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週二我經營的影劇書評平台
〈悅視介〉多了一位追蹤者,追蹤我一兩天後突然發訊息要求我追蹤他,還加了一句「啾咪」,我當下就有些心理上的不適,因為對方與我素昧平生,也並沒有像其他追蹤者一樣先與我就電影、戲劇、書籍的內容和喜好作為試水溫的媒材,初步建立談話契機與建立信任;
其次他的結尾應酬語太過親暱,即使是我身旁親密的朋友也很少用如此甜膩的詞彙,當下我刪除了訊息,並在隔天我的帳號遭受色情帳號侵擾時,情緒轟然爆發—忍不住彈鋼琴疏散情緒,並和家人表達我被打擾這件事的不滿與理由。
事實上,經營平台不可避免地有時就是會收到一些不洽當的訊息和騷擾,去年我也曾受了無端的網路攻擊,然而經歷過相似事件的我為何還是會勃然大怒?
書本內容介紹
德國心理學家哈尼許與溫德爾融合45年臨床經驗與案例解析,深入淺出的理論搭配自我檢視的表格,鎔鑄成著作《躲在蚊子後面的大象:那些隱藏在生活小事背後的深層情緒》,協助我一窺事件背後的蛛絲馬跡。
第一章透過數個例子論述蚊子(觸發情緒的小事件)與大象(事件背後的深層情緒脈絡)。
第二章講述身而為人的基本需求,需求失落後產生甚麼大象,並羅列七種典型大象(不受尊重、無法劃清自己的界限、總是要讓步…)。
第三章進一步詳談基本需求,並通過滿意度和重要度審視需求達成的程度。
第四章找出大象的途徑,檢視激動情緒背後的受傷點與自我保護程式,如何形塑自我形象與生命歷程。
第五章引導讀者重視基本需求,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並穩固內心平衡,強化個性;顯示即使有痛點,人依然有能力和空間得以釐清情緒並溝通表達自己的需求。
個人感想內化與應用
經過閱讀後,就前言的事件而言,我逐漸釐清其痛點在於我感受被陌生人侵犯,連結到去年遭受攻擊卻未能蒐集證據訴諸法律來捍衛自己的痛,更甚者這讓我連結到青少年時期遭受霸凌後烙印於心底束手無策的無能感、羞恥與悲憤,而能辨認問題出在何處,解決之路也就漸次顯明—接納自己的情緒並起而為自己而戰。
書中尤其打中我心底的是作者點出我身為成年人所擁有的可能性,已經不同於當時那個無助的孩子;除此之外,如果痛苦也無需勉強自己重溫,並接受自己的感受是合理的!
也許是成長環境鮮少允許自己展現脆弱,心裡面有負面感受時也經常要學習獨自消化,甚而承擔他人情緒未果時還不時被人指點,似乎總是要承擔更多,去關心他人—我早已學習把負面感受捆鎖於心底的皮箱,遇事無力也常常問責自己,長期下來我情緒低落,卻又感到總是衝不過層層牢籠。
而本書點出我們和他人同樣對等與重要,我才能把重心漸漸拉回自己身上,並看到心理的失衡已蠶食了我求生的渴望,停止苛待自己。
即使只是快速讀了兩遍,並未一步一步隨書中指示羅列自己的感受與需求,就能有如此體悟,我也衷心盼望自己收到實體書本後能拿起紙本慢慢檢視我從未正視的心理需求,學習照顧自己的大象。
☆此為皇冠出版社試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