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書店喫茶一二三亭
時間:2023-4-1 15:30
推薦度:★★★☆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3581681584)
《我不知道》由三段呈現《0感焦慮》《遺留》《掰掰》構成,《掰掰》是一齣短劇,《遺留》是場肢體展演,而《0感焦慮》則為一件多媒材藝術展品。
很難說明《我不知道》是一場怎樣的演出。
《我不知道》由三段呈現《0感焦慮》《遺留》《掰掰》構成,《掰掰》是一齣短劇,《遺留》不知是否能分類為舞蹈,或許以「肢體展演」說明更為合適,而《0感焦慮》幾乎不算一場表演,更像一件多媒材藝術展品--現場展示照片、畫作、雕塑,並留下一大張白紙,希望現場觀眾一同創作,在欣賞畫作及雕塑時,背景播放「敘事者」蔡佩容的聲音表演--當代裝置藝術或多媒體藝術作品,也常常採用類似的方式展出。而「敘事者」是《我不知道》給予三段呈現企劃者的職稱。《我不知道》沒有導演,沒有編劇,也沒有演員,只有敘事者與敘事夥伴。
為何會以「我不知道」四字包裹三個子題,則需要另一番說明。進入展演區前,其中一位前臺人員集合觀眾,說明今日展演主題的意涵:「我不知道」未必真的不知道,更多時候只是直覺式的反應,「你今天過得好嗎?」「我不知道......」「這麼做好嗎?」「我不知道......」「想吃什麼?」「我不知道......」或許心裡是知道的,但不想說出來,或許到了該做決定的時候,卻還沒有做決定的心理準備,也或許腦子一片空白,真的沒有想法......猶豫不決,隱隱約約,模模糊糊,渾沌未明。
Orli Cia作品《社交狂牛症/Social Buttery Fly》2023。(圖片來源:https://issuu.com/peirongtsai4232)
《0感焦慮》
入口處約兩坪大小的空間,是第一個子題《0感焦慮》的體驗區--左側牆上貼滿劇團成員的生活照,右側空間則展示了「娜奇娜酷」主題創作,包含壓克力顏料畫作,黏土偶雕塑,及多媒材(壓克力顏料,黏土)創作。
娜奇娜酷是《0感焦慮》的敘事者蔡佩容/Orli Cia創造出來的角色,肉感圓潤的身體,頭上有一對角,頂著瓜皮頭髮式,裸著身子。蔡佩容自述,娜奇娜酷是自己內心真實的樣子,而就我一個旁觀者看來,娜奇娜酷是創作者對自己的期待--就算自己的體態不是臺灣審美觀中的美好,也能自然裸身,就算可能會觸怒他人或是令他人深感不快,依然能直白坦然表達情緒與感受,而且頭上長有一對別人沒有的犄角,毋需浪費力氣遮掩,必要時還可以拿來保護自己。
敘事者蔡佩容透過畫作傳達:他人眼中的自己完全不同於自已以為的自己--到底是自己表演得太好、掩飾得太完美,或是自己並不了解自己?令蔡佩容震撼且疑惑。
《遺留》
《遺留》表演區緊鄰《0感焦慮》展區。敘事者許芝萁走進表演區,開始舞動肢體,沒有臺辭。不久,敘事夥伴黃喬妮穿著與敘事者一樣服裝進入表演區,時而與敘事者揮灑相同動作,或許是隨後跟進,像是刻意模仿,或許是同時舞動,既像同一人一分為二,也像難得兩人有相同默契,有時,兩人的動作恰恰相反,相互拉扯,相互拮抗,相互牽制,相互羈絆。極偶爾,兩個人各自做著自己的動作,似乎是兩個陌生人偶然交會。
作品名為《遺留》,卻難以判斷到底是敘事者所遺留的影響了敘事夥伴,或是敘事夥伴是敘事者的遺留。
《掰掰》
《掰掰》表演區與《遺留》表演區相隔觀眾席。《掰掰》是《我不知道》系列展演中較貼近戲劇型態的一段呈現,敘事者江昭儀並未上場,由敘事夥伴楊岳穎及劉昀昀登臺表演。
愛情關係中的確有許多「我不知道」。愛情發生前,事先設定的標準,在愛情發生當下未必是有意義的。而原本生活中堅持的底線,要不要為了逃避寂寞、留下伴侶而揚棄或調整?揚棄與調整標準後,是否就能不再寂寞、留住伴侶?「愛情」這樣的關係,是否真能排擠孤寂?
尤其當所謂的標準與底線,常常落在不足以為外人道的小事:牙膏怎麼擠?停機車是立中柱或架側柱?皮蛋豆腐要不要攪散?還有《掰掰》中,日式咖哩醬汁是淋上或是攪勻?
答案不免是「天曉得?」「說不凖......」「我不知道......」
----------
《0感焦慮》
敘事者:蔡佩容
《遺留》
敘事者:許芝萁
敘事夥伴:黃喬妮
《掰掰》
敘事者:江昭儀
敘事夥伴:楊岳穎、劉昀昀
製作統籌:王穎蓁
統籌助理:羅亮惟
平面設計:曾睿亭、蔡佩容
執行製作:劉昱聖
公關:王婕穎
宣傳:李卓穎
票務:翁寧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