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成為老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爸爸過世後,阿母在到我家「安頓」之前,是一個人獨居,那時已七旬的她不願意進安養院,也不願接受其他長照服務,我是她唯一的小孩,所以大小事都是我打理。
最忐忑不安的是我回娘家送餐或處理家務時,常有鄰居「攔轎申冤」,例如「你媽又去跟某某吵架了」、「你媽晚上兩三點不睡覺還在拖地,乒乒乓乓吵死人了」,或是「你媽拿掃把把別人的車燈打壞了」……等等。
我只能陪著笑臉,或是到鄰居家送禮賠不是,阿母是晝伏夜出的奇人,跟一般長輩的作息完全不同,睡到自然醒已是中午,然後熬夜到半夜,加上完全自我中心,覺得別人都要配合她的時間,加上聽力不好,完全不覺得她會干擾別人,所以跟鄰居關係奇差。
直到從透天厝住進我家後,拖鞋聲和講話大聲,常讓樓下鄰居很困擾,我更煩惱,因為她完全不聽勸,一些行為異常,常讓我感慨愛她是沉重的負擔。
我也步入半百人生後,就只能說服自己,就當作完成此生最重要的「功課」吧!最近看了這本《只說給你聽》,其中有一篇《寶寶》讓我哭到不能自己,有段文字:「養育孩子的艱難,未曾當過父母的人是不會明白的。言行舉止,思想心境,憂慮或快樂,卑微或驕傲,我在無數個喜怒哀樂中學習當一個母親,與無數的挫折中努力成為一個母親。」
當了母親,可以感同身受,即使用盡全力保護孩子,仍然無法免除外在環境對孩子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或是有一些無能為力的時刻,只能誠心誠意祈禱,免於遭受傷害,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不管什麼樣的父母,都是孩子的「貴人」吧!可能是滋養,也可能是磨練,既然父母無法選擇,我們只能選擇好好當個稱職的「孩子」,就像 《模倣犯》吳慷仁飾演的檢察官在最後一集所說:「黑暗不會消失,我們所能做的,是用更多的溫暖和光去平衡。」
感謝獲得 自由時報自由副刊 #家庭版plus 徵文 的青睞,於2023年4月16日刊登。⬇️第二篇的作者「小愛」是我,短短400字寫出我的呼籲,公寓大樓難免會發生噪音影響到鄰居,別動氣、多包容,和睦相處才是 好好生活之道。
……………..以下是刊載原文……………….

