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過集中營的心理學家-意義的呼喚、抉擇

2023/03/2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本文部分來自書籍[意義的呼喚抉擇]原文
從《抉擇》看回了《意義的呼喚》,兩個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時落入集中營的俘虜,卻都在離開集中營後再次重生。透過自傳式的經歷書寫,不論是像小說般《抉擇》、還是片段式的自我介紹《意義的呼喚》,除了心理學家的身分,也都還展現對生命的熱愛在專業之外的領域:芭蕾舞、攀岩。
Edith於青春少女時期在集中營中面對門格勒醫生時,仍能體悟到沒人能奪走我們自己腦海裡的東西,閉上眼就能想像自己在歌劇院中、忘我的跳著芭蕾舞,一圈又一圈地轉著。也在離開集中營後,認為自己既然活了下來,那麼就一定要找件事情來奮鬥,努力成為心理學家、連考照都要找最難的加州來挑戰。
在忙著對抗最親近的丈夫、忘了探索甚麼才是自己所要的而離婚,也在和自己和解的過程中,重新與共同經歷人生艱苦時刻的丈夫重新再一起,我也跟著小說般的Edith人生經歷轉折,心情起起伏伏,想著還能用甚麼樣嶄新的角度來看待我自已的人生。
而Frankl的自傳式書籍,精簡扼要地回顧了他的一生,還穿插了許多有趣的小故事不失幽默。但他也提醒了我,每個人遭遇的痛苦無法比較,但有了人生目標能讓我們穿越這些脆弱與痛苦,逃離自己心智的監獄。
Frankl相當喜愛的尼采的一句話:「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而這些過程在目前的我正經歷職涯轉換、人生迷茫的時候,卻也能帶來一絲平靜,明白這些一次次的挫敗經歷,或許也能成為日後生活的養分。
「我的生命意義是幫助他人發現他們自己生命的意義。」
Frankl和Edith都在協助他人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生命的意義。我也因著這樣的憧憬,在自己的道路上努力,不論是身為家庭的媽媽、女兒,還是職場上的產品開發、甚至是仍不確定的心理諮商專業助人者之路,都也能用不同的方式,隨著生命的流動,實現自己生命的意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Eileen Lee
Eileen Lee
10多年的工程師生涯、2個男孩的媽。 喜愛的旅遊方式是隨意散步、騎腳踏車時觀察城市與路人。熱愛閱讀與思考,一直都很老派只愛紙本書,包包裡總要放本書隨時都可以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