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所謂的邪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近期,攝理教的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釋出之後,
由於受害者遍及海內外,創教者的行為也令人髮指,
這幾天紛紛在大學生論壇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討論,
有不少曾經或彼時仍在教內的人浮出檯面,
用字句陳述著過往入教的經歷,與自己內心的徬徨和被欺騙的無措,
創教者的照片更是在影音平台廣為流傳。

當然,學生論壇裡也有不少人對於部份高知識份子卻會被所謂的邪教吸收而不自知,感到震驚。

「我這麼學店,都知道這一定有問題,都念到大學首府了,怎麼還會相信這種鬼話?」

當然會呀,選擇不接近的原因每個人都不同,選擇接近的原因當然也每個人都不同,與學歷無關。

不排除其中或許有一些人是意外接觸,但不擅長拒絕或覺得還不太需要拒絕而持續待在相關宗教內。畢竟相關宗教多少會主動提供一般常見也吸引人的資源促使人留下(像是人脈、社團、面試技巧教學等等,妙禪以前就會用教人靜心打坐幫助考上研究所之類的名義吸收徬徨的考試生呢),教義裡也仍然會帶有一絲勸人向善或正向力量的激勵詞語。

「反正我加入也沒啥損失,反而還可以獲得其他教友的協助以及鼓勵,雖然我也沒多相信這個教中最高人,但在獲益還是高於缺損的狀態下,還是可以且看且走吧」也許會因為這樣的心思而短暫留下呢。

不過,這是半存有理智分析並互相利用的關係,未來在沒有更深一層或複雜化利益掛鉤的狀況下,斷然全身而退還是有可能的。

那深入其中,自我奉獻且難以自拔,甚至一步一步因為宗教而無意識下讓其剝削自己權益的人呢,又是怎麼陷入的呢?

這類型經常比較多會跟情感的層面涉入較有關係(舉凡教徒已經成為家人、朋友、情人或是崇拜者的角色等),人跟人之間只要建立了情感寄託,便往往容易難分難捨或自我犧牲。因為捨不得拋下你,因為太喜歡你,因為太需要你,所以我先剝削我自己以保存你和我,這也是常見的思維。

就像踏入所謂的渣男陷阱一樣,在關係裡,只要愛情價值觀與自我感還不夠穩固,渣男便可以從容地打中對方最匱乏、最枯竭的地方,讓對方在關係裡聽信甜言蜜語與深陷海市蜃樓,最後難以自拔,更可怕的是,付出越多,連結越多,越不捨離去,最終,生活裡只能容下這個人/這些人,身邊那曾經勸說自己的人也早以被自己驅離,社交圈的限縮和同溫層的建立,讓我也只剩這個人/這些人。

你說這樣要怎麼離開呢?

建立在情感依賴與寄託的關係,在沒有出現那種痛苦已至極限的狀態下,在沒有生出想找為己伸張正義的強烈意志以前,是很難有動力讓自己起身對抗或保護自己的。

試想,從來沒有感受過關心但仍然對他人抱有期待,也願意付出自己來換取所想的受傷靈魂,在他對自己沒自信又渴望獲得支持的時刻,突然出現了一群人捧著一堆希望、支持和關懷在你面前,有人讓你感覺好像可以完全依靠,好像自己不再需要獨自刻苦奮鬥,那是一個多麼大的誘惑阿。

試想,那些渴望未來可以發光,但仍在摸索人生道路中的孩子,在追尋人生意義的徬徨無助之際,出現許多人胸有成竹的明確告訴你前進的方向,好似不再需要自己在迷霧森林裡克難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好似不再需要獨自於黑暗中摸索體會失控感,每每走在十字路口,都有人可以舉著燈在前方指引路線,那是多麼讓人安心的事情阿。

要怎麼不流連於其中呢?

