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論任何境遇,都適應得了?在集中營《活出意義來》

2022/12/10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又逢水逆嗎?每年好像都犯太歲招小人?大戶為什麼總偏偏針對你這個小散戶?覺得自己是在不幸的星星下誕生的嗎?
如果你時常不滿於現狀,那可以給這本書一個機會,閱讀當下你可能會跟我一樣只能啞口無聲,無法再埋怨自己工作多麼鳥客戶多麼瞎那個誰如何雷你。
假設上帝給你選擇擺脫這些生活,換作去集中營度過個冬令營,你願意嗎?
作者弗蘭克 Viktor E. Frankl,一位精神官能學教授,納粹當政期間,囚於集中營內長達 3 年(受困當下他絕無頭緒自己需待多久甚至能否活著離開),種種非人待遇,生不如死的痛苦,求生意志想必曾在他手中握緊又幾度欲鬆開。
從集中營獲釋後的某一天,Frankl 獨自走到鄉野間好幾哩外一處
渺無人煙、廣闊的大地。他跪了下來。
Frankl:那一刻間,我對自己和世界,可謂一無所知。
這次想先讓大家稍能描繪集中營的生活,明白在那煉獄的環境下,光要保有生存意志都極不容易,但 Frankl 如何從中仍找到生命的意義,以及用什麼樣的人生智慧幫助他撐過這些看似沒有盡頭的漫漫長日。

集中營的生活

以下為節錄改寫書裡描述集中營生活的冰山一角,讓大家稍有眉目集中營的模樣。
我們無法刷牙,嚴重缺乏維他命,同一件襯衫得穿上半年,值到穿到再也看不出是襯衫樣為止。由於水管凍結,常常一連好幾天不能洗澡。因工作而受到的擦傷發炎之處,竟不因工作得滿手污垢而化膿。潛眠易醒者,以前只要隔壁稍有輕響,立即驚醒,如今身邊緊挨著鼾聲如雷的傢伙,卻睡得沉絲毫不受干擾。
有男童光著腳在雪地裡勞動了好幾個鐘頭,腳指頭凍壞了,值班醫生用鏡子把已壞死且凍成黑色的趾頭一個個摘掉。這幕光景看在難友眼裡也不噁心、也不憐憫,因為大家對這些層出不窮的可怖光景,早已習慣且麻痺了。
我像絕大多數的俘虜一樣,兩腳浮腫,腳上皮膚緊繃得連膝蓋都難以彎曲,為了讓鞋子容得下一雙腫腳,只能不繫鞋帶,有襪子也只能棄而不穿,結果光溜溜的腳總是濕漉漉的,鞋內也老是灌滿雪泥。這理所當然引起凍瘡,每跨一步,都痛入骨隨。大夥拖著傷痕累累的身軀在工地裡忽上忽下的行進、勞動,還得隨時承受殘暴的棍擊。

你是否也跟我一樣,開始思考,這樣的日子換做自己能承受幾天?
當一個人已身處在第十八層地獄,眼光到了我們去不了的地方,他看見什麼?
杜斯妥也夫斯基:人無論任何境遇,都適應得了。

如何讓自己想活下去

以下是 Frankl 這題的答案,節錄自書中我最印象深刻的:

尼采:「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幾乎任何痛苦都能承受。」
艱困的日子過到某一日, Frankl 想起 杜斯妥也夫斯基曾說:人無論任何境遇,都適應得了。他心想,這句話原來說的沒錯。

人所擁有的所有東西皆可被剝奪,唯有人性最後的自由:態度跟生活方式,不能被剝奪。
改變不了狀況,就改變自己如何看待狀況。
即便身心皆處於可怖的壓力下,人仍有能力保有他們心智的自由跟獨立。
杜斯妥也夫斯基:「我只害怕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痛苦。」
這句話太震撼也太令人不解了,在 Frankl 結識營中烈士以後,時常縈繞在他心頭。他們的痛苦和死亡,不斷證明一個事實:人最後的內在自由絕不可以失喪。可以說,他們配得上他們所受的苦;他們承受痛苦的方式,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內在成就。正是這種不可剝奪的精神自由,使得生命充滿意義且有其目的。
《罪與罰》作者 杜斯妥也夫斯基
命運可以讓你一無所有,唯有你看待世界的眼光,他如何也無法剝奪。
對於改變環境,當你確定已束手無策,
那就改變自己。

