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成長筆記】多方學習的好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昨天跟著一群老朋友去爬山,到了某一個好漢坡時,是往下拉繩索像攀岩那樣下去,大概3層樓的高度。
領隊在說這話的時候,我是站在平地上,還没真正看到那個景象,心想,ok啊,等到大家都下去了之後,我站在那個邊緣上往下一看,一陣害怕,立刻說:「我不敢下去。」
朋友在底下喊著:「susan,你可以的。」
「我不行。」我堅持。
領隊安撫我:「想像你是特種部隊,就下來了。」
我心想,是電影看太多嗎?然後浮現在我腦海的一部影片是席維斯史特龍早期一部電影,那幕是他没有拉住另一位夥伴的手,於是夥伴墜谷而死。
想到這裡,我又僵住了。
年輕的弟弟開口了:「阿姨,我阿媽78歲,都下來了,没問題的啦。」
我面無血色保持禮貌說:「阿媽好強。」
正在糾結中,一位底下的夥伴說:「susan 你轉過身去,雙手拉著繩子,然後左腳踩這個點,右腳再踩那個點,對,很好。現在左手往下拉,右手往下一點,對,左腳再踩這裡。」
他用登山杖拍著一個突起的點,要我踩那個點。
就這樣一步一步,我跟著他的指令,還有登山杖輕拍石頭的聲音,最後安全踏到地面,眾人一片歡呼,終於可以再往前了。
下來後,我問領隊:「前面没有了吧?」
領隊用蒙娜麗莎的微笑看著我說:「這麼好玩的體驗如果只有一次,就不叫秘境了啊。」
所以,後面我們又走了3處這樣的好玩的體驗,後面我確實就比較没那麼害怕。
這讓我想到最近看的一本書「逆向工程」 裡所提到的,專家極少是傑出的指導者而且亳不自覺。
我們常以為專家一定知道自己怎麼那麼與眾不同,而且有能力可以把這樣的知識傳授給別人,可以實際上好像不是這麼一回事,如果你去向專家請教,你會發現他可能會輕描淡寫,漏掉很多部份。
為什麼呢? 因為專家已經把多年的經驗都內化了,他可以不用思考,就做出反應。
書裡舉了一個實驗,他們請來熟手跟新手做高爾夫球的實驗,先在室內做果嶺推球,這個結果,亳無疑問是高手表現的結果較佳。
接著,他們請這群人把他們剛剛在打球的行為用一篇短文寫下來,細節及每個步驟能夠寫的愈詳細愈好。
然後,再請他們做同樣一次的果嶺推球。
結果,這次的表現,新手的表現明顯進步,而熟手的表現卻反而下降。
這個實驗他們發現, 熟手早就精通一套複雜的精細任務,他們最不想做的就是再去拆解己經自動化了的程序,思考的過程會影響他們的表現。
相反的,這個反覆思考每一步對新手來說卻是提升表現的好方法。
所以,回到我昨天要拉繩攀岩下來的體驗,能夠讓我在那當下安全下來的是清楚的一步步的指令。
也許你會問,那我們不是要跟標竿學習嗎, 那要怎麼做?