【家庭plus.徵文大拼盤】樓上吵 樓下叫

〈見面三分情〉不等抗議 先行自首

不是只有小小孩才會乒乒乓乓、毛毛躁躁,我的高齡老媽白天都在打瞌睡,晚上卻活力無限,到了半夜兩點還不睡,總是在客廳走來走去,老人家腳力不好,無法控制踩踏力道,樓下鄰居應該不勝其「吵」吧!
老小孩屢勸不聽,也拒穿比較不會發出噪音的軟底拖鞋,只好退而求其次先打「預防針」。老媽一開始住進我家,只要遇到鄰居,我都會微笑介紹這是我媽,見面三分情,之後碰面彼此就會很和善地噓寒問暖。
對於直接的「受災戶」,則是一有好物就分享,紀念品、生日蛋糕、自製的美食,就先往樓下送。如果發現前一晚腳步聲又超標時,隔天我會特別跟鄰居「負荊請罪」,對於打擾安寧請他們多多包涵,台灣的人情味和包容力十足,都會很客氣地回說「沒關係、能理解」之類的。
除此之外,還要鞏固好鄰居關係,我會運用自己的專業或人脈幫忙他們,例如分享資訊、幫點小忙,就是努力敦親睦鄰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9會員
69內容數
學會衡量自己的人生,為自己的生命秤重。 成就不是幸福人生的唯一解答, 活得好、活出價值,才得到人生真味。 真情人生不是成為鉅富, 而是用圓融自在的方式生活, 用心記錄萬事萬「悟」。 撰寫幸福人生的劇本,系統化描繪夢想的願景, 打造兼顧事業、健康、有愛的生活藍圖, 體驗完整的每天,過好有味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勤愛自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管時間怎麼移動,社會怎麼演變,資訊科技如何日新月異,我還是 走在自己的時間。 這不是僵化思維,也不是一成不變,更不是唯我獨尊,而是保有核心初衷,順著自己的心流,靜心看待外界的變化,這是我對自己的期許。
曾經,我常提醒自己「應該」要這樣,「必須」完成那個,「一定要」成為怎麼樣的人。 然後,就是一連串的無奈和挫敗感,對自己越來越沒有自信,感慨先天失調、後天又無力,更羨慕別人可以這樣那樣,花了好長的時間調整自己的心態。
所有的離開都是決定的結果,告別是讓自己好好活著,活著像個人。每一場告別,都是真心愛過的證明告別,也是走向幸福的路程。
跟過不去的自己告別,放掉糾結的人事物,將心中那股悶氣吐掉,在現實中 #好好生活。 跟黑歷史告別,相信前方有一道光,終於能夠走出黑暗的隧道,前進中 #好好生活。 跟摯愛的人告別,感謝他給我們生命中的滋養,知道他在另一個世界 #好好生活。
進入公職邁入第31年,漫長的青春都在當「公僕」這個角色,曾有人問我會不會後悔。「會,很後悔,但身不由己」,這是我以前想都不用想,就會脫口而出的答案。50+ 之後對人生有了另一層體認,看著還要十多年才能離開的職場,開始覺得倒吃甘蔗。
「為了成全你,我會盡力燃燒我自己」,容易變成自我犧牲型的虐愛。最近讀了這本《#練習不焦慮的生活》,除了讓我重新學習親子間的互動關係,也使我審視自己是否有 #情緒上的營養不良。
不管時間怎麼移動,社會怎麼演變,資訊科技如何日新月異,我還是 走在自己的時間。 這不是僵化思維,也不是一成不變,更不是唯我獨尊,而是保有核心初衷,順著自己的心流,靜心看待外界的變化,這是我對自己的期許。
曾經,我常提醒自己「應該」要這樣,「必須」完成那個,「一定要」成為怎麼樣的人。 然後,就是一連串的無奈和挫敗感,對自己越來越沒有自信,感慨先天失調、後天又無力,更羨慕別人可以這樣那樣,花了好長的時間調整自己的心態。
所有的離開都是決定的結果,告別是讓自己好好活著,活著像個人。每一場告別,都是真心愛過的證明告別,也是走向幸福的路程。
跟過不去的自己告別,放掉糾結的人事物,將心中那股悶氣吐掉,在現實中 #好好生活。 跟黑歷史告別,相信前方有一道光,終於能夠走出黑暗的隧道,前進中 #好好生活。 跟摯愛的人告別,感謝他給我們生命中的滋養,知道他在另一個世界 #好好生活。
進入公職邁入第31年,漫長的青春都在當「公僕」這個角色,曾有人問我會不會後悔。「會,很後悔,但身不由己」,這是我以前想都不用想,就會脫口而出的答案。50+ 之後對人生有了另一層體認,看著還要十多年才能離開的職場,開始覺得倒吃甘蔗。
「為了成全你,我會盡力燃燒我自己」,容易變成自我犧牲型的虐愛。最近讀了這本《#練習不焦慮的生活》,除了讓我重新學習親子間的互動關係,也使我審視自己是否有 #情緒上的營養不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我第一次見到這位老媽媽時,心中滿是酸澀。她住在那破舊鐵皮屋加蓋的頂樓,周圍的環境雜亂而破敗。   我輕輕敲了敲門,走進那間屋子,裡面堆滿了她兒子的衣物,仿佛每一件都承載著她無盡的思念。她就那樣靜靜地守著,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執著和迷茫。   我輕聲對她說:“阿姨,您別太難過了,您也要照顧好自己呀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華人與澳洲父母養老觀唸的文章,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觀察,分享了不同文化下對於養老觀唸的差異和思考。
扶老 一位同學談起年邁母親安養的問題。論老年人所面臨的不只是健康惡化的問題,還有齡老孤獨的寂寞,兒女都成家立業了。有各自的家庭,當老伴還在時,兩人生活上互持與依託,心靈上還不至於空虛,ㄧ旦ㄧ方離世,那種頓然若失,孤寂感不時的襲來,沈浸在思念與對未來的徬徨。如似禁錮在暗黑牢籠,既無助又絕望,只有日日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女對父母有孝養責任,但是因緣錯綜複雜,有些子女與父母之間有解不開的心結,所以不願盡照顧之責,許多長輩晚年被子女棄之不顧,如果沒有慈善團體介入,他們是一點希望也沒有。 有一個老阿公,臥床十年了,老妻為了照顧他,睡在客廳的椅子上也十年了。家中瀰漫一股腐敗酸臭的氣味,三層樓的透天厝堆滿各種垃圾,家中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我第一次見到這位老媽媽時,心中滿是酸澀。她住在那破舊鐵皮屋加蓋的頂樓,周圍的環境雜亂而破敗。   我輕輕敲了敲門,走進那間屋子,裡面堆滿了她兒子的衣物,仿佛每一件都承載著她無盡的思念。她就那樣靜靜地守著,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執著和迷茫。   我輕聲對她說:“阿姨,您別太難過了,您也要照顧好自己呀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華人與澳洲父母養老觀唸的文章,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觀察,分享了不同文化下對於養老觀唸的差異和思考。
扶老 一位同學談起年邁母親安養的問題。論老年人所面臨的不只是健康惡化的問題,還有齡老孤獨的寂寞,兒女都成家立業了。有各自的家庭,當老伴還在時,兩人生活上互持與依託,心靈上還不至於空虛,ㄧ旦ㄧ方離世,那種頓然若失,孤寂感不時的襲來,沈浸在思念與對未來的徬徨。如似禁錮在暗黑牢籠,既無助又絕望,只有日日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女對父母有孝養責任,但是因緣錯綜複雜,有些子女與父母之間有解不開的心結,所以不願盡照顧之責,許多長輩晚年被子女棄之不顧,如果沒有慈善團體介入,他們是一點希望也沒有。 有一個老阿公,臥床十年了,老妻為了照顧他,睡在客廳的椅子上也十年了。家中瀰漫一股腐敗酸臭的氣味,三層樓的透天厝堆滿各種垃圾,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