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水映出的/你的身姿呀倩影/
原封不動地/成了夏日的燈芯
這是前來觀展者在留言本抄下的服部真里子的短歌,說是劉倩帆的畫讓他聯想到的作品。意譯於此,未考慮音韻。
水體,燃燒,氤氳,慾望的暗潮,逐漸拉遠暈散開來的風景,美和詛咒的密不可分,愛與消亡的同義性──確實是《海邊的森林》的主要成份。即使完成它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完成,即使作者對它仍有不滿之處,我們還是相信它是豐富現階段台灣漫畫語彙的佳作,異文化、矛盾思考交配出的新種。
這篇訪談大致回顧了劉倩帆截至目前的創作生涯,也稍加探索了作品中的謎團。覺得「愛是塑膠」這個譬喻稍嫌跳躍但又有某種魔性的讀者,請讓作者心聲徹底撬開你的浪漫竅門。
訪談◎Mangasick
整理撰稿◎黃尖
(抵達約好的會面地點後,電視剛好播起《E. T. 》。我們稍微讚嘆了一下那時的電影美術,以及視覺上的陰暗調性。主角騎著腳踏車飛過天際的名場面結束後,訪談開始。)
從冷門的語言出發
──照例還是想聊聊你求學到創作者身份確立為止的經歷。你大學是念設計的?
對,不過五專是念法文系。那時家人滿鼓勵我去讀文藻,我自己也是喜歡上英文課的小孩,不過選系的時候有點反骨,不想挑大家都喜歡的語言(笑),就挑了一個感覺比較冷門的系。
後來要再升學的時候並不想繼續念語言,因為覺得競爭太激烈了,而且出路好像只有那幾個,我都不太感興趣。其實畫畫一直是我另外一個愛好,所以當時起了想要讀相關科系的念頭,不過對純美術還是有遲疑,就挑了商業設計,想說有沾上邊,而且不會餓肚子。
──所以說,在這個階段,私底下都一直有畫圖囉?
對,曾經是一個會在國文課本畫滿塗鴉、在聯絡簿上畫圖跟老師畫圖的小孩。那時候不太看漫畫,但會看動畫,仿畫很多《美少女戰士》、《夢幻遊戲》之類的。
──從現在的風格是看不太出來的(笑)。總之一開始走的路跟大家都一樣。
也曾經試圖拿筆記本畫少女漫畫,畫個一、兩篇就沒了……那時並沒有受過什麼美術教育,待過課後美術教室,但那種是沒有升學取向、畫技傳授的,只是讓小朋友在那邊開心地畫圖。
──這是很多同世代人的共同經歷~不過你日後的風格並不是在日系的延長線上。
小時候也很喜歡看卡通頻道(Cartoon Network),《飛天小女警》、《膽小狗英雄》、《雞與牛》我都很愛。你們看過《雞與牛》嗎?很好看!
──(B)我小時候沒什麼在看電視。(尖)看過但好像醜到看不下去(笑),我很愛《膽小狗英雄》。
小時候會覺得那真的是給小孩看的嗎?(笑)另一方面,我也一直都滿受繪本影響的。小時候喜歡幾米,五專時代會在別人的部落格讀到歐美插畫家、繪本作家的介紹,還因為法文系作業去查了桑貝的資料,拿他和幾米做比較分析;自己也選修繪本課。那陣子就漸漸脫離日系元素的影響了。興趣停留在繪本和插畫,但還沒有浮現畫漫畫的念頭。
──後來去讀平面設計。
念得……不是很好(笑)。設計沒有很強,主要都在玩樂,呵呵。
──(笑)
後來畢業後到設計公司上班……
──你有先去上班,不是馬上去留學?
不是馬上去。上班上了一年左右,設計能力是在那裡才真正養成的。然後就去了法國。那時心想,我都千里迢迢跑到法國了,不想再妥協,因此讀了藝術學校。那裡走的是非常當代藝術的路線,創作者可以用任何媒材表達概念,所以我畫圖、也做手繪動畫、也做錄像、也做行為藝術。
其實
畢製的概念跟森林就有很大的關係,等等聊到《海邊的森林》時可以再談。
拐入漫畫小徑
──那你是什麼時候又動了畫漫畫的念頭?
