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神之名的約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恰好在閱讀村上春樹地下鐵事件2的系列報導─《約束的場所》之際,Netflix上檔了《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影片,影像立體了信徒的堅定,文字則帶思緒遁入另一種思考,思考「邪」教並非邪惡代稱,而是從某個扣子開始扣錯,自此「歪曲不正」的可糾正性。悲觀的是,心靈脆弱到需要宗教挽救的不會減少,但樂觀的是,我總覺得,當代的邪教教主少了宣示教義的空間,並以之將信徒完整包覆的機會,因為在網路世界,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彌賽亞,無須向外張望、求援。

以神之名的「善」運用得好,可用以箝制教徒,更可以對外發動惡意,局外人總是在惡的膿包被戳破時,才樂意以「正常者」自居,站在高處問:「這些人為什麼非要走到那種地方去不可呢?」再以百思不解,但反正受害者不是我的姿態宣判那是心靈的廢墟,惡魔的場域,而我不在那裡,享受後續的倖存感與置身事外的優越感。認真想來其實很悲哀,我們怎能一邊旁觀他人的痛苦,一邊慶幸自己頭腦清醒?

脆弱心靈走上邪教的路大抵直觀可視,多半是家庭功能失調或對個人的存在產生巨大空無感,才會走上一條不需費力思考的信奉之路。試想,假若我有信仰,那裡的神約我付出一切共創千年花園,我不須勞心只需勞力,讓肉體陷於每日十八小時的勞動中,我大概也會累得很幸福,因為我已無暇思考「幸福」的真諦,也沒時間回顧生命裡的難堪與傷。以至於有人問起,這樣的奉獻值得嗎?我甚至會說這樣很好啊!我們不都是因為太想追求幸福而變得不幸嗎?

但我確實不能,不能讓自己這樣超譯「凡是存在皆屬合理」,反而要問起幸福的反身性─「不幸」,會不會只是自己狹隘的定義,會不會是因為自己太過於專注凝視暗影,才覺得暗處有萬千雙眼睛,定義了我的不幸與可悲。但,若是過於詰責自己,會不會還沒遁入邪教,就去精神科掛號了?

總之,身為宗教局外人,曾迫切地想知道這些教徒腦袋怎麼了,能毫無心理羈絆地釋放沙林毒氣殘害同路人、能懷抱著虛妄的永生意識任教主踐踏?甚至在犯後仍缺少罪識感。但看完教徒自白和影像紀錄後,我沮喪地覺得,地獄得是走出來後,才能清楚指認的,若人沒有勇氣從修羅場走出來,外人所指的地獄對他而言仍是天堂。更糟的是,走出宗教的地獄後,人界不會瞬間變成現世的天堂,而是另一個必須與之對抗的地獄,那麼,我們還能怪罪那些走不出來的宗教共犯嗎?我們是太幸福以至於沒被邪教收編,還是太不幸,沒被納入某種宗教情懷的敘事內,並願意為之奉獻?關於這點,我此刻並沒有答案。就像村上春樹在《約束的場所》最末所言:

狂熱地追求宗教意義的人,大半都不是異常的人。既不是落伍者,也不是奇怪的人。他們是生活在你我周圍的普通(或者因看法而別是比普通更普通)的人。
他們或許有點想太多了。也許心裡稍微有點受傷。或許他們無法順利跟周圍的人真心溝通,而有一點煩惱。或許不能順利找到自我表現的手段,而在自尊和自卑之間激烈地來回掙扎。那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你。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含有危險性的狂熱宗教分隔的一面牆,或許遠比我們所想像的要來得薄也不一定。

若我們一邊看著別人的傷和別人的地獄,一邊活在自己的傷與地獄中,那麼新的邪惡就會不停出現,舊的邪惡也會等在暗處等著捲土重來。邪曲不正的解方不是法律,而是更多We Do Care的善,但活在績效社會的你我,哪有那麼多餘力去發散,最終只能「能者自能」,各自走向地獄了吧。

