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成為老孩子

更新於 2023/04/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爸爸過世後,阿母在到我家「安頓」之前,是一個人獨居,那時已七旬的她不願意進安養院,也不願接受其他長照服務,我是她唯一的小孩,所以大小事都是我打理。
最忐忑不安的是我回娘家送餐或處理家務時,常有鄰居「攔轎申冤」,例如「你媽又去跟某某吵架了」、「你媽晚上兩三點不睡覺還在拖地,乒乒乓乓吵死人了」,或是「你媽拿掃把把別人的車燈打壞了」……等等。
我只能陪著笑臉,或是到鄰居家送禮賠不是,阿母是晝伏夜出的奇人,跟一般長輩的作息完全不同,睡到自然醒已是中午,然後熬夜到半夜,加上完全自我中心,覺得別人都要配合她的時間,加上聽力不好,完全不覺得她會干擾別人,所以跟鄰居關係奇差。
直到從透天厝住進我家後,拖鞋聲和講話大聲,常讓樓下鄰居很困擾,我更煩惱,因為她完全不聽勸,一些行為異常,常讓我感慨愛她是沉重的負擔。
我也步入半百人生後,就只能說服自己,就當作完成此生最重要的「功課」吧!最近看了這本《只說給你聽》,其中有一篇《寶寶》讓我哭到不能自己,有段文字:「養育孩子的艱難,未曾當過父母的人是不會明白的。言行舉止,思想心境,憂慮或快樂,卑微或驕傲,我在無數個喜怒哀樂中學習當一個母親,與無數的挫折中努力成為一個母親。」
當了母親,可以感同身受,即使用盡全力保護孩子,仍然無法免除外在環境對孩子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或是有一些無能為力的時刻,只能誠心誠意祈禱,免於遭受傷害,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不管什麼樣的父母,都是孩子的「貴人」吧!可能是滋養,也可能是磨練,既然父母無法選擇,我們只能選擇好好當個稱職的「孩子」,就像 《模倣犯》吳慷仁飾演的檢察官在最後一集所說:「黑暗不會消失,我們所能做的,是用更多的溫暖和光去平衡。」
感謝獲得 自由時報自由副刊 #家庭版plus 徵文 的青睞,於2023年4月16日刊登。⬇️第二篇的作者「小愛」是我,短短400字寫出我的呼籲,公寓大樓難免會發生噪音影響到鄰居,別動氣、多包容,和睦相處才是 好好生活之道。
……………..以下是刊載原文……………….

【家庭plus.徵文大拼盤】樓上吵 樓下叫

〈見面三分情〉不等抗議 先行自首

不是只有小小孩才會乒乒乓乓、毛毛躁躁,我的高齡老媽白天都在打瞌睡,晚上卻活力無限,到了半夜兩點還不睡,總是在客廳走來走去,老人家腳力不好,無法控制踩踏力道,樓下鄰居應該不勝其「吵」吧!
老小孩屢勸不聽,也拒穿比較不會發出噪音的軟底拖鞋,只好退而求其次先打「預防針」。老媽一開始住進我家,只要遇到鄰居,我都會微笑介紹這是我媽,見面三分情,之後碰面彼此就會很和善地噓寒問暖。
對於直接的「受災戶」,則是一有好物就分享,紀念品、生日蛋糕、自製的美食,就先往樓下送。如果發現前一晚腳步聲又超標時,隔天我會特別跟鄰居「負荊請罪」,對於打擾安寧請他們多多包涵,台灣的人情味和包容力十足,都會很客氣地回說「沒關係、能理解」之類的。
除此之外,還要鞏固好鄰居關係,我會運用自己的專業或人脈幫忙他們,例如分享資訊、幫點小忙,就是努力敦親睦鄰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9會員
67內容數
學會衡量自己的人生,為自己的生命秤重。 成就不是幸福人生的唯一解答, 活得好、活出價值,才得到人生真味。 真情人生不是成為鉅富, 而是用圓融自在的方式生活, 用心記錄萬事萬「悟」。 撰寫幸福人生的劇本,系統化描繪夢想的願景, 打造兼顧事業、健康、有愛的生活藍圖, 體驗完整的每天,過好有味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勤愛自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管時間怎麼移動,社會怎麼演變,資訊科技如何日新月異,我還是 走在自己的時間。 這不是僵化思維,也不是一成不變,更不是唯我獨尊,而是保有核心初衷,順著自己的心流,靜心看待外界的變化,這是我對自己的期許。
曾經,我常提醒自己「應該」要這樣,「必須」完成那個,「一定要」成為怎麼樣的人。 然後,就是一連串的無奈和挫敗感,對自己越來越沒有自信,感慨先天失調、後天又無力,更羨慕別人可以這樣那樣,花了好長的時間調整自己的心態。
