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爸爸又再酗酒了吗?”在心里自问自答地说着。
看着地上那一瓶瓶的威士忌,一罐罐的啤酒,我知道,又来了。自从妈妈离开后,爸爸每天不是酗酒,就是吸毒。虽然他每一天大部分时间都会是这副堕落的样子,但 为了抚养我,他还是会努力地找工作,努力地带着我生存下去。尽管如此,那些钱还是不足以支撑我们的生活,更何况他常常拿去“交易”,因为他是个毒虫。为了继续生存,我不得不半工半读。
“爸,等等记得吃药哦,那之前要先吃饭,我已经预热好刚刚弄好的蛋包饭,放在桌上了。要记得哦,医生说要好好休息,少喝酒,这几天最好不要碰。我下班后就会立刻回来,不用担心,就好好休息吧。那我先出门咯,要记得吃药哦!”出门前提醒了记忆力越来越不好的爸爸。
上班快迟到了,我急忙地骑着自行车。虽然看起来有非常老旧,但我还是很喜欢,因为这是爸爸在我某一次生日的时候送给我的礼物,而且还可以骑超级快,完全不输给其他花里胡哨又价格昂贵的自行车。
“爸爸妈妈你们看!我单手不会跌倒哦!”脑海突然浮现出一段回忆。
好怀念啊,感觉过了好久。那是,属于小时候妈妈离开之前,跟我和爸爸一起到公园教我骑自行车的回忆呢……
“妈妈……” 自己不知不觉陷入了回忆,还不小心触犯到自己设下的禁忌——想她,想起有关她的回忆,以及想起那一个晚上。
爸爸妈妈总是会吵架呢。虽然每一次都会被他们委婉地叫去房间睡觉,或是自己到里面玩玩具,可是我知道,知道他们又要开始吵架了,不管是因为一位常常到我们家的叔叔,还是因为钱,还是有很多很多其他我不懂的东西。不管是什么问题,他们好像每一天,都在吵架。还是,是因为我呢?是因为我还不够优秀吗?还是我花了太多钱?还是我太吵?会不会我把一切自己该做好的本分,义务都做好了,他们就不会吵架,大家都会变得开开心心了呢?
我努力地考好成绩,努力地当个开心的人,努力地去当一个所有人都会喜欢的好孩子,努力的想被喜欢。但,那一天还是来了,虽然爸爸极力的不想让我知道,不想被我看到,可是我还是看到了。我看见妈妈拖着行李箱,跟着那位叔叔走了,离开了家,离开了我们。
那一晚,我听见了爸爸的哭声,感受得到他刻意地压低自己的声音,不想打扰到早已被他哄睡后睡着的自己。我感受得到,爸爸好难过,也感受得到,自己体内有一种莫名其妙且说不出口的感觉,了解到妈妈再也不会回来了。
一直以来,爸爸都非常努力地照顾我。即使自己的状况越来越糟糕,即使自己越来越累,即使不被所有亲戚以及旁人看好,但他还是把我照顾好,把我放在第一位,所有事情都是以我优先。我能感受到,他很爱我,他想好好地照顾我,保护我。
被所有人唾弃,被社会排挤,不管是谁,都会觉得他是一位糟糕的父亲吧……大概只有我知道,他有多么地努力,他有多么地辛苦想要成为所有人以及自己所认为的“好父亲”。也只有我知道,他都会在晚上一个人独自崩溃,都会自责为什么自己照顾不好我,为什么自己不是一位好爸爸,不是一位优秀且可以成为好榜样的父亲,为什么自己如此糟糕。
他不知道,对于我来说,他是世界上最棒的也是最努力的父亲,也是在世界上最爱我,唯一一个会保护我的人。
当他得知我被学长性侵时,他抱住了我。只有他,不会跟其他人一样,觉得我在乱说话,觉得我想毁了一个前程似锦的男孩,就因为那个人是一位在学校声誉非常好,成绩也很好的模范生也是一位长得不错的校草。这样的好学生大家都不觉得他会是个性侵犯吧?也不可能跟我这个丑八怪扯上关系吧?就算是我,我也不敢相信,也不会想到他会突然把一位女学生强硬地带进公共厕所,强办法交房租,但他还是把的健康放在第一。他不会因为这样而责骂我,情绪勒索我;也不会因为这样说我不自爱,问我为什么想不开。
大概也只有他会对我说:
“我知道你尽力了,也努力了。累了吧?有想吃什么吗?还是想做的?”
