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父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因為一些小事化大的爭議,近日“衣食父母”這個成語又再度流行。
在傳統文化中,“衣食父母”的說法一般是由提供服務的一方提出的,在網上搜尋這成語的出處,不難找到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有云:“但來告狀的,就是我衣食父母。”這樣的話是由一名官員說出來的。
關於“衣食父母”這個成語的例句,網上流行的詞典通常有這一句:“農民是他們的衣食父母,他們盼望農民有錢就像他們盼望自己一樣。”看來這例句既是標準的用法,也是寄託了多人的希望。
但有時這句成語會被濫用,例如某些喜歡惹事生非的顧客在闖禍之後即以“衣食父母”自居,以便自己在責罵服務員或向大企業索償時有更大的“話語權”。又或者勢利眼的“評論家”不明就里即以“顧客永遠是對的”作為立論基礎,並以“人家是你們的衣食父母,你們應該⋯⋯”展開批評的攻勢,好像這樣一說,馬上就會立於不敗之地。
其實在公平公正、彼此尊重的社會下,購買服務的一方不見得是上帝,提供服務的人士也沒有理由要卑躬屈膝如奴隸,雙方只是一段買賣關係,當然在買賣過程中,如果出現爭拗,花錢買服務的人是可以透過申訴機制維護權益,但也不宜無限擴大,搞成社群或行業之間的對立。畢竟一人做事一人當,正常社會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如果事事都無限上綱或發起批鬥,不但無助於化解紛爭,還很容易會演變成無日無之的互相揭發、互相公審,挑起意想不到的矛盾,那可能是大家都不願再見到的局面。
不過有時候細心一想,也會覺得奇妙,如果“衣食父母”這個成語真的那麼有約束力,人們真的會為這四個字而緊張兮兮全面提升水平,這個社會就不會有那麼多問題了?可不是嗎?誰是大企業家的衣食父母?誰是政客的衣食父母?誰是傳媒的衣食父母?誰是旅客的衣食父母?誰是網上紅人的衣食父母?誰是衣食父母們的衣食父母?這樣一直追問下去,也許會問出一系列有趣的答案,但不保證能讓大家開心吧!
avatar-img
17會員
10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寂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因為蘇聯解體,相關的檔案解禁,世人才得以窺探這個國家當時以特務管治大多數平民的具體情況,這本書也巧妙地以一名叛國者的角度,訴說一段鬥爭得難分難解的國際關係惡化過程。
我猜想電影分成兩部的原因是想突出胡金銓後期的際遇跟當紅時的落差⋯⋯
外面很亂,但我們不要亂;別人很傻,但我們不必跟著傻。
烏雲蓋頂的日子有時很恐怖,除了感覺很陰沉,隨時響起的陣陣驚雷是會讓人膽戰心驚的⋯⋯
當時我經常以開玩笑的口吻跟他們說:“失業是為了做更多的事,失戀是為了愛更多的人,不要把一條生路想像成絕路。。”
如果人生可以重新開始,我們到底會怎樣部署?應該修正之前的遺憾,抑或改弦易轍,開啟截然不同的路向?
因為蘇聯解體,相關的檔案解禁,世人才得以窺探這個國家當時以特務管治大多數平民的具體情況,這本書也巧妙地以一名叛國者的角度,訴說一段鬥爭得難分難解的國際關係惡化過程。
我猜想電影分成兩部的原因是想突出胡金銓後期的際遇跟當紅時的落差⋯⋯
外面很亂,但我們不要亂;別人很傻,但我們不必跟著傻。
烏雲蓋頂的日子有時很恐怖,除了感覺很陰沉,隨時響起的陣陣驚雷是會讓人膽戰心驚的⋯⋯
當時我經常以開玩笑的口吻跟他們說:“失業是為了做更多的事,失戀是為了愛更多的人,不要把一條生路想像成絕路。。”
如果人生可以重新開始,我們到底會怎樣部署?應該修正之前的遺憾,抑或改弦易轍,開啟截然不同的路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奴這個字,有低人一等之感,比如古代的奴婢、奴才,或是奴隸等,都是供人差遣的角色,沒有自由、沒有尊嚴,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家奴,男人為養家出外工作,為父母妻小付出勞力、體力和精神,女人要照顧先生孩子,以及公婆長輩等,還要操持家務,有時也要出外賺錢貼補家用,每個人都在家庭之中做著不由自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千萬不要覺得經濟獨立是一切解案,父母的無能正在藉由你的「懂事」來開脫。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Thumbnail
如果社會問題追根究底來自於教育,而教育最終還是得回歸到家庭發揮應有的功能,那麼,是不是應該讓親職成為人們願意投入、投資的一件事呢?