這本書裡面有提到面對專家、高手,你可以怎麼提問並向他們學習,有興趣的話,你可以來讀讀第七章,作者舉了一些提問的技巧。同時他也強調,没有一位專家能教導你需要知道的一切,最好的方法就是,我們應該向多位專家學習。
我蠻認同的,就好像南瓜湯要好喝,至少要混和二個品種的南瓜,芒果汁要好喝,要有3種的混和,土芒果、金煌、愛文,取土芒果的香、金煌的酸、愛文的甜。
用食物來比喻,有趣也容易記,相信你一定記得住。(20220321)
這篇文章你同時也可以在youtube 觀看:
以下是我的圖文創作分享:
✔︎ IG|https://www.instagram.com/susanhuangkhh/
✔︎ Line貼圖|https://reurl.cc/0pjrO9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401內容數
每日例行練習的產出集結地。定期檢視這樣的學習對自己產生了那些影響。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若羽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工作的環境常常讓你感到心情不好,壓力很大,怎麼辦呢? 分享我個人覺得有效的4個抒解壓力的方式: 1. 寫下來 2. 到大自然曬曬太陽,或者到海邊聽聽海的聲音 3. 看看美麗的事物 4. 直接解決
第一步不要糾結太久。關於日記或晨間書寫,我是先從這3件事開始起頭的-- 1. 寫下讓你感謝的3件事、或3個人。 2. 我要做一件有意思的事讓今天變得很開心。 3. 正向自我肯定。
没時間練瑜珈? 何不從每天練1分鐘開始?達成後的喜悅會自動帶領你走出第二步,第三步,邊做邊找到最佳之道。總之,第一步愈簡單愈容易執行。
學員問我如何找到創意。我說每個人都有創意,方法在於如何喚醒它,或許建立一個好的習慣是不錯的開始…
如果工作的環境常常讓你感到心情不好,壓力很大,怎麼辦呢? 分享我個人覺得有效的4個抒解壓力的方式: 1. 寫下來 2. 到大自然曬曬太陽,或者到海邊聽聽海的聲音 3. 看看美麗的事物 4. 直接解決
第一步不要糾結太久。關於日記或晨間書寫,我是先從這3件事開始起頭的-- 1. 寫下讓你感謝的3件事、或3個人。 2. 我要做一件有意思的事讓今天變得很開心。 3. 正向自我肯定。
没時間練瑜珈? 何不從每天練1分鐘開始?達成後的喜悅會自動帶領你走出第二步,第三步,邊做邊找到最佳之道。總之,第一步愈簡單愈容易執行。
學員問我如何找到創意。我說每個人都有創意,方法在於如何喚醒它,或許建立一個好的習慣是不錯的開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吃同一鍋米飯長大的兄弟姊妹,也是有不同的人生境遇,每個人的因緣不同,善惡造化也就有所不同。一個人最重要的資產不是擁有多優秀的學經歷,多少的不動產和股票,而是擁有智慧判斷是非,判斷人生價值,造福自己的餘生和來生。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老先生,年輕時工作勤奮,中年之後白手起家,晚年造就不
Thumbnail
中搜溯攀部,是我這輩子,學習攀岩,最好的機會了。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說了好久的爬山,我終於去了,那是一條我沒走過的路,唯一知道的是,地圖上的地標,我都去過,但是從來沒有用爬山的方式前行        所幸前方還有兩組老年夫妻,讓我覺得這段山路不是那麼可怕,但走不到十分鐘,我回頭看們怎麼都沒跟上來,讓我很緊張,因為對山路不熟,再加上山裡的樹蔭茂密,陽光
Thumbnail
         年紀大真的什麼就都不能做了嗎?我都記得,有一次我跟太太去爬七星山,太太因為體力比較不好,可是他不想要讓我等他,他的壓力會太大,所以都要我先上山頂等他,於是我都先上七星山的山頂。          有一次我一如既往的在七星山頂看著藍藍的天與像棉花糖般的白雲,等著我太太,
Thumbnail
一個人去爬山吧!你會慢慢感受到山有多麼可親。
11/10/2018 同好   每次行程中,總會安排自我介紹。 除了讓彼此認識外,最主要的目的還是 讓彼此能找到同好。   這次,在某一航段,就和一位團員聊起桌遊。   當然也會遇到登山界的前輩。 這次還遇見了兩位。 聽他說出口,就是登山人才懂的術語。 我就明白了。 登山的
03/31/2015 太加縱走—作自已   近來幾次登山,不是獨攀,就是只有兩人。 因此除非帶團,否則在山上我就不大說話了。 相較於夥伴們,我這次的確是少說話了些。   不過,在問我怎麼都不說話時, 也許可以先問問自已兩個問題? 登山的人該是什麼樣的人 你自已又是什麼樣的人?
