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人力資源(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們以為,有些管理職的工作,或是有經驗的職位,甚至是偏中產白領、藍領職業,可以透過開放外籍人士來擔任,這是很危險的思維。正因為這些中小型企業跟工廠的門檻低,所以有些生產的技術、客戶的名單,絕對不會外流給不信任的人。
我們不能用表面的學經歷,去設想職業的替代是那麼簡單,不然歐洲引進敘利亞難民多久?讓阿拉伯移民去了幾年?為何還是一直喊缺工?
雖然一切的問題都是成本,問題就是成本有分很多種,薪資福利好量化,人際相處跟習慣難搞定。越大的公司工廠,老闆越看不到基層員工,越會把人數字化看待,忽視各種人際問題,雖說這就是跨國企業,或是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必然的宿命。但至少就中小型以下的公司工廠來說,很少有老闆完全不認識基層的──說真的一間工廠也就幾十個人,一大半都是老員工,新來的沒幾周也會記得。
所以,談人力資源前,要先談缺工的理由,是要先知道缺怎樣的員工。前幾篇一定給人很虛的感覺,雖然用轉蛋的等級區分了人的能力,但實際上的運作呢?

產業、求職兩極化,不能去科技產業不如去打工

大致上就是,能力A的人很難會去人力需求平均值B的產業,B的還可能去C的行業。理由很單純,就是金字塔結構,B跟C的分野其實沒有那麼涇渭分明,畢竟B等級能力大多可以訓練,花多久時間而已。
這邊筆者都沒談適性,有的人坐得住辦公桌,有的人不往外跑就渾身不對勁,也有人對於做反覆操作性的工作才感到安心,更有人要的是不停的變化。不同的適性,不是只有行業差別,每一種行業的不同職位也有差,就好比有人是業務性格,有的是產線組長的命,要他們顛倒過來做,恐怕就是客戶那邊翻桌、廠內產線停機。
以前台灣處在經濟發展時期,以及高教還沒普及化的年代,高中職、專科以下的職業人口非常多,透過生存篩選,多半可以做幾年,找到自己還算適合的工作。現在是不同行業的起薪有差,尤其科技業等屬於較頂端的技術人力需求高,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等也變高,導致產業的薪資跟未來,出現兩極化現象。
傳產跟高科技廠搶人搶不贏,又吸引不到高學歷的年輕人(編)
這變成說,以前你可以熬五年當組長,再過十年升經理,這段期間房子貸款繳清,小孩也差不多大了。現在呢?
中小型工廠成長有限,沒有多的職缺,你進去十年可能還在組長,薪資加上通膨,房貸連三成都還沒繳清,加上結婚年齡延後,小孩可能才剛出生,未來起碼還有二十年要熬。更不要說,教育水準平均提高後,以前你高職畢業會去一家傳產工廠應徵作業員,現在你念個後段科大畢業,覺得就算要當作業員,沒有到科技業去親戚會覺得很奇怪。

科技業吸人導致傳產缺工,更缺管理人才

簡單說,以往平均能力C,單項有B的人,會很甘願在一間工廠熬上去,現在社會整體的轉變,讓這些人變得不願意這樣。因為教育提升後,他的視野提高,認為自己應該要從事的行業,是平均能力B的那種。
問題是,這種行業多嗎?如果台灣的產業以這種平均能力B的需求為主,那還不會構成缺工問題。
長期來說,嚴重的狀況是技術要求高的科技業,吸納了大部分平均能力B、單項有A很好的人力。導致原本這種有單項A,會出去創業做個小生意、開間小公司的年輕人,幾乎都消失了。不是被吸納到科技業當基層作業員,就是相同環境下寧可去開咖啡廳,等等比較不需要多工處理的行業,或者說是,原本能力A的人可以負擔更多多工處理的老闆,在相同勞力環境下去做比較沒那麼技術多工要求的服務業。
缺了這種人,我們統稱的傳產就會陷入困境,傳產的管理職年齡層上升,但沒有新的拓展,總數看似不變。不過,由於上段說的人消失,而原本應該要來傳產接任的、具有「傳產等級的多工處理能力者」卻不想來,產生了不匹配。
何謂不匹配?