所有的離開都是決定的結果,告別是讓自己好好活著,活著像個人。每一場告別,都是真心愛過的證明告別,也是走向幸福的路程。
跟過不去的自己告別,放掉糾結的人事物,將心中那股悶氣吐掉,在現實中 #好好生活。 跟黑歷史告別,相信前方有一道光,終於能夠走出黑暗的隧道,前進中 #好好生活。 跟摯愛的人告別,感謝他給我們生命中的滋養,知道他在另一個世界 #好好生活。
進入公職邁入第31年,漫長的青春都在當「公僕」這個角色,曾有人問我會不會後悔。「會,很後悔,但身不由己」,這是我以前想都不用想,就會脫口而出的答案。50+ 之後對人生有了另一層體認,看著還要十多年才能離開的職場,開始覺得倒吃甘蔗。
「為了成全你,我會盡力燃燒我自己」,容易變成自我犧牲型的虐愛。最近讀了這本《#練習不焦慮的生活》,除了讓我重新學習親子間的互動關係,也使我審視自己是否有 #情緒上的營養不良。
不管時間怎麼移動,社會怎麼演變,資訊科技如何日新月異,我還是 走在自己的時間。 這不是僵化思維,也不是一成不變,更不是唯我獨尊,而是保有核心初衷,順著自己的心流,靜心看待外界的變化,這是我對自己的期許。
曾經,我常提醒自己「應該」要這樣,「必須」完成那個,「一定要」成為怎麼樣的人。 然後,就是一連串的無奈和挫敗感,對自己越來越沒有自信,感慨先天失調、後天又無力,更羨慕別人可以這樣那樣,花了好長的時間調整自己的心態。
所有的離開都是決定的結果,告別是讓自己好好活著,活著像個人。每一場告別,都是真心愛過的證明告別,也是走向幸福的路程。
跟過不去的自己告別,放掉糾結的人事物,將心中那股悶氣吐掉,在現實中 #好好生活。 跟黑歷史告別,相信前方有一道光,終於能夠走出黑暗的隧道,前進中 #好好生活。 跟摯愛的人告別,感謝他給我們生命中的滋養,知道他在另一個世界 #好好生活。
進入公職邁入第31年,漫長的青春都在當「公僕」這個角色,曾有人問我會不會後悔。「會,很後悔,但身不由己」,這是我以前想都不用想,就會脫口而出的答案。50+ 之後對人生有了另一層體認,看著還要十多年才能離開的職場,開始覺得倒吃甘蔗。
「為了成全你,我會盡力燃燒我自己」,容易變成自我犧牲型的虐愛。最近讀了這本《#練習不焦慮的生活》,除了讓我重新學習親子間的互動關係,也使我審視自己是否有 #情緒上的營養不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親子互動中, 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開始出現波動, 就要留意此時已進入了「誘發期」。 當父母情緒進入了誘發期, 可以這樣做來穩定自己...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你是否曾想過,當愛的延伸成為他人的傷害時,我們該如何面對?當我們發現自家的寶貝竟然是學校中的「霸凌者」,這份震驚和無助可能遠超過想像。 但這不是終結,而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引導的開始,透過溫柔的對話,理解背後的故事,我們能夠一步步引導孩子從同理心出發,學習正確的互動方式。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這個旅程
Thumbnail
一、函釋(建議可以先跳到文章的第二段,因為這個函釋很難看的懂;如果想看結論的話,可以直接看文章的第四段):   二、我對上面函釋之詮釋及整理重點:   三、法令補充:   四、結論:
Thumbnail
好友的兒子正處於豬狗嫌的年紀 上一秒還是可愛的天使,下一秒就變成吵鬧的惡魔,情緒起伏很大 很多事會想自己來,「不要、不要」是他現在最常說的話 搞得她每天都處在理智線斷裂的邊緣
親子之間因為事情的不同而產生衝突是家庭中很常見的情況,尤其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和父母之間的價值觀和興趣愛好往往存在差異。有些孩子可能更喜歡音樂、藝術或者其他的娛樂活動,而父母則認為這些活動浪費時間,而希望孩子更加專注於學業上。這種差異容易導致衝突的產生,本文將從案例和說明角度探討這個問題。 一
Thumbnail
重新思考人生重要價值的課題,看似是為了教導孩子,但對她來說,意義更大的,其實是透過這個教養的機會,讓自己再次整理自己的心念,包括自己人生真正信仰的價值是什麼、自己的目標與在意也重新看得更清楚呢!
