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分享|集中營中的「自由」、受苦的「意志」,最終《活出意義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為什麼不自殺?」

 《活出意義來》的作者佛蘭克博士,是一名集中營中存活下來的俘虜,亦是一名精神醫學家。每當正經歷劇痛的病患找上他時,他總這麼問。一個簡單的問題,卻能領著一個迷失方向的人深思自己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意義,正是每個人存在的動力,儘管對那些認為活著很痛苦、存在僅是「苟活」的人來說亦然。意義都存在,待我們去發掘。

 而《活出意義來》書中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講述作者個人在集中營中的經歷和見聞,第二部分則介紹和剖析「意義治療」的用途和目的。


 內在自由

 在高壓管制、泯滅人性的集中營中,談論自由似乎有些天方夜譚,然而,我很喜歡作者將自由區分為「外在」和「內在」自由,那些我們無法掌控的外在情勢,奪去了你所擁有的東西,但不代表我們一無所有,「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p.88)。

 「唯有容許自己喪失精神防線的人,才會淪為集中營惡勢力下的犧牲品」(p.92)。

 

集中營中最容易活下去的人

 身心合一的概念我們都有,但我們或許不知道彼此間的影響力有多大吧。書本中講述了集中營中的一個案例:1944年的聖誕節至1945年的元旦間,營裡出現大規模的死亡現象。外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原本大批俘虜抱著在聖誕節前重回故鄉的美夢,但隨著佳節到來,沒有任何可離開的跡象,那些人逐漸失去希望,也因此削弱了抵抗力,一個接著一個的歸西。

 集中營中最容易活下去的人是誰呢?那些存有希望;那些知道自己仍有任務需要達成的人。

 

意義治療

 「真正重要的,不是我們對人生有何指望,而是人生對我們有何指望。我們不該繼續追問生命有何意義,而該認清自己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問」(p.100)。

 「生命有什麼意義」,是我們大部分人時常問的問題,卻鮮少有人倒過來問自己能賦予生命什麼意義,除了自我實踐,更需要超越自我。

 當然,每個人的生命意義都不同,不該一味的聽從別人要他做什麼,成為順從主義的犧牲者,而是真正的去理解、尋找自己存在的意義,找到自己無可取代的地位,而意義治療便是在協助病人找出他生命中的意義,著眼於責任和未來。

 而「這種特質,與創造性的工作和人類愛息息相關」(p.103)。或許是思念著心愛的老婆、也或許是心心念念想推廣自己的理念、完成著作,才讓作者能在集中營中產生極大存活的意志吧。

 

隨筆心得

 集中營、俘虜,本以為《活出意義來》承載了傷痛,會是一本沉重、令人難耐的書,但卻不然,看完後多的是佩服,和對苦痛的改觀。我佩服作者能夠在慘無人道的環境中保持心靈的自由、理解到自己有責任配得起自己承擔的苦痛,因為仔細思考,每個苦痛都有其意義;每條生命都有其意義。

