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揚升看見萬有 -- 大地上的神聖教育(轉)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看見有意思的一篇文章,提到藝術創造的力量。結語雖不一定贊成,但這位夏禱確實道出了接近真實。謝謝!__Denise__
在塵世,藝術是一座引領人上升的天梯。是天賦予人的心靈教育。高貴的藝術提醒人在自己沉重的肉身外輕盈、上揚的生命,並把遙遠形上世界的記憶挪得那麼近,讓我們再度看見萬有,看見恆星和行星聖美的泉源,把自身潔淨了,莊嚴而艱辛地生活在大地上。
藝術與人生 帶領未來藝術的力量



raw-image


第240期【新紀元週刊】封面故事






 人氣: 23


【字號】     



更新: 2011-09-10 7:29 PM    標籤: 藝術藝術

【大紀元2011年09月10日訊】在「藝術已死」的耳語下,我們如何創作、學習藝術?

為了什麼而創作藝術?在這虛無主義當道的後現代,我們如何傳承這古老的,被宣判死刑的手藝?

終其一生,在夢中,蘇格拉底聽見一個聲音對他說:「蘇格拉底,你要創造、修習藝術。」

在孔子的課堂上,弟子們學習射箭、駕馬車、彈琴、吟唱詩歌。在古代,從帝王到牧童,藝術貫穿了人們的生活,是他們呼吸的空氣,泅泳的大海。

在今天,藝術在人的生活、成長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在頂尖的藝術學校裡,人們如何傳授這古老的心靈教育?

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我們培育未來的音樂家、畫家、舞蹈家?

為了人類在大地上的生活,藝術永存。

一股看不見的力量正在帶領未來的藝術。

屬於未來人類的教育正在悄然展開。

大地上的神聖教育
文 ◎ 夏禱

 

raw-image

宋徽宗 瑞鶴圖


在塵世,藝術是一座引領人上升的天梯。是天賦予人的心靈教育。高貴的藝術提醒人在自己沉重的肉身外輕盈、上揚的生命,並把遙遠形上世界的記憶挪近……

I.天地之間的神諭

1.暮春,迎風的歌詠

春秋時代的一天,孔丘和弟子間有一段對話。巨人一般的夫子收束了光芒,和煦地問:「你們老說:『沒人知道我啊!』要是有人知道你們,又當如何?」

子路等人說完了後,曾皙,這魯國的狂人彈瑟的聲音慢了下來,「鏗」一聲把瑟擱下,坐直了說:「暮春時分,穿上新裁的春衣,和五六友人、六七童子在沂水沐浴完了,在祈雨的祭壇上吹著風,歌詠著歸去。」仲尼長嘆一聲說:「我贊成點。」

又一回,古典中國叫我們訝異了。古代中國最出名的一群人的自述裡受到聖者讚美的,是人在風中飄然自適的舞詠。出自於汲汲奔走列國,相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孔門,這一曲奇妙的變奏留給了後世一個真實而動人的形象,使我們更貼近孔丘和他的弟子們的心靈。

人在自然中無為、和光同塵的生存是老聃、莊周所闡述的道家精神。萬物為不可言說的道所貫穿,不分高下而彼此依存。鵬鳥垂翼如雲,扶搖上升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飄然遠逝。人在自然中的創造一如天地的創生,無為而成。一如庖丁解牛,與牛神遇而合一,游刃有餘。有若希聲的大音上下流布佈於坑中、谷中,一無阻隔。

無為而為、虛其心、忘其意的道家美學,這中國藝術的最高原則,貫徹在中國的正統音樂、詩歌、繪畫及樂舞中,成就了人類文明中高妙、獨一的藝術精神。

人在大地上的創造:藝術,依循無所求的精神而成就了。脫離了一切目的論的藝術和《莊子.逍遙遊》中那一株獨立大地上,因生瘤而被樵夫遺忘的樗樹一般,擁有「無用之用」的微妙深義。

人在天地間潔淨了自身,迎風而舞詠——這一超然物外的志趣和儒家入世的理想背道而馳,卻使我們的聖人動容了。這迎風的歌詠為什麼竟成了一生教授仁義、仕道的孔丘喟然嘉許的人生理想?

