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真的認同亞裔了嗎?從首位華人影后楊紫瓊談起

2023/03/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生活在歐美多年的「亞裔第一人」

  奧斯卡獎揭曉,楊紫瓊憑藉《媽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榮獲最佳女主角獎,是首位華裔獲此殊榮的女演員。
  作為「亞裔第一人」,楊紫瓊出身馬來西亞華裔富豪之家。不愁吃穿的她,15歲就前往英國主修芭蕾,並獲得英國皇家舞蹈學院的學士。此外,她曾獲馬來西亞小姐、澳洲墨爾本「Moomba小姐」,並於此後進入演藝圈,開啟從影之路。
  奧斯卡前夕,楊紫瓊因在社群媒體上轉載了Vogue的文章而被認為違反奧斯卡獎賽規,於遭到指控後,她也迅速刪除文章。該文標題為: 《過去20多年一直由白人女性封后,2023年可會改變?》(It’s Been Over Two Decades Since We’ve Had a Non-White Best Actress Winner. Will That Change in 2023?)。
  答案揭曉,2023年,華裔女性封后了。作為首位亞洲奧斯卡影后,楊紫瓊無疑立下了里程碑。然而,奧斯卡真的認同了華裔或華人文化了嗎?
第95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楊紫瓊。(圖/路透社)

「奧斯卡太白」(#OscarSoWhite)帶來的改變

  2016 年,針對奧斯卡長期被白人壟斷的「#OscarSoWhite」活動在非白人族裔間瘋傳,不少白人也政治正確地表態支持,最終奧斯卡官方不得不妥協並聲明於2020年前將提升「女性/少數族裔保障名額」。
  洛杉磯時報(2012)曾披露奧斯卡始終不肯對外公布的評委名單,並指出:5000 多名的投票會員中,高達94%是白人、77%為男性,非裔和拉丁裔分別佔 2%,甚至更少。
  到了2018年,即「#OscarSoWhite」後的兩年,同時也是「#MeToo」反性侵運動後的隔年,評委名單中的女性大幅提升至 49%,少數族裔更一躍至近40%。
  從數據看來,奧斯卡確實做出了改變,但這樣的「保障」是否真能帶來實質的不同?
我在Womany的相關文章

大美國主義下的「多元」,是否仍是政治正確的角力結果?

  以楊紫瓊本人為例,她出身豪門,多年旅居非華裔為主的海外,如今以法國巴黎為定居地。她的努力自然無庸置疑,但若不是出身如此高社經地位的「階級」(hierarchy),亞裔要想進入好萊塢本就是難如登天;此外,楊紫瓊固然是血緣純正的亞裔,但她所受的文化薰陶和教育卻多半是來自於歐美。
  「亞裔封后」一詞如此耀眼,看似奧斯卡終於接納了多元,但獲頒此獎項者多年來卻始終耕耘於好萊塢,這種「多元」的內涵無疑是值得深究的。
  對照多年前,楊紫瓊主演的《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並使李安一躍成為華人之光。先不討論李安大學畢業、服完兵役後即前往美國攻讀藝術的過往—畢竟國內環境對於電影導演從來不是太友善,出國深造也無可厚非。
  但當時票房、獲獎兩風光的《臥虎藏龍》卻被臺、港澳、中的許多資深電影人士批評為過於迎合奧斯卡口味,喪失了華人武俠精神,舉凡輕功、對白、武打等重要的武俠片精髓元素,《臥虎藏龍》一片都不能算是承襲了傳統的經典,反倒更像是在滿足白人對東方神秘Kung Fu的想像。
  當這樣的影片、導演和演員獲得奧斯卡青睞時,喜愛觀影者勢必要再次面臨兩個重要的問題:
  1. 奧斯卡真的接納了「多元」嗎?還是如2014年的《自由之心》般,評委只是基於「政治正確」不得不投票表態?
  2. 當「政治正確」凌駕於電影的「藝術價值」或「多元真意」時,對從影者真的公平嗎?觀眾又能真的因此看見「好作品」嗎?
不是貓—電玩與生活教我的事
不是貓—電玩與生活教我的事
資深電動玩家/政大法律/社會科學專業碩士/女人迷讀者投稿作者。熱帶電玩、漫畫、美食、旅遊、閱讀與小寐。關心社會議題,但不敢自稱覺青。默默地把行善做成了工作,卻總不小心把感情經營成了行善。最討厭把主流價值觀塞進別人腦袋,也拒絕被其淤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