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ㄖㄣˋ還是租ㄌㄧㄣˋ?
ㄨㄟˇ巴還是ㄧˇ巴?
咀ㄐㄩㄝˊ還是咀ㄐㄧㄠˊ?
其實以上的讀音都是正確的,不過這些音讀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根據教育部《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審定說明,「一字多音」即為一個字有多個讀音,多音類型分為「正、又音」、「語、讀音」和「歧音異義」三種。
(一)正、又音
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尾字之正音為「ㄨㄟˇ」,因使用習慣不同而有「ㄧˇ」之讀音。
《說文解字》誼,人所宜也。
《廣韻》宜寄切。
「誼」為「義」之本字,取「ㄧˋ」之音,又可讀「ㄧˊ」。
波,水涌流也。「ㄅㄛ」又音「ㄆㄛ」。
(二)語、讀音
意義相同,「語音」為口語的念音,「讀音」為經典、文言文的讀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博陌切。
「百」字於文言文中讀「ㄅㄛˊ」,白話文念「ㄅㄞˇ」。如今口語上都是將百姓讀成「ㄅㄞˇ」姓。
《唐韻》乃禁切。《集韻》《韻會》《正韻》女禁切。
「賃」一字是促使我對一字多音產生好奇的動機,因為在我的印象中這個字一貫是念「ㄌㄧㄣˋ」,可是學校老師每次都讀「ㄖㄣˋ」(非國文課)。我的直覺反應是老師讀錯了,可是仔細一想,「賃」這個字看上去就是「任」+「貝」組合出來的形聲字,按常理而言應該要讀「ㄖㄣˋ」沒錯。
後來查了字典才發現,原來字的念音有語音和讀音的區別。
賃,庸也。形聲字,從貝,任聲。讀音為「ㄖㄣˋ」,語音為「ㄌㄧㄣˋ」。
《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
《註》液讀爲醳。《疏》醳酒之醳,亦漬液之義。
液,讀音為「ㄧˋ」,語音為「ㄧㄝˋ」。在文言文中除了流質的意思外還有浸泡之意,不過《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並未收錄此字義。
《唐韻》才爵切。《集韻》《韻會》《正韻》疾爵切。
「ㄐㄩㄝˊ」為「嚼」字之讀音,意為用牙齒咬碎食物。「ㄐㄧㄠˊ」一為「ㄐㄩㄝˊ」之語音,另有歧義為「絮絮不休的說話,有厭惡的意思」。
(三)歧音異義
所謂的「歧音異義字」就是一般我們所說的「破音字」。拿方才的「嚼」字來看,「ㄐㄧㄠˊ」雖為「嚼」之白話念音,卻有另一個與讀「ㄐㄩㄝˊ」時完全不同的意思——以不同念音表示不同意思,這就是歧音異義。
吃讀「ㄔ」時意為口中咀嚼食物後嚥下;讀「ㄐㄧˊ」時表示說話結巴、言語困難的樣子。「ㄔ」與「ㄐㄧˊ」各有意義,不可通讀。
嵌一字有讀音三種,讀「ㄑㄧㄢ」意為把東西填入空隙;讀「ㄑㄧㄢˋ」做形容詞,指山林深邃的樣子;而「ㄎㄢˇ」為限讀,根據《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之內容,僅限於「赤嵌樓」一詞之音讀。「ㄎㄢˇ」不可與「ㄑㄧㄢ」混讀,「嵌」字也不可與「崁」字混用。
(四)結語
「正、又音」之分是因使用習慣不同;「語、讀音」之差在於口語和文言。此二類字不會因念法不同而產生字義上的區別,因此說話時無論使用哪個音都是可以的。而「歧音異義」則有字義的根本之差,不可將讀音混用。
參考資料: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教育部《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
【閱讀我的其他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