2.蘇格拉底之夢

孔丘之後二十多年,蘇格拉底和弟子們倘佯在雅典的橄欖樹下、河邊。他們之間關於靈魂、正義、美的辯論,至少在柏拉圖筆下,永遠是熱烈而冗長的。

 

raw-image

蘇格拉底頭像。(新紀元資料室)


蘇格拉底出生在古希臘黃金時期的晚期。他耗盡了一生來打造雅典人的心靈,然而頹廢和變異已不可挽回地注入希臘文明。正是這一不幸的時代背景,種下了他日後被叛死刑的因子。

在獄中,蘇格拉底破天荒創作詩歌讚美藝術和光明之神阿波羅,並留下一段奇特的告白。

「我這輩子老做一個夢,在不同的時辰、變了不同的模樣,可夢老對我說一句話:『蘇格拉底,創造、修煉藝術。』過去我老以為……夢敦促我做我早就在做了的:即從事藝術,因為哲學就是最偉大的藝術,我一直在實踐它。可自從受審後,……我覺得夢要我創造的,也許是詩歌這受人歡迎的藝術。……我想寫詩來淨化自己的良心,然後再踏上歸途,這樣安全些,也遵照了夢的啟示。」

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老蘇格拉底直覺:放下哲學,寫寫詩吧!它將給人最深的安慰。它是生死之夢的解藥。更重要的是,它更貼近夢的諭示。

在生命最後,蘇格拉底重新理解這追索了他一輩子的夢,並提筆把它完成:為了他永恆生命的「安全」。

我們要如何解釋蘇格拉底之夢?藝術是一種無止境的攀登。藝術家不斷洗滌、提升自己,琢磨自己的技巧,向完美逼近,卻深知永遠也不能達到完美。這就是藝術的修為。它事實上是一種艱苦的,不惜付出所有的修煉。終其一生,有人在夢中喋喋不休地對蘇格拉底說:「你要修習藝術。你要不斷淨化自己,以使你的藝術臻於完美。」

蘇格拉底如何實踐他的夢,和這個夢本身一樣重要。終其一生,他深信真正的思想家「把真善美直接寫入人的心靈」,而讀書使人懶于思索。然而不愛寫作的蘇格拉底最終提起了筆,寫詩讚美神。為了他永恆生命的安全。

這,即是古希臘深受愛戴的先知生命之書的最後一頁。從每一個角度來看,這都不是一個我們可以忽視的寓言。

3.心靈藏寶圖——讚美

是誰在夢中叮囑蘇格拉底:「你要錘煉藝術」?藝術是什麼?我們在夜裡沉入的夢境又是什麼?

在每個時代、每個國度,人類留下了哲學、音樂、文學、繪畫的瑰寶。一部文學史、哲學史是人類文明的地圖,是人理解自身的上乘密旨。這人類的心靈史為什麼這般珍貴動人?動人的,毋寧是人的心靈。深入並如實記錄這心靈之祕的唯有藝術。經由藝術這神奇的金觸鬚,人深入自身的內在,並遙遙探向不可見的塵世之外、之上,奧祕的形上世界。

 

raw-image

薩爾斯堡的藝術招牌。(攝影/童昕杭)


關於藝術的緣起,《毛詩序》中有一段素樸的描繪:「在心中的是志向,說了出來即是詩歌。心中動了情,於是說出來話語,話語說不盡時便發出嘆息,嘆息不盡時於是歌詠,歌詠不盡時,不知不覺就手舞足蹈起來。」從情感、發聲到起舞,一如日月星辰這天上的光源發出光芒,人內在心志自然的流露是藝術的本源。

葉子捲成的口笛、土燒的塤、皮鼓、海貝,展現了在遠古人已有創造音樂的本能。有如清水從陶罐中流出,從人滿溢的心流出音樂。喜悅或悲傷,心傾倒出自身,以得到緩解。人在天地間的歌詠一如鳥兒面向晨光啼喚,是一種純粹的表達。面朝黎明,金質的鳴唱從鳥暖血的腹胸傳出來,升向大穹。動物界對大自然天真的回應是人的一面鏡子。面對奧祕的大自然,人無以回報,發出了不可扼止的歌唱。「詩歌是為了讚美」,詩人裡爾克(RainerMariaRilke,1875~1926)如是說。

人在空間中舞動,有如花朵綻放,水紋蕩漾。這律動的泉源是人的喜悅之心;是人對天地的禮讚,一如魚兒在水中游,鳥射入雲端。「人詩意地居住大地上」,賀德林(FriedrichHölderlin,1770~1843)的詩句訴說了人原有、應有的生存狀態。

原始畫家染紅了掌,在巖穴壁上畫一列列紅牛、鹿、起舞的武士,像是動物發出的一聲聲呼喚。人艱苦地、努力地穿越生活,在大地上留下生存的證據。在田地、茅草屋之外,是樸實的彩陶、玉雕、巖畫。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在彩陶上畫漩渦、鳥紋。這對自然的模仿似乎說:「看哪,多美,這旋轉的水波、雲紋,這飛翔的鳥兒。」一如人在心動之餘起舞、讚嘆,人提起筆,把眼前的事物捕捉。這模仿是人對自然發出的滿足的嘆息、親暱。是人對天地熱烈的擁抱。