“没有的话也没关系,爸爸会陪着你,爸爸也会一直哄你睡。”
当收到提告失败的通知书时,陪着我的还是他。他陪着我度过精神疾病急速恶化且痛苦的生活直到我在学校被发现自杀未遂,直接被送入医院。我能想象到,他更加自责更加崩溃的画面。
出院时,也只有他会等我。走出医院门口时,看见在门口苦苦地等着我的他,消瘦许多且疲惫的他。看见他手臂上有着更多的针孔,我哭了,他也哭了。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哭得歇斯底里。
是的呢,我们都好努力,努力地想被社会接纳,认可,想被所有人喜欢,不想被排挤;也努力的生存下去。我们也真的累了呢,把麻痹自己当作休息,用习惯来逃避自己的感受。我们都努力过了呢,也早已疲惫不堪。尤其是爸爸,一直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一直觉得自己很糟糕,特别是有着不良嗜好这一点。
对所有人来说他是一位不合格的父亲,只因为他没有符合社会给予 “父亲”这一位角色的标准。可是啊,我看到的他是一位伟大且温柔充满爱的父亲。他真的很爱我,对我来说,他的这些努力已经足够了,一直照顾我的他也累了呢。
“所以爸爸,你真的该好好休息了呢,我真的,真的好爱你。所以你什么时候才会从那间白色的房间出来呢?还会跟之前一样哄我睡觉吗?还会陪我吃我想吃的东西吗?现在变成是我等你的时候了呢。原来等待的感觉是这样的啊……”我崩溃地说着。

hi hi各位,這只是我所寫的虛構短文。
好好笑,這篇短文是我在國二所寫的,在此也只是把黑歷史直接放出來。
也算是記錄記錄一下自己寫作成長史。
發佈出來也只是想監督自己,讓自己繼續嘗試寫作。
我不知道爲何自己爲何如此執著於此。
可能我某一部分是有在喜歡這件事的吧。
也請各位原諒我笨拙的寫作技巧(也可以説我寫得很爛
我國文也不太好,但我還是想繼續寫,哈哈。
提那個起來很像是借口,但説實話我本身也沒有什麽時間去增强,只能説慢慢來吧,哈哈。
祝順利!
1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我們的愛♫過了就不再回來~嗎?讀《宛如星辰的你》曉海的父親拋家棄子不顧、堂而皇之住進小三的寓所,櫂的母親追隨男人至蕞爾小島、意亂情迷下家中大小事都無法自理。一位是家境岌岌可危、我見猶憐的在地女生,另一位是見過都市繁華、遠道從京都來的俊俏小生,在有此令人困擾的家庭背景下,兩人時常成為鎮上茶餘飯後消遣的話題。彼此惺惺相惜,不受待見的倆人逐漸有了交集。
Thumbnail
avatar
閱讀不孤單:田羽心的私房書單
2024-06-18
[我們父母那一套] 「媽媽,我不想要上學!」 弟弟這幾天不斷跟我喊著他不想要上學。 特別是看到已經畢業的哥哥, 還窩在舒服的棉被裡呼呼大睡。 不甘願的心裡更是不平衡, 對我哀嚎得更是大聲! ▪️ 嗯… 是該搬出我們父母那套了。 上一代父母對我們的教養態度, 是不會接你任何忤逆的負
Thumbnail
avatar
茶米老師
2024-06-18
我們還有機會在一起嗎?大家好,我們是花氛園💐! 陪伴你「回歸最初純粹,尋找心靈之源」! 🌿〜🌲〜🌳〜🌱〜🌿〜☘️〜🍀〜🍃 💐您的愛心按讚與分享,是我們前進的大動力! 💐IG已公布,Dcard稍晚將更新,想馬上獲得解答,請追蹤IG能第一時間知道喔! 💐大眾占卜提供整體指引,因為每個人處境各不
