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讓孩子再次成為教育部錯誤政策的犧牲品

綠園嬿語-avatar-img
發佈於教育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國人喜迎2024新年到來之際,新北卻有名國三生由於教育部的錯誤政策早夭,在校園內慘遭割喉而亡,令人悲慟。

慘案的發生,不是天災,而是人禍。始作俑者,正是全國教育的主管機關~教育部。當教育部自甘墮落、顢頇埋葬專業隨著民粹與政治起舞,一步步消滅校園內能保護學生安全的各項機制,漠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導致校園安全日益惡化;生對生、生對師的暴力行為越演越烈,導致悲劇在各個校園不斷地上演,直至此次葬送了一位國家未來希望。

換言之,將此校園慘案歸咎於教育部政策殺人,一點都不為過。

教育部卸除保護學生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安全檢查

過去,有民代及人民團體主張,安全檢查是違反學生自主與人權的措施。那麼,請問:過海關和進入法院都有安全檢查,連參加總統出席的造勢活動也都必須進行安檢,以上是否違反人權?

法國應該算是一個主張人權至上的國家吧?任何人進入設在該國的「世界經濟暨合作發展組織(OECD)」總部,也都要進行安全檢查;試問,這是否違反人權?還有,自從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旅客搭乘飛機攜帶液體的量全都被限制,請問,這有沒有違反人權?

重點不在是否違反人權,而在於當安全和人權不能兩全之時,該以何者為先?若在維護某些人人權的同時,會讓其他人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該如何取捨?

在遙遠的過去,學校會以突襲的方式進行安全檢查;正因如此,該措施能產生預防犯罪的效果。它的功能不在於檢查到什麼,而是讓學生知道上學不該帶什麼,以及如果他帶了,可能很快就會被發現。在此過程中,學生會了解攜帶哪些物品是違法的、是不應該的,孩子們帶違禁品上學的念頭也就被大幅削弱。

目前,教育部對於安全檢查的相關規定,表面上看,好像還是可以執行安全檢查,實務面卻滯礙難行,因為執行安全檢查的條件—有相當的理由及證據—認定十分模糊,只要老師沒檢查到違禁品,就可能被家長告到沒工作;就算老師查到了,在目前學生與家長背後有大批仇師軍團支撐、指導的環境裡,也可能被告到沒工作。因此,只要政策沒調整,有多少老師願意去迎戰極可能終結自己職業生命的風險。

教育部親手打造仇師環境 綁住老師保護學生的雙手

教師法從初次制定到現在,已歷經數次修法。教育部每一次的修法,皆讓教師的職業生命越來越容易被終結。

舉例來說,在教育部訂定的《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裡,特別提到,若學生有攻擊教師或他人行為,教師得採取必要的強制措施。

從此條文看起來,教師依法執行應該不會出現問題,對不對?

實例呈現的卻不是如此靠譜,案例:某師由於孩子攻擊同學和另一位教師,不得不採取強制措施制止該生攻擊行為,以維護當場之師生安全,卻被家長到處提告,差點失去工作。該家長不僅訴諸司法,同時還處處投訴,更運用媒體指控這位維護他孩子安全的老師虐童;這位勇於維護教育現場安全的老師,在經歷一、兩年的寢食難安後,才迎來還其清白的一點點欣慰。

結果,該家長的行為導致教育環境裡的寒蟬效應,眾多老師從此案例學到的是:「老師依法保護學生,卻被控虐童,造成身心極大煎熬,差點弄到自己沒工作。」所以,再有熱情的老師最終也會選擇採取防禦性教學。

教育部必須清楚,教育部不可能既要隨民粹起舞,拿老師當政治祭品,又要老師無私為教育付出。當教育部選擇民粹,犧牲老師,討好政治人物和家長,最後真正被犧牲的就是自己制定的、良好的教育政策以及孩子的受教品質與未來。

教育部漠視家庭教育

這次驚動全國的學生割喉案,究其悲劇的起因源於家庭教育失能。

報導中指出,該國中的孩子有不少來自社會底層中的底層,不僅來自單親家庭的孩子高達班級人數的三分之一,許多家長對孩子也疏於管教。(註1)

