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個比利可以參加薩提爾的面貌舞會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以前我很喜歡關於 #多重人格分裂 的小說,例如 #24個比利。每個角色都搶著要在聚光燈下,因為只有站在燈下,才能與世界接軌,才能代表主角與外界接觸。聚光燈下,一次只能一個人,剩下的人只能在幕後,互相提供情報,拼湊出外在真實的世界。

從這些故事裡,往往都可以發現,主角一定是經歷過某個重大的創傷,因為無法承受之痛,所以躲進殼裡,逃避當縮頭烏龜,這時候,不同個性的角色就會慢慢分離出來。而故事的結局,常常就是喚醒主角,帶他一起去面對幼時的創傷,去轉化、去整合。


以前,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經過重大創傷後,會分離出一些角色,扮演不同的功能,來面對不同的狀況。比如說:遇到「痛苦事件」,主角本身縮進去沈睡,(強悍、勇敢、無懼、堅強)會跑出來承受,撐住身體;當痛苦過去,可能(害怕、懦弱、膽小)會被推到前線去面對外界。那是「一個人」被抽出各種個性,演變成各種人格,但主體(我)還在,只是(我)沈睡而已。

這跟薩提爾女士的「#面貌舞會」很像,但又不太一樣。

#面貌舞會 是需要很多人一起參加,一起來角色扮演的。在舞會開始之前,引導者會先跟主角討論,找出個性角色,賦予一個人物名稱,並給予形容詞。在舞會開始之後,各個角色在裡面運用自己的特色互相聊天,盡其可能的誇張演繹各種行為,而主角本身跟引導者只是在旁觀看,並不時的「凝住」喊暫停,就像「123木頭人」一樣,將時空暫停,並與主角核對各個角色的感受。

中間製造一些衝突事件,看這幾個特色角色如何處理,想當然耳,每個人都想獨挑大梁,解決問題,但絕對是敗事有餘,都是別人的錯。這時候,在經過前面的暫停裡,主角對每個角色有了「#認知」,接下來要慢慢「#接納」這個角色,例如:「暴怒的希特勒」是真的都是負面的嗎?有沒有正面的個性?當他被壓抑時,是不是感到絕望?感到孤單?感到無助?這時候,可能會新生出一些感受,新生出一種力量,想去保護這個「暴怒的希特勒」,這就是「#轉化」。

最後的「#整合」是請各個角色圍繞著主角,一個個伸出手,詢問(說服)主角「是否接納他?」,若同意,就將手搭在主角身上。最後,全部個性角色一起將個性特色留在主角身上,其他人抽手離開,完成整合。


#面貌舞會 的主角是醒著的,是在後設認知裡面看著各個角色,每個角色是主角自己,也不是主角自己。每一個角色,因為都是主角本身,所以沒有絕然的負面,沒有要踢掉屏除的個性,需要的只是融合。但 #多重人格分裂 的每個人格,個性感覺都很鮮明,似乎是專為某個場景所因應出來面對的角色,是不情願的、被迫的、逃避的、冷漠的。每個角色都不甚討喜,甚至一個時間只有一個角色存在,是無法交流的。


回想我自己,每每在怒罵小孩的時候,腦中總有個畫面,就是小孩縮進她的殼裡,出現一個撲克牌面具臉的小孩來接受面對我的怒罵,這些詞語是進不去小孩的心裡,只是被面具小孩無止盡的吸收。等被罵完,面具小孩引退,又換成一個調皮小孩的臉孔。我總是在想,小孩會被罵成人格分裂嗎?分裂出一個盔甲人,刀槍不入?以後遇到特定狀況(比如媽媽碎念),就把盔甲人推出來迎戰?

我認為,多重人格分裂裡縮在殼裡沈睡的主角是「我」,在面貌舞會裡旁觀的主角也是「我」,端看那個「我」有沒有要「覺醒」。

就像是一個不想改變的人,你硬要他學薩提爾;就像是一個根本不想玩的小孩,你硬要他趕快事情做完去玩。只有真正想改變的人,才會從殼裡醒來,才會去覺察、去嘗試轉化改變。

當專注在當下,認知各個角色,去命名、給予形象、形容詞,才能牽手成為好朋友,才算是真正的接納。

「專制獨裁的希特勒/秦始皇」是我最活躍的角色,再來有「八卦多事七嘴八舌的三姑六婆」、「喜愛閱讀思考、需要獨處的沈思者大衛」、「挑戰新事物的好奇寶寶」,以及出場次數非常少「充滿母愛的聖母」。乍看之下,聖母、好奇寶寶、大衛都是正面的,而獨裁者和八婆是偏負面的。

【獨裁者】:在危急之下,沒人做決定時,是我跳出來扛起責任,幫大家指出方向的,我很有效率,做事果決,誰說我不好!

