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休學生活(三) 學習

查爾斯休學生活(三) 學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學習的劃分

大一時喜歡透過YT、演講與工作坊快速吸收知識,就這樣10min的影片一部接著一部,2-3小時的演講工作坊一場接著一場,日復一日,我活在高興奮、低效率勤奮的迴圈中。人生的進步幅度微乎其微,而且也逐漸養成了「學習速成心態」。

然而世界上並沒有速成的事情,不可能看完一堆10min的影片,你就會突然變得很聰明。學習是一連串的反思與應用,如果只會輸入知識到腦袋,那學習很高機率會變成左耳進右耳出的浪費時間。

raw-image

也因此,我開始把學習的種類劃分清楚,並將其比喻成打地基。

  • 書籍與課程(磐石):

內容扎實與豐富,如同磐石般堅固,我把它當作打地基的主要素材。

  • YT, Podcast, 工作坊, 講座, 電影(碎石):

內容零散,主要是給予我生活上的靈感與想法上的刺激。

  • ChatGPT(黏膠):

我若是遇到不懂的知識,機器人協助我補足概念。

透過這樣的分類,我對於知識的取得有先後順序的概念,也因此能更有效率的學習,不會本末倒置的將狂聽Podcast當作主要的學習管道。若是想要學好一個技能或知識,絕對是透過書籍與課程帶給我完整的資訊;若只想要增加日常中的閒談話題,透過新媒體(YT, Podcast)學習是不錯的方法。

#學習方法

  • 心智圖掌握概念

大腦記憶的結構如同蜘蛛網,心智圖正是仿效此概念,而我借此來當作取得知識的主要方法。以書籍為例,我習慣先輸入標題,了解全局之後,再從書本內容提取重點當作第三層的骨幹。有時候也會加自己的想法完善此心智圖。

  • ChatGPT輔助

遇到不清楚的概念,會請機器人重新詮釋。

  • 詰問概念

由於快速閱讀的習慣,我很容易漏掉一些重要概念,也因此為了避免遺漏,學完一個章節,我會詰問自己學到什麼。如果回答不清楚,代表沒學好,就會要求自己重新學習。

  • Notion紀錄

畫完心智圖後,我會在Notion的Gallery紀錄讀過哪些書,撰寫回顧文,重溫一本書帶給我的價值。

#學習成效

透過在家大量閱讀書籍以及線上課程,一種成效是幫助我拓展自身眼界,另一種是塑造屬於自己的價值觀與思維。前者像是金庸就讓我看見了他的武林世界觀,也讓我看見角色因為不同思維,而造成不同的故事發展。後者偏向為想法層次,但也會間接影響人生的行為,像是《人類大歷史》就讓我重新審視與宗教的連結,並且保持獨立思考。

#關鍵

學習的關鍵就是持之以恆。就好像是在滾雪球,要不斷地連結新舊知識,讓知識體系日益龐大,如此能完善自己的世界觀以及決策思考的面相。同時抱持謙虛的態度,不帶任何主觀意見的廣納所有可能性,如此看見的世界才會是更加客觀完整。

當然每個人的想法絕對不盡相同,我希望各位讀者能自行體會,去享受書籍帶給你的思維衝擊與人生改變。學習的種子會在人生不同時間點開花,我不需要過於著急追求某種狀態,因為時間與生活總會給我正向的回饋!



avatar-img
張朝宣的沙龍
15會員
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張朝宣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轉瞬間,休學已經過了半載,我重新審視這半年的生活,也整理出了這段旅程。每個人的經驗與故事肯定是天差地遠,但我希望這篇文章能帶給各位一絲啟發,或許你未來做人生抉擇上能想到這篇文也不一定!
我是張朝宣Charles,19歲,是一個在2022年9月申請休學的政大企管學生。我國高中相當平凡,跟大部分的台灣人一樣,都是讀書仔。家庭文化資本缺乏的緣故,我未曾出過國、也鮮少出門認識台灣,能做的事情只有待在補習班讀會考與學測。上了大學後,我開始大量參與課外活動與專案,增加與社會的連結...
轉瞬間,休學已經過了半載,我重新審視這半年的生活,也整理出了這段旅程。每個人的經驗與故事肯定是天差地遠,但我希望這篇文章能帶給各位一絲啟發,或許你未來做人生抉擇上能想到這篇文也不一定!
我是張朝宣Charles,19歲,是一個在2022年9月申請休學的政大企管學生。我國高中相當平凡,跟大部分的台灣人一樣,都是讀書仔。家庭文化資本缺乏的緣故,我未曾出過國、也鮮少出門認識台灣,能做的事情只有待在補習班讀會考與學測。上了大學後,我開始大量參與課外活動與專案,增加與社會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