當家長對孩子疏於管教,甚至對孩子採放任態度,孩子不僅得不到關愛,有心理創傷,更難以學會重要的認知技巧—控制衝動。

欠缺「控制衝動」能力的孩子,不僅學習能力較弱,進入青少年時期(俗稱「叛逆期」)更容易犯錯與衝動。這類家庭教育失能的孩子為了緩解童年時所受的創傷和痛苦,若不是自傷,就是將傷害外化:打架、上課不守規矩,或做違法的事情。

美國西北大學曾針對關押在芝加哥庫克郡青少年臨時拘留中心的一千多名青少年進行精神評估,結果發現,當中有84%的拘留者經歷過至少兩種以上的嚴重創傷,絕大部份的拘留者有6種以上的創傷;75%的人目睹過殺人事件或者嚴重傷害案件,超過40%的少女在小時候曾遭性侵,50%以上的男孩表示,至少經歷過一次自己親近的人瀕臨死亡或受重傷的險境。

也就是說,一個來自不快樂家庭的不快樂孩子,由於家庭教育失能,自幼受到創傷,缺乏控制衝動的能力,等他到了青少年時期,再加上叛逆期的腦部發展的加乘,會很容易離開學校,在街頭當混混、加入幫派,成為罪犯。(註2)

教育部的主事者必須清楚,上述問題的解決之鑰不在學校,而在家庭。

若孩子在童年早期就得到父母關愛,且父母能針對孩子的反應及時給予正確的回應,孩子不僅較有自信,社交能力和適應能力也會比較強。

換言之,若政府能制定相關政策,讓父母學會育兒技巧,正確地教育小孩和給予關愛,等同於給了孩子享之不盡的財富和光明的前途。

現在,教育部和各縣市教育局處都十分重視國中會考要減C,事實上,若教育部願意紮實做好家庭教育,不但能減C,教育M型化也能緩解。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功能完善的孩子,身體也會比較健康,得到慢性病的機率比較低。總之,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能解決教育、社會、醫療、就業…等多重問題,實在不知道教育部為何不願意朝此方向努力?

結語:

在少子化的時代,人口紅利日益減少。為了維持國家競爭力,每個孩子都很重要。這次國中生割喉案讓我們看到,家庭功能不彰、學校安全措施被消除,再加上教育部打造出的仇師環境,導致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劇發生。

由於教育部一連串錯誤的教育政策,導致三個可能有機會擁有大好前程的年輕人,一個早夭,兩個走上人生不歸路;此外,當時在場的目擊者不知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平復心理創傷。這樣的錯誤絕不是「檢討中介教育評估機制」就可以導正的。

教育部—請本於專業,制定出具有教育愛的政策,妥善保護好每一位學子,讓校園悲劇不再重演。

註1:新北國中生慘遭割頸亡 師無奈揭「該學區」2問題嚴重:不要學壞就好

註2:摘自《孩子如何成功》第一章(Paul Tough著)

