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雜談] 不同的善與惡觀|20230528

[心情雜談] 不同的善與惡觀|2023052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近些年,許多人的善惡觀都有所轉變,變成對你好的人稱之為善,對你不好的則是惡,這裡的好與不好代表很多意義,包含價值觀是否相似、態度親切與否、喜好是否相近等等,人們的善惡觀不在拘束於所謂的道德觀,這與個人自由主義的越發的走向極端,有著脫不開的關係,曾經有過那麼一句話相當流行:「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這句話明確的彰顯出當代人們對於善惡觀的理解,或許在年長一輩的人來看,這是一句天真、幼稚,無法無天的任性之言,但奉行這句話的人卻真的這麼做了,甚至還做出了些名堂,這樣的發展,總使得看不慣的長者哀嘆新世代的墮落,甚至說出那句令人感到十分刺耳的話語:「一代不如一代。」


  「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這句話常常有人超譯成自己可以對任何事情予取予求,在這篇文章中絕非這樣的意思,而是指人們為了自己的幸福或理念抗爭,在當代較為著名的代表,如同性議題、職場的性別平權、環保與動保議題等等。


  在過去同性戀是遭到教會所憎惡,甚至不惜高聲倡導同性戀是會下地獄的,以此威脅信眾,這一點自然不單單是宗教的刻意操作罷了,其中也包含了許多政治因素,比方最首當其衝的便是人口成長問題,當時人口的多寡直接影響了國家的實力。


  職場女性,在古代不受重視的原因,常常被論述成因為男人的自尊心作祟,但在人們文化水平低落的時代,強者為尊是出自本能的反應,也就是說強壯的雄性,更具權威與威嚴,更能領導族群,因此在混亂的時代裡,由男性領導有著其必要性,而後當文化水平上升,人們逐漸願意接受女王,這樣的存在,但這份接受也不是因為女王是充滿威嚴的存在,而是因為教會與血緣的眷顧,在大眾心裡,女人的職責是照顧家庭,而非事業,荒廢家庭的女人是不道德的,是違法的,甚至是受到詛咒的。


  環保與動保議題在過去不受重視的原因很明確,人們從來沒意識到自己的發展會對地球與其他生物造成這麼巨大的衝擊,森林的消逝、動物的滅絕,縱使有人呼籲要減少對於動物或環境的迫害,但這樣的人只會被人們視為怪咖,甚至懷疑這傢伙是不是被惡魔附身,才會說出這些胡言亂語,最後還可能被宗教審判而被吊死或綁在柱子上被活活燒死,也有些地方是直接活埋。


  上述這些當代政治正確的理念,都已被人們接受,甚至認為同性戀是一種自我幸福追求的象徵,而女性在職場中越來越受到尊重與保障,也被人們視為理所應當,若福利沒有做到位的公司,還會被世人公審,甚至被政府罰錢的,環保動保的倡議與傳達,在人們眼中是一種高尚的節操,象徵人們對於世界無私的愛,因此盡管這些團體有時的主張讓人感到過於激進,但人們仍舊會包容他們的存在,畢竟這群人是好心。


  善惡觀並非恆久唯一的,而是為了符合時代而演變的,一代不如一代這句話,對於這些努力改變的新世代而言是不公平的評語,在這樣的一個資訊爆發而迷失自我的年代裡,同性之愛,讓人們發覺追求自我的重要性,職場女性的權益提升,更落實包容與尊重,為人類的團結更進一步,而環保與動保的重視無非源於世界環境的越發險惡,極端氣候造成大量人類的財產生命損害,而動物更是首當其衝,加速滅絕的速度是過去的百倍不止,人們為了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這些理性的興起是人們為了尋求生路的一種種探尋。


