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延聊電影|《阿諾是個模範生》|留下來或是遠走?泰國學子的服從與不服從運動|院線電影

延延聊電影|《阿諾是個模範生》|留下來或是遠走?泰國學子的服從與不服從運動|院線電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阿諾是個模範生》呈現出泰國教育體制腐敗的多個面相,從升學父母到校長辦公室送禮,請求孩子能在入學考試得到多點「幫助」,或是師長課後收費補習,還「順便」為他們做考前摘要,再到補習班老師拉攏奧數學奧林匹亞金牌的男主角阿諾,即使沒上課也可以當補習班的活招牌(對比校長掛起阿諾微笑的布條,當成全校模範生的虛偽行徑)補習班老師的另一份工作,甚至能夠特別安排槍手,在考場給指定學生暗號作弊。

raw-image

「我們人生面對的第一個權威就是學校。」這可以說是全片寫最精準的標語,學校既然被賦予如此重任,卻未能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而是靠關係買通評鑑委員來提高學校的風評,校園的「權威」指的就是那些積習已久不合理的校規,公民老師瓦妮老師在片中建立起負面的「壞人」形象,她剪去女學生的長髮剝奪了孩子們的身體自主權,她也時常體罰學生,不只拿粉筆丟上課睡著的阿諾,還拿藤條鞭笞打破神像花瓶的男生們,儘管她推崇尊師重道的「拜伏禮」之法,實則對孩子們的態度缺乏同理心與關愛,總是私自認定其中幾個人是「壞學生」,因此,校內看不下去的女同學們才會發起抵制的抗議活動,要求學校與瓦妮老師進行改善,「壞學生運動」也就此起義。

raw-image

學生本就無「好壞」之分,因著師長主觀的「認定」才有了這樣的區分。我們將焦點轉回男主角阿諾,作為校長定義的「模範生/好學生」,他擁有不少免責權,實際上他卻是多數人既定印象中的「壞學生」,抽菸、喝酒、翹課樣樣來,他因著幫忙補習班老師當槍手一事,對自己存在的價值產生動搖,加上父親「遭驅逐出境」的「政治犯」身分,竟被老師拿來辱罵感到憤怒。「大部分的人都出不去,不像你。」他跟同學相比多了能夠出國當交換生的經驗,「泰國不是全世界,你要用你的眼睛看世界。」他說得懇切卻無法完全說服自己,他也想留在故鄉陪在母親身邊。阿諾,作為「回擊」瓦妮老師的第一人,他卻從這段「壞學生運動」中缺席了,為的是能夠拿到師長的推薦信出國唸書,無法跟著好友一起反抗的遺憾,他心有不甘地在機場落淚,同時也被班導師那句「耿直」的形容所打動,「即使會犯錯,這孩子都是良善的好人。」

raw-image

《阿諾是個模範生》在如此簡潔的敘事風格中,穿插著可愛的青春期塗鴉,側寫這段「壞學生革命」的起因,並加入具有「政治抗爭」的影像紀錄,試圖將兩者連結形成對當今泰國現狀的批判,確實達到一定程度加分的效用。筆者相當喜歡《阿諾是個模範生》中的喜劇調性,編導設計了數個情節作為嘲諷,像是近似於《愛情超競速》開場戲,老師要求學生一一講述自己想象中未來的職業,其中一名同學說:「我不會評論電影,但我會批評影評人。」作為被指涉的對象卻忍不住會心一笑。總體來說,觀看《阿諾是個模範生》會勾起學生時代的共同記憶,不同的是,他們如今仍在「學運」的道路上努力,為的不只是這三年的校園生活,為的是往後學弟妹們學習與成長的環境,舉起三根指頭,我也想加入「壞學生」的行列了。