Thumbnail
先前有立委提出將「外公外婆」改為「爺爺奶奶/阿公阿嬤」,卻引來部分民眾撻伐,他們表示「外公外婆被消失了」或是「都叫阿公阿嬤很混亂」,這是多麼扭曲且荒唐的言論!
Thumbnail
家裡的長輩如果有行善的觀念和習慣,很容易影響下一代模仿,耳濡目染下,善的種籽理所當然埋進子輩的心田,就好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在我周遭有許多家庭,經濟富足、生活無虞,但是煩惱也沒有比較少,一下子擔心老大工作太操勞,一下子嫌棄媳婦貪婪、好吃懶做,一下子又擔心孫子學業跟不上,天天操煩到睡不著吃不好需要靠安
Thumbnail
偶爾會收到讀者的來訊表達與父母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但在情緒抒發之後總會聽到一句話:「我這樣是不是很不孝順?」我每每聽了總是一陣揪心,也感嘆許多人總是被「孝順」兩個字綁住,即便才跟父母發生爭執而鬧得不愉快,但事後回想總是內心感到愧疚而開始檢討自己。 我發現許多人似乎對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所存在權力
親情,友情,愛情。父親說,我工作大半輩子,就養你和母親。母親說,我洗了大輩子的碗養你們。伴侶,我為你付出這麼多。朋友,我一切都是為你好。 不計代價的付出,是應該的嗎? 簡單的問自己,什麼不是物質的東西,才是重要的?貨幣?感情?宗教?時間? 我之前認識一個人,20來歲,蠻努力賺錢的,可是有天一覺
一直認為我父母是為了結婚生子而結婚,沒有感情基礎、沒有共識和信任,婚後也不願意去經營和溝通,我爸甚至將外遇行為視為理所當然,父母常為了錢的事情不快,不太吵架都是冷戰居多。 在學生時期經濟仰賴父母的我,一直很怕會被我爸拋棄,但除此之外,我爸對我們很好,對家裡經濟依舊付出,表面上是個外人都說好的丈
Thumbnail
奴這個字,有低人一等之感,比如古代的奴婢、奴才,或是奴隸等,都是供人差遣的角色,沒有自由、沒有尊嚴,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家奴,男人為養家出外工作,為父母妻小付出勞力、體力和精神,女人要照顧先生孩子,以及公婆長輩等,還要操持家務,有時也要出外賺錢貼補家用,每個人都在家庭之中做著不由自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千萬不要覺得經濟獨立是一切解案,父母的無能正在藉由你的「懂事」來開脫。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Thumbnail
如果社會問題追根究底來自於教育,而教育最終還是得回歸到家庭發揮應有的功能,那麼,是不是應該讓親職成為人們願意投入、投資的一件事呢?
Thumbnail
先前有立委提出將「外公外婆」改為「爺爺奶奶/阿公阿嬤」,卻引來部分民眾撻伐,他們表示「外公外婆被消失了」或是「都叫阿公阿嬤很混亂」,這是多麼扭曲且荒唐的言論!
Thumbnail
家裡的長輩如果有行善的觀念和習慣,很容易影響下一代模仿,耳濡目染下,善的種籽理所當然埋進子輩的心田,就好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在我周遭有許多家庭,經濟富足、生活無虞,但是煩惱也沒有比較少,一下子擔心老大工作太操勞,一下子嫌棄媳婦貪婪、好吃懶做,一下子又擔心孫子學業跟不上,天天操煩到睡不著吃不好需要靠安
Thumbnail
偶爾會收到讀者的來訊表達與父母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但在情緒抒發之後總會聽到一句話:「我這樣是不是很不孝順?」我每每聽了總是一陣揪心,也感嘆許多人總是被「孝順」兩個字綁住,即便才跟父母發生爭執而鬧得不愉快,但事後回想總是內心感到愧疚而開始檢討自己。 我發現許多人似乎對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所存在權力
親情,友情,愛情。父親說,我工作大半輩子,就養你和母親。母親說,我洗了大輩子的碗養你們。伴侶,我為你付出這麼多。朋友,我一切都是為你好。 不計代價的付出,是應該的嗎? 簡單的問自己,什麼不是物質的東西,才是重要的?貨幣?感情?宗教?時間? 我之前認識一個人,20來歲,蠻努力賺錢的,可是有天一覺
一直認為我父母是為了結婚生子而結婚,沒有感情基礎、沒有共識和信任,婚後也不願意去經營和溝通,我爸甚至將外遇行為視為理所當然,父母常為了錢的事情不快,不太吵架都是冷戰居多。 在學生時期經濟仰賴父母的我,一直很怕會被我爸拋棄,但除此之外,我爸對我們很好,對家裡經濟依舊付出,表面上是個外人都說好的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