07/16/2007 這次奇萊南峰和南華山,和泥鰍大哥一起出團,雖然在山上和他碰過面,但這是我第一次和他一起出去,泥鰍大哥有二十七年的登山經驗了,在野訊號稱八十萬禁軍總教頭,絕大部份的嚮導都是他帶出來的,雖說如此,他仍舊時常說,他也是在學習中,還有很多東西要學. 雖然我的登山資歷很輕,但是我很認同
Thumbnail
我們不甘活在溫室裡,我們做更多的準備,想多看一眼這世界的美好。
Thumbnail
作者講述了自己過年和朋友一起爬山的經歷。在旅程中,作者感受到了一路上的守護和引導,並透過這個過程看到了自己。作者分享了攀山時的困難和趣事,並在結尾分享了這趟旅程給予她的啟發。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吃同一鍋米飯長大的兄弟姊妹,也是有不同的人生境遇,每個人的因緣不同,善惡造化也就有所不同。一個人最重要的資產不是擁有多優秀的學經歷,多少的不動產和股票,而是擁有智慧判斷是非,判斷人生價值,造福自己的餘生和來生。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老先生,年輕時工作勤奮,中年之後白手起家,晚年造就不
Thumbnail
中搜溯攀部,是我這輩子,學習攀岩,最好的機會了。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說了好久的爬山,我終於去了,那是一條我沒走過的路,唯一知道的是,地圖上的地標,我都去過,但是從來沒有用爬山的方式前行        所幸前方還有兩組老年夫妻,讓我覺得這段山路不是那麼可怕,但走不到十分鐘,我回頭看們怎麼都沒跟上來,讓我很緊張,因為對山路不熟,再加上山裡的樹蔭茂密,陽光
Thumbnail
         年紀大真的什麼就都不能做了嗎?我都記得,有一次我跟太太去爬七星山,太太因為體力比較不好,可是他不想要讓我等他,他的壓力會太大,所以都要我先上山頂等他,於是我都先上七星山的山頂。          有一次我一如既往的在七星山頂看著藍藍的天與像棉花糖般的白雲,等著我太太,
Thumbnail
一個人去爬山吧!你會慢慢感受到山有多麼可親。
11/10/2018 同好   每次行程中,總會安排自我介紹。 除了讓彼此認識外,最主要的目的還是 讓彼此能找到同好。   這次,在某一航段,就和一位團員聊起桌遊。   當然也會遇到登山界的前輩。 這次還遇見了兩位。 聽他說出口,就是登山人才懂的術語。 我就明白了。 登山的
03/31/2015 太加縱走—作自已   近來幾次登山,不是獨攀,就是只有兩人。 因此除非帶團,否則在山上我就不大說話了。 相較於夥伴們,我這次的確是少說話了些。   不過,在問我怎麼都不說話時, 也許可以先問問自已兩個問題? 登山的人該是什麼樣的人 你自已又是什麼樣的人?
07/16/2007 這次奇萊南峰和南華山,和泥鰍大哥一起出團,雖然在山上和他碰過面,但這是我第一次和他一起出去,泥鰍大哥有二十七年的登山經驗了,在野訊號稱八十萬禁軍總教頭,絕大部份的嚮導都是他帶出來的,雖說如此,他仍舊時常說,他也是在學習中,還有很多東西要學. 雖然我的登山資歷很輕,但是我很認同
Thumbnail
我們不甘活在溫室裡,我們做更多的準備,想多看一眼這世界的美好。
Thumbnail
作者講述了自己過年和朋友一起爬山的經歷。在旅程中,作者感受到了一路上的守護和引導,並透過這個過程看到了自己。作者分享了攀山時的困難和趣事,並在結尾分享了這趟旅程給予她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