*******************************************************

持續創作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


avatar-img
95會員
171內容數
自從新教師法暨退休新制實施後,教育職場遭逢鉅變。因此,此專題會探討教育職場狀況與風險,以幫助更多人瞭解教育職場的實際狀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綠園嬿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幾年來,校園暴力案件件數及強度不斷上升,學生及老師的人身安全飽受威脅。面對危機四伏的校園,教育部的法規還是「通報」、「輔導」、「列管」,問題是這種消極作為,讓教育環境日趨惡劣。為了師生的安全,為了教育環境,希望教育部能對症下藥制定政策,還給各級學校師生一個免於恐懼且安全的校園
日前,108課綱到底是禍害孩子競爭力的政策還是優質的課綱,成為社會大眾討論的焦點。這篇文章主要指出,我國孩子在PISA測驗中考得好,主要來自親師合作的努力,而不是108課綱的優質。
我國在執行政策的時候,往往過於重視政策文本,卻忽視政策執行的背景,也就是人與社會環境。這篇文章主要指出,政策不能脫離人與社會環境,否則會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自從教育部實施校事會議的調查制度以來,不適任調查員造成諸多教育災難,導致第一線教師提心吊膽,生怕一不小心,就失去工作。而這樣的調查制度,也造成校長掌管老師生殺大權,對校園民主造成傷害。因此,教育部應重新審視此制度的原型--美國的PAR,並思考為何該制度能讓教學品質提升,而我國的調查員制度適得其反。
由於過去社會氛圍不斷強調「師師相護」,於是,教育部仿美國PAR制度,設立調查員制度。只可惜,由於制度設計不夠嚴謹,調查員不夠專業,再加上校長影響調查權限過大,於是造成教育現場人人自危。讓人高興的是,教育部也發現相關問題,所以,也開始研擬解決方案。
過去,人本教育基金會不斷主張,不適任教師難以處理是因為「師師相護」,事實上,在新教師法實施後,校長獨攬大權,因此,落實淘汰不適任校長才是處理不適任教師的關鍵。
近幾年來,校園暴力案件件數及強度不斷上升,學生及老師的人身安全飽受威脅。面對危機四伏的校園,教育部的法規還是「通報」、「輔導」、「列管」,問題是這種消極作為,讓教育環境日趨惡劣。為了師生的安全,為了教育環境,希望教育部能對症下藥制定政策,還給各級學校師生一個免於恐懼且安全的校園
日前,108課綱到底是禍害孩子競爭力的政策還是優質的課綱,成為社會大眾討論的焦點。這篇文章主要指出,我國孩子在PISA測驗中考得好,主要來自親師合作的努力,而不是108課綱的優質。
我國在執行政策的時候,往往過於重視政策文本,卻忽視政策執行的背景,也就是人與社會環境。這篇文章主要指出,政策不能脫離人與社會環境,否則會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自從教育部實施校事會議的調查制度以來,不適任調查員造成諸多教育災難,導致第一線教師提心吊膽,生怕一不小心,就失去工作。而這樣的調查制度,也造成校長掌管老師生殺大權,對校園民主造成傷害。因此,教育部應重新審視此制度的原型--美國的PAR,並思考為何該制度能讓教學品質提升,而我國的調查員制度適得其反。
由於過去社會氛圍不斷強調「師師相護」,於是,教育部仿美國PAR制度,設立調查員制度。只可惜,由於制度設計不夠嚴謹,調查員不夠專業,再加上校長影響調查權限過大,於是造成教育現場人人自危。讓人高興的是,教育部也發現相關問題,所以,也開始研擬解決方案。
過去,人本教育基金會不斷主張,不適任教師難以處理是因為「師師相護」,事實上,在新教師法實施後,校長獨攬大權,因此,落實淘汰不適任校長才是處理不適任教師的關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最近台灣好幾個學校增設的護理系揭牌了,準備招生。 這種思維真是爛透的慣老闆。 舉一個例子教育界的例子: 國中小教育的行政大逃亡已經好幾年了。2016年教育部宣布要行政減量,結果當然是並沒有,還是很多老師不想當行政。 正常的思維,先調查行政大逃亡的現象,取得充足的數據和資訊,確定此現象存在......
Thumbnail
讀到【人類大歷史】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在看這個私校化浪潮時,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原因。當有資力的家長紛紛將小孩送到私校,而政府繼續放任公立學校青少年犯罪中輟等等問題不管,實質上我們的教育跟我們的下一代也形成了社會隔離,分成有錢有資力有地位的跟弱勢邊緣犯罪的。
Thumbnail
文章主題著重在父母如何應對孩子弄丟錢包,展現了父母的溫暖體貼和理智教導。對讀者來說,可以學習到如何在教育孩子時,保持冷靜和同理。最重要的是不指責,讓孩子自我負責。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17)針對教育部教改30年專題報告,以大學開設新生名額、整併招生、文憑貶值與公私立普大科大資源差距四大主題,點出410教改後,教育部預警性不足、政策反應緩慢、配套不全等問題。