把光影浮動、人艱苦勞動的田園畫提升至宗教高度的米勒明白:藝術是自然的兒女。不論人如何模仿自然,自然不可窮盡。以彩筆、音符或隱喻,人回應大自然的呼喚。為了貼近上蒼,人努力地畫、努力地起舞。那是出於對天地、對生命深沉的愛——而這愛又是來自天地容納一切的壯美。從孕育了星辰、花樹和飛瀑的大自然中,人汲取無盡的力量。

 

raw-image

天使與樂 Concert on a Balcony,1624 by Gerrit van Honthorst Utrecht, 1590-1656.,168x178cm,羅浮宮藏。(新紀元資料室)


藝術是一種創造。即使對於柏拉圖,這對於理念世界的模仿是人在地上的最高創造。一如天地創生了萬有,人創造了藝術。人向天呼喚,以炙烈的渴求來追求藝術:這人在大地上所能創造的最純粹、美善的事物。臨死前,蘇格拉底寫詩以圓夢。像是聆聽誰發出的一個殷切、隱形的律令,人創造藝術以成就自己的生命。

II.大地上的神聖教育

1.藝術之海

孔丘有一個兒子名喚孔鯉,這一對父子間有兩段關於詩歌的對話。

仲尼一人站在院子裡,伯魚快步走過。仲尼問:「學詩了嗎?」伯魚回答「沒有。」仲尼說:「不懂詩,可不會說話!」

一天,仲尼問伯魚:「讀了〈周南〉、〈召南〉嗎?人不讀〈周南〉、〈召南〉裡的歌謠,好比面牆而立一般。」

孔丘是鼓瑟、吟唱的好手,他還編纂了一部浩瀚的《詩經》。一如伯牙的知音鍾子期,他是上乘的聆聽者。是一個把仁義之心澆鑄入歌詠的人。人如何成為人?他的理念是:「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在人成長的兩端是藝術:使之抽芽生發的,是思無邪,可以「興、觀、群、怨」的詩歌;成就人、使之成熟的,是洋洋乎,有如一座攀天的梯子、一座殿堂的音樂。

這一理念緊扣古代君子的六藝。在儒家的課程中,學問和禮儀、音樂、射箭、駕馬車環環相扣,以成就一個完整的人。我們熟悉的孔丘昂藏九尺、力大過人,能舉起城門的大門栓,駕車、射箭技術一流,時而放聲吟詠。在他的門下,音樂、文學、政治、經濟、射箭的高手雲集。這些才能、膽識過人的孔門弟子風塵僕僕地駕車周遊列國,青黃不接時不免受困、凍餓於途中,是春秋時代一個意味深長的圖景。

在雅典的競技場上,雕刻家之子蘇格拉底和青年人角力,這希臘盛行的身體的藝術。體格強健的蘇格拉底在街上不顧人們的詫異起舞,以和自己的身體親近,以使身子「苗條」不失美感。

在蘇格拉底之前,畢達格拉斯領著弟子在南義大利苦行,並在生活的每一細節中看見了宇宙神祕的秩序。對於畢達格拉斯,數字是理解宇宙奧祕的一把鑰匙,在音樂、雕刻、建築中都可以看到數的和諧比例,而音樂和數字更是密不可分。音樂是宇宙的靈魂,可以完善人的性格、淨化人的靈魂。他成立的畢達格拉斯學派在古老的靈修中把天的神祕秩序體現為一種虔誠、簡樸而有力的生活。

在古代的東、西方,知識的獲取不是教育的首項。相反的,在藝術的大海裡,人涵泳、成熟,一如花樹鳥蟲在空氣中生長、綻放。有如遍在的乙太,藝術是人呼吸吐納的生命元素。「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藝術浩大的空間讓人俯仰於其中,在沉潛中成熟壯大。

在整個人類文明的成熟期,藝術融入了人的生活。上京赴考的考生背上橫一張琴,肩上挑一箱書。唐朝的丞相王維曾寫下這首五言絕句:「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雨中,牧童斜坐牛背上吹笛歸家。農閑時,農人提起了小鑼、嗩吶、胡琴吹奏民間歌謠。

 

raw-image

唐,王維,《伏生受經圖》。(新紀元資料室)