所以漸漸的,人們放掉了那早在出生時便被賦予的、可以主宰自己生命道路的那股力量。可是,事實是,在真實世界裡,無論你走在哪裡,無論看起來多麼絕望,無論現在的自己看起來有多麼的別無選擇,其實你永遠都有選擇的能力。然而,在我們過於脆弱而將手中的筆交給了別人,讓他得以在你的生命地圖裡恣意的亂畫或寫下標示時,隨手一寫,地圖就消失了。

看得見人的脆弱是一個珍貴的能力,但我們有是否利用這個能力為自己獲益的選擇權。

擁有脆弱是人的天性與成長的轉捩點,但我們有是否去允許自己被利用或相互利用的那把鑰匙。

以為獲得許多,卻總要失去一部份的自己,以為自己付的起代價,轉身才發現不知不覺以全然失去。

不論是哪一方,承擔自己的最初的選擇需要勇氣。

工作時也會遇到一些病人描述他們接觸信仰後如何一夕轉變,所以最近也跟工作夥伴討論了相關宗教的相關問題。

「宗教的力量真的有這麼厲害嗎?怎麼有辦法讓一個萎靡的個案一夕之間就對自己充滿信心,覺得神無時無刻都會幫助他?這改變也太突然了吧!」夥伴曾經這樣問過。

這段時間,我看著也觀察著這些人的一言一行,只覺得,真正的神其實無時無刻都在做工,但人們不一定也不需要知道其中的深意。神做的工,也不一定是人們心中渴望的樣貌,但會是靈魂最需要的淬鍊,所以所謂的旨意往往難以妄加揣測,無論他人曾經說過或解釋甚麼,那終究是他人的解釋,用自己的心眼去體會和觀察才可能最接近真實。

耐心體會,偶爾在時間拉長的某刻回頭時,便會意外瞥見一點深意。

那些好的變化,帶來的感動雖然是真實的,但或許不一定是神的工。

「在我看來,他們會進步都是因為自己的努力,可是告訴他們的時候,他們都只會說是因為神有幫忙耶…」夥伴也曾經問過這件事。

有時候我們的確習慣看輕自己,輕看了自己所作所為會引發的力量。我曾想過,這樣的自貶思維或許也不是神的期望。

真正的神總會試圖讓人意會到,人的內在可以有多麼的強韌,所以人得以學會相信自己,鼓勵自己往前走而克服困境,神也會讓人知曉即使是多麼舉無輕重的言行,稍做勾勒,都可能帶給他人沉重的悲鳴,所以人得以記得自我約束,得以心懷慈悲。

生命會讓人看見自己的努力可以帶來多大的變化,而不是讓人忘了這些事,也不願讓人成為只能倚賴他人才能生存的存在。

老話一句,宇宙不會給你你無法克服的困難,因此,我們要學習的,只有是相信自己而已。

邪教裡一定也有好人,也有沒那麼符合好人定義的人,而那些人就像心智未成熟的父母和伴侶一樣,容易使人陷入有毒的關係。

凡事都順著你的心去滿足,就如同寵壞孩子的父母,需要被質疑,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疏忽你的感受而執意控制,就如同過度管控的父母,需要被嚇阻,畢竟,沒有人有權可以主導別人的人生。