真的算近年的事耶。剛去留學時期的作品,某些單幅獨立卻彼此有關聯,其實已經有漫畫的端倪。
不過正式開始畫應該是在留學的尾聲。那時想要報考安古蘭歐洲高等圖像學院讀碩士,不過我對漫畫仍然只是一知半解的程度,只是因為我綜觀法國所有學校,發現那裡聚集的圖像風格等等的都比較契合我想走的方向。應考結果是備取,沒想到當時高等圖像學院剛好和普瓦捷大學推出漫畫碩士學位,他們問我要不要去普瓦捷那邊,我就去了。不過念了半年就休學。
──為何!?
留學幾年之後會陷入低潮,容易覺得自己是在浪費時間,也會被強烈的孤獨感壓倒。我自問是真的想做研究,還是為了拿學位而拿,想通之後就回台灣了。
不過那時期還是有些收獲和趣事。比方說普瓦捷的課程比較偏向動畫,因此我在那時學會了製作小動畫的方法;然後和安古蘭的Johanna Schipper教授會面時發現,啊,我小時候看過她的書,而且甚至不是在書店,是在大賣場裡。她就是大辣出版的《出生在她方》的作者。只是我不好意思跟她說,我讀她書的時候太小了,只覺得很無聊(笑)。
漫畫的話,在這段期間也剛好看到很多刺激自己的作品。去柏林旅遊的時候,進藝術書店翻到很多小誌,像是《kuš!》等等的,對這個形式很著迷。然後應該也是差不多在這時期,A Ray 帶我去Mangasick。
──所以你第一次來店裡的時候,其實還沒結束學業。
對,大概是放假回來一下的空檔去的。他一直跟我說他發現一間超級酷的書店。在國外消沉的時候還滿常和他聊天的,也會跟他分享比方說我在德國發現的那些漫畫作者,聊著聊著,自己也起了想要畫畫看的念頭。正式完成、發表出來的第一篇就是
〈胖女人〉(收錄於《愛是塑膠》(2023))。
在那之前本來想跟朋友一起開tumblr,但因為兩個人都有拖延症最後沒公開(笑)。為了那個tumblr,我也畫了類似漫畫形式的作品。只有八頁,有點黑歷史~
八頁短漫,大意是有人踢了一把土到河中,魚爭食,形成古怪的形狀,然後被撈上岸放進美術館展示
--請之後再傳圖給我們!說到〈胖女人〉,你在《愛是塑膠》(2023)後記寫說老B當初鼓勵你把漫畫印成小誌,我們看到都沒印象耶。
《愛是塑膠》(2023)選錄了劉倩帆以往獨立出版的數本zine之內容
你們忘記了?!那時候應該是我在社群網站上發表了〈胖女人〉,你們就寫信來問我會不會想印成書。我確實有這個計畫,所以很開心,還說會希望在Mangasick賣。
──喔,原來是這樣!畢竟那時候台灣獨立出版的原創作品實在滿少的,自費都還是以二創或風格非常貼近主流日漫的作品為主,所以在網路上看到風格比較不一樣的好作品,都還會去關切一下(笑)。
鉛筆:脆弱與樸拙
──你從畫漫畫的最初期就是使用鉛筆作為媒材了。與〈胖女人〉同時期的〈ANOTHER ROOM〉有一些顏色,但鉛筆線條還是很突出。為何如此喜歡鉛筆?
收到訪綱之後,我認真地回想了一下是什麼時候開始用鉛筆的。學設計時期的圖是用代針筆畫的,還不是鉛筆。
這麼說來,源頭可能是在法國念大學時修的素描(drawing)課吧。老師讓我們看了一系列藝術家的素描,其中一個(姓名已經不可考了)的鉛筆筆觸非常深,在我心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才開始想要去追求類似的筆觸。還有一位當代藝術家叫 William Kentridge,是用鉛筆或是炭筆畫動畫,做法是畫在一張紙上,然後反覆拍攝、修改、拍攝、修改。
後來我也發現自己很容易受鉛筆作品吸引。比方說大衛‧霍克尼,我是先注意到他的素描或速寫,才發現他的架上繪畫。
──更進一步問,覺得鉛筆的什麼部份吸引你呢?