 雖然後半段意義治療的章節讀起來有些哲學、需要高度專注力,但理解其運作意義,亦能提升自己的心靈層面,在每個難關處,引領自己去思考人生意義,活出自己的意義。


avatar-img
172會員
162內容數
閱讀,可以很享受。 找一本吸引你的書,配上一杯咖啡,一起度過美好的一下午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維克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非行少年(Juvenile Delinquency)一詞,泛指12歲以上未滿18歲觸犯法律、行為偏差的少年。原為兒童精神科醫師,後轉為少年院法務技官的宮口幸治,在作品《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中,分享親自接觸這些犯罪少年後,對這群人的認識和理解,也拉響教育體制的警鈴。那些老師和家長們眼中的「調皮」、「
劇場編導黃致凱在介紹自己的書籍《二十分鐘的江湖夢》是這樣說的:「『劇場編導』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說故事的人』,聽起來是個蠻浪漫的職業。所以這本書可以算是『說故事的人的故事』,裡面有我充滿驚喜的成長歷程、創作排練時的點滴心情,還有荒誕不經的親子趣事。」  他優雅談笑間深入挖掘內心的碰撞、衝突,風趣的
圖片來源: 博客來 「所謂習慣,就是被規律執行—而且很多時候是不假思索—的行為或慣例。」(p.20)  日常生活中,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都攸關習慣的養成、造就和體現,我是誰,也和我的習慣脫離不了干係。而作者詹姆斯.克利爾透過《原子習慣》一書,帶領讀者透視習慣的力量–細微的改變,將帶來複利效應–同時
圖片來源: 博客來 「那些活著的人、死去的人,家屬和死者,陰和陽,沒少過的抱怨,和無盡的遺憾,夾雜著多少別人人生的故事…就只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而已。」–p.27  殯儀館接體員,也曾任職看護的作者大師兄,繼第一本書《你好,我是接體員》後,又推出溫情催淚之作《比句點更悲傷》,以短篇散文形式,訴
圖片來源: 博客來 上篇談及到睡眠不足引起的傷害、睡眠的好處和決定你何時想睡想醒的因子,而這篇中,你可以更了解睡眠的運作,亦提供失眠的解決之道,睡得好,人生更美好。 睡眠周期 在探討更深度的睡眠前,我們需要了解到,睡眠是有兩種階段,彼此相互拉鋸,分別是非快速動眼睡眠和快速動眼睡眠,每九十分鐘為一次的
圖片來源: 博客來 如果我說,大家都睡飽,世界會更安全、更繁榮、更美好,你是否會覺得有些言過其實了呢?就是睡覺、就是熬夜了,怎麼了嗎?我真的不需要這麼多睡眠時間,我覺得睡覺就是在浪費人生,我說錯了嗎? 在還沒有好好認識「睡眠」前,妄下結論後果會是不堪的,而我們的社會似乎沒有意識到睡眠的重要性,而導致
非行少年(Juvenile Delinquency)一詞,泛指12歲以上未滿18歲觸犯法律、行為偏差的少年。原為兒童精神科醫師,後轉為少年院法務技官的宮口幸治,在作品《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中,分享親自接觸這些犯罪少年後,對這群人的認識和理解,也拉響教育體制的警鈴。那些老師和家長們眼中的「調皮」、「
劇場編導黃致凱在介紹自己的書籍《二十分鐘的江湖夢》是這樣說的:「『劇場編導』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說故事的人』,聽起來是個蠻浪漫的職業。所以這本書可以算是『說故事的人的故事』,裡面有我充滿驚喜的成長歷程、創作排練時的點滴心情,還有荒誕不經的親子趣事。」  他優雅談笑間深入挖掘內心的碰撞、衝突,風趣的
圖片來源: 博客來 「所謂習慣,就是被規律執行—而且很多時候是不假思索—的行為或慣例。」(p.20)  日常生活中,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都攸關習慣的養成、造就和體現,我是誰,也和我的習慣脫離不了干係。而作者詹姆斯.克利爾透過《原子習慣》一書,帶領讀者透視習慣的力量–細微的改變,將帶來複利效應–同時
圖片來源: 博客來 「那些活著的人、死去的人,家屬和死者,陰和陽,沒少過的抱怨,和無盡的遺憾,夾雜著多少別人人生的故事…就只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而已。」–p.27  殯儀館接體員,也曾任職看護的作者大師兄,繼第一本書《你好,我是接體員》後,又推出溫情催淚之作《比句點更悲傷》,以短篇散文形式,訴
圖片來源: 博客來 上篇談及到睡眠不足引起的傷害、睡眠的好處和決定你何時想睡想醒的因子,而這篇中,你可以更了解睡眠的運作,亦提供失眠的解決之道,睡得好,人生更美好。 睡眠周期 在探討更深度的睡眠前,我們需要了解到,睡眠是有兩種階段,彼此相互拉鋸,分別是非快速動眼睡眠和快速動眼睡眠,每九十分鐘為一次的
圖片來源: 博客來 如果我說,大家都睡飽,世界會更安全、更繁榮、更美好,你是否會覺得有些言過其實了呢?就是睡覺、就是熬夜了,怎麼了嗎?我真的不需要這麼多睡眠時間,我覺得睡覺就是在浪費人生,我說錯了嗎? 在還沒有好好認識「睡眠」前,妄下結論後果會是不堪的,而我們的社會似乎沒有意識到睡眠的重要性,而導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弗蘭克從集中營歷劫到意義治療的誕生,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E. Frankl的生死與惡劣環境的逼迫、在苦痛與絕望中找到生命活下去的意義,並創立了「意義治療法」,幫助世人尋找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雖然我不忍直視集中營的殘酷畫面,不過這場人禍有太多議題需要討論與反思,所以我不經不覺讀了好幾本有關集中營的書籍。(不過我還是沒勇氣親身去集中營遺址參觀😔) 就受害者的角度,之前讀過的《滅頂與生還》探討人性善惡的灰色地帶,而這一本則是探究俘虜們為何會生存下去,繼而思考人生意志。