遇到這樣的未成熟父母般的邪教,會有創傷是正常的,但修復療癒之路還是可走的,如同,走過不健康的童年經驗的孩童一樣,學習自愛和自信是最重要的鑰匙,加油啊。

對了,大家之後還是少重複看相關的照片影像,免得受影響喔,仇視與負面批判下的情緒也會讓自己正中他人下懷呢。

註:本篇內文參雜極多個人價值觀分享,請斟酌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理師的療心事的沙龍
10會員
21內容數
在心理師的路上,有時學習治療技巧,有時從病人的人生經驗獲得體悟,有時在自我覺察的路上體會失落和躍升,這個專題建立的目的是要記錄這些和那些曾經獲得的學習,無論內容深淺或長短,至少都擁有一些不同人的生命刻痕,可以讓大家帶走一些共鳴,那是最好的。
2025/02/04
如果愛可以看的見,那我會在你睜開眼的每一天給你微笑。 如果愛可以聽得見,那我會在你開心的時候與你一同歡唱。 如果愛可以摸的到,那我會讓你感受到每一次擁抱的溫暖。 如果愛感覺再也看不見、聽不見,也摸不到, 那可能會帶來一些恐懼, 但轉化了形式, 我依然在這裡,與你們一起。 分離
2025/02/04
如果愛可以看的見,那我會在你睜開眼的每一天給你微笑。 如果愛可以聽得見,那我會在你開心的時候與你一同歡唱。 如果愛可以摸的到,那我會讓你感受到每一次擁抱的溫暖。 如果愛感覺再也看不見、聽不見,也摸不到, 那可能會帶來一些恐懼, 但轉化了形式, 我依然在這裡,與你們一起。 分離
2024/08/05
近期因為工作壓力,偶爾會突然無故的感到胸口緊繃,快要喘不過氣的感覺。會不會有人也跟我一樣呢?
Thumbnail
2024/08/05
近期因為工作壓力,偶爾會突然無故的感到胸口緊繃,快要喘不過氣的感覺。會不會有人也跟我一樣呢?
Thumbnail
2024/07/06
你們有聽過冒牌者症候群嗎? 冒牌者症候群是一個人面對他人的肯定、讚賞或是獲得的好事,有接收困難,難以自我肯定,對讚賞反而習慣感到擔憂或威脅的一個回應特質。 我曾經也有類似的特質迴路,至今也仍然有一點點,但是,我仍然想分享一些我的心路歷程, 歡迎參考。
Thumbnail
2024/07/06
你們有聽過冒牌者症候群嗎? 冒牌者症候群是一個人面對他人的肯定、讚賞或是獲得的好事,有接收困難,難以自我肯定,對讚賞反而習慣感到擔憂或威脅的一個回應特質。 我曾經也有類似的特質迴路,至今也仍然有一點點,但是,我仍然想分享一些我的心路歷程, 歡迎參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部我大概在一個多月前就看完了,不過主題真的太灰暗,看的時候就需要時間拉長咀嚼消化完情緒再接著看,以至於拖到現在才寫;可能許多人會覺得,如果覺得主題太艱澀或是不喜歡,也沒必要硬要寫一篇;但就我的想法,會接觸身心靈工具的人,多半都是需要被支持的,而會接觸宗教,把一生奉獻給神的,就是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寄
Thumbnail
這部我大概在一個多月前就看完了,不過主題真的太灰暗,看的時候就需要時間拉長咀嚼消化完情緒再接著看,以至於拖到現在才寫;可能許多人會覺得,如果覺得主題太艱澀或是不喜歡,也沒必要硬要寫一篇;但就我的想法,會接觸身心靈工具的人,多半都是需要被支持的,而會接觸宗教,把一生奉獻給神的,就是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寄
Thumbnail
《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作者羅伯特.席爾迪尼博士是影響力和說服力這一快速發展領域中的佼佼者,在有限資源、時間下,採取跟大家相同的選擇,讓我們從認識到察覺生活中處處可見的從眾心理,拿回思考與行動的自由。
Thumbnail
《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作者羅伯特.席爾迪尼博士是影響力和說服力這一快速發展領域中的佼佼者,在有限資源、時間下,採取跟大家相同的選擇,讓我們從認識到察覺生活中處處可見的從眾心理,拿回思考與行動的自由。
Thumbnail
最近在看Netflix的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心中對這種邪教的生成原理感到極大的興趣。 我以前到過教會,發現有些似是而非的道理和關係就在這邊迷惑了人心,我稱它叫「愛與非愛的親密傷害」,其實原理和家暴非常類似。 家暴之所以讓人對於愛產生混淆,原因就在於一般家庭是由愛產生的,不管是親子之間的
Thumbnail
最近在看Netflix的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心中對這種邪教的生成原理感到極大的興趣。 我以前到過教會,發現有些似是而非的道理和關係就在這邊迷惑了人心,我稱它叫「愛與非愛的親密傷害」,其實原理和家暴非常類似。 家暴之所以讓人對於愛產生混淆,原因就在於一般家庭是由愛產生的,不管是親子之間的
Thumbnail