缺工不是缺人,是缺「真的能用的人」

一家我們印象中的中小傳產工廠,他要徵求的作業員平均能力只要C,其中肯吃苦能做就可以累積到單項能力B,晉升組長級的熟練技工。然後其中本來能力就有B水準的,可以藉由磨練,升任管理職缺,有一些單項能力甚至達到A的,後來也能開間小廠當老闆。
現在沒了,幾十年的時間過去,加上教育水準的提高,天賦能力與訓練出的學歷混雜。父母親培養我們念大學,就算程度來說我們只有平均B,但父母親的期望是A啊,加上媒體渲染之下,有誰會甘願去做同等級的工作,甚至下去做程度C的?
找不到不是真的找不到,是學歷貶值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編)
也就是,傳產的缺工,本質上是應該要有能力C的來當作業員,而能力C的人會覺得薪資低不願意來,或寧可去打工,所以不找外勞就補不足這個缺口。而理論上平均B的人進來做幾年可以當到管理職缺,但現實是看學歷雇人,卻因為高教擴張後學歷貶值,導致「過去B能力的學歷,現在只有C能力」,人進去後實際上能用的很少。
各位不要覺得很怪,平均C的人透過這些年的多元學習、職涯探索,以及父母親花錢補習栽培,再加上少子化後填不滿學校,所以以往考不進去的學生,現在可以了。而學校努力訓練,父母用力的往前推,是可以讓這種過去只有平均C單項B的,達到勉勉強強「看來平均B」的程度。
只不過,他們進到傳產去後,當然是不符合前輩的期待,因為職場前輩在過去,天賦的平均能力就真的是B,不是上工後再操上去的。