(結尾好悲觀,畢竟邪教太令人氣憤,卻也把人心的惡映照得太真實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renic的沙龍
18會員
19內容數
irenic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9
乙巳年的炮竹方響畢,我在元宵前夕踏上了馬祖南竿。 說要搭台馬之星,從基隆登船,夜宿船上,待天明已到馬祖列嶼的豪語,誇口了幾年,終於在今年買定台中直飛南竿的機票,先行前往。 出發前沒有任何想像,抵達時沒有任何方向,多數時候飽含對人跡的嚮往的我,在所謂的觀光淡季,甚至是馬祖人都回台灣或到中國過年去的
Thumbnail
2025/02/09
乙巳年的炮竹方響畢,我在元宵前夕踏上了馬祖南竿。 說要搭台馬之星,從基隆登船,夜宿船上,待天明已到馬祖列嶼的豪語,誇口了幾年,終於在今年買定台中直飛南竿的機票,先行前往。 出發前沒有任何想像,抵達時沒有任何方向,多數時候飽含對人跡的嚮往的我,在所謂的觀光淡季,甚至是馬祖人都回台灣或到中國過年去的
Thumbnail
2024/01/24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2024/01/24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2024/01/14
The Remains of The Day
Thumbnail
2024/01/14
The Remains of The Day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篇要說的是,的確需要末法 不知道願意讀到這裡的人,你是有篤信一個宗教的人?還是跟本篇作者一樣,持開放態度不信單一宗教,但尊重並崇敬世上有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的存在,又或者是自信自己的無神論者?
Thumbnail
這篇要說的是,的確需要末法 不知道願意讀到這裡的人,你是有篤信一個宗教的人?還是跟本篇作者一樣,持開放態度不信單一宗教,但尊重並崇敬世上有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的存在,又或者是自信自己的無神論者?
Thumbnail
最近在看Netflix的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心中對這種邪教的生成原理感到極大的興趣。 我以前到過教會,發現有些似是而非的道理和關係就在這邊迷惑了人心,我稱它叫「愛與非愛的親密傷害」,其實原理和家暴非常類似。 家暴之所以讓人對於愛產生混淆,原因就在於一般家庭是由愛產生的,不管是親子之間的
Thumbnail
最近在看Netflix的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心中對這種邪教的生成原理感到極大的興趣。 我以前到過教會,發現有些似是而非的道理和關係就在這邊迷惑了人心,我稱它叫「愛與非愛的親密傷害」,其實原理和家暴非常類似。 家暴之所以讓人對於愛產生混淆,原因就在於一般家庭是由愛產生的,不管是親子之間的
Thumbnail
時間又再次回到認識夥伴的初期,那時候的我想著要更好的接近人,瞭解大家的想法,於是我隨意的到了一個街站,那是一個類似於基督教的組織,耶和華見證人,嗯,為何說類似,因為實際上差別還是蠻大的,他們更為相信死後的天堂,能夠滿足現有的慾望。 當然這樣的理念和我的差距是極大的,但抱著好奇的心,我還是約了他們每週
Thumbnail
時間又再次回到認識夥伴的初期,那時候的我想著要更好的接近人,瞭解大家的想法,於是我隨意的到了一個街站,那是一個類似於基督教的組織,耶和華見證人,嗯,為何說類似,因為實際上差別還是蠻大的,他們更為相信死後的天堂,能夠滿足現有的慾望。 當然這樣的理念和我的差距是極大的,但抱著好奇的心,我還是約了他們每週
Thumbnail
Netflix 影片平台,播出韓國邪教組織所做的操弄人心的紀錄片,披露這些組織與那些自稱為「神」的「人」,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然而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和驚嚇的是,當中有許多離譜、匪夷所思、毫無客觀性的操弄與洗腦手法,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似乎沒有辨識力的沈迷,或是非常困難去破解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行?
Thumbnail
Netflix 影片平台,播出韓國邪教組織所做的操弄人心的紀錄片,披露這些組織與那些自稱為「神」的「人」,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然而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和驚嚇的是,當中有許多離譜、匪夷所思、毫無客觀性的操弄與洗腦手法,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似乎沒有辨識力的沈迷,或是非常困難去破解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行?
Thumbnail
我們就在互相不瞭解彼此的語言之下,各自朝不同的方向分道揚鑣了。
Thumbnail
我們就在互相不瞭解彼此的語言之下,各自朝不同的方向分道揚鑣了。
Thumbnail
近期,攝理教的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釋出之後, 由於受害者遍及海內外,創教者的行為也令人髮指, 這幾天紛紛在大學生論壇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討論, 有不少曾經或彼時仍在教內的人浮出檯面, 用字句陳述著過往入教的經歷,與自己內心的徬徨和被欺騙的無措, 創教者的照片更是在影音平台廣為流傳。
Thumbnail
近期,攝理教的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釋出之後, 由於受害者遍及海內外,創教者的行為也令人髮指, 這幾天紛紛在大學生論壇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討論, 有不少曾經或彼時仍在教內的人浮出檯面, 用字句陳述著過往入教的經歷,與自己內心的徬徨和被欺騙的無措, 創教者的照片更是在影音平台廣為流傳。
Thumbnail
前陣子聽聞有認識的朋友從加入了十多年的宗教團體徹底退出,過去投入了幾百萬近千萬的金錢在該團體,也在團體中擔任教主的得力助手,幾乎把所有私人時間都奉獻在團體中,到底為何會一夕之間毅然決然離開這個曾經是生活重心的宗教團體呢? 朋友說:「一言難盡,只能說言行不一實在令人無法苟同。」 鏗鏘有力的一段話,幾乎
Thumbnail
前陣子聽聞有認識的朋友從加入了十多年的宗教團體徹底退出,過去投入了幾百萬近千萬的金錢在該團體,也在團體中擔任教主的得力助手,幾乎把所有私人時間都奉獻在團體中,到底為何會一夕之間毅然決然離開這個曾經是生活重心的宗教團體呢? 朋友說:「一言難盡,只能說言行不一實在令人無法苟同。」 鏗鏘有力的一段話,幾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