Thumbnail
透過指點迷津,我慢慢明白,當父母的功課之一,就是心悅臣服地接受上天的安排,不管你的孩子擁有什麼樣的特質(有的父母這一生負責陪伴的是特殊兒、天使小孩),重要的是我們是不是能學會理解、接納和欣賞,才能真正看見孩子的亮點和需求,陪伴他長出一對獨特又強而有力的翅膀。
Thumbnail
女兒開學一個多月了,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階段,最大的不同應該是小學開始有考試吧!這也是她最無法適應的事情。有時早上叫她起床,她總說著:「她不想去學校,好想回幼兒園...」,女兒的個性比較好勝,考試希望自己都沒有錯誤,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很大,回家後看到我們做父母的雖然嘴巴說:「沒關係,下次再努力一點就好」,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親子互動中, 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開始出現波動, 就要留意此時已進入了「誘發期」。 當父母情緒進入了誘發期, 可以這樣做來穩定自己...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你是否曾想過,當愛的延伸成為他人的傷害時,我們該如何面對?當我們發現自家的寶貝竟然是學校中的「霸凌者」,這份震驚和無助可能遠超過想像。 但這不是終結,而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引導的開始,透過溫柔的對話,理解背後的故事,我們能夠一步步引導孩子從同理心出發,學習正確的互動方式。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這個旅程
Thumbnail
一、函釋(建議可以先跳到文章的第二段,因為這個函釋很難看的懂;如果想看結論的話,可以直接看文章的第四段):   二、我對上面函釋之詮釋及整理重點:   三、法令補充:   四、結論:
Thumbnail
好友的兒子正處於豬狗嫌的年紀 上一秒還是可愛的天使,下一秒就變成吵鬧的惡魔,情緒起伏很大 很多事會想自己來,「不要、不要」是他現在最常說的話 搞得她每天都處在理智線斷裂的邊緣
親子之間因為事情的不同而產生衝突是家庭中很常見的情況,尤其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和父母之間的價值觀和興趣愛好往往存在差異。有些孩子可能更喜歡音樂、藝術或者其他的娛樂活動,而父母則認為這些活動浪費時間,而希望孩子更加專注於學業上。這種差異容易導致衝突的產生,本文將從案例和說明角度探討這個問題。 一
Thumbnail
重新思考人生重要價值的課題,看似是為了教導孩子,但對她來說,意義更大的,其實是透過這個教養的機會,讓自己再次整理自己的心念,包括自己人生真正信仰的價值是什麼、自己的目標與在意也重新看得更清楚呢!
Thumbnail
透過指點迷津,我慢慢明白,當父母的功課之一,就是心悅臣服地接受上天的安排,不管你的孩子擁有什麼樣的特質(有的父母這一生負責陪伴的是特殊兒、天使小孩),重要的是我們是不是能學會理解、接納和欣賞,才能真正看見孩子的亮點和需求,陪伴他長出一對獨特又強而有力的翅膀。
Thumbnail
女兒開學一個多月了,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階段,最大的不同應該是小學開始有考試吧!這也是她最無法適應的事情。有時早上叫她起床,她總說著:「她不想去學校,好想回幼兒園...」,女兒的個性比較好勝,考試希望自己都沒有錯誤,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很大,回家後看到我們做父母的雖然嘴巴說:「沒關係,下次再努力一點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