Thumbnail
在諮商室中,「找不到活著的意義」、「不知道自己要為什麼而活」是來談者常有的低聲告白。「無意義感」是自古以來常見的心理困擾,嚴重者使人失去存活的意願,這反映著人類普遍渴望生活具有目標、價值、意義及理想。亂世浮生中,更多人開始探問,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是由曾在集中營存活下來的弗蘭克所著,書中記錄了在集中營遭遇的非人經歷,並創建了「意義治療學」這個新領域。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 尋找生活方向的人:對於那些感到迷茫、不知道該往哪裡走的人 2.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如果你對心理學有興趣,《活出意義來》會給你帶來大量的啟發。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我們通常不會想要對人展示脆弱的一面,甚至於要刻意隱藏。但《重啟人生》的作者Auther Brooks指出,脆弱對人生有益。研究顯示當護理師向病患坦承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時,會更加投入工作,病患也會獲得更多的勇氣,來配合醫護的照護,醫療效果因此更好。曾經被關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心理學家弗蘭克(Victor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曾經在二戰納粹集中營中,經歷了如同地獄般的生活,但是在那極度惡劣的環境中,他因為心裡強大而活下來 這本書是他在倖存後的回憶,第一部分書寫在集中營中的經歷和想法;第二部分則是談到意義療法 以下列出書中部分的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佛蘭克博士,一個在納粹集中營倖存的精神醫學家,他經歷了納粹集中營的各種折磨後提出了新的心理治療法:「意義治療」。在書中,他多次引用哲學家尼采的一句話:「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得住。」而這也正是意義療法的主張。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弗蘭克從集中營歷劫到意義治療的誕生,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E. Frankl的生死與惡劣環境的逼迫、在苦痛與絕望中找到生命活下去的意義,並創立了「意義治療法」,幫助世人尋找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雖然我不忍直視集中營的殘酷畫面,不過這場人禍有太多議題需要討論與反思,所以我不經不覺讀了好幾本有關集中營的書籍。(不過我還是沒勇氣親身去集中營遺址參觀😔) 就受害者的角度,之前讀過的《滅頂與生還》探討人性善惡的灰色地帶,而這一本則是探究俘虜們為何會生存下去,繼而思考人生意志。
Thumbnail
在諮商室中,「找不到活著的意義」、「不知道自己要為什麼而活」是來談者常有的低聲告白。「無意義感」是自古以來常見的心理困擾,嚴重者使人失去存活的意願,這反映著人類普遍渴望生活具有目標、價值、意義及理想。亂世浮生中,更多人開始探問,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是由曾在集中營存活下來的弗蘭克所著,書中記錄了在集中營遭遇的非人經歷,並創建了「意義治療學」這個新領域。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 尋找生活方向的人:對於那些感到迷茫、不知道該往哪裡走的人 2.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如果你對心理學有興趣,《活出意義來》會給你帶來大量的啟發。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我們通常不會想要對人展示脆弱的一面,甚至於要刻意隱藏。但《重啟人生》的作者Auther Brooks指出,脆弱對人生有益。研究顯示當護理師向病患坦承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時,會更加投入工作,病患也會獲得更多的勇氣,來配合醫護的照護,醫療效果因此更好。曾經被關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心理學家弗蘭克(Victor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曾經在二戰納粹集中營中,經歷了如同地獄般的生活,但是在那極度惡劣的環境中,他因為心裡強大而活下來 這本書是他在倖存後的回憶,第一部分書寫在集中營中的經歷和想法;第二部分則是談到意義療法 以下列出書中部分的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佛蘭克博士,一個在納粹集中營倖存的精神醫學家,他經歷了納粹集中營的各種折磨後提出了新的心理治療法:「意義治療」。在書中,他多次引用哲學家尼采的一句話:「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得住。」而這也正是意義療法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