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條件-AI時代的5個大數據必勝法則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非常狗血的題目,也因為太狗血,打入搜尋引擎發現都沒有討論這本書的頁面。或許,連您點進來都不知道這是一本書的心得。
老實說若非,欣賞的一位作家塔雷伯,暢銷書「黑天鵝效應」的作者推薦,我大概率不會這意到這書。因為該類市面上的書名,具有相當高的煽情成分,這種毒雞湯多半會有一定的錯誤引導幸存者偏差觀點
但是幸好,這本書不是,而是一本不應該錯過的好書。
綜觀整本書,羅列了五個定律:
第一定律:你的表現能為你帶來成功,但如果表現優劣難以判斷,則是人際網絡能為你帶來成功。
第二定律:表現有上限,但成功沒有上限。
第三定律:過去的成功(優先連結)X適存度=未來的成功
第四定律:雖然成功需要多元性和平衡性,但功勞讚譽只會歸於特定個人
第五定律:堅持下去,成功隨時可能到來
在談論個別定律時,書中相當重要的一個前提是,「成功」是指:世俗眼中的成功。廣泛理解就是有錢、權、名、勢等。
所以,面對常見的「有錢人不代表成功啊!」「成功不代表快樂啊!」、「我沒錢也很開心啊,算是種成功!」的論述則不在於該書討論。有了這樣的認識,在閱讀時,也可以更理解作者的觀點。
寫這類的書,不同身份論調角度會相當不同。作者因為是負責「網絡既資料科學」的教授,所以在論述上是以「科學」觀點進行推論。調查同時期的「名人」與週遭人的關係,來評論為什麼有的紅、有的沒有等。對比,單純拍腦袋說「人際很重要」等等的論點雖近,但是邏輯性更強、更值得信任。
本書中個人而言,印象較深的是「第一定律」與「第二定律」。
第一定律:「你的表現能為你帶來成功,但如果表現優劣難以判斷,則是人際網絡能為你帶來成功。」
文中提到,在藝術市場中,究竟是誰為藝術定價呢?畢竟,畫家作品的解讀因人而異,但為什麼就是有的作品貴如天價、反之有的則是無人問津?
書中指出紐約曼哈頓兩位畫家的故事,畫家A、B分別創造出了SAMO的藝術作品(總之就是相當紅的作品),但兩年後,二人分道揚鑣,境遇也因為在社交上的想法不同有了雲泥之別。
A作家,因為SAMO的作品享譽紐約藝術界,但是在此之後的數年沒人聽說他有其他新的代表作、或是逐漸淡出藝術圈;相較下,B則是在後續持續紅片藝術界。同一個時間、地點進行創業,為何有這麼大的區別?
原來,畫家A認為作品應該要保密,不讓外界知道,只有等好作品才應該展出。
相較下,B則採用另一種思維,他積極的認識不同的當代藝術名家,例如安迪沃荷等、參加各種藝術學院活動、有線節目等等。B的來回穿梭與積極建立的社群為他帶來了一次次的展出機會。
最終,他的作品以創紀錄的一億一千萬售出,儘管他過死僅27歲,但他的藝術卻帶來印記與歷史。A則在「保密下」消失在藝術世界中了。
文中揭露重要思維,即是面對「無法簡單衡量、量化的工作價值,」真正決定該工作的價值乃是:
人際網絡的回應是關鍵。因為成功是一種集體現象,透過社群的回應,來決定表現的成果。
B畫家建立了一個個藝術領域的連結,包含了策展人、評論家、藝術學家、藝廊老闆等等,而他們也正是直接、間接影響他作品價值的關鍵人物。
在不斷地人際連結,B增加了能見度,讓藝廊老闆願意展示;展示過程中也增加了可信度,讓買者願意買單;並在購買後增加了話題度,增加了評論家的意願。自然而然,身價也就水漲船高了。
看到這點時,才理解,為什麼有些職能、產業特別重視社交;反之,為什麼有的則相對低調。不過當社交就是一切嗎?不然,而第二定律也說明個人表現的局限性與重要性。
第二定律:「表現有上限,但成功沒有上限。」
究竟哪杯紅酒比較好?這是第關於第二定律提到的小故事。文中說道,作者的朋友因為愛好葡萄酒,而自己建了酒莊與多次選出了珍藏的葡萄酒參賽,可惜事與願違,總是在最後一關輸給了第一名。
但是,他不甘心,於是屢敗屢戰。再多次觀察後發現,有的酒在第一次只有80分,但卻在第三次試喝有90分,並且奪得頭籌。後來多次比賽經驗下來後,他才釋懷,並理解到:
「能否獲獎,很大成分在於運氣」。
這則小故事間接說明成功具有偶然性。背後影響理由千變萬化。例如「越後面的人準備越充足;評委有了基礎更能判斷、以及心理行為影響下,對最後一人印象都會比較深。」
換言之,你的成功、失敗,很多時候並非是產品、或是表現不好。
這給面試、競賽者一絲安慰,有時未能如意真的就是因為那些不可避免的情境、人們無法察覺的心理因素影響導致。
過去面試經驗,曾經殺到了第五關,儘管對方都說很喜歡你等等,但最後還是沒拿到,也久久不能釋懷了一陣子。
所以閱後也格外能理解,有的時候就是會有事與願違的事情發生。不過仍要相信,別放棄,只要持續努力,仍大有可為。
只是,這個定律的前提是「上限」,也就是優異表現是成功的關鍵。
只有先達到「上限」後,周遭的人際關係、網絡才能真如你所用。一個人一週兩、三餐飯局那是人緣好;但是每天有飯局,那就是服務生了。當然,這是誇張說法了。
最後,老生常談的事,大家都知道,想要成功要「努力」;但現實上,努力未必會成功。只是,如何預先知道成功路上的條條框框,這本書簡潔地抽出了五個定理,清楚地告訴讀者要注意與留心地方,不失為一個參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9會員
42內容數
這是一個大齡仔,跑去美國柏克萊唸書的紀錄。他希望未來有一天可以當作家,在海邊寫著城市的話題,關懷著社會發生的種種問題。會努力做到不嘴砲,只講一些實際的東西。面向包含如何說服另一半陪同到美國工作、留學的種種趣事、心態與未來實際找工作的記事。我不是作家,作家是讀者,因為沒有讀者,打那麼多也沒用。歡迎大家留言、批評、吵架。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