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而退的穿越的可能|《不可能的邊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 / 螢光馬
人道救援工作者和演員作為不同意義上的邊界穿越者,顯現的是一條屬於「可能地帶」的邊界:滿足於安泰生活中關懷他者苦難的焦慮。
全身而退的穿越的可能|《不可能的邊界》(文 / 螢光馬)
節目名稱:2023 TIFA《不可能的邊界》
演出單位:提亞戈・羅提吉斯 ✕ 日內瓦劇院
演出場館:國家戲劇院
觀賞場次:2023.03.19 (日) 14:30
上舞台在開場時可以看到以繩索吊起的白色布幕,呈現類似帳篷的樣貌,舞台兩側可以看到佈景的滑索,一名女性演員穿著日常色彩的服裝出場,面對觀眾以英文說了第一句台詞:「我不喜歡劇場」,並檢查字幕是否有跟上。這位是日內瓦劇院總監娜塔莎.庫楚莫 (Natacha Koutchoumov) 。
「我不是針對你,也不是反對劇場,我只是通常覺得劇場很無聊。」
最初,會感受到這是在對現場,也就是身處於國家戲劇院中的數百名觀眾直接討論劇場這件事。隨後其他演員依序上場,排成四人的橫列,面對著觀眾席以法文和英文交替說話。語言的行進間,觀眾席燈才緩緩燈暗,時不時出現低沈的聲響。逐漸我們明白,這些人是受訪者,正在接受劇場導演與演員的訪問。
受訪者的身份是——人道救援工作者。
法國亞維儂藝術節藝術總監提亞戈.羅提吉斯 (Tiago Rodrigues),與日內瓦劇院 (Comedie de Geneve) 合作呈現的《不可能的邊界》(Dans la mesure de l’impossible),以流暢的手法與清楚的切入角度討論了戰爭苦難的參與及其極限。
「爆炸的聲音和心跳聲很像。」一開始的聲響得到了說明。從受訪者的敘述中,首先描述了工作的抽象性質,巨大而抽象的形容詞,暗示沈重、生死交關的主題。接著是日常社交的場景,場景中帶出工作中片段的樣貌。
「沒有人想聽這些事情。」受訪者反覆提到工作與生活中人際關係的不相容,也讓觀眾預備了接下來揭露的故事將不容易消化。「具體的事件?」自此迎來許多個故事。白色的布幕成為了地景,演示從「這一邊」到「那一邊」的旅程。由劇場/訪談室的「可能地帶」穿越到了苦難現場的「不可能地帶」。
整個演出的過程中,幾乎沒有演繹實際場景的成分,而以敘述為主體。演員只是敘述者,而非扮演一個角色。當故事輪流被訴說的時候,演員所代表的敘述者每次不同,年紀、性別亦不一定相符。其他演員僅是看著並聆聽著,有時配合情節移動,操作繩索使布幕上升、形狀改變,其意義更接近於簡單的示意/說明。主詞的抽換,不論是敘事者本身,或以「不可能的地帶」取代戰爭的實際地點,「持有武器者」取代軍隊、恐怖份子,個體的單一述說包含了複數述說者,化為複數可能的未知數。
整個演出的形式與語言內容,「你們需要一整個城市的廢墟,和五十萬難民才能呈現這裡發生的事情」,都清楚表示著紀實劇場的態度:我們沒有要,我們也不可能如實還原現場。(來自演後座談的說明)
仍然,述說中充滿了二十哩路、腐敗的杏仁味、一袋血、兩個五歲的孩子和一個八歲的孩子、跨海而來的高級貓糧、派對的照片、樹葉上的腳步聲、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可能是笑聲或哭聲或低吼聲等,種種感官上數字上的具體細節所建構起來,事實上也來自於真實事件的臨場感受(並加上一些細節上的變造)。演員盡力逼近敘述者的心境和態度,與十分自然的言說 (speaking),觀眾得以避開新聞式的資訊,迎來經驗的分享。規整的輪流段落以演員巴蒂斯特・庫斯特諾布爾 (Baptiste Coustenoble) 滔滔不斷,堆疊喊話式的一段話打破,上升至極高張力,「⋯⋯你不能改變世界,你會犯錯,你犯的錯將導致別人死去,可是你會犯錯,但是不要放棄,你要接受你會犯錯。⋯⋯」最後以失敗的救援和同伴的放棄作結。整個段落彷如重拳擊打淚腺,坦白無奈和決心,真摯動人。