能力配不上學歷,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

所以缺工,也缺第一線管理人,更缺可以承接上去的。
因為照實際狀況推算,現在去傳產接那些管理職缺的,應該都要是現在的私立大學、國立科大生,而這些同學在現場熬幾年累積經驗後,就足以應付職業強度的需要。
但我們去問問那些屬於較後段的國立科大生,有幾個人願意去3D產業(Dangerous, Dirty, Difficult)的產線熬幾年?就筆者遇過的,大型工廠或是上市上櫃的可以,各工業區中那些中小代工廠,許多完全不符合現代管理規範的,是不在其考慮範圍內。
學生好逸惡勞?不,這只是期待跟現實有落差,畢竟為人父母,換作是我們,願意見到自己小孩念了大學,還去這些「以前都高職生做」的行業?
這才是很多學用落差的根本,要說是文憑主義也不通,更像是一種欠缺職業探索的過程,別說是學生,父母自己都對各行各業所需的能力,欠缺通盤了解。更不用說,專家學者沒幾個是真的去這些最D的行業做過幾年,去了解那些「能力分班下的B段、放牛班同學」到底去哪裡過生活。
所以筆者才會支持常態分班,畢竟看看現在檯面上,越愛講人力資源分配的專家,哪一個不是能力分班時代的前段生?或者說,有哪一個是放牛班出身,去混了傳產工廠幾年,然後苦讀夜間部拿了博士,才開始做學術研究的?
也難怪以前在業界見過些高學歷,不乏留洋回國的強者,還兼具解構能力跟社會分析的,為何都不對現狀發言?
講實話太刺人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3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筆者只能說,沒有一致性的辦法,若以本篇著重在中段學生的狀況,過去的習慣,對成績最有效的辦法,是刷題目。但不是盲刷,是依照程度不同,自己要製作學習單,一次就針對一個小節,給個十題八題就好,讓中等程度的學生快速抓到這個題型的概念,跟大致切入的角度。
全新一季EP.12已上線 每週一更新: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最新一集《王立第二戰研所》! 火力不等於兵力,佔領也不等於控制 點此用喜歡的方式收聽節目▶︎▷《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本集更新 EP12:兵力與火力、佔領與控制 新番內容:
這個過程花了幾十年去運轉,扣除掉金融海嘯等衝擊,大多時候都是緩步發生,今年薪資凍漲但物價上漲,實質薪資等於減少;今年訂單變少所以用減薪維持低工時,然後隔年訂單變多不減薪,但工時拉高,結果就是實質工作時間變長。
但就筆者個人經驗,數學在二下像自然一樣爆掉的狀況反倒少見,應該是二上已經被洗禮過,該炸的都炸了,剩下的是持續,以及慢慢習慣步調追上的差別。前半的第一部分是數列,目前只剩下等差數列,等比只有講一點概念,複雜運算都沒有了。筆者看過的學生在這邊出事的,大多是題型看太少,導致卡住抓不到解題辦法。
每週一更新:教育文化、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最新一集《王立第二戰研所》! 台灣公民社會慢慢成熟,要在有常態編班的地方, 來自各種背景家庭的同學,給予的刺激才夠全面。 點此用喜歡的方式收聽節目▶︎▷《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本集更新: EP11: 孩子該選公校還是私校? 新番內容:
人力市場看似是總量需求,其實不是。是特定職業的技能需求度就是那麼高,又不是每個人都要當「達人」,純以做好這份工作來說,本就是天賦能力強的人有優勢,我們若否定這點,將所有技能都當成可以訓練,絕對會徹底偏掉對人力資源,以及缺工的理解。
筆者只能說,沒有一致性的辦法,若以本篇著重在中段學生的狀況,過去的習慣,對成績最有效的辦法,是刷題目。但不是盲刷,是依照程度不同,自己要製作學習單,一次就針對一個小節,給個十題八題就好,讓中等程度的學生快速抓到這個題型的概念,跟大致切入的角度。
全新一季EP.12已上線 每週一更新: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最新一集《王立第二戰研所》! 火力不等於兵力,佔領也不等於控制 點此用喜歡的方式收聽節目▶︎▷《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本集更新 EP12:兵力與火力、佔領與控制 新番內容:
這個過程花了幾十年去運轉,扣除掉金融海嘯等衝擊,大多時候都是緩步發生,今年薪資凍漲但物價上漲,實質薪資等於減少;今年訂單變少所以用減薪維持低工時,然後隔年訂單變多不減薪,但工時拉高,結果就是實質工作時間變長。
但就筆者個人經驗,數學在二下像自然一樣爆掉的狀況反倒少見,應該是二上已經被洗禮過,該炸的都炸了,剩下的是持續,以及慢慢習慣步調追上的差別。前半的第一部分是數列,目前只剩下等差數列,等比只有講一點概念,複雜運算都沒有了。筆者看過的學生在這邊出事的,大多是題型看太少,導致卡住抓不到解題辦法。
每週一更新:教育文化、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最新一集《王立第二戰研所》! 台灣公民社會慢慢成熟,要在有常態編班的地方, 來自各種背景家庭的同學,給予的刺激才夠全面。 點此用喜歡的方式收聽節目▶︎▷《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本集更新: EP11: 孩子該選公校還是私校? 新番內容:
人力市場看似是總量需求,其實不是。是特定職業的技能需求度就是那麼高,又不是每個人都要當「達人」,純以做好這份工作來說,本就是天賦能力強的人有優勢,我們若否定這點,將所有技能都當成可以訓練,絕對會徹底偏掉對人力資源,以及缺工的理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前台灣公司要找員工很容易,只要薪資條件不要太差,履歷就如雪花般飛來。 應徵人一多,挑人眼光及技巧不用太好,總能找到合適的人才;即便看走眼,挑到不適合的,再重新找人,反覆幾次,終究能招募到理想的員工。 然而,隨著台灣少子化加上高學歷,個人意識高,加上年輕人想追求自我發展需求,老闆如果還抱著被動等
Thumbnail
