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餐飲旅宿缺工大潮 - 加薪搶工、年輕人消失、找出路的老闆們>讀後感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https://www.twreporter.org/topics/labor-shortage-accommodation-food-service-industries

聽及讀了報導者最新的關於缺工的報導。每次看到資方敘述缺工問題,心中就會燃起熊熊怒火,怪年輕人不耐操、怪科技業薪水高、怪勞工要求的薪水太高,怪東怪西,奇怪就是不怪資方自己?缺工就把薪水調高,麥當勞人員月薪 3 萬喊缺工自己都不覺得丟臉啊,加到月薪 6 萬我不信還找不到人。最後竟然還怪消費者:如果無上限地加薪,成本會反應在價格上,請問台灣人民要做好心理準備嗎?我的天啊,我真的想暴揍吐出這句鬼話的人,自己去反省你有問題的商業模式啊!如果錢也加了、人也來了但沒有就是沒有訂單,不好意思,貴產業應屬夕陽產業,還請自動離場。

節錄一些莫名的文章片段:

張博勛說,百貨業在竹北地區的營運成本比其他地區高出不少,享平方店舖的人員薪資平均比其他縣市高約2成,各店都調薪搶人,津貼也不斷調整,還是找不到人,鄰近的科學園區是一大主因:「在園區做流水線(生產技術員)一個月薪水可以到4、5萬元以上甚至8、9萬元,工作流程單純,餐飲工作再調薪也頂多3、4萬元,事情多、兩頭班工時又比較長,自然都往園區跑(找工作)。」

傻子喔,既然在園區做的人月薪都8~9萬了,消費能力自然更高,把價格一次全部向上調啊。比如說:就看那裡的人得花更多錢吃飯,還是看他們願不願意天天去外縣市覓食啊。不往上調價的同業自然漸漸招不到人,怎麼營業?

新飯店陸續開幕,人才不可能從零培養,多是從其他既有飯店開高薪挖人。林俊宇說,只要有新飯店成立,「挖角都是整批挖,問一個,他再拉身邊好幾個人,最後5、6個人一起被挖走。」原本月薪4、5萬元的中階主管,新飯店能開到5、6萬元挖角。挖過去除了薪資提高外,頭銜職級也往上跳,外場領班挖過去變主任,或是主任變成副理。
在林俊宇來看,高薪拔擢的潛在產業問題就像是「還沒長大就上戰場」。他舉例,廚房學徒第一、二年還在養成階段,高薪被挖去當師傅,看起來很有發展,但要自己找團隊還要帶人,對於食材處理經驗也很不足,「看過進一批新鮮蝦子,卻因為怕來不及處理,切好後冷凍起來再拿出來烹調(既然要冷凍,一開始買較便宜的冷凍蝦就好)」

這也不知道哪裡來的神邏輯,怪其它公司用高薪挖角,還酸被挖角的人「還沒長大就上戰場」。幫他翻譯「你怎麼可以用那麼高的薪水去請經驗不足的人?破壞我們的遊戲規則」阿幹,到底干你屁事啊...就你付不起那麼高的薪水啊。資方唯一用處就出錢,錢不夠還抱怨怎麼沒人想幫你打工。公司可以挑能力較好的員工,勞方為什麼不能挑比較有錢的資方?荒謬

台北晶華酒店暨集團餐飲董事總經理吳偉正則對《報導者》表示,儘管疫情期間已有80%的員工調過薪水、房務人員的月薪「沒人低於30,000元」,但台北晶華約1,000多個職位裡,仍有100多個處於懸缺狀態,缺工率約為10%。

沒人低於 5 萬再抱怨吧...。叫那位總經理每天清潔房間、折被子 8 小時付他月薪 3 萬請問他要做嗎?為何奢望其它人就該做?活該領 3 萬嗎?