私以為全場最成功,也非常能代表整齣戲意圖的高潮,是演員碧雅特麗斯・布拉斯 (Beatriz Bras) 的敘述中,為了進行救援行動接出傷患,戰爭兩方暫停隆隆戰火,而出現全然安靜,代表和平的五分鐘。
「這令人想到劇場安靜的觀眾席。」
路程中漫天幻想的激情獨白,想像這份安靜的無限延續,突然被帶到了現場。「這是群體共同選擇的安靜,就像這樣。」演員帶領感受著由全體演出人員與觀眾共同完成的安靜時刻,呼告觀者身上的行動的可能,並穿越虛之敘事和實之所在現場間的邊界。此段意象鮮明,言語直白卻詩意,充滿對生命的想望,能夠觸及搖撼身在遠方的觀眾。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現場樂手加布里埃爾・費藍迪尼 (Gabriel Ferrandini) 在演出尾聲近十分鐘的打擊樂獨奏。前面同時象徵著爆炸與心跳的鼓聲,有時彷彿轟炸時而像從遠方逼近,中段大音量持續許久似乎挑戰著聽者不適感的極限,只能聽著並等待結束。鼓手的身影令筆者聯想到獨裁者或戰爭本身,可編曲者的意圖如同佈景的白色的布幕,一切仍是任憑聯想的媒介,並銜接演出文本結束到觀眾離場,作為緩衝回到原本的生活。
演出文本安排細緻,空間轉換自如,表演亦相當精彩,乃至話語與聲響的分配皆非常簡潔有效。漸進的推進、預先的暗示,以人道救援工作者為主體的選擇(而非受難者本身),以及視覺上的抽離形式,讓觀眾即便彷如親身見聞,仍能從戰爭災難的血腥殘酷全身而退。
人道救援工作者和演員作為不同意義上的邊界穿越者,顯現的是一條屬於「可能地帶」的邊界:滿足於安泰生活中關懷他者苦難的焦慮。

作者簡介

✍️ 螢光馬
叫這個名字希望大家要記得餵我,進場只想著要吃什麼的劇場麻瓜。主要不是靠寫字維生,最大的願望是世界和平,以及養一隻貓。
avatar-img
13會員
42內容數
從劇場出發的文化生活消費指喃,興趣使然的線上雜誌。2022年10月創刊,目標是刺激藝文消費,活絡文化產業經濟(好像政見?),意即幫助消費者把錢變成喜歡的東西、生產者把喜歡的東西變成錢,形成正向循環。不定期任性出刊,每期內容包含〖當期觀點〗、〖有靈魂迴響〗、〖無差別工商〗、〖大好き工商〗及其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消費型文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阿北:勉強的愛》大幅超越前作《阿北》,不僅荒謬與喜感加倍,對於人心的剖析更是深入淺出、刀刀見骨。作為一齣喜劇,大膽展演深沉的難堪,辯證普世生命難題「愛的藝術」,「陳家聲工作室」舉重若輕,我想我見證了大團誕生,你們就是 The Next Big Thing。
《阿北》本質上是婚戀市場的普世故事,「同性戀」只是其一元素,以獨特的方式實踐性向平權。比起性向設定,外貌階級之殘酷更是此作的核心。
《阿北》第三次演出,進軍北藝中心藍盒子,身為看過五年前首演的觀眾,我相當肯定陳家聲工作室,在規模與資源升級後,內容品質亦相應成長。編導演、舞台、燈光、音樂、服裝、動作、視覺設計,以及前台DIVA皆可圈可點。
《我為你押韻——情歌》憑藉劇場性強烈但通俗可親的獨特文本、高度自由的表導設計發揮空間,票房屢獲佳績。Revival版本從小劇場進入國家戲劇院,編制除原三位演員外再加入歌隊,原臺北文學獎得獎劇本也因應增修⋯⋯