Netflix 影片平台,播出韓國邪教組織所做的操弄人心的紀錄片,披露這些組織與那些自稱為「神」的「人」,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然而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和驚嚇的是,當中有許多離譜、匪夷所思、毫無客觀性的操弄與洗腦手法,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似乎沒有辨識力的沈迷,或是非常困難去破解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行?
Thumbnail
Netflix 影片平台,播出韓國邪教組織所做的操弄人心的紀錄片,披露這些組織與那些自稱為「神」的「人」,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然而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和驚嚇的是,當中有許多離譜、匪夷所思、毫無客觀性的操弄與洗腦手法,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似乎沒有辨識力的沈迷,或是非常困難去破解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行?
Thumbnail
我們就在互相不瞭解彼此的語言之下,各自朝不同的方向分道揚鑣了。
Thumbnail
我們就在互相不瞭解彼此的語言之下,各自朝不同的方向分道揚鑣了。
Thumbnail
近期,攝理教的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釋出之後, 由於受害者遍及海內外,創教者的行為也令人髮指, 這幾天紛紛在大學生論壇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討論, 有不少曾經或彼時仍在教內的人浮出檯面, 用字句陳述著過往入教的經歷,與自己內心的徬徨和被欺騙的無措, 創教者的照片更是在影音平台廣為流傳。
Thumbnail
近期,攝理教的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釋出之後, 由於受害者遍及海內外,創教者的行為也令人髮指, 這幾天紛紛在大學生論壇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討論, 有不少曾經或彼時仍在教內的人浮出檯面, 用字句陳述著過往入教的經歷,與自己內心的徬徨和被欺騙的無措, 創教者的照片更是在影音平台廣為流傳。
Thumbnail
不知道是不是跟磁場體質有關,我30-40歲這段期間很容易吸引到各種身心靈流派或是穿不同顏色衣服的宗教邀請(例如朋友介紹、朋友的朋友很熱心覺得法力無邊一定要認識、朋友自己不太確定希望透過我來確定這個課程/大師值得跟隨嗎....諸如此類諸如此類)。那個時期的我也對於這些邀請都很想一探究竟。
Thumbnail
不知道是不是跟磁場體質有關,我30-40歲這段期間很容易吸引到各種身心靈流派或是穿不同顏色衣服的宗教邀請(例如朋友介紹、朋友的朋友很熱心覺得法力無邊一定要認識、朋友自己不太確定希望透過我來確定這個課程/大師值得跟隨嗎....諸如此類諸如此類)。那個時期的我也對於這些邀請都很想一探究竟。
Thumbnail
前陣子聽聞有認識的朋友從加入了十多年的宗教團體徹底退出,過去投入了幾百萬近千萬的金錢在該團體,也在團體中擔任教主的得力助手,幾乎把所有私人時間都奉獻在團體中,到底為何會一夕之間毅然決然離開這個曾經是生活重心的宗教團體呢? 朋友說:「一言難盡,只能說言行不一實在令人無法苟同。」 鏗鏘有力的一段話,幾乎
Thumbnail
前陣子聽聞有認識的朋友從加入了十多年的宗教團體徹底退出,過去投入了幾百萬近千萬的金錢在該團體,也在團體中擔任教主的得力助手,幾乎把所有私人時間都奉獻在團體中,到底為何會一夕之間毅然決然離開這個曾經是生活重心的宗教團體呢? 朋友說:「一言難盡,只能說言行不一實在令人無法苟同。」 鏗鏘有力的一段話,幾乎
Thumbnail
異常孤獨同時渴望關係的曠男怨女,如果有機會就會瘋狂地投入關係中,這樣的模式存在大問題的機率相當高,因為急於進入關係,所以很多原本能看見的問題都會被忽略,就算那個問題很嚴重,孤獨的人們卻是什麼都看不見,或不願意看見。
Thumbnail
異常孤獨同時渴望關係的曠男怨女,如果有機會就會瘋狂地投入關係中,這樣的模式存在大問題的機率相當高,因為急於進入關係,所以很多原本能看見的問題都會被忽略,就算那個問題很嚴重,孤獨的人們卻是什麼都看不見,或不願意看見。
Thumbnail
最近有朋友問我關於最近發生的一個某宗教教主性侵或性騷擾女教徒而被起訴的新聞,大部分的人看到這現象只會嘲笑信徒們愚蠢,但他希望能從理解的角度來同理他人, 所以私訊問我的看法。 前一篇文我談了救世主-加害者-被害者,造成痛苦婚姻與婚外情問題,而同樣的原理可以直接放進教主與信徒的關係中來看,一切就很好理解
Thumbnail
最近有朋友問我關於最近發生的一個某宗教教主性侵或性騷擾女教徒而被起訴的新聞,大部分的人看到這現象只會嘲笑信徒們愚蠢,但他希望能從理解的角度來同理他人, 所以私訊問我的看法。 前一篇文我談了救世主-加害者-被害者,造成痛苦婚姻與婚外情問題,而同樣的原理可以直接放進教主與信徒的關係中來看,一切就很好理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