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智慧的奇蹟-《群眾的智慧》

Mauro
發佈於書齋
2024/02/2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書名:群眾的智慧:如何讓整個世界成為你的智囊團

作者:James Surowiecki

譯者:楊玉齡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3/10/01

 


「群體將聰明無比,而且通常比群體中最聰明的個人還要聰明!」

這是這本書一直圍繞的中心主旨,也是作者想要在多數人想法中想要證明的,書中引用了許許多多的心理學實驗、賽局理論、歷史事件、社會現象來佐證這句話,其實這些例子,很多都是日常生活中可見,但缺乏去注意它。作者致力探討一個認知上雖很單純,但實質上卻極具複雜度的想法:一大群人比一小群菁英份子,還來得聰明,不論這群菁英份子有多聰慧,但前者更能解決問題,更能蘊釀出革新,做出智慧決策,甚至準確地預測未來。 

群眾的智慧,可以教導我們如何過日子、如何選擇領導人、如何做生意、以及如何思考這個世界。


菁英VS群眾

「到底是菁英專家聰明呢?或是群眾才聰明?」這是一個古老的爭論。從過去到現在,由於專業知識的分工與發展,以及問題越來越難以處理,人們總是會偏好握有學術上權威的專家的意見或是作法,也相信專家在做專業領域上判斷更加準確,但是,菁英專家也屢屢會錯誤百出,也不禁令人懷疑,專家真的是比較好嗎?

過去,曾有許多人否定掉群眾的智慧,例如尼采就曾說:「瘋狂,在個人身上是特質,但在群體中卻是定律。」,也就是當時許多人都認為群眾是一種盲目的、易於操弄的、具有混亂和法西斯傾向的集體,但是其實在書中舉出很多生活上或是一些瑣事的例子,來作證出其實群眾選擇的力量往往更加精確,或更加完美。

其實我覺得可以先區分為兩部分,其一,專家的問題,其二,群眾的神奇,首先先看到專家的問題,尤其是展現在小團體內的官僚體制式菁英專家,因為專家有其眼界上的狹窄,以及他們對問題融疑有先入為主的觀念,這也使的他們對各種異質性的資訊容易去「自動刪除」,而更重要的是,因為在小團體內共同決策,更容易出現在小團體中大家以為最好的假共識,反而忽略了其他種最佳解決的可能。

作者在這裡舉了個小故事為這句話做了簡單的註解,在1968年5月,美國潛水艇天蠍號在完成任務返回紐約波特紐斯的時候,離奇失蹤,海軍當局雖然知道潛水艇最後的位置回報,但完全不明白海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只大略知道在最後一次無限電通話後,航行了多遠,於是,海軍以直徑20英里,深度數千公尺的海域為範圍進行搜索,徵詢了三到四位的潛艇及洋流專家研判,推測可能的位置,然後進行搜索,但是在專家們推測可能的地點上卻沒有尋找到天蠍號,此時有位海軍軍官提出了另一套不同的計劃,首先,他先捏造了一些劇情,各種關於天蠍號的遭遇,最後請一堆背景各異的人馬猜測,包括數學家、救難專家及潛艇專家等,他沒有要大家得到一個共識,而是判斷哪一個真實度最符合。而為了增加樂趣,他們下注去猜測潛艇遇到了什麼危機、以什麼樣的速度衝向海底、衝下去的坡度等等。雖然明顯的資料十分的片段,但是這名軍官相信若是將這些片段所組合,將可以得到有用資訊。

最後,她將所有資訊蒐集起來,利用貝氏定理,評估天蠍號下落,最後得到了一個算是該小組對天蠍號的位置下落集體猜測,而神奇的是,這個位置沒有跟任何一名組員單獨選定的位置重疊。換句話說,也就是,沒有人的答案跟最後的數據吻合,這個評估值,並不是其中最聰明的人所判斷,而是該群體的集體判斷,而在五個月後,天蠍號重見天日,而他的位置與小組集體判斷的地點僅差了兩百二十碼。這則故事確實很令人驚訝,每個人的資訊都不完整,但是就一個集體來看,它卻完整的判斷了一切。

其實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也是比較相信專家的人,但是看完這本書之後,令我對專家的追求有些改觀,群眾的智慧也許是真的存在的,天蠍號的例子可能是很湊巧的一件事,所以作者又在書中舉了許多的例子,例如在過去的太空梭試射的失敗,有四家主要工程公司負責,而失敗之後卻只有一家的股市掉落的最嚴重,之後調查,確實是該公司的失誤,但是能在第一時間快速拋售該公司的股市,這就是群眾的神奇了,當然書裡面有太多太多例子了,雖然在閱讀的時候還是不免懷疑它的真實性;再舉例IEM(愛荷華模擬交易市場)的例子,是預測候選人當選的賭盤,而其準確率幾乎比其他大型民調都還要準確,雖然他們約只有800多人參加,但是他們在「預測全國選民在怎麼投票」時,表現的卻優於你直接去問選民要怎麼投票,而許多菁英的預測,卻往往不及這個僅有800多人參與的集體判決。

 

關於民主體制

菁英聰明或是群眾聰明,其實很直觀的套用在我們現實的社會上,可以看見的是―民主體制,雖然經由選民集體投票出來的人或許不是那麼令人滿意,可是卻是不是最好的夠好法子,作者在書中這麼寫到:「民主,並不是解決認知問題的一個方法,也不是為了參透公共利益的一種機制。但是民主是一個方法,用來處理最基礎的統合及合作問題:我們要如何共同生活?我們要如何一起朝向互利目標來共同生活?民主能夠幫忙回答這些問題,因為民主的經驗是「你沒辦法要什麼就有什麼」的經驗,是眼睜睜地看著對手得勝,但還是能得到一些你想要的東西,而且心理上也尚能接受,因為你衷心相信對方並不會因此毀掉你所珍惜的事物,此外,你也知道還有其他機會贏回你想要的。」,然而如果是在獨裁或是菁英統治上,成效未必會較好,且確實要付出比較大的風險。

其實這段文字直接表達了,民主,確實不是完美,在台灣整個民主化的過程中有許多陰影,許多弊病,但是最後大家還是都選擇了相信民主制度,如今的台灣,雖然仍有許多未必光彩的事情,但是可以看見的是政治人物逐漸明白自己的定位,選民雖然未必知道民主的好處,但事實上,群眾已經做出選擇了,也許一個人沒辦法做出很判斷,但是在集體之下,或許答案就呼之欲出了,這也是作者相信的。

對此下一個小結論,民主得出的決策,也許無法證明群眾的智慧。但是,決定要採用民主制度來達成決策這個事實,即是群眾的智慧。

3會員
29內容數
尚有舊時書禿筆,偶將蘸墨點葡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