演員一一出場,描述自己是什麼動物,並向觀眾講解「動物轉化」和「Lab計畫」沿革。此作與三位特邀創作者共同發展出〈蛇帶〉、〈Zoo〉及〈孤獨的敘事者〉三段表演,段落之間以動物轉化練習串接⋯⋯
25分鐘小短劇,描述兩位女子因倒垃圾相識進而結合。非華語演出在藝穗節其實少見,以往有看過粵語、日語的⋯⋯
《阿北:勉強的愛》大幅超越前作《阿北》,不僅荒謬與喜感加倍,對於人心的剖析更是深入淺出、刀刀見骨。作為一齣喜劇,大膽展演深沉的難堪,辯證普世生命難題「愛的藝術」,「陳家聲工作室」舉重若輕,我想我見證了大團誕生,你們就是 The Next Big Thing。
《阿北》本質上是婚戀市場的普世故事,「同性戀」只是其一元素,以獨特的方式實踐性向平權。比起性向設定,外貌階級之殘酷更是此作的核心。
《阿北》第三次演出,進軍北藝中心藍盒子,身為看過五年前首演的觀眾,我相當肯定陳家聲工作室,在規模與資源升級後,內容品質亦相應成長。編導演、舞台、燈光、音樂、服裝、動作、視覺設計,以及前台DIVA皆可圈可點。
《我為你押韻——情歌》憑藉劇場性強烈但通俗可親的獨特文本、高度自由的表導設計發揮空間,票房屢獲佳績。Revival版本從小劇場進入國家戲劇院,編制除原三位演員外再加入歌隊,原臺北文學獎得獎劇本也因應增修⋯⋯
演員一一出場,描述自己是什麼動物,並向觀眾講解「動物轉化」和「Lab計畫」沿革。此作與三位特邀創作者共同發展出〈蛇帶〉、〈Zoo〉及〈孤獨的敘事者〉三段表演,段落之間以動物轉化練習串接⋯⋯
25分鐘小短劇,描述兩位女子因倒垃圾相識進而結合。非華語演出在藝穗節其實少見,以往有看過粵語、日語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的舞台上,很多時候可能是原本素昧平生的人與我們締造了奇妙又緊密的關係,以一種他人看似有些不合理或奇異的方式維繫著,在我們獨有的世界裡築起一座只有彼此能懂的城牆。 小川洋子的新作《睡在掌心的舞台》總共有八個篇章,分別圍繞舞台及戲劇而展開的八段特殊關係。 虛假交錯的劇情參雜著真實的情
Thumbnail
《這不是個大使館》是一部充滿實驗與衝撞感的作品。表演者在舞台上揭露自身立場,觸及敏感的政治議題,大膽挑戰現實,台灣因而在短短兩小時的劇場時空裡頭被歡迎、被承認、被視作一個真正的國家。這也或許是所謂「藝術自由」的實踐,在藝術發生的場域裡頭,思想、言語、表達得以毫無邊際,不受任何限制的束縛。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大會上,我是男主持人,我訪問一位外國人。我好像問他為什麼會選擇來台灣。我忘了他講什麼,反正他講完以後,全場就是熱烈拍手。 然後場景變成我在訪問海事會的 Cindy 和一位男老導演,這導演頭上還綁著布條。 這位老導演在台上講述他拍電影的熱情,好像想要表現出台灣文化什麼的。 此時我的腦
Thumbnail
從此起彼落的「你聽我講」開始,四位表演者輪流話聲,形成一種有序的銜接感。在開場之後,一條與麻繩類近的「織帶」隨即出現,並貫穿了整部舞作。織帶的原料是紡織纖維,可以是天然也可以是人工的,這樣的性質和語言有著幾分相似──語言作為繩子般的存在,一方面帶有危險而可以傷人,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可能。
我想當個吹哨人。
Thumbnail
人生荒誕之處,喜劇同悲劇。 在諷笑的餘聲蕩漾之中,不忘反視自己。 看劇如窺視般的視角,看著與自身之外的人事物劇情發展,我們怒罵嘻笑悲泣,享受自己情緒的高昂起伏,卻可免於角色的一切責任與壓力。 這大概就是看劇過癮的地方之一。
Thumbnail
