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表演藝術雜誌 更新日期:2008-01-06 。為什麼歌劇不用說的,而要用唱的呢?義大利文或德文歌劇根本聽不懂,為什麼不用中文唱咧?什麼是莊歌劇,什麼是喜歌劇呢?
一、二月接連著多場精采的歌劇演出,有莫札特莊歌劇《克里特王:依多美聶歐》,兩廳院歌劇工作坊的「歌劇風華」,還有應香港藝術節之邀演出的帕爾馬皇家歌劇院《弄臣》,想品味不同形式的歌劇演出,這正是最好時機。
本刊特邀國內的歌劇研究權威、台灣師大音樂系的曾道雄教授,為想輕鬆走進歌劇殿堂的你,打開這扇五彩繽紛的華麗大門……
天才班講師 曾道雄 台灣師大音樂系教授 天才班班長 李秋玫
1.歌劇的創作是先寫劇本,還是先作曲子?
歌劇創作當然是要從劇本開始,如果我們說寫劇本是鑿運河,那麼樂曲就是後面流過來的水,運河往那邊鑿,水就往那邊流,這其中是有前後關係。當然不可能每個作曲家都像華格納那般,自己寫劇本,所以一般來講,劇作家與音樂家都會在創作之先溝通,以免發生劇本過於冗長,或者音樂經常蓋過優美詩詞的爭議。例如莫札特在《依多美聶歐》Idomeneo劇本寫作之時,便曾經要求這位教堂劇作家幫他多加一個四重唱,來突顯這齣歌劇的莊嚴感。
歌劇劇本原文為Libretto,Libro拉丁文是「書」,Libretto是「小書」,因為當時歌劇劇本都很像口袋書一樣小,因此後來Libretto便成為歌劇劇本的專有名詞。
2.什麼是莊歌劇,什麼是喜歌劇?
莊歌劇原文是Opera Seria,而Seria就是英文的serious,也就是嚴肅、莊嚴的意思。(人說十八世紀的歌手,十九世紀的鋼琴家,二十世紀的指揮,二十一世紀的作曲家,各領風騷一世紀)十八世紀的歌手地位很高,當時的莊歌劇大都是選用了一個神話、歷史或傳奇性的題材,設法能給歌手有發揮的機會。因為那時的西洋音樂已經找到所謂的Bel Canto,也就是美聲唱法。劇作家與音樂家無不設計機會讓歌手展現,尤其是華彩樂段(Cadenza),歌手得以將聲音炫技到極致,甚至到十來分鐘。然而慢慢地這樣的歌劇變得浮誇,也因此有葛路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的歌劇改革,他主張歌劇忠於戲劇之進行,不要旁生枝節。
喜歌劇Opera Buffa,並不是嬉笑怒罵,而是題材比較詼諧、生動、生活化。但用這個題材,作曲家一樣可以寫作非常偉大的作品。例如莫札特的《唐喬望尼》、《費加洛婚禮》、《女人皆如是》等等。不論是莊歌劇或是喜歌劇,音樂價值都是一樣重要。
3.為什麼我在歌劇裡面看到合唱團呢?它的角色是什麼?
西洋音樂傳統遠溯自古希臘悲劇,當時包含了一個合唱隊,合唱隊是一種游離劇場形式,可以是劇中的演員,也可以成為旁觀者,敘述劇情的憂慮、恐懼、憤怒、雀躍。合唱隊是一齣戲裡的基礎,嬗遞延伸到西洋歌劇,便成為一個傳統,不像東方的戲劇,著重的是比較個人的演出,因此較沒有類似西方合唱隊的演出形式,大部分也多是排場的比較多。
希臘悲劇中,合唱團本身大多的角色都是平民、士卒、僕人、工人、俘虜等,但特別的是,他們的唸詞優雅。反而是那些貴族等角色所講的話比較白話,原因應該是合唱隊是一種情緒的吟詠與渲染,可以較為優雅;而主角所講的話則要讓大家聽懂,其實是為了戲劇的要求。
延續這個傳統,到了歌劇中,遇到大的場面或是劇情高潮時,便有合唱團進入其中。
4.用說的不是比較清楚,為什麼歌劇都要用唱的呢?
如果一個感情用語言說出來,不能夠代表感情深度的時候,便可能進入到吟詠,但若吟詠還不能表達心中的熱忱與深度時,便化為歌唱。倘若連歌唱都不能夠表達極致時,就可能進入絕對音樂,達到不能言喻的境界,在絕對音樂中,語文的功能即被捨棄。所以為什麼不用說的?因為說的已經不足以表達內心情感的深度,因此藉用音樂的力量來抒發喜怒哀樂。歌劇便是將歌唱及戲劇兩股的力量交織在一起,產生更大的力量。
歌劇的核心價值在音樂,因為音樂隱藏了很多戲劇的密碼,一個導演必須要清楚瞭解這一點,讓這個密碼釋放。歌劇的音樂主掌著整個戲劇的進行,燈光、舞台動作等都必須要配合,不能相牴觸,明白歌唱與器樂交織在其中,感情的份量才能充分表達。
5.為什麼在幕開之前要演奏序曲?