我初期還會把圖畫在破碎的、很皺或是很薄的紙上,感覺我是喜歡鉛筆所能營造出的「脆弱感」吧。然後,一開始我雖然是受到很深的筆觸吸引,但現在越來越喜歡淡淡的質感。
──我們認為你跟其他用鉛筆畫漫畫的作者還有一點不同。滿多人都會把寫生式的正確光影和比例帶進畫面中,但你不太會。
感覺是我沒有受過正統訓練的關係,不知道如何正確地畫(笑)。
──可說是一種素人感吧!所以你目前用鉛筆畫畫的方式算是自學而來的囉?
我自己作為讀者其實也喜歡那種帶有素人感的作品,不太正確的型態描繪。反而看到技法高超,簡直像黑白照片那種作品,未必會被打到。目前的畫法確實都是自己摸索的,但並不會感到自豪(笑)。有時候畫不出想要表現的畫面,或成果無法讓自己滿意時,就會想說要是好好學基本功就不會卡住了。
──卡住的時候你會……
繼續自學(笑)。不斷嘗試,試到覺得可以為止。
──大概都是因為什麼卡關?
描繪對象的特定角度有時會畫不出來,就得自己擺自己拍,不斷調整。可能受過紮實訓練的人會知道如何直接畫出好的陰影、透視吧。
──不過我們覺得「不正確」是你作品的魅力之一。
我自己也有意識想要保留一點點不正確、不完美。畢竟我自己也是喜歡看這樣的作品。
──可以舉幾個喜歡的鉛筆畫家嗎?
Aisha Franz、Josephin Ritschel。還有Aidan Koch,我有陣子覺得自己畫圖方式好像會不自覺受她影響,會有意識地拉回來。
海邊的森林迷途記
畫了兩年……這個短篇集有拿文化部補助,申請時寫了創作計畫,因此有一個最初的雛形──那時候就已決定要以「海」和「森林」為主要元素,而且想把所有短篇都串連起來。不過那些大綱和現在的成品完全不一樣!
最先完成的應該是〈滿月〉,然後
〈野狗〉的完成時間也差不多,因為我有時候畫到一半卡住會先擱著,去畫別的作品(笑)。〈野狗〉算是滿順的,就趕快把它畫完,趁我還不想棄稿,呵呵呵。
〈迷路〉原本設想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我想畫森林中有個廢棄的電影佈景,但情節發展不下去……就把視覺元素保留下來,編成另一個故事了。
前面提到,我在法國時的畢製也是以「森林」為主題,概念是說,我想去森林裡面蓋一間小屋,想要與世隔絕。那個空間好像成為一個逃避的象徵。
──世外桃源。
對對對。但是呢,只要思考森林裡有什麼東西,就會體認到自己並沒有辦法在裡面生存。這整個概念,我想用《海邊的森林》加以延續,用漫畫去表現遁逃。
──不過和〈迷路〉成對的〈無所事事〉似乎就不是「渴望逃避」的體現。
跟我比較熟的人讀了就會看得出,〈無所事事〉那兩個女生是我心中幼稚性格的具現,不願意長大的欠揍屁孩(笑)。其實每個角色當然都是一部份的我,我只能調度自己的經驗去設想每個角色在各種處境中如何反應。
──雖然說每個角色都是一部份的你,不過就敘事內容而言,你的漫畫自傳性是很低的。
其實很多創作者一開始畫漫畫都會有很自溺的表現,這很明顯。我自己一開始也不例外,不過我會有意識地告訴自己,這不是讀者想要看的。畢竟我自己也不太會去看這類作品。
無可避免地,創作就是在闡述自己,所以應該可以換個方式去做,而不只是直白地談論自己的事。
單純是覺得那一個週末的經歷非常有趣,值得記錄下來,就畫了那篇。暴露出可以暴露的部份(笑)。
至於畫〈無所事事〉、召喚自己幼稚的一面出來,主要是不希望整本書的調性從頭沉到尾,所以安排了可以轉換氣氛的篇章。不過我畫的作品好像不是太安靜自溺,就是有點……白目吧(笑)。
──確實有任性的部份,所以也很迷人。像〈野狗〉就讓我們想到某些歐洲電影的蠻橫氣質。剛剛說到〈迷路〉和〈無所事事〉,我們會好奇這兩個故事原本就是一起設想的嗎?因為結局完全呼應,而且〈迷路〉單獨閱讀的話,結尾其實非常抽象。
〈無所事事〉是畫完〈迷路〉之後,我自己的另一面覺得〈迷〉實在塞太多東西了,因此出來拆台(笑)。它是整本書最後完成的一篇。不過在〈迷路〉畫到種子發芽的畫面時,我的確就決定要等到另外一篇才揭開它代表的完整意
兩篇其實都有部份材料是回收自我最早設想的漫畫,它故事太複雜了我沒辦法描述哈哈哈……簡單說原本是想畫森林裡有個廢墟,那裡發生了很多事,〈迷路〉的女人和〈無所事事〉的兩個少女在那裡相遇。不過我實在處理不好,所以才拆成兩段,先畫完女人「迷路」,再讓「無所事事」的少女登場。
──以後有這種需要發展、有點複雜的故事搞不好可以畫成長篇呢。
好……好難喔~~不過最近讓國外出版社看《海邊的森林》,他們確實也都會問我想不想畫長篇。將來可能會挑戰看看吧。
浪漫:感情的自燃
──你在自述裡提到,你自認畫的都是「無關緊要卻浪漫的小事」。不過一般讀者從這個形容聯想到的作品應該跟你的世界觀滿不同的(笑)。會想聽你進一步描述你想透過作品捕捉什麼樣的浪漫。
這題好難回答喔。那些小事……不浪漫嗎?
