他鄉;或因政爭,而謫居貶所。時間不論長短,初至異鄉,不免心情惶懼。直到生活底定,開始深入當地社會,融入在地生活,並以詩文記錄異鄉風情。  初期的竹枝詞作者,在記錄異鄉風土與羈旅情懷時,大半以「外來者」自居;面對全新環境,迥異往
Thumbnail
 清人汪辟疆曾說:「有唐一代,能自闢宇宙者,唯李、杜、昌黎、玉谿。」當然是就詩人風格表現之獨特、語言藝術之創造性而言。李白的作品在中國詩壇的確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雄放氣象;其胸襟之豁達,想像之豐富、情感之熾烈、超越詩律的雄才,都在中國文學史上十分稀罕。  轉載自GOOGLE圖片  李白以古詩見長,尤工於
Thumbnail
 清人汪辟疆曾說:「有唐一代,能自闢宇宙者,唯李、杜、昌黎、玉谿。」當然是就詩人風格表現之獨特、語言藝術之創造性而言。李白的作品在中國詩壇的確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雄放氣象;其胸襟之豁達,想像之豐富、情感之熾烈、超越詩律的雄才,都在中國文學史上十分稀罕。  轉載自GOOGLE圖片  李白以古詩見長,尤工於
Thumbnail
    文學是訴諸情感的藝術,文字是它的傳媒,生活是它的素材,美感是它的本質,表現是它的目的。它傳達的是詩人文學家面對生活的種種感受,以及從生活經驗中體察到的思想意蘊。 透過文學作品的欣賞,我們不但分享了詩人文學家的心靈財富,也拓展了我們有限的生活領域。透過詩歌作品,我們有機會經歷其他人的生活經驗,
Thumbnail
    文學是訴諸情感的藝術,文字是它的傳媒,生活是它的素材,美感是它的本質,表現是它的目的。它傳達的是詩人文學家面對生活的種種感受,以及從生活經驗中體察到的思想意蘊。 透過文學作品的欣賞,我們不但分享了詩人文學家的心靈財富,也拓展了我們有限的生活領域。透過詩歌作品,我們有機會經歷其他人的生活經驗,
Thumbnail
《秋風辭》劉徹 上行幸河東,祠后土,顧視帝京欣然,中流與群臣飲燕,上歡甚,乃自作《秋風辭》曰: 秋風起兮白雲飛hui,草木黃落兮雁南歸kui。 蘭有秀兮菊有芳hong,懷佳人兮不能忘bong5。 泛樓船兮濟汾河ho5,橫中流兮揚素波pho。 簫鼓鳴兮發棹歌ko,歡樂極兮哀情多to
Thumbnail
《秋風辭》劉徹 上行幸河東,祠后土,顧視帝京欣然,中流與群臣飲燕,上歡甚,乃自作《秋風辭》曰: 秋風起兮白雲飛hui,草木黃落兮雁南歸kui。 蘭有秀兮菊有芳hong,懷佳人兮不能忘bong5。 泛樓船兮濟汾河ho5,橫中流兮揚素波pho。 簫鼓鳴兮發棹歌ko,歡樂極兮哀情多to
Thumbnail
「把一個國家的美變成世界的美,這不是我個人的理想,應該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許淵沖 當你感到苦悶,就讀詩吧!
Thumbnail
「把一個國家的美變成世界的美,這不是我個人的理想,應該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許淵沖 當你感到苦悶,就讀詩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