🎶延伸聽歌: #怕胖團 《#作弊被抓的夜晚 》


avatar-img
延延聊電影的沙龍
117會員
425內容數
主要是個人文章放置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延延聊電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跟我們不一樣!」魩仔與好友的「不同」也是導演「獨具」的眼光,將男孩們生活的一日凝鍊成沒有絲毫冗贅的大師之作,觀賞時頗有《站在我這邊》一味,克制的攝影處理更是一絕,一顆不動的鏡頭,紀錄下男孩們深切的醒悟與和解的擁抱,無人不被他們所打動,奇蹟的一幕也就此誕生。
觀賞《燃起希望之火》像是把燈關掉駛入黑暗的旅程,在絕美的攝影中看見地平線盡頭,滿是希望的餘暉也逐漸消散,觀眾跟著陷入主角的情緒當中。電影的敘事好似文火慢煮,煨著一段沈重的社會悲歌,如電影開頭配樂的鼓聲,擊打著應當被世人看見的歷史,希望引起更多觀眾的共鳴。編導在寫實的鏡頭中施加了魔幻的假想,讓希望之火
深夜霧濛濛的大雪裡,鐵道旁的路燈放著幽微的光暈,神秘的帶來了一種距離感,鏡頭隨著列車尾端駛離了該處,火光也變得越來越渺小,憂傷的情緒也跟著被綿延拉長,冷冽而克制的景框裡卻富含了詩意,這樣的情景呼應了女主角勞拉「想要逃離」的心境。「逃亡,你要深知的不是逃去哪裡,而是逃離哪裡?」筆者之所以如此深愛這一幕
《爛人》也是其中一隻飛鳥,在「拍電影」的虛實間穿梭,晃動的手持鏡頭隨時能夠穿過景框,從戲裡飛向戲外的拍片現場,劇組人員的一舉一動也跟著被俯視紀錄下來,戲中的角色與小演員們的經歷有著一定程度的疊合,進而挖掘他們拍戲過程內心的成長變化,這些「生來就爛」的感受,他們得以生氣、宣洩,忘不了《爛人》爭執時的生
「人類的領域能允許擴展至何方呢?」 當「宇宙」仍處在未知的領域,人們嘗試跨足天空之上的外世界,「王立宇宙軍」就在這樣的懷想中誕生,那是一支無人記得遭人鄙棄嘲笑的軍隊,宇宙軍所欲打造的火箭象徵了新時代的火種,對應了聖經故事中人類文明初始取走的「火苗」,人們的作為卻因著不同的慾望產生變異,那既是城市的燈
如此寫實殘酷的對戲保有令人著迷的魔力,堆砌成一齣極具張力的家庭群像劇,也成就了《萊拉兄弟》這部作品,彷彿乘上離地升空的電梯,望著透明玻璃外的理想感到振奮,又隨著加裝在老舊公寓外的機械電梯落回到原處,忘不了電影最後一幕的詩意與啟發,即使腰背疼痛也要起身反抗,直到父權高牆終將倒下的那一刻。
「你跟我們不一樣!」魩仔與好友的「不同」也是導演「獨具」的眼光,將男孩們生活的一日凝鍊成沒有絲毫冗贅的大師之作,觀賞時頗有《站在我這邊》一味,克制的攝影處理更是一絕,一顆不動的鏡頭,紀錄下男孩們深切的醒悟與和解的擁抱,無人不被他們所打動,奇蹟的一幕也就此誕生。
觀賞《燃起希望之火》像是把燈關掉駛入黑暗的旅程,在絕美的攝影中看見地平線盡頭,滿是希望的餘暉也逐漸消散,觀眾跟著陷入主角的情緒當中。電影的敘事好似文火慢煮,煨著一段沈重的社會悲歌,如電影開頭配樂的鼓聲,擊打著應當被世人看見的歷史,希望引起更多觀眾的共鳴。編導在寫實的鏡頭中施加了魔幻的假想,讓希望之火
深夜霧濛濛的大雪裡,鐵道旁的路燈放著幽微的光暈,神秘的帶來了一種距離感,鏡頭隨著列車尾端駛離了該處,火光也變得越來越渺小,憂傷的情緒也跟著被綿延拉長,冷冽而克制的景框裡卻富含了詩意,這樣的情景呼應了女主角勞拉「想要逃離」的心境。「逃亡,你要深知的不是逃去哪裡,而是逃離哪裡?」筆者之所以如此深愛這一幕
《爛人》也是其中一隻飛鳥,在「拍電影」的虛實間穿梭,晃動的手持鏡頭隨時能夠穿過景框,從戲裡飛向戲外的拍片現場,劇組人員的一舉一動也跟著被俯視紀錄下來,戲中的角色與小演員們的經歷有著一定程度的疊合,進而挖掘他們拍戲過程內心的成長變化,這些「生來就爛」的感受,他們得以生氣、宣洩,忘不了《爛人》爭執時的生
「人類的領域能允許擴展至何方呢?」 當「宇宙」仍處在未知的領域,人們嘗試跨足天空之上的外世界,「王立宇宙軍」就在這樣的懷想中誕生,那是一支無人記得遭人鄙棄嘲笑的軍隊,宇宙軍所欲打造的火箭象徵了新時代的火種,對應了聖經故事中人類文明初始取走的「火苗」,人們的作為卻因著不同的慾望產生變異,那既是城市的燈
如此寫實殘酷的對戲保有令人著迷的魔力,堆砌成一齣極具張力的家庭群像劇,也成就了《萊拉兄弟》這部作品,彷彿乘上離地升空的電梯,望著透明玻璃外的理想感到振奮,又隨著加裝在老舊公寓外的機械電梯落回到原處,忘不了電影最後一幕的詩意與啟發,即使腰背疼痛也要起身反抗,直到父權高牆終將倒下的那一刻。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