在古希臘,淳樸的紡織歌、牧歌、採葡萄歌在田園上空飄揚。中世紀的流浪藝人、行吟詩人走遍四方,把歌謠散佈到歐洲大陸的每個角落。和寫詩、繪畫、打馬球的中國皇帝異曲同工,太陽王路易十四大力推動芭蕾,並登臺擔任大型舞劇的主角,一直到他的體重不適合為止。二十世紀量子力學家中的普朗克(MaxPlanck,1858~1947),彈奏鋼琴、管風琴,而薛定諤(ErwinSchrödinger,1887~1961)則是一名抒情詩人。

不論它們身上披的羽翎、毛皮的顏色是什麼,飛鳥、走獸翱翔、奔躍,呼吸乾淨的空氣。不論營生的工具是什麼,人涵泳在藝術之海中,這天賜的生存元素,這來自萬有之源的上善之水。

2.生存的最高線索

人生活在大地上,把自己獻給艱苦的藝術創造,猶如一種宿命。那是一條把我們引領向生命真諦的,無與倫比的線索。

上古神話中,女媧造人後賜給人帶肉翅的笙篁,叫他們如鳥兒一般吹出自己的情感,向上升至天穹。印度人相信舞是神所賜,人為神而舞;通過曼妙的舞姿,人表達自身並闡釋萬物。在古代中國,人在夢中獲贈才華、聰慧是民間廣為流傳的軼事。《稽神錄》中,謝諤夢見有人送給他一盒珍珠讓他吞下,日後他果然寫出十分出色的詩。最有名的夢則是詩人江淹在夢中得到和失去的,那一隻和才情相繫的彩筆。

樂器、舞、筆是天賜的禮物,為了讓人表達自身、完善自身。然而這來自天的禮物不是無條件的餽贈。人享有這禮物的前提是心靈的美質。也就是說,我們得努力贏得這貴重的禮物。

中國傳統美學中,「文如其人」這一信念把人格和文學的修為放上了同一個天平。山水畫家不只是摹寫外在的景物,卻是畫出了胸中丘壑。一如「道」貫徹萬有,人創造的藝術必須為真、善貫穿。唯有這樣,人在大地上的創造才能榮耀上天,並成就自己的生命。

藝術是人在大地上的自我錘鍊。唯有從潔淨的銅管中能流出純淨的音樂。音樂、詩歌把人由深處洗滌、鑄造。境界的提升同時是技術的,也是德行的。在藝術的天梯上,一個人的包袱越輕,攀登得越高。而貫穿了古人一生的藝術修為,我們可以看見,正是為了成就這心靈的淨化,以和那輕盈的真我團圓。

 

raw-image

畢達哥拉斯主義者慶祝日出,Fyodor Bronnikov作。(新紀元資料室)


藝術是上天留給人,喚醒人記憶的奇妙指引。在最高意義上,藝術是天賜下的,人之所以成為人的神聖教育。是人在大地上生存的最高指引。

是誰在夢中一遍又一遍叮嚀:「蘇格拉底,你要修煉藝術。」你要放下冗長的對話,放下經世治國的雄論,把自身潔淨了,迎風而歌。你要看見這奧妙的天地,讚美它,並且看見萬物背後的神祕力量。窮盡一生,你要琢磨你的言語、潔淨你的身、心、靈,以你全部的生命來接近、來榮耀這力量。這樣,你在塵世的生命就得到了成就,而你永恆的生命也就得到了恆久的安穩。

你要學習並寫下詩歌,以獲得天使的語言。要把耳朵朝天音打開來諦聽,以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要把透明動人的色調放入胸臆,並讓它流出來,澆灌人們的心靈。

在塵世,藝術是一座引領人上升的天梯。是天賦予人的心靈教育。高貴的藝術提醒人在自己沉重的肉身外輕盈、上揚的生命,並把遙遠形上世界的記憶挪得那麼近,讓我們再度看見萬有,看見恆星和行星聖美的泉源,把自身潔淨了,莊嚴而艱辛地生活在大地上。◇