我總覺得就是一個階級陋習。資方總有種「端盤子、折被子這種事怎麼有資格領那麼高的薪水?」「餐廳人員薪水3萬已經很高了」「這種那麼簡單的事,我為什麼要給他們更高的薪水?」這些想法。過去人力過剩好找;也許資訊不流通及工作選擇少所以大家沒得選。不過現在情勢就不同了,大學生過剩,基礎的白領人力過剩,是勞力型工作人才稀缺的時代。資方自己要能夠依現實狀況調整,只會依過去的慣例做事的企業,要嘛是對全民情緒勒索,要嘛只有死路一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凱文的沙龍
22會員
13內容數
希望把中文的內容分享在這囉
凱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03
我們2024年3月帶著8個月大的寶寶回台快閃兩週,除了在返台見親友外,最重要的目的也是讓小孩拿到台灣的身份。本來以為以台灣的行政效率,兩週是綽綽有餘。但由於功課做的不足,兩週的時間並不是不夠但也夠緊繃了。最後有驚無險地讓寶寶順利拿到台灣護照再次出境。一路上好運連連,受到不少幫助,也跟公家單位釐清不少
Thumbnail
2024/06/03
我們2024年3月帶著8個月大的寶寶回台快閃兩週,除了在返台見親友外,最重要的目的也是讓小孩拿到台灣的身份。本來以為以台灣的行政效率,兩週是綽綽有餘。但由於功課做的不足,兩週的時間並不是不夠但也夠緊繃了。最後有驚無險地讓寶寶順利拿到台灣護照再次出境。一路上好運連連,受到不少幫助,也跟公家單位釐清不少
Thumbnail
2023/08/06
上次我分享了以 Flagpole 的方式取得工作簽證、驚險的過程( )。其實我前一年首次拿到開收工簽的過程也十分耐人尋味,也是時候回顧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3/08/06
上次我分享了以 Flagpole 的方式取得工作簽證、驚險的過程( )。其實我前一年首次拿到開收工簽的過程也十分耐人尋味,也是時候回顧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3/07/28
今年 6 月我很既驚訝又無言地延簽失敗,最後用 Flagpole 的方式成功拿到新的工作簽。我心想,絕對要紀錄一下這次又在極限的狀況下拿到工作簽證。 失去身份 這要從怎麼會失去身份開始說起。我的工簽是跟著我的太太的學生簽證,去年她走加拿大 1 + 1 路線(完成一年學程,可拿到一年畢業後工簽,可
Thumbnail
2023/07/28
今年 6 月我很既驚訝又無言地延簽失敗,最後用 Flagpole 的方式成功拿到新的工作簽。我心想,絕對要紀錄一下這次又在極限的狀況下拿到工作簽證。 失去身份 這要從怎麼會失去身份開始說起。我的工簽是跟著我的太太的學生簽證,去年她走加拿大 1 + 1 路線(完成一年學程,可拿到一年畢業後工簽,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fqpWw2rNg [我對新聞缺工問題的看法]我在想台灣缺工問題,換一個角度想,缺工,大家總體總體薪水還有勞動條件才會起來,老闆才會被逼著去思考怎樣讓公司做市場價值更高的東西,而不是讓公司繼續把發展中國家汙染土地或是環境的低產值低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fqpWw2rNg [我對新聞缺工問題的看法]我在想台灣缺工問題,換一個角度想,缺工,大家總體總體薪水還有勞動條件才會起來,老闆才會被逼著去思考怎樣讓公司做市場價值更高的東西,而不是讓公司繼續把發展中國家汙染土地或是環境的低產值低
Thumbnail
疫後雖然飯店業、餐飲業、服務業大幅復甦,但卻持續缺工,導致服務量能無法提升或是服務品質低落。企業大部分歸咎給疫情、少子化、科技業的拉力導致無法招募到足夠的一線人員提供服務,而缺乏從自身的人力資源政策思考。