絕望中看見萬物的終極

很美的一段...
這是第一次我突然理解了,從古至今流傳...這麼多個歌賦頌詞,都在描述「愛」。
「愛」,是人類一切渴望的終極。
人類的救贖,是經由愛而成於愛。
當時 Frankl 只能靠思念太太度日,但他甚至無頭緒太太是否還活著。
光是想念,都能帶她短暫逃離。
the angels are lost in perpetual contemplation of an infinite glory.
但叫心似金細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真正重要的不是我們對人生有什麼指望,而是人生對我們有什麼指望,我們終將發現生命的終極意義,在於探索人生問題的正確答案。完成生命不斷安排給每個人的使命。
唯有你忘記要成功時,成功才會真正前來。

日子很苦,但從中找藝術

幽默是人類性情當中,最能使人超越任何情境的一種。
即便處境已不能再糟,你仍能輕描淡寫出個再簡單不過的笑話,讓人一笑置之、讓人片刻逃離。
鐵血宰相俾斯麥 Otto von Bismarck:生命好比牙醫治牙痛,你老是以為最糟糕的情況還在後頭,實際上早已過啦!

唯有擁抱痛苦,才能離開痛苦

痛苦就流下眼淚吧,流淚映證了你那驚人的勇氣,勇敢承擔一切的勇氣。
我們只要把痛苦的情緒,塑成一幅明確清晰的圖像,就不會在痛苦了。
_ 倫理學 Spinoza
人類總愛找意義。當你找到苦難的意義,他似乎也稱不上是苦難了。例如,犧牲...當你決心要犧牲,比起苦痛,更多是毅然決然。
一個人即使身在集中營裡,也可能叫身旁正在勞動的難友,抬頭觀賞落日餘暉的巴伐利雅森林。
【 離開集中營後 】

喪失快樂的能力,必須慢慢學習才行。

離開集中營的大夥,看著綴滿鮮花的草地,心中卻空盪盪的,毫無感覺。他們已擁有自由,無奈這個事實,卻一時還無法心領神會。
其實我們早就喪失感受快樂的能力,必須慢慢在學習才行。
德國詩人 Rainer Maria Rilke:有待了結的痛苦何其多?
詩句:爾之歷歷,無人能奪
有一日全營被罰斷食一日,大夥心情惡劣、又餓又冷又累。Frankl 自身亦筋疲力竭,死氣沈沈時,卻被舍監命令起身幫營中的人講些話「打打氣」。Frankl 當時提起精神,建議大家詢問自:「截自目前為止,有哪些損失是不可挽回的?」
人就該這樣活著,彷彿你正第二次活著!而現在馬上又要犯跟第一次同樣的錯誤。
集中營裡, Frankl 體認到並非所有警衛、監工都是惡人,所有俘虜皆是善人。正人君子與卑鄙小人,散佈在任一階層、任一團體。身為警衛、監工,卻能善待俘虜,出淤泥而不染,實在值得稱道;而身為俘虜卻虐待難友,卑鄙可恥莫此為甚。
一個人之所以變成怎麼樣的人,實是他內心抉擇的結果,而非純環境因素使然。德國諺語:一顆好良心是最好的枕頭。

有時嘴裡會無奈問著,生存的意義?
有時困惑不知何的便從那陰影深處,像一縷白霧,在心頭漂渺而上,「這麼活著是為了什麼?」
本書閱完不知能否解你心頭之惑一二,但生存的道理太深,可能也非如此簡單。
上面分享的很多句話,可能俗氣不已、也似老生常談,但作者實實在在的去地獄走了一遭,在集中營垂頭的苟延殘喘、雙眼無神到抬頭的領悟超然,彷彿歷歷在目。你已無法再撇撇嘴,不屑的說這句句都是俗氣雞湯,因為這些生存智慧正是來自一個眼界,已到了你我這一生應去不了的高度,所體悟。

本書適合的人類|
人生哲學、鬱鬱寡歡者、心理學、尋找人生意義、歷史、宗教
作者| Viktor E. Frankl
出版社|光啟文化
推薦指數|💛💛💛💛
延伸推薦|
#流浪者之歌 Hermann Hesse 遠流
#小王子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16會員
20內容數
Fianne,已讀 Podcast 的 Host。30分鐘有找,聊一本書。白天是fintech打工的行銷經理,假日是上山下海的野人,不滿一年的數位遊牧新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