序曲(Overture)在歌劇中多少有暖身的作用,另外,歌劇的意涵都會濃縮在序曲裡面。有時候音樂的主題會在序曲中先被演奏來做預示,例如莫札特的《唐喬望尼》序曲中便有石像敲門的聲音以及主人翁遊戲人間的音樂等等。但這不是絕對的,如《費加洛婚禮》的序曲,則僅是提示劇的神韻和氣氛,卻不是明確地將動機主題演奏出來。在功能上,除了提示戲劇的劇情之外,也有讓觀眾心情安定下來,以準備欣賞演出。
但很多歌劇也已經省略掉序曲的演奏而直接進入劇情,像理查史特勞斯的《莎樂美》等等。但不要小看序曲,它後來被單獨演奏,成為交響曲的前身。
6.為什麼歌劇要分幕、景、場呢?它有固定的數量嗎?
它沒有固定的數量,但也不能太多。十八世紀歌劇慢慢有號碼歌劇產生,像《魔笛》就有二十一首,《費加洛婚禮》則是二十八首。譬如:第一首可能是一首歌,第二首可能是重唱,第三首可能是合唱,第四首可能是進行曲等等的排列。十九世紀之後,如華格納,在他的《漂泊的荷蘭人》仍有號碼,但到《唐懷瑟》時就被拿掉了,以場景取代。一景中可以分幾場,幕裡又可以換幾景,用意在它的機能,其中,可讓觀眾欣賞相當豐富的劇情變化。
7.外文的歌劇都聽不懂,為什麼要照唱呢?
在國內我也曾經做過幾次將歌劇完全翻成中文,或是演唱時用德文或義大利文,對白與宣敘調時用中文。但為什麼要用原文唱呢?因為作曲時是以原文寫的,如果用別的語文,多少都會傷害到它的音樂。在相同的音符或樂句裡換成中文,尤其中文又有四聲的聲韻,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我們以原文唱的用意,是不想破壞它原有的語韻。如此一來,補救的方法就是在戲劇的進行中提供中文字幕了,但來看戲的觀眾並不是來讀劇本的,所以字幕也必須要清楚簡潔,讓觀眾可以有時間多看戲。
8.是不是主角都得要男高音跟女高音呢?
雖然歌劇中的主角有很大的部分都是男高音跟女高音,如威爾第的《茶花女》,古諾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男女主角都是高音,但卻也不是一定全都需要如此。用男高音和女高音的用意是為了要表現抒情,或者在高音的部分更有發揮的空間,然而也有為數眾多、並且相當著名的歌劇都不套用這個規矩。例如《唐喬望尼》主角是男低音;《卡門》是次女高音或是女中音;《馬克白》是男中音;而巴爾托克的《藍鬍子》也是男中音。
9.樂團的地位就是為歌劇角色伴奏的嗎?
樂團看起來好像好像是在為歌劇伴奏,但事實上,音樂的價值是整齣歌劇的核心。樂團所演出的音樂不演戲,就已經具備了戲劇的機能了。例如華格納所主張的「樂劇」(Music Drama),管絃樂是凌駕在所有演唱者之上的。他在歌劇中所架構的「主導動機」(Leit Motif),就是用特定的樂句,使用包括從兩個音到一整個樂句,來暗示劇情中出現的人物、個性、事件,甚至意念、愛情等等。因此,樂團的角色絕對不是只有伴奏而已,反之,音樂是居於歌劇的主導地位。
10.歌劇「音樂會形式」的表演是什麼意思呢?
一齣歌劇的上演,除了幕前幕後的成員之外,加上場地、舞台、燈光、道具、服裝、佈景等,所需要的花費是不僅相當龐大,且費時費工、複雜又繁瑣,因此有很多的歌劇變通的方法就是採用另外的形式來取代。「音樂會形式」(Concert Form)就是不演戲也不著戲服,只以音樂會的方式演唱。如此一來,便是將歌劇的欣賞集中在音樂的美,而省略了戲劇的部分。但即使是用音樂會的演出形式,在音樂上的內容卻都是一樣的。就像我們聽歌劇的CD一樣,依舊可以欣賞到音樂與歌劇演唱的美。
另外,常見的演出形式還有所謂的「複合式音樂會」(Semi Concert Form),就是有簡單的走位及燈光,但可穿著戲服或音樂會禮服表演。而「歌劇選粹」(Opera Higklights),就是在不同的歌劇中,選取受人喜愛的段落來演唱而不從頭唱完,觀眾可以一次欣賞很多歌劇好聽的選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