Thumbnail
疫後雖然飯店業、餐飲業、服務業大幅復甦,但卻持續缺工,導致服務量能無法提升或是服務品質低落。企業大部分歸咎給疫情、少子化、科技業的拉力導致無法招募到足夠的一線人員提供服務,而缺乏從自身的人力資源政策思考。
Thumbnail
商總、工商協進會建議政府開放服務業引進外籍移工,有觀光飯店表示房務員薪資加到3.7萬元仍招不到人,呼籲開放觀光業引進外籍移工,讓業者有即戰力提供服務。 本集來聊〈台灣服務業的缺工潮〉
Thumbnail
商總、工商協進會建議政府開放服務業引進外籍移工,有觀光飯店表示房務員薪資加到3.7萬元仍招不到人,呼籲開放觀光業引進外籍移工,讓業者有即戰力提供服務。 本集來聊〈台灣服務業的缺工潮〉
Thumbnail
大部分的老闆不知道自己要找什麼樣的人,九成以上的求職者不明白自己的價值 #人才去哪了 疫情逐漸趨緩後,台灣的職場出現了一個特別的現象,打開人力銀行,一整排的工作職缺:「急徵!」、「薪優!」、「轉職首選!」……,每間公司都在努力刊登最吸引人的職缺標語,卻遲遲沒有進展,現在找工作的人幾乎都是以兼職為主,
Thumbnail
大部分的老闆不知道自己要找什麼樣的人,九成以上的求職者不明白自己的價值 #人才去哪了 疫情逐漸趨緩後,台灣的職場出現了一個特別的現象,打開人力銀行,一整排的工作職缺:「急徵!」、「薪優!」、「轉職首選!」……,每間公司都在努力刊登最吸引人的職缺標語,卻遲遲沒有進展,現在找工作的人幾乎都是以兼職為主,
Thumbnail
組長他們在經濟好的年代,薪資每年都調整,獎金也不少。跟這10多年入行時的新人相比,收入上升速度並不一樣,當然不是同一個量級。但基本需求卻沒有改變,所以問題就越來越大。
Thumbnail
組長他們在經濟好的年代,薪資每年都調整,獎金也不少。跟這10多年入行時的新人相比,收入上升速度並不一樣,當然不是同一個量級。但基本需求卻沒有改變,所以問題就越來越大。
Thumbnail
打電動的時候,把遊戲裡面一個賣吃的老闆,拉去做生產線的業務也的確可以,但現實社會中有幾個人是這樣轉職的?所謂的低階人力轉移簡單,高階技術很難移轉,是整體上成立但不能真的用這概念去規劃政策。
Thumbnail
打電動的時候,把遊戲裡面一個賣吃的老闆,拉去做生產線的業務也的確可以,但現實社會中有幾個人是這樣轉職的?所謂的低階人力轉移簡單,高階技術很難移轉,是整體上成立但不能真的用這概念去規劃政策。
Thumbnail
簡單說,以往平均能力C,單項有B的人,會很甘願在一間工廠熬上去,現在社會整體的轉變,讓這些人變得不願意這樣。因為教育提升後,他的視野提高,認為自己應該要從事的行業,是平均能力B的那種。
Thumbnail
簡單說,以往平均能力C,單項有B的人,會很甘願在一間工廠熬上去,現在社會整體的轉變,讓這些人變得不願意這樣。因為教育提升後,他的視野提高,認為自己應該要從事的行業,是平均能力B的那種。
Thumbnail
工地師傅日薪從2千漲到5千「還是難找人」 飯店喊缺工30% 「工地師傅的薪水從一天2千,現在漲到5千,還是找不到人!」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本身經營的是房地產與觀光旅館業,目前也擔任全國商業總會主席,對於各行各業缺工的情況,非常有感。 業者叫苦連天 企盼政府加速開放外籍移工 3.移工宿舍代管服務。
Thumbnail
工地師傅日薪從2千漲到5千「還是難找人」 飯店喊缺工30% 「工地師傅的薪水從一天2千,現在漲到5千,還是找不到人!」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本身經營的是房地產與觀光旅館業,目前也擔任全國商業總會主席,對於各行各業缺工的情況,非常有感。 業者叫苦連天 企盼政府加速開放外籍移工 3.移工宿舍代管服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