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劉銘傳率兵討伐捻軍,軍中發生傳染病,正束手無策時,他在夢中見到瞿公真人賜其治病良方,後依真人指示讓士兵服藥,果然痊癒。而劉銘傳也因剿捻戰功,被清廷封為男爵。從此劉銘傳軍所到之處,必奉真人神像隨行。
1884年清法戰爭,劉銘傳奉命駐防臺灣,瞿公真人的信仰也因此進入寶島。隔年,劉銘傳成為第一任臺灣巡撫,當時神像被安奉在巡撫衙門內(今北市中山堂一帶),他帶兵確實有一套,凡想參拜真人的士兵,不必通報,可直接進入衙門。
士兵參拜真人所求,大多是希望傷、病儘快痊癒,或能平安退伍,所以此時,真人是和保生大帝一樣,屬於醫藥之神。
某年臺灣首富林維源受劉銘傳之邀赴宴,宴席中向巡撫大人提起自己已過半百,卻膝下無子,劉銘傳聞之,提起衙門內奉祀瞿公真人,靈驗非常,建議其向瞿公真人祈求,或可如願。
林維源十分慎重的齋戒沐浴了三天,來到衙門向瞿公真人求子,之後果然連生三子(原有長子林爾嘉,但這位似乎是養子),真人靈驗事蹟傳開來,從此在醫藥之神外,又成了求子之神。
是故,瞿公真人分別幫助過臺灣最有權和最有錢的人,和臺灣近代史也算是有所相關。
瞿公真人原本是明代天啟年間四川一名孝子,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去世後,他痛不欲生,遂積薪自焚,忽然天降祥雲,攝真人而去。鄉人認為是祂孝感動天,已升天成神,被玉帝敕封為「溥護瞿真人」。
林維源得子後,為答謝神恩,在1896年建瞿公真人廟,由林維源管家林添能為廟祝,之後歷任廟祝皆姓林,大概都是林添能後人吧。
不過,在大同區公所2000年委託徐福全教授做的調查裡,該廟歷任廟祝分別為林先傳、林宜得、林繼信、林后堂,並未有林添能此人,究竟何者為是,有待後續研究。(2019年11月2日補)
根據維基百科,真人廟原建於北門外,日本統治時期遷到現址,1909年又因為都市計畫開闢道路,部分廟地被徵收。
上面公文是說:
「大稻埕推行市區改正、因瞿公真人祭祀公業部分土地被畫入道路用地、政府命轉讓販賣這塊土地、廟方(管理人)同意販賣、並擬這張文書希望官方准許販賣所得可納入廟方財產所有。」
從上圖看,大約少了四分之一。(2019年8月13日補,日文部分感謝林承緯教授協助翻譯)
原廟奉祀有林維源所新雕的瞿公真人神像,亦有原劉銘傳所奉祀之神像。龍邊奉祀六十太歲星君之首-殷郊,一般廟宇都是六十太歲星君一起奉祀,單獨奉祀殷太歲者還真不多見。廟內另有1888年當地信女葛氏敬獻的「聰明正直」匾。可惜921大地震廟宇被毀,2008年才又將廟宇重建。
廟中門神,為劉家正大師作品,有關其事蹟,可看這影片
參考資料
楊碧川
2000 ;《臺灣歷史辭典》:146,臺北市:前衛出版社,初版三刷
徐福全、徐孝育等著
2000 ;《台北市大同區公所辦理地方文化特色活動-美哉視界大同【台北市大同區寺廟、宮觀、祠堂、教堂、教會調查報告書】》:附件19-20,臺北市:大同區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