──哈哈哈哈,應該說我們當然可以體會那種浪漫,可是感覺很值得向一般讀者做進一步說明。比方說,你畫的愛情有很高的比例是「終將別離」,角色也未必心意相通,這好像不是一般人看到「浪漫」兩個字會預期的故事氛圍。
我想描述的是……一個人獨自愛上另一個人的過程吧。結局是兩人在一起還是分開並不是重點。人永遠是孤獨的,卻還是會情不自禁地接近另一個人,愛上另一個人──這個過程其實與別人無關,甚至與愛上的對象也無關。
──火花自己燃燒和熄滅的過程。而且你漫畫裡設定的戀愛對象也很多變,也有男性對女性的愛,像是〈Psyche〉那篇的結尾很棒!
真的嗎?不過我自己有點羞恥欸,擔心講得太明了,沒有太多留白。
──不會啦,在這個時代(笑)。
(笑)我還想到,「無關緊要卻浪漫的小事」的一個具體例子是〈白天的煙火〉。沙灘上都已經滿是垃圾了,兩個人還是很享受地在放煙火,而且大白天放只會看到一堆黑煙,但在我來看這整個情境就很浪漫。
──暫時把現實遮蔽,超越現實的時刻。
對~我認為人對別人心動的那一刻是沒有虛偽成份的,不論是慾望還是愛情,那都是非常本能的。最純粹的愛情就是建立在那一刻上,有點像點燃煙火那樣──烏煙瘴氣,又吵,又會留下垃圾,但無所謂(笑)。過了那一刻,純粹就會漸漸喪失了。
──這樣也是滿白目的耶,讓人覺得很煩的情侶一定也都是這樣想。
呵呵呵!
──只表達那個燃燒瞬間是一種切入角度,不過你的漫畫都還是會描述火光燒盡後的暗面。
對我來說,相逢之後分離好像是比較合邏輯的發展。我比較沒辦法想像所謂終成眷屬的結尾,就算表面上看起來是快樂結局,我大概也還是會加一個留白。
電影《畢業生》的最後一幕不是很有名嗎?主角搶婚成功,兩人坐上車的時候處在狂喜狀態,可是隨著時間過去,兩人的表情越來越迷惘,茫然地看著前方。我很喜歡這種感覺。
──你很適合畫公路電影類型的作品欸,搶劫後把錢拿去隨便亂花那種。
我也很喜歡賈木許的電影,他們都有這種感覺!有點空虛的公路電影。
──〈野狗〉可說就是這種路線,主角中間採取的種種行動都很撒野,氣氛非常好。
我真的受到歐洲藝術電影很大的影響耶。
風景的剪黏法
──在漫畫或單幅作品中,你都會描繪許多景物。它們或許以實際存在的風景為本,但並不總是寫實的,那些變形的部分也許就乘載著畫面主要的情緒,或沒明說的話。
有點好奇你是怎麼把材料轉化成創作的耶。是平常就會收集各種觸動自己的景象,日後去搭配適合的概念,還是目睹景象的當下就已經產生靈感,知道可以怎麼去做轉化?