raw-image

 最後若喜歡我的文章,還請繼續支持我,或到留言的連結處來表達支持喔,感謝各位。


avatar-img
銘叔的沙龍
23會員
157內容數
透過「流浪者之歌」的故事,我充分的體認到,人生最重要的事便是「面對自我」、「認知自我」,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的活著,而非隨波逐流。或許,我的感悟,在你的眼裡很是膚淺,我的想法,在你看來太過單純,但這卻是我透過「自問」得到的答案。比起向人尋求人生解答,我更願意多點失敗,多繞點路,只為了找到屬於我的,「答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銘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總會思考人生,無論是自己的夢想、抱負、生活理念、行事原則等等,我們總會在第一次思考後,逐漸地歸納那些零碎的想法,最終為我們的人生制定藍圖,以此想像自己未來的樣貌。   這是我一直以來認為的必然過程,回顧著過往的諸多想法,思考著該如何實踐自己想要的人生,一步又一步踏實地前進,直到我已臨於深淵之
  我認為:「若一個人,能搞清楚自己因何而感動?那將是發現自我的第一步。」   感動這種情緒是無法控制的,你能壓抑溢於言表的喜悅、哀傷,但你卻無法壓制來自內心深處的觸動,這份觸動彷彿將自己從牢籠中解放,彷彿將真正的自己從深處推向世界,那是一種心悸、鼻酸,淚水懸於眼眶的體驗。   生活中,我們偶能遇到
  從小我便對於歷史有所迷戀,這份迷戀並非源於王國的興起或滅亡,更非為了利益、權力而機關算盡的各種奇思妙想,最令我驚嘆的是,總是有人願意在世道最艱難、最黑暗的時刻,站出來,無論他是為了族人、國家,乃至人類,無論他是善是惡,只要他選擇站了出來,他便有讓人欽佩的地方。
  相信大家都有覺察到所謂的口味是會隨著年紀變化而有所不同的,一道菜好不好吃?自然也是隨著我們的口味變化而有所不同。   小孩子不愛酸辣苦鹹,就愛吃甜,成年人逐漸懂得過去不曾理解的美味,甜依然愛,但卻逐漸疏遠,從全糖,變成半糖、微糖,甚至無糖,辣,從微辣變成小辣、甚至大辣,無辣不歡,不鹹不油,則認為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這段耳熟能詳的話,深深烙印在許多人心中,每當遭遇挫折,或看見旁人獲得成就,都不由得哀嘆命運待自己是何等不公。   在封建社會裡,社會階級明確,人若想翻身難如登天,只有少數天賦異稟的人能夠越過階級所設下的藩籬,大都多數人無論如何努力,也難以打破階級所設下的
  開工後,我便常常聽到同事再抱怨,希望能回到過年前,有的是因為想再放一次十天連假,有的則是因為想阻止在過年前將股票出清的自己,甚至有的則是想再體驗一次圍爐的氛圍,對他而言這是難得的一天,兒子、女兒以及自己的弟弟都回來看自己。   有人是想要再享受一次自由奔放的愉悅、有人是想要阻止曾經的過錯、有人只
  我們總會思考人生,無論是自己的夢想、抱負、生活理念、行事原則等等,我們總會在第一次思考後,逐漸地歸納那些零碎的想法,最終為我們的人生制定藍圖,以此想像自己未來的樣貌。   這是我一直以來認為的必然過程,回顧著過往的諸多想法,思考著該如何實踐自己想要的人生,一步又一步踏實地前進,直到我已臨於深淵之
  我認為:「若一個人,能搞清楚自己因何而感動?那將是發現自我的第一步。」   感動這種情緒是無法控制的,你能壓抑溢於言表的喜悅、哀傷,但你卻無法壓制來自內心深處的觸動,這份觸動彷彿將自己從牢籠中解放,彷彿將真正的自己從深處推向世界,那是一種心悸、鼻酸,淚水懸於眼眶的體驗。   生活中,我們偶能遇到
  從小我便對於歷史有所迷戀,這份迷戀並非源於王國的興起或滅亡,更非為了利益、權力而機關算盡的各種奇思妙想,最令我驚嘆的是,總是有人願意在世道最艱難、最黑暗的時刻,站出來,無論他是為了族人、國家,乃至人類,無論他是善是惡,只要他選擇站了出來,他便有讓人欽佩的地方。
  相信大家都有覺察到所謂的口味是會隨著年紀變化而有所不同的,一道菜好不好吃?自然也是隨著我們的口味變化而有所不同。   小孩子不愛酸辣苦鹹,就愛吃甜,成年人逐漸懂得過去不曾理解的美味,甜依然愛,但卻逐漸疏遠,從全糖,變成半糖、微糖,甚至無糖,辣,從微辣變成小辣、甚至大辣,無辣不歡,不鹹不油,則認為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這段耳熟能詳的話,深深烙印在許多人心中,每當遭遇挫折,或看見旁人獲得成就,都不由得哀嘆命運待自己是何等不公。   在封建社會裡,社會階級明確,人若想翻身難如登天,只有少數天賦異稟的人能夠越過階級所設下的藩籬,大都多數人無論如何努力,也難以打破階級所設下的
  開工後,我便常常聽到同事再抱怨,希望能回到過年前,有的是因為想再放一次十天連假,有的則是因為想阻止在過年前將股票出清的自己,甚至有的則是想再體驗一次圍爐的氛圍,對他而言這是難得的一天,兒子、女兒以及自己的弟弟都回來看自己。   有人是想要再享受一次自由奔放的愉悅、有人是想要阻止曾經的過錯、有人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