    獨立思考、自我覺察與自由。熱愛民主自由價值,靈性修行爲志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主修數解析》14/5是擁有穩定之錨和自由之翼的靈魂揚升大師|Amethyst儷兒生命靈數有在關注我或找我諮商過的紫晶寶寶們,應該會聽我提到14/5就會是跟業債數有關—建設vs破壞,而本身就是主修數14/5的人,他們擁有著強大的內在能量,但也常常感受到內心的不安與迷茫。然而,正是需要通過不斷地面對挑戰、尋找平衡,他們才能夠揚升至更高的境界,實現自我價值的最終目標。 在這篇解析中,我
    Thumbnail
    avatar
    Amethyst儷兒
    2024-05-24
    【0222盤前新聞】輝達上季營收增逾兩倍 本季看旺 盤後漲近8%;Fed會議紀錄:多數官員擔憂降息過快 部分支持放慢縮表【0222盤前重點新聞】 *那指連三黑 輝達財報撐起「全村希望」台積電ADR升 *輝達上季營收猛增逾兩倍 本季看旺 盤後漲近8% *Fed會議紀錄:多數官員擔憂降息過快 部分支持放慢縮表 *英特爾尬台積電掀1奈米大戰 將推14A系列新製程
    Thumbnail
    avatar
    Miller
    2024-02-22
    【1102米勒投資觀測日報】債券殖利率、美元指數回落;Q3季報數據亮眼,啟碁、台燿、迅德、聚陽、智易、昇佳大漲-影音更新FED放鴿,債券殖利率、美元指數回落 Q3季報數據亮眼,啟碁、台燿、迅德、聚陽、智易、昇佳電子等大漲
    Thumbnail
    avatar
    Miller
    2023-11-02
    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有數千億噸水資源,它們是怎麼產生的?雖然火星探測如火如荼,馬斯克也心心念念要移民火星,但火星並不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才是地球真正的姊妹行星。
    Thumbnail
    avatar
    書房旅人
    2023-10-06
    看300年嘉義城隍廟如何轉身?有神的工藝美術館,用文化創意打開廟門廟宇不僅是信仰的中心,更是教育、藝文、社交和買賣的場所。嘉義市城隍廟集結工藝與文化,無疑是最接地氣的美術館,近年透過宗教與時代文化的結合,找尋信仰在當今的共存方式。邀請旅人一起穿梭三百年時光,看看廟宇可以長成什麼樣的迷人新樣態。 嘉義城隍廟於1715年創建,作為國定古蹟之外,更是嘉義市民的信仰中心
    Thumbnail
    avatar
    郭軒志
    2023-08-30
    [台北旅遊]一代藝術家楊英風從住家到美術館,館藏作品一代大師二位作品呈現,博愛特區中寧靜、小巧、精緻美術館台灣許多藝術家在過世後便把工作室或是住家整修為該位藝術家美術館,楊英風美術館也是其中一個美術館例子。楊英風這位以雕塑、版畫為創作方式的藝術家,館藏則有楊英風先生的景觀雕塑、版畫、繪畫、景觀規畫、建築設計等各類作品,並且展出其相關著述與論文。很值得大家來走走、感受一代藝術家在世上給世人的作品。 楊英風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3-04-12
    釀影評|再看《血觀音》,追憶國寶級說唱藝術家楊秀卿楊秀卿老師在複雜的故事情節裡,作為說書人幫著觀眾承上啟下,側面將人物心境說唱出來,或是暗示未來劇情走向,電影中後段,老師右手拿蘋果,一邊唱道:「冤沉大海是心不願,為何母女排徊三途川,待我觀來,原來是骨肉相殘結大怨,真是因果輪迴歹循環。」更直接帶出《血觀音》中濃烈的佛教輪迴色彩。
    Thumbnail
    avatar
    粉紅色的百香果
    2022-12-19
    閱讀筆記《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教你日本美術鑑賞術:一窺東洋美學堂奧的基礎入門》★俗話說「西洋鍍金,東洋鍍銀」。西方世界的強盛你一定不陌生,但同樣身為東方國家的日本,是如何脫亞入歐,成為與歐美齊名的亞洲強國?若想了解箇中緣由,從東洋美學談起,似乎是個不錯的切入點。
    Thumbnail
    avatar
    偶希都理
    2022-11-28
    中世紀西域胡僧之幻術及洛陽靈異事件 (七) 狐仙傳說 - 以《洛陽伽藍記》所載胡僧為例 接上文-洛水之神 在洛陽城西大市北有慈孝、奉終二里,這兩里之內,大多從事與殯葬有關的行業,如賣棺木、租賃靈車等行業.   按北魏遷都洛陽後,其都市規劃相當「現代化」,將相類似的行業,都集中在一起,這是前所未有者.   就商業而言,可產生群聚效應.  
    Thumbnail
    avatar
    劉學銚
    2021-01-18
    中世紀西域胡僧之幻術及洛陽靈異事件 (六) 洛水之神 - 以《洛陽伽藍記》所載胡僧為例 接上文-中國又叫"桃花石" 從東漢季世諸侯割據,形成君弱臣強.  魏晉雖有短期和平,但不旋踵即有八王之亂,從此北方諸胡列國崛起,繼而南北朝對峙,兵連禍結,戰亂不已.  人民不堪其苦,佛教以因果業報之說,正符合當時人民的需要,因而佛教在中土大為盛行. 在佛
    Thumbnail
    avatar
    劉學銚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