Thumbnail
avatar
花氛園
2024-06-16
我們一起搖太陽《Viva La Vida》未生病前的凌敏(李庚希 飾演)做導遊工作。 患了尿毒症,一週三次洗腎,為了方便就醫, 等待腎臟移植優先順序,她和父母從北方小鎮搬到長沙租房。 凌敏在朋友的網路雜誌寫地方特色美食介紹,拍攝抖音推廣視頻。 27歲生日那晚,她自拍一段影片放上微信,向人求捐腎臟給她,脫離洗腎人生。 她願意一輩子照
Thumbnail
avatar
舒嫚
2024-06-15
我們必然無知,所以需要溝通再溝通  但要解決對立,唯一的辦法只有溝通。唯一的辦法就是所有權力主體都擁有了那種想要溝通的意向,才有可能抵達某一種哪怕略嫌薄弱的和平。而要抵達所有主體都想要溝通的境地之前,永遠需要有一部分的人先表達意願。
avatar
前圖紙
2024-06-14
(44-3)二、邊疆 之《我們》有本書叫<跟慾望搏鬥是一種病>,雖然慾望是人性,無聊是本質,想睡是常態;但“跟無聊搏鬥是一種病”、“跟瞌睡蟲搏鬥是一種病”,或可表達同事們每天上班的狀態:跟無聊與愛睏搏鬥。為此,她們有些人不斷喝咖啡聊事非、嬉鬧、吃喝、唱歌、吵架、鬧別人。方便的時候就偷睡覺。為何不偷看書?對她們來說那會更想睡。
avatar
Oya
2023-04-01
【評價】《我們》唯有與心魔達成和解,才能真正放下對過往的恐懼《我們》劇情暗喻分析 在這齣電影中,喬登·皮爾導演運用他一貫的敘事風格來講述種族以及社會階層的議題。就如同其餘喬登·皮爾自編自導的電影一樣,故事都由黑人擔任主角,並在劇情中安插些許事件來表現黑人與白人的社會地位差異。不過除了電影有明顯道出的社會議題,依我看來,整個故事也正好能夠對應到人在面對「心魔」
Thumbnail
avatar
飛翔的魚
2022-11-14
【影評】《我們》枯燥的等待只為了反轉喬登·皮爾(Jordan Peele)在《逃出絕命鎮》的表現是令人驚豔的(附註1),初試啼聲的作品讓他不僅有能執導編劇的能力,也發覺他在這類型題材節奏的把握上有著個人的魅力。但在《我們》這部同類型的電影上,卻有種必須將電影看完才能夠「盡興」的感覺。這與《一屍到底》熬過前面30分鐘,之後反轉變成神轉折
Thumbnail
avatar
CapsuleFilm
2021-06-04
不只是《我們》外勞政策在臺灣已經施行十幾年了,不外乎是雇主用較低廉的價錢,讓雇來的外勞幫忙一些少有臺灣人願意做的卑下工作,最常見的有看護工、工廠工人等等。而我們所謂的「外勞」之所以離鄉背井、大老遠來到異鄉討生活,為的不正是本國經濟條件差,因而寧可和親人暫時分離,遠赴異國工作,「夢想泰半承擔著家人的需求」。 本書出
avatar
羅珊
2021-02-04
不只是《我們》外勞政策在臺灣已經施行十幾年了,不外乎是雇主用較低廉的價錢,讓雇來的外勞幫忙一些少有臺灣人願意做的卑下工作,最常見的有看護工、工廠工人等等。而我們所謂的「外勞」之所以離鄉背井、大老遠來到異鄉討生活,為的不正是本國經濟條件差,因而寧可和親人暫時分離,遠赴異國工作,「夢想泰半承擔著家人的需求」。 本書出
avatar
羅珊
20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