台灣青年面臨低薪問題,儘管科技業如晶圓代工等提供較高薪水,但扣除生活成本後,壓力依然不小。服務業、設計業及教育業的年輕人薪資增長緩慢,難以應付物價與房價的上漲,職場發展受限。為解決此問題,政府應推動產業升級與薪資改革,企業需提供更合理的薪資增長機制,讓年輕人在不同產業中獲得長期發展機會。
Thumbnail
淺談臺灣職場的低薪問題,探討勞工面臨的挑戰以及產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根據調查,數百萬名勞工的薪水仍低於三萬元,無法抵抗日益上漲的物價。文章揭示了因市場壓力導致的勞工過勞及產品與服務品質下降的惡性循環,並指出在此情境下,老闆與勞工之間的矛盾加劇。呼籲改善勞工待遇,以創造更健康的職場環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Thumbnail
上一篇聊到傳產對於工作內容跟薪資的想法,於是我想再聊一下傳產到底是因為什麼因素導致人員的流動率會這麼高? 我思考了一下,傳統產業留不住人才的幾個原因有哪些,當然這都是我個人見解而已,請看看就好,或者是有想要一起討論的也請歡迎哦~
Thumbnail
這禮拜一時間好像沒想到甚麼主題,倒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協助履歷健診的過程之中,不難發現有一種模糊的產業困境,簡單來說目前的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非常蓬勃,也確實走在很領先的階段,這類產業工作勢必就能夠支撐比較好的薪酬,不過前提也是這些產業自身的毛利率相當具競爭力。 同樣的,這種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確實會
這陣子常聽到雇主找不到人來工作, 甚至應客戶的請求幫忙找供應商。   目前看到報導是這樣說的: “由於少子化,畢業生越來越少,企業需求不斷增加,特別是科技產業,又以半導體需求最大。每年台成清交工程相關科系的畢業生全部加起來,尚無法滿足台積電一家人力需求。許多半導體大老擔憂數理人才不足,而傳統
我很喜歡現在的電子科技業,並不是羨慕他們的高薪,而是除了後勤跟人事以外,這是個一定要看專業能力才能決定位置的行業。基本上平庸無能的人,是出不了頭。 而傳統產業呢?只要能熬夠狗,就可以爬到一個位置,所以常見到小人得志的嘴臉! 我是最受不了這種狀況的人,在我眼中,傳統產業並不是夕陽產業,而是這樣的文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Thumbnail
組成本地團隊職務功能大致確定,能夠放進去的新血;絕大部份都是行業的新秀。為了滿編一個基本的隊伍,剛開始只能依照他們的背景和資歷,以及面試時展露的性向,所有位置都一一填滿之後,也正式可以運作了。 儘管人力資源的投資須着眼長期發展,但是;初期的人力結構不宜過多層級,最好組織盡量的扁平化。一來符合初期階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前台灣公司要找員工很容易,只要薪資條件不要太差,履歷就如雪花般飛來。 應徵人一多,挑人眼光及技巧不用太好,總能找到合適的人才;即便看走眼,挑到不適合的,再重新找人,反覆幾次,終究能招募到理想的員工。 然而,隨著台灣少子化加上高學歷,個人意識高,加上年輕人想追求自我發展需求,老闆如果還抱著被動等
Thumbnail
台灣青年面臨低薪問題,儘管科技業如晶圓代工等提供較高薪水,但扣除生活成本後,壓力依然不小。服務業、設計業及教育業的年輕人薪資增長緩慢,難以應付物價與房價的上漲,職場發展受限。為解決此問題,政府應推動產業升級與薪資改革,企業需提供更合理的薪資增長機制,讓年輕人在不同產業中獲得長期發展機會。
Thumbnail
淺談臺灣職場的低薪問題,探討勞工面臨的挑戰以及產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根據調查,數百萬名勞工的薪水仍低於三萬元,無法抵抗日益上漲的物價。文章揭示了因市場壓力導致的勞工過勞及產品與服務品質下降的惡性循環,並指出在此情境下,老闆與勞工之間的矛盾加劇。呼籲改善勞工待遇,以創造更健康的職場環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Thumbnail
上一篇聊到傳產對於工作內容跟薪資的想法,於是我想再聊一下傳產到底是因為什麼因素導致人員的流動率會這麼高? 我思考了一下,傳統產業留不住人才的幾個原因有哪些,當然這都是我個人見解而已,請看看就好,或者是有想要一起討論的也請歡迎哦~
Thumbnail
這禮拜一時間好像沒想到甚麼主題,倒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協助履歷健診的過程之中,不難發現有一種模糊的產業困境,簡單來說目前的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非常蓬勃,也確實走在很領先的階段,這類產業工作勢必就能夠支撐比較好的薪酬,不過前提也是這些產業自身的毛利率相當具競爭力。 同樣的,這種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確實會
這陣子常聽到雇主找不到人來工作, 甚至應客戶的請求幫忙找供應商。   目前看到報導是這樣說的: “由於少子化,畢業生越來越少,企業需求不斷增加,特別是科技產業,又以半導體需求最大。每年台成清交工程相關科系的畢業生全部加起來,尚無法滿足台積電一家人力需求。許多半導體大老擔憂數理人才不足,而傳統
我很喜歡現在的電子科技業,並不是羨慕他們的高薪,而是除了後勤跟人事以外,這是個一定要看專業能力才能決定位置的行業。基本上平庸無能的人,是出不了頭。 而傳統產業呢?只要能熬夠狗,就可以爬到一個位置,所以常見到小人得志的嘴臉! 我是最受不了這種狀況的人,在我眼中,傳統產業並不是夕陽產業,而是這樣的文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Thumbnail
組成本地團隊職務功能大致確定,能夠放進去的新血;絕大部份都是行業的新秀。為了滿編一個基本的隊伍,剛開始只能依照他們的背景和資歷,以及面試時展露的性向,所有位置都一一填滿之後,也正式可以運作了。 儘管人力資源的投資須着眼長期發展,但是;初期的人力結構不宜過多層級,最好組織盡量的扁平化。一來符合初期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