八婆:面對一個問題,是我提出豐富的資訊,生出多種解決方法,給你滿滿的選項,不然你哪能與社會接軌!

是也沒錯,這兩個個性角色在我身上佔了蠻重要的位置。每當遇到困難,大多是他們倆在撐場面。但往往不如意時,獨裁者也是第一個面對批評的!

〔為什麼大家都要聽你的!你自己都沒有做到,為什麼還要求別人!自己都沒有說到做到!一直下指令誰不會!什麼都要立刻馬上!誰像你一樣頭腦可以同時想這麼多事,你自己還不是也會忘記過!憑什麼要聽你的!〕

【獨裁者】常常被妹妹罵得無法回嘴,只能轉身離開冷靜,充滿絕望、孤單、無助、挫敗,有時候真的會想給這樣的自己一點擁抱。如果在面貌舞會裡,我想【聖母】應該會出現,保護他、陪伴他、告訴他「你已經很努力了」。

我接納我的個性角色們,我伸手接納他們,是他們創造了獨特的我。他們都很好,沒有人需要被消滅,大家都缺一不可。

《當我們一致時,情緒上的觸動就失去了力量,而我們也就不再是過去的受害者。一旦我們認知且接納我們的經驗,過去和現在,我們就不再處於自動化導航反應。》#薩提爾的家族治療模式
看了一個月,最後在還書截止日在圖書館內看完