兩者方式我都會使用,不過以這次展出的作品而言,好像後者的情況多一些,確實看到景象的當下就有一些靈感了,回去之後再發展靈感做成作品。
比如說〈Break Up〉中巨大的草叢是來自我散步的海邊的一片小小森林,我發現它的時候旁邊有一對情侶,氣氛明顯很僵,在吵架,但我還是在那邊欣賞那個草叢,覺得它又柔軟又堅硬又巨大,整個場面非常美,讓我想要把它畫下來。實際上人和物的位置關係當然不是我畫的那樣,只是擷取元素來畫,生活中還滿常出現一些讓我想要畫下來的場景,我覺得這也很浪漫,呵呵呵。
──是啊是啊!
然後像是〈The Kiss〉是我很早期的作品,還在法國念書時畫的。我在貝桑松住的那一帶有條隧道,是給船走的,不過兩側也可以讓人行走。我把隧道給我的陰暗印象記下來,發展成作品。其實並沒有在裡頭看到死魚。
──那幅感覺像是把印象編織成超現實的夢境。說到草叢,〈燃燒的女人〉也畫了一個巨大的草叢,它又是怎麼誕生的?
一開始是想畫草叢,然後……在裡頭有些現實生活中的煩惱想要發洩,呵呵呵。
──所以是憤怒的燃燒(笑)?
有一點有一點,的確有一點(笑)。
然後前面提到兩種創作方式,「收集資料留著日後用」我也是會採取的,比方說看到可以畫的物件就會拍下來。決定要開始創作之後,自然而然會開始收集這些。
──會開啟雷達。
對,有時候也不是畫面,而是會以文字形式將小小的事件記錄下來。不過我手機和筆記本都會記,有時候會不知道記下來的東西到底在哪哈哈。好像應該要有條理一點地記錄啊。
──有漫畫創作者的自覺之後,你會開始想要努力去累積故事嗎?
會有這種煩惱。
──煩惱(笑)。
會更用心去記錄也許能使用的材料。不過在畫《海邊的森林》的時候,我還在那邊放話說再也不要畫漫畫了(笑),要專心往插畫發展。
──不過潮流變化也是會對插畫家造成一些衝擊,反倒是漫畫感覺更容易引起讀者的期待,留住他們。不過當然不是要全押在哪一邊啦,重點還是調配。
我自己也不覺得畫漫畫是我的「職業」,所以也不是一定要有規律的產出。
──有真正想畫的東西,好好畫出來就好了!
波音漫畫誌:台灣另類新銳火力的集結
──聊完你個人創作,最後想談談你的另一個面向。當初為何會推出《波音漫畫誌》?
一時衝動,覺得好玩吧。我跟藍尼在安古蘭認識的時候發現彼此看的作品很接近,喜歡的口味差不多,我又愛買合輯,然後我們做了一下功課,發現台灣的合輯不算很多,之前大概就《Taiwan Comix》吧。因為也有補助案可寫,我們才決定試試看。
2020年疫情爆發前於安古蘭漫畫節Spin Off擺攤
──每期決定主題之後向作者邀稿?
對,主題先出來,然後再想找誰來畫可能會很有趣。比方說找A Ray畫少女就是好奇他會不會想挑戰看看。不過也會考慮作者風格,不會希望太多調性重複。
──到第四期作者很多耶!
因為是最後一期了,想說有好多想找的作者還沒找,於是減少規定的交稿頁數,盡量多找一點人。
結果後來發現,根據補助計劃我們應該還要再做兩期,於是去做計畫變更,最後發行了特別號。我和藍尼這期就沒有畫,只刊邀來的稿子。之前每一期都畫,除了是希望可以固定發表作品之外,其實也是節省經費,就不用發稿費了(笑)。
──剝削自己!那跟這些作者交流有什麼感想嗎?拖稿或失蹤之類的哈哈?
合作都很順利耶。寫信過去邀稿,得到回覆OK的話,下次再聯絡就是收稿了。拖也只是晚個幾天,沒有很誇張的情況,也沒人整個消失。
──真好耶!
其實跟很多人聊,大家畫漫畫都會有受困的感覺,畫到絕望(笑)。可是《波音》大家好像畫得很快樂耶,不知為何。
──可能因為沒有設限吧~那訪談也差不多要告一段落了,總之真的還是很希望你能把《海邊的森林》再發展成長篇!〈迷路〉、〈無所事事〉和〈鹿的夢〉很明顯是一個系列,如果能變得更完整應該會很棒吧!!
2023/3/14 @ 台南 Error22(鼴鼠)
|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