Thumbnail
三月份是私立中學錄取放榜的日子。許多原本屬意公校的中產階級家庭,開始把小孩送進私校;並非因為經濟條件變好,而是太擔心這三件事。 一是教育制度改變,二是校園安全事件頻傳,師長無力管束,家長只好自保;三是公立學校師資良莠不齊。 - <<失靈的教育平衡器>> 商業周刊2024/4/11 第1900期-
Thumbnail
「記得4年前,我和員工們曾經送物資前來石磊國小。那時候看到學童們穿著幾乎磨破的球鞋,這件事一直放在我心上。今天我帶著團隊再度回來,就是希望送上新鞋,讓小朋友們能夠繼續快樂跑跳。」
昨天看到新聞 "教育部昨天公布「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獎懲準則」,規範全國國中小學校一致性的獎懲及管教基本原則及相關程序。" 感覺似乎終於正視了家長的責任嗎? 民間團體和27頁條文,似乎還是偏重兒少人權的保障,教師們只能自求多福吧
這本童書的序是由臨床心理師 曾心怡所撰寫 -------------------------------------------------------------------------------------------- 給孩子一個擁抱,用愛安撫壞情緒。 「心理師,請問我的孩子一不如意就
Thumbnail
上週有機會跟媽媽一起去約會吃飯,當場我跟媽媽表達了我的感謝,謝謝他們一路以來的教養方式,現在我才能找到自己的熱情,並活出自己喜歡的人生。⁣⁣
Thumbnail
在國人喜迎2024新年到來之際,新北卻有名國三生由於教育部的錯誤政策早夭,在校園內慘遭割喉而亡,令人悲慟。 慘案的發生,不是天災,而是人禍。始作俑者,正是全國教育的主管機關~教育部。因此,唯有教育部願意為孩子制定對的政策,才能避免類似的慘劇發生。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最近台灣好幾個學校增設的護理系揭牌了,準備招生。 這種思維真是爛透的慣老闆。 舉一個例子教育界的例子: 國中小教育的行政大逃亡已經好幾年了。2016年教育部宣布要行政減量,結果當然是並沒有,還是很多老師不想當行政。 正常的思維,先調查行政大逃亡的現象,取得充足的數據和資訊,確定此現象存在......
Thumbnail
讀到【人類大歷史】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在看這個私校化浪潮時,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原因。當有資力的家長紛紛將小孩送到私校,而政府繼續放任公立學校青少年犯罪中輟等等問題不管,實質上我們的教育跟我們的下一代也形成了社會隔離,分成有錢有資力有地位的跟弱勢邊緣犯罪的。
Thumbnail
文章主題著重在父母如何應對孩子弄丟錢包,展現了父母的溫暖體貼和理智教導。對讀者來說,可以學習到如何在教育孩子時,保持冷靜和同理。最重要的是不指責,讓孩子自我負責。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17)針對教育部教改30年專題報告,以大學開設新生名額、整併招生、文憑貶值與公私立普大科大資源差距四大主題,點出410教改後,教育部預警性不足、政策反應緩慢、配套不全等問題。
Thumbnail
三月份是私立中學錄取放榜的日子。許多原本屬意公校的中產階級家庭,開始把小孩送進私校;並非因為經濟條件變好,而是太擔心這三件事。 一是教育制度改變,二是校園安全事件頻傳,師長無力管束,家長只好自保;三是公立學校師資良莠不齊。 - <<失靈的教育平衡器>> 商業周刊2024/4/11 第1900期-
Thumbnail
「記得4年前,我和員工們曾經送物資前來石磊國小。那時候看到學童們穿著幾乎磨破的球鞋,這件事一直放在我心上。今天我帶著團隊再度回來,就是希望送上新鞋,讓小朋友們能夠繼續快樂跑跳。」
昨天看到新聞 "教育部昨天公布「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獎懲準則」,規範全國國中小學校一致性的獎懲及管教基本原則及相關程序。" 感覺似乎終於正視了家長的責任嗎? 民間團體和27頁條文,似乎還是偏重兒少人權的保障,教師們只能自求多福吧
這本童書的序是由臨床心理師 曾心怡所撰寫 -------------------------------------------------------------------------------------------- 給孩子一個擁抱,用愛安撫壞情緒。 「心理師,請問我的孩子一不如意就
Thumbnail
上週有機會跟媽媽一起去約會吃飯,當場我跟媽媽表達了我的感謝,謝謝他們一路以來的教養方式,現在我才能找到自己的熱情,並活出自己喜歡的人生。⁣⁣
Thumbnail
在國人喜迎2024新年到來之際,新北卻有名國三生由於教育部的錯誤政策早夭,在校園內慘遭割喉而亡,令人悲慟。 慘案的發生,不是天災,而是人禍。始作俑者,正是全國教育的主管機關~教育部。因此,唯有教育部願意為孩子制定對的政策,才能避免類似的慘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