看了一個月,最後在還書截止日在圖書館內看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陪你走一段療癒成長的路的沙龍
7會員
32內容數
從臉書轉到這裡,2023年希望維持72+本/年的閱讀量,並增加閱讀的廣度與深度。
2023/06/08
你有曾經想過,如果人生再來一次,如果當下我可以做另一種選擇,我的人生是不是會更好? 《我還是想死。我的人生是場災難。我希望我人生劃下終點。我不適合活著,現在這一切一點意義都沒有。我就算在其他的人生中,也注定不快樂。我就是這樣。我毫無建樹,總會沈溺於自憐之中。我想死。》這是諾拉的心聲。
Thumbnail
2023/06/08
你有曾經想過,如果人生再來一次,如果當下我可以做另一種選擇,我的人生是不是會更好? 《我還是想死。我的人生是場災難。我希望我人生劃下終點。我不適合活著,現在這一切一點意義都沒有。我就算在其他的人生中,也注定不快樂。我就是這樣。我毫無建樹,總會沈溺於自憐之中。我想死。》這是諾拉的心聲。
Thumbnail
2023/05/29
記得是在《下一本讀什麼》裡聽到瓦基與作者福哥的訪談。 何謂遊戲化?以遊戲的方式上課?課堂上玩遊戲?用點數、獎勵、排名,就可以達到吸引小孩注意力的學習成效? 《遊戲化只是表徵,最終還是要聚焦在教學目標。》重點還是要有清楚的教學目標,而遊戲只是手段,只是讓大家有投入的藉口。
Thumbnail
2023/05/29
記得是在《下一本讀什麼》裡聽到瓦基與作者福哥的訪談。 何謂遊戲化?以遊戲的方式上課?課堂上玩遊戲?用點數、獎勵、排名,就可以達到吸引小孩注意力的學習成效? 《遊戲化只是表徵,最終還是要聚焦在教學目標。》重點還是要有清楚的教學目標,而遊戲只是手段,只是讓大家有投入的藉口。
Thumbnail
2023/04/12
那我靜心總可以吧!我告訴我自己。我閉上眼睛想著。 #上班前的關鍵一小時 寫到,一起床可以做六件事情,這六件事情也可以濃縮成六分鐘,我每天無時無刻想著,但就是沒有開始做,那我現在開始。 寫作、肯定、觀想、運動、閱讀、寫作
Thumbnail
2023/04/12
那我靜心總可以吧!我告訴我自己。我閉上眼睛想著。 #上班前的關鍵一小時 寫到,一起床可以做六件事情,這六件事情也可以濃縮成六分鐘,我每天無時無刻想著,但就是沒有開始做,那我現在開始。 寫作、肯定、觀想、運動、閱讀、寫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賽維爾,你聽得到我的聲音嗎?」 一個平淡又沈穩的聲音在腦海中響起,賽維爾立刻從床上跳起來,左右查看房間各個角落,試圖找出聲音的來源。
Thumbnail
「賽維爾,你聽得到我的聲音嗎?」 一個平淡又沈穩的聲音在腦海中響起,賽維爾立刻從床上跳起來,左右查看房間各個角落,試圖找出聲音的來源。
Thumbnail
面貌舞會 的主角是醒著的,在後設認知裡面看著各個角色,每個角色是主角自己,沒有絕然的負面,沒有要踢掉屏除的,需要的只是融合。但 #多重人格分裂 的每個人格,個性都很鮮明,是專為某個場景所因應的,角色都不甚討喜,一時間只有一角色,是無法交流的。
Thumbnail
面貌舞會 的主角是醒著的,在後設認知裡面看著各個角色,每個角色是主角自己,沒有絕然的負面,沒有要踢掉屏除的,需要的只是融合。但 #多重人格分裂 的每個人格,個性都很鮮明,是專為某個場景所因應的,角色都不甚討喜,一時間只有一角色,是無法交流的。
Thumbnail
「漫威的英雄是成為神的人,DC的英雄則是尋找人性的神」 #宅質劇 #影集 #不負責任分享 #觀後感
Thumbnail
「漫威的英雄是成為神的人,DC的英雄則是尋找人性的神」 #宅質劇 #影集 #不負責任分享 #觀後感
Thumbnail
心理、身心疾病乃非常專業的領域,連專家都可能被引導或操控,更何況是身為凡人的我們呢?密里根是家暴的受害者,卻變成施暴者,家暴施虐才是《24個比切》悲劇真正的源頭。
Thumbnail
心理、身心疾病乃非常專業的領域,連專家都可能被引導或操控,更何況是身為凡人的我們呢?密里根是家暴的受害者,卻變成施暴者,家暴施虐才是《24個比切》悲劇真正的源頭。
Thumbnail
這部電影是我兒子主動邀我一起看的,補班之後的小確幸,一家人兵分三路,老公去學校加班,大女兒和小女兒去松菸看展覽,兒子跟我看早場電影。 以下貼文有劇透,閱讀前請三思。 分裂(Split) 演員 角色 備註 伊茲·柯菲則飾演5歲時期的凱西。
Thumbnail
這部電影是我兒子主動邀我一起看的,補班之後的小確幸,一家人兵分三路,老公去學校加班,大女兒和小女兒去松菸看展覽,兒子跟我看早場電影。 以下貼文有劇透,閱讀前請三思。 分裂(Split) 演員 角色 備註 伊茲·柯菲則飾演5歲時期的凱西。
Thumbnail
電影《小丑》揭露無光的世界──該如何辨認什麼可信、誰可以信任?文明世界裡,每個人都是座孤島,戴上被期望的「面具」,疲於各種扮演,找不到出口宣洩的惡一觸即發,向下踩踏,眾人一致猙獰的臉譜是鋪向地獄入口的磚石。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參與地獄的一部分。
Thumbnail
電影《小丑》揭露無光的世界──該如何辨認什麼可信、誰可以信任?文明世界裡,每個人都是座孤島,戴上被期望的「面具」,疲於各種扮演,找不到出口宣洩的惡一觸即發,向下踩踏,眾人一致猙獰的臉譜是鋪向地獄入口的磚石。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參與地獄的一部分。
Thumbnail
 來源:https://www.heavenofhorror.com/reviews/monsters-inside-the-24-faces-of-billy-milligan-netflix/ 24個比利:小鎮文化的犧牲品 “在我們故鄉,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女人的孩子需要父親,女人需要一個能工作養
Thumbnail
 來源:https://www.heavenofhorror.com/reviews/monsters-inside-the-24-faces-of-billy-milligan-netflix/ 24個比利:小鎮文化的犧牲品 “在我們故鄉,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女人的孩子需要父親,女人需要一個能工作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