但那些看似貧窮和混亂的地區,作者反而更能聚焦在描繪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居民們被引用的話語本就鏗鏘有力,即使處境艱難依然活得有血有肉,因為他們從不遮掩自己的愛恨與掙扎。文明國家像極了格陵蘭那章中「陷入呆滯」的當地居民,而發展中國家即便生死未卜、前途茫茫,卻能讓人感受到正在用力的生活。
朋友相約我去看電影 配合我的時間限制 所以最終商量結果 選了這部〈天一亮,就想見到你〉 片名及海報 讓人以為只是一部青春愛情文藝片 我想這樣的框架總是難免 女主角是一位無法脫下口罩好好說話的資優生 甚至是所謂的工具人 無法拒絕他人的請託 總是把別人賦予的工作當作是自己的任務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的舞台上,很多時候可能是原本素昧平生的人與我們締造了奇妙又緊密的關係,以一種他人看似有些不合理或奇異的方式維繫著,在我們獨有的世界裡築起一座只有彼此能懂的城牆。 小川洋子的新作《睡在掌心的舞台》總共有八個篇章,分別圍繞舞台及戲劇而展開的八段特殊關係。 虛假交錯的劇情參雜著真實的情
Thumbnail
《這不是個大使館》是一部充滿實驗與衝撞感的作品。表演者在舞台上揭露自身立場,觸及敏感的政治議題,大膽挑戰現實,台灣因而在短短兩小時的劇場時空裡頭被歡迎、被承認、被視作一個真正的國家。這也或許是所謂「藝術自由」的實踐,在藝術發生的場域裡頭,思想、言語、表達得以毫無邊際,不受任何限制的束縛。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大會上,我是男主持人,我訪問一位外國人。我好像問他為什麼會選擇來台灣。我忘了他講什麼,反正他講完以後,全場就是熱烈拍手。 然後場景變成我在訪問海事會的 Cindy 和一位男老導演,這導演頭上還綁著布條。 這位老導演在台上講述他拍電影的熱情,好像想要表現出台灣文化什麼的。 此時我的腦
Thumbnail
從此起彼落的「你聽我講」開始,四位表演者輪流話聲,形成一種有序的銜接感。在開場之後,一條與麻繩類近的「織帶」隨即出現,並貫穿了整部舞作。織帶的原料是紡織纖維,可以是天然也可以是人工的,這樣的性質和語言有著幾分相似──語言作為繩子般的存在,一方面帶有危險而可以傷人,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可能。
我想當個吹哨人。
Thumbnail
人生荒誕之處,喜劇同悲劇。 在諷笑的餘聲蕩漾之中,不忘反視自己。 看劇如窺視般的視角,看著與自身之外的人事物劇情發展,我們怒罵嘻笑悲泣,享受自己情緒的高昂起伏,卻可免於角色的一切責任與壓力。 這大概就是看劇過癮的地方之一。
Thumbnail
但那些看似貧窮和混亂的地區,作者反而更能聚焦在描繪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居民們被引用的話語本就鏗鏘有力,即使處境艱難依然活得有血有肉,因為他們從不遮掩自己的愛恨與掙扎。文明國家像極了格陵蘭那章中「陷入呆滯」的當地居民,而發展中國家即便生死未卜、前途茫茫,卻能讓人感受到正在用力的生活。
朋友相約我去看電影 配合我的時間限制 所以最終商量結果 選了這部〈天一亮,就想見到你〉 片名及海報 讓人以為只是一部青春愛情文藝片 我想這樣的框架總是難免 女主角是一位無法脫下口罩好好說話的資優生 甚至是所謂的工具人 無法拒絕他人的請